电工chapter18

合集下载

(完整)《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

(完整)《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

思考与习题1-1 1—35图中,已知电流I =—5A ,R =10Ω。

试求电压U ,并标出电压的实际方向。

图1-35 题1-1图解:a )U=-RI=50V b )U=RI=—50V.1—2 在1—36图所示电路中,3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通过实验测量得知:I 1=-4A ,I 2=4A ,I 3=4A ,U 1=140V ,U 2=—90V,U 3=50V.试求(1)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计算各元件的功率,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 (3)效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图1—36 题1-2图解:(2)P 1=U 1I 1=-560W ,为电源;P 2=—U 2I 2=360W ,为负载;P 3=U 3I 3=200W,为负载。

(3)P发出=P吸收,功率平衡。

1-3 图1-37中,方框代表电源或负载。

已知U =220V ,I = -1A,试问哪些方框是电源,哪些是负载?图1-37 题1-3图解:a)P=UI =-220W ,为电源;b)P=—UI=220W,为负载;c)P=—UI=220W ,为负载;d )P=UI =—220W ,为电源。

1—4 图1—38所示电路中,已知A 、B 段产生功率1500W,其余三段消耗功率分别为1000W 、350W 、150W ,若已知电流I =20A,方向如图所示.a) b)Ia) b) c) d)(1)标出各段电路两端电压的极性。

(2)求出电压U AB 、U CD 、U EF 、U GH 的值。

(3)从(2)的计算结果中,你能看出整个电路中电压有什么规律性吗?解:(2) U AB =—75V,U CD =50V,U EF =17。

5V ,U GH =7.5V(3) U AB +U CD +U EF +U GH =0.1—5 有一220V 、60W 的电灯,接在220V 的电源上,试求通过电灯的电流和电灯在220V 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

电工学目录

电工学目录

本文由ppp297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目第 1 章直流电路 (1)1.1 电路的组成及基本物理量......1 1.1.1 1.1.2 1.2 电路的组成......1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录1.10.1 实训一:直流电压、电流表的安装...... 27 1.10.2 实训二:电压、电位的测定...... 29 1.10.3 实训三:万用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30 习题 (33)欧姆定律、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6 1.2.1 1.2.2 1.2.3 1.2.4 一段电路的欧姆定律......6 全电路的欧姆定律......6 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7 电阻电路的连接 (8)第 2 章正弦交流电路 (36)2.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6 2.1.1 2.1.2 2.2 交流电的产生...... 37 表征交流电的三要素...... 38 正弦量的表示法...... 41 同频率正弦量的加、减法...... 42 纯电阻交流电路...... 45 纯电容交流电路...... 47 纯电感交流电路 (48)1.3额定值以及电源有载工作、开路、短路...... 10 1.3.1 1.3.2 额定值...... 10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短路...... 11 电压源...... 12 电流源...... 1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4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5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7)同频率正弦量的相加和相减…… 41 2.2.1 2.2.21.4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12 1.4.1 1.4.2 1.4.3 2.3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容与电感…… 44 2.3.1 2.3.2 2.3.31.5基尔霍夫定律…… 15 1.5.1 1.5.2 2.4电阻、电感、电容的串、并联电路及谐振…… 50 2.4.1 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电路…… 50 2.4.2 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电路…… 51 2.4.3 电路的谐振…… 53 电路的功率因数…… 54 功率因数的补偿…… 55 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57 三相电源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 59 功率因数的补偿…… 54 2.5.1 2.5.21.6 1.7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18 戴维南定理及诺顿定理...... 20 1.7.1 1.7.2 戴维南定理...... 20 诺顿定理 (21)1.8 1.9支路电流法...... 21 实训与实验仿真...... 22 *1.9.1 1.9.2 EWB 简介...... 22 应用EWB 对电路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电阻、电流、电压的测量...... 25 本章实训 (27)2.6 2.5三相交流电路…… 57 2.6.1 2.6.21.10IV 2.7电工学(非电类) 三相负载的连接…… 60 2.7.1 2.7.2 2.8 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61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62 照明电路安装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63 2.8.2 三相负载的连接及功率的测量…… 65 习题…… 69 4.3 4.1.3 4.1.4 4.2 4.1.2 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86 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88 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89 放大电路的概念…… 90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9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92 4.3.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94 3.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70 3.1.1 3.1.2 半导体的特性...... 71 杂质半导体...... 71 4.4 4.3.3 4.3.4 4.3.5 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工作情况...... 96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99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100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03 稳定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的分析...... 104 4.5 多级放大电路...... 107 4.5.1 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 (108)4.5.2 4.6 多级放大电路的参数…… 109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111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12 4.6.3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15 4.7 本章实训:应用 Multisim 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 117 4.7.1 4.7.2 Multisim 简介…… 117 应用Multisim 对固定偏流式共射极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分析……118 4.7.3 应用Multisim 对分压偏置式共射极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119 习题…… 120 功率放大电路…… 111 4.6.1 4.6.2本章实训…… 63 2.8.1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90 4.2.1 4.2.2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92 4.3.1第 3 章半导体二极管与整流滤波电路 (70)3.1.3 PN 结的形成及特性...... 72 3.2 半导体二极管...... 74 3.2.1 3.2.2 3.2.3 3.3 二极管的基本结构...... 74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74 二极管的参数...... 75 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76 整流电路的参数计算...... 77 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78 稳压管的工作原理...... 79 稳压管稳压电路 (80)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电路…… 103 4.4.1 4.4.2整流电路与滤波电路…… 76 3.3.1 3.3.2 3.3.33.4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79 3.4.1 3.4.23.5本章实训:应用 EWB 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 81 3.5.1 3.5.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仿真分析...... 81 整流电路与滤波电路仿真分析...... 82 3.5.3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仿真分析 (83)习题 (83)第 4 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85)4.1 半导体三极管...... 85 4.1.1 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 (85)目录V 6.3.2 6.3.3 6.3.4 6.3.5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161 组合逻辑部件...... 162 基本触发器...... 169 其他触发器及触发器的触发方式...... 171 6.4 时序逻辑电路及应用...... 177 6.4.1 6.4.2 6.4.3 6.5 寄存器...... 179 计数器...... 180 555 定时器及其应用...... 182 基本逻辑门电路设计与仿真...... 185 6.5.2 6.5.3 6.5.4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 186 计数器设计与仿真...... 187 555 振荡器设计与仿真 (187)第 5 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123)5.1 5.2 5.3 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123 集成电路基本知识...... 128 集成运放的应用基础...... 128 5.3.1 5.3.2 5.4 集成运放的理想化条件...... 128 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130 反相比例运算...... 132 同相比例运算...... 133 加法与减法运算电路 (133)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132 5.4.1 5.4.2 5.4.3本章实训…… 185 6.5.15.5 5.6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 137 集成稳压电路...... 138 5.6.1 5.6.2 三端固定输出集成稳压器...... 138 三端可调输出集成稳压器 (139)5.7本章实训:应用 Multisim 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 140 5.7.1 应用 Multisim 对差分式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140 5.7.2 应用 Multisim 对比例运算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141 5.7.3 应用 Multisim 对加减法运算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142 5.7.4 应用Multisim 对积分运算电路仿真分析 (143)习题 (188)第 7 章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191)7.1 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191 7.1.1 7.1.2 7.2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191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192 晶闸管的结构...... 192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194 晶闸管的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 194 7.3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196 7.3.1 7.3.2 7.4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97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99 对晶闸管的触发电路的要求...... 203 7.4.2 单结晶体管组成的触发电路...... 203 7.5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206 7.5.1 7.5.2 7.5.3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206 大功率晶体管...... 207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 (208)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92 7.2.1 7.2.2 7.2.3习题 (144)第 6 章数字电路基础 (147)6.1 数制与编码...... 147 6.1.1 6.1.2 6.2 数制...... 147 编码...... 149 与逻辑及与门电路...... 150 或逻辑和或门电路...... 152 非逻辑和非门电路...... 153 复合门电路...... 154 基本逻辑及应用...... 155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160)晶闸管的触发电路…… 203 7.4.1基本逻辑门电路及应用…… 150 6.2.1 6.2.2 6.2.3 6.2.4 6.2.56.3组合逻辑电路…… 160 6.3.1VI 7.5.4 7.6电工学(非电类)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209 9.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243 9.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44 9.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 247 8.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214 8.1.1 8.1.2 8.1.3 8.2 磁通与磁感应强度...... 214 磁导率...... 215 磁场强度 H ...... 216 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 216 铁磁材料的磁性能...... 218 铁磁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219 磁路...... 219 磁通势......220 磁路欧姆定律...... 220 涡流...... 22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223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24 变压器的额定值、功率、效率 ...... 227 8.4.4 8.5 其他变压器 (229)10.2 本章实训:单相变压器特性检测...... 231 9.6 9.5 9.4.1 9.4.2 9.4.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24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250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251 单相异步电动机...... 252 同步电动机 (254)本章实训:单结管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控桥式电路三种负载的研究 (212)习题 (213)第 8 章磁路和变压器 (214)其他用途的交流电动机…… 252 9.5.1 9.5.2铁磁材料的磁性能…… 216 8.2.1 8.2.2 8.2.3本章实训: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演示实验 (255)8.3磁路和磁路欧姆定律…… 219 8.3.1 8.3.2 8.3.3 8.3.4习题 (257)第 10 章继电-接触器控制 (259)10.1 常用低压电器...... 259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刀开关...... 259 熔断器...... 260 按钮...... 261 接触器...... 262 继电器...... 264 行程开关...... 267 自动空气开关 (268)8.4变压器…… 223 8.4.1 8.4.2 8.4.3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电路...... 270 10.2.1 10.2.2 单向控制电路......270 顺序控制电路...... 271 正反转控制电路...... 272 多地控制电路 (274)习题 (233)第 9 章交流电动机 (234)9.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234 9.1.1 9.1.2 9.1.3 9.2 定子…… 235 转子……235 三相电动机的铭牌…… 236 旋转磁场…… 238 转差率…… 240 10.310.2.3 10.2.4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和制动控制...... 275 10.3.1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 275 10.3.2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27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237 9.2.1 9.2.29.3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 242 9.3.1 转子电路的参数...... 242 10.4 本章实训:电气控制实训...... 278 10.4.1 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 (278)目录 10.4.2 单向旋转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的安装…… 279 10.4.3 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的安装…… 281 10.4.4 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282 习题…… 283 12.2 12.1.2 412.1.1 检测与转换技术的VII基本概念...... 302 测量误差...... 303 传感器...... 304 传感器的组成...... 304 传感器的分类...... 304 传感器的特性...... 305 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测量...... 307 非电量测量...... 307 传感器及其分类...... 304 12.2.1 12.2.2 12.2.3 12.2.4 12.3 第 11 章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 (285)11.1 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285 11.1.1 11.1.2 11.1.3 11.2 发电厂…… 286 电网…… 286 电力用户…… 287 工厂供电的意义和要求…… 287 工厂供电系统组成…… 288 工厂电力负荷的计算…… 289 12.5 12.4电量测量及非电量测量…… 307 12.3.1 12.3.2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测量电路...... 308 12.4.1 12.4.2 12.4.3 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 308 电容式传感器...... 310 电感式传感器 (311)工厂供电概述…… 287 11.2.1 11.2.2 11.2.3本章实训: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特性测试 (313)11.3 11.4 11.5触电...... 293 安全用电...... 295 节约用电...... 297 11.5.1 加强工厂供用电系统的科学管理...... 298 11.5.2 搞好工厂供用电系统的技术改造 (299)习题 (314)附录 A 逻辑符号对照示例...... 315 附录 B 集成电路...... 316 附录 C 常用集成电路引脚排列...... 317 附录 D 常用二极管技术参数...... 320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26)11.6本章实训:三相交流电相序的判别 (300)习题 (301)第 12 章检测与转换技术 (302)12.1 检测与转换技术的基础知识 (302)1。

电工学简明教程全部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全部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A 选择题1.4.1(A ) 1.4.2(C ) 1.4.3(C ) 1.4.4(B ) 1.5.1(B ) 1.5.2(B ) 1.6.1(B ) 1.6.2(B ) 1.8.1(B ) 1.9.1(B ) 1.9.2(B )1.9.3 (B ) 1.11.1(A) 1.1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1.4.6 380/(2110/8+R)=8/110,所以R ≈3.7K Ω,W R =(8/110)2×3.7K ≈20W 1.4.7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 )图.1.4.8 解:220/(R1+315)=0.35A ,得R1≈314Ω.220/(R2+315)=0.7A , 得R2≈0Ω.1.4.9(1)并联R2前,I1=E/(0R +2R e +1R )=220/(0.2+0.2+10)≈21.2A. 并联R2后,I2=E/(0R +2R e +1R ∥2R )≈50A.(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 (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R =5R ∥(1R +3R )∥(2R +4R )=200Ω. 1.6.4 解:aU=1U =16V,b U =<[(45+5) ≈5.5]+45>×16/<[(45+5) ∥5.5] ∥5.5+45>≈1.6.cU=(45+5)∥5.5×b U /总R ≈b U /10=0.16V ,同理dR ≈cU/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8.41V.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5.64V. 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 1.6.6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IL=I1+I2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 带入数据得I1=I2=20A,IL=40A1.8.2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R 1上的电流 分成两个分电路 ① U 1单独作用:解A 5212111R )//R (R R U I 43211'1=++=++=② I S 单独作用: 分流A R 545.0112*1稩)//(R R R R I S32144''1=++=++=所以A 56I I I ''1'11=+=, A53I *0.5I 13==1.9.4解:根据KCL 得 则1A 1-2I -I I 123===40V2*1020I R U U 20V,1*20I R U 2212311=+=+====1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20W 1*20I U P 111=== 2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80W2*-40I -U P 222===R 1电阻吸收功率:20W 1*20I R P 2231R1===R 2电阻吸收功率:40W 2*10I R P 2222R 2===1.9.5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则(1//1)1121I 1+++=,53I 3=A1.9.6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1A 21122-8I =+++=1.9.7解:设E 单独作用u ab’= E/4 = 1/4 ×12 = 3V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 ab’’= u ab - u ab’=10-3=7V1.10.1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从上到下)U o c=4×10-10 = 30VR eq=4ΩI=30/(4+1)= 6A 1.10.2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AR U I R V U OCOC 124682eq eq =+=Ω==+-=则1.10.3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21,I IAR U I R V I I U A I AI I I I I OCOC 510050410205512014101501020eq eq 21212121-=+=∴=-=--=∴⎩⎨⎧-==⇒⎩⎨⎧-=+-=-1.10.4 解:先用网孔法求出1I114228102471028224)43(1212221I R R R I R U U A I I I A I A I I U I R I R R EQOC 的电流从下到上为该Ω===-=-==⇒⎩⎨⎧=-=⇒⎩⎨⎧===-+1.10.5 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则(a )图等效为有U 1=E 1=4V(b )图等效为有I1=2E1/2R1=4/R1=1A =>R1=4ΩI=4/4+1=4/5A1.11.4 解:V AV B VAV AV C V B1.12.9 解:1.开关第一次动作uc(0+)=uc(0-)=10v从1-72后, uc(--)=0, t放=RC=10msUc(t)=10exp(-100t)V(0<=t<= )Uc(t)=10exp(-1)v=3.68v2.开关第二次动作Uc(t+)=uc(t-)=3.68vUc(--)=10, t充=10/3msUc(t)=10-6.32exp(-300(t-0.01))vUc(2*10E-2s)=10-6.32exp(-3)v=9.68v3.开关第三次动作Uc(0.02+)=uc(0.02-)=9.68v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1.12.10 解:i(0+)=i(0-)=-6/5AI(--)=6/5AT=i/R=9/5sI(t)=6/5-12/5exp(-5/9t)A利用叠加法得:i(t)=9/5-8/5exp(-5/9t)A1.11.2 解:VX UA S VX UA 212209.23128.51220209.3324S =+-=-=+++-=闭合时,断开时, 1.11.3 解: 利用叠加定理计算7/100'''7200)3//2(2)50(3//2''v 50.27100)3//2(1503//2'v 50.1-=+=∴-=+-=-=+=VA VA VA R R R X R R VA R R R X R R VA 单独作用单独作用1.12.6 解:(a )i(0+)=i(0-)=0,i(∞)=3A(b )i(0+)= i(0-)=0,i(∞)=1.5A (c )i(0+)= i(0-)=6A,i(∞)=0 (d )i(0+)= i(0-)=1.5A,i(∞)=1A1.12.7 解: uc(0+)=uc(0-)=R3I=60V Uc(∞)=0τ=RC=[(R2//R3)+R1]C=10mS ∴ 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 mA1.12.8 解: uc(0+)=uc(0-)=54V Uc(∞)=18v τ=RC=4mSUc(t)=36e-250t+181.9.9 解: (1) 利用叠加定理求IU1单独作用:I’=U1/(R1+R)=5AIS单独作用:I’’=R1/(R1+R) IS=1AI=6A(2) KCL: IR1=IS-I=-4AIR3=U1/R3=2AIU1=IR3-IR1=6AUIS=RI+R2IS=10V(3) PU1=60WPIS=20WPR3=20W PR1=16W PR2=8W PR=36PU1+PIS=PR1+PR2+PR3+PR=80W 功率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习题A选择题2.1.1(2) 2.2.1(2) 2.2.2 (1)2.3.1(1) 2.3.2(3) 2.4.1(2)2.4.2(3) 2.4.3(2) 2.4.4(1)2.5.1(2)(4)2.5.2(1) 2.7.1(1)第2.2.2题2.8.1(3) 2.8.2(2) 2.8.3(3)2.8.4(3)B基本题2.2.3U=220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电工电子学完整ppt课件

电工电子学完整ppt课件

K
u k ( t ) 0 或
u降 u升 或 uR US
k 1
式中 uk(t) 为该回路中第 k 条支路电压,K 为该回路处的支路数
示例
R2 i2
+ US_1
+ u2 _ +
R1 i1
+ _u1
_u3 _ u4 +
_ US4+ R4 i4
R3 i3
① 标定各元件电压、电流参考方向 ② 选定回路绕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顺时针
小结 · 分析电路前必须选定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 参考方向一经选定,必须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 (包括方向和符号), 在计算过程中不得任意改变。
· 参考方向也称为假定正方向,以后讨论均在参考方向下进行,不考虑 实际方向。
· 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择,参考点一经选定,电路中各点的电位
值就是唯一的,当选择不同的电位参考点时,电路中各点电位值将
Lumped parameter element
集总条件 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使用时其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
波长 d
注意
• 采用集总电路模型意味着不考虑电路中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不考虑电磁波的传播现象,认为电能的传送是瞬时完成的
• 集总假设为本课程的基本假设,以后所述的电路基本定律、定理 等均是以该假设为前提成立的
_
R1
+ US2
_
R2
b=3
n=2
R3
l=3
m=2
精品课件
22
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对任意节点流出或流入该节点电流的代数 和等于零。
K
ik (t) 0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第一章习题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 、B 、C 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解:图(a )中,电流 mA I 51226.=+=, 各点电位 V C = 0 V B = 2×1.5 = 3V V A = (2+2)×1.5 = 6V图(b )中,电流mA I 1246=+=, 各点电位 V B = 0 V A = 4×1 = 4VV C =- 2×1 = -2V图(c )中,因S 断开,电流I = 0, 各点电位 V A = 6V V B = 6VV C = 0图(d )中,电流mA I 24212=+=, 各点电位 V A = 2×(4+2) =12V V B = 2×2 = 4V V C = 0图(e )的电路按一般电路画法如图,电流mA I 12466=++=, 各点电位 V A = E 1 = 6VV B = (-1×4)+6 = 2V V C = -6V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 产生功率为10W ,则电流I 应为多少? 解:由图1-2可知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不一致,P = -10W =UI 因为U =10V , 所以电流I =-1A图 1-2 题 1-2 的电路1-3 额定值为1W 、10Ω的电阻器,使用时通过电流的限额是多少? 解:根据功率P = I 2 R A R P I 3160101.===1-4 在图1-3所示三个电路中,已知电珠EL 的额定值都是6V 、50mA ,试问哪个电珠能正常发光?图 1-3 题 1-4 的电路解:图(a )电路,恒压源输出的12V 电压加在电珠EL 两端,其值超过电珠额定值,不能正常发光。

图(b )电路电珠的电阻Ω=Ω==120120506K R .,其值与120Ω电阻相同,因此电珠EL 的电压为6V ,可以正常工作。

图(c )电路,电珠与120Ω电阻并联后,电阻为60Ω,再与120Ω电阻串联,电珠两端的电压为V 4126012060=+⨯小于额定值,电珠不能正常发光。

10323_电工基本知识

10323_电工基本知识
电工基本知识
2024/1/27
1
目录
2024/1/27
• 电工概述与职业前景 • 电路基础知识 • 电气设备与元件 • 配电系统与安全用电常识 • 照明系统与节能技术 • 弱电系统与智能化技术
2
01
电工概述与职业前景
Chapter
2024/1/27
3
电工定义及主要工作内容
• 电工定义:电工是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维护、检修及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
低压配电系统
由低压开关柜、配电盘、电缆、 保护电器等组成,负责将电能分 配给各个用电设备,并保障用电
安全。
控制系统
通过自动化装置对配电系统进行 监控和保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2024/1/27
18
安全用电原则与操作规程
安全用电原则
禁止使用破损的电线和电器设备。
2024/1/27
禁止随意拆卸、修理电器设备。
变压器
用于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 抗,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分配。
2024/1/27
保护设备
用于保护电路和设备,防止过 电流、过电压等异常现象,如 熔断器、继电器等。
测量设备
用于测量电量和非电量,如电 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等。
14
电气元件符号识别与选用原则
2024/1/27
符号识别
了解电气元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 符号,能够正确识别电路图中的 各种元件。
19
安全用电原则与操作规程
• 严格按照电器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流使用。
2024/1/27
20
安全用电原则与操作规程
01
操作规程
2024/1/27
02
03
04
在进行电器设备安装、检修时 ,必须切断电源并悬挂警示牌

15225_高压电工培训课件ppt完整版

15225_高压电工培训课件ppt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半定量评估法
定量评估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实践应用举例
2024/1/28
3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2024/1/28
01
某高压变电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 评估实例
02
某高压输电线路危险源辨识与风 险评估实例
32
应急演练组织实施过程回顾
编制应急演练方案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
规定电力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要求,确保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
2024/1/28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作业人员安全素质。
38
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
01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针对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的电力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24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经验分享
01
安全隐患排查方法介绍
02
定期巡检
03
专项检查
2024/1/28
25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经验分享
季节性检查
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分享
立即整改
2024/1/28
26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经验分享
限期整改
停工整改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经验总结
2024/1/28
27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经验分享
02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指导电气设备的安全设计,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2024/1/28
03
《高压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规定高压电工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要求,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39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宣贯
2024/1/28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目标和职责,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流 程。

低压电工作业电工培训课件(2024)

低压电工作业电工培训课件(2024)

发现火警时,要立即切断电源 并使用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2024/1/25
在等待消防人员到达的过程中 ,要保持冷静,按照疏散指示 进行撤离,确保自身安全。
22
05
CHAPTER
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估
2024/1/25
23
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内容设置
安全操作规范
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和佩戴,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等。
检查。
2024/1/25
10
设备维护与保养方法
定期检查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包括外 观、接线、紧固件等,确保设
备处于良好状态。
2024/1/25
清洁保养
保持设备清洁,定期清理灰尘 和杂物;对活动部件进行润滑 保养,确保运转灵活。
更换易损件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维护要求 ,及时更换易损件,如触点、 弹簧等。
2024/1/25
8
常用低关

2024/1/25
熔断器
当电路发生过载或短路 时,自动熔断熔体,切
断电路。
接触器
控制继电器
一种自动切换电器,主 要用于远距离频繁接通 或断开交直流主电路。
9
对电路进行通断控制的 执行机构,具有多种保
护功能。
设备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2024/1/25
17
04
CHAPTER
安全防护措施与应急处理
2024/1/25
18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使用要求
电工必须穿戴合格的 防护用品,如绝缘鞋 、绝缘手套等。
禁止穿戴潮湿或破损 的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
2024/1/25
定期检查防护用品的 完好性,确保用品能 够有效地防止电击。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例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已知交流电网电压为 220V, 负载电阻 RL = 50,负载电压Uo=100V,试求变压器 的变比和容量,并选择二极管。 U o 100 解:变压器副边电压有效值 U 111 V 0.9 0.9 考虑到变压器副绕组及二极管上的压降,变压器 副边电压一般应高出 5%~10%,即取 U = 1.1 111 122 V 每只二极管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
2. 工作原理 变压器副边电压 u ua ub uC
D1 D3 D5 – u +
t
a
io RL
o
uo

2
o
b
C
+ uo –
负载电压
D2 D4 D6
o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
在 t3 ~ t4 期间 共阴极组中b点电位最高,D3 导通; 共阳极组中c点电位最低,D6 导通。 负载两端的电压为线电压ubC。
I 2π ο 1
π
I D Io
(4) 每管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 UDRM U DRM 2U
( I msin t )2 d t 1.57 I o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5. 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平均电流 ID 与最高反向电压 UDRM 是选择 整流二极管的主要依据。
选管时应满足: IOM ID , URWM UDRM
D1 D3 D5 – u +
t
a
io RL
o
uo

2
o
b
C
+ uo –
负载电压
D2 D4 D6 在 t2 ~ t3 期间 共阴极组中a点电位最高,D1 导通; 共阳极组中c点电位最低,D6 导通。 负载两端的电压为线电压uaC。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o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
o
三相变压器原绕组接成三 角形,副绕组接成星形
D2 D4 D6
2. 工作原理 共阳极组 在每一瞬间 共阴极组中阳极电位最高的二极管导通; 共阳极组中阴极电位最低的二极管导通。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工作原理 变压器副边电压 u ua ub uC
D1 D3 D5 – u +
t
a
io RL
π 2 π 6
ID
1 3
Io
(4) 每管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 UDRM U DRM 3 2U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8.2 滤波器
交流电压经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的是脉动直流,
其中既有直流成份又有交流成份。 滤波原理:滤波电路利用储能元件电容两端的电 压(或通过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 滤掉整流 电路输出电压中的交流成份,保留其直流成份,达
U DRM 172 V I D 1 A 可选用二极管2CZ11C,其最大整流电流为1A, 反向工作峰值电压为300V。 220 变压器副边电压 U 122 V 变比 K 1.8 122 变压器副边电流有效值
I = 1.11 Io= 2 1.11 = 2. 2 A 变压器容量 S = U I = 122 2.2 = 207. 8 V A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2: 试分析图示桥式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D2 或D4 断 开时负载电压的波形。如果D2 或D4 接反,后果如何? 如果D2 或D4因击穿或烧坏而短路,后果又如何?
+ u _
D2 D1
u
+ o RL uo _ uo o
π 2π 3π 4π
t
t
~
D3
D4
π 2π 3π 4π 解:当D2或D4断开后 电路为单相半波整流电路。正半周时,D1和D3导 通,负载中有电流过,负载电压uo=u;负半周时, D1和D3截止,负载中无电流通过,负载两端无电压, uo =0。
t
t
uD4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8.1.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 电路结构 a 1 -+ 4 u – 3 2 b io + uo RL – - 3. 工作波形 u
2U
t
uo
2U
2. 工作原理 u 正半周,Va>Vb,二极 管 1、3 导通,2、4 截止 。 u 负半周,Va<Vb,二极 管 2、4 导通,1、3 截止 。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8.1.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 电路结构 a 4 1 + u -– 3 2 b
io
+ uo RL – -
3. 工作波形 u
2U
t
uo
2U
2. 工作原理 u 正半周,Va>Vb,二 极管 D1、 D3 导通, D2、 D4 截止 。
uD
2U u D2
单相全波整流电路二极管上承受的最高反向 电压:
a
D1
u2
iD
T
RL
u1 u2
b
uo io
UDRM 2 2U 2
D2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思考:
???
单相桥式全波整流 与 单相全波整流异同
变压器 件数量 单相桥式 无中心 全波整流 抽头 单相全波 有中心 抽头 整流
整流元 输出电 压波形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工作原理 变压器副边电压 u ua ub uC
D1 D3 D5 – u +
t
a
io RL
o
uo

2
o
b
c D2 D4 D6
+ uo –
负载电压
o
结论: 在一个周期中,每个二极 管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导 通(导通角为120°)。 负载两端的电压为线电压。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2 172 V 整流电流的平均值 I U o 110 2 A o RL 50 1 1 流过每只二极管电流平均值 I D I o 2 1 A 2 2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已知交流电网电压为 220 V,负载电阻 RL = 50,负载电压Uo=100V, 试求变压器的变比和容量,并选择二极管。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工作原理 变压器副边电压 u ua ub uC
D1 D3 D5 – u +
t
a
io RL
o
uo

2
o
b
C
+ uo –
负载电压
D2 D4 D6
o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
在 t4 ~ t5 期间 共阴极组中b点电位最高,D3 导通; 共阳极组中a点电位最低,D2 导通。 负载两端的电压为线电压uba。
– ~ ~ +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的整流电桥可由四 个整流二极管组成,也可直接用集成的整流 桥块代替。
~ - ~ +
~ - ~ +
二极管桥
整流桥块
选择整流元件的主要指标:
1. 平均整流电流
2. 反向耐压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整流桥实物 照片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8.1.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1. 电路结构 Tr a
+ u – D io RL + uo – 3. 工作波形 u
2U
O
t
b 2. 工作原理 u 正半周,Va>Vb, 二极管D导通; u 负半周,Va< Vb, 二极管D 截止 。
uo
2U
uD
O
O
t t
2U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4. 参数计算 (1) 整流电压平均值 Uo 1 π Uo ο 2Usin td( t ) 0.45U 2π Uo U 0.45 (2) 整流电流平均值 Io I o RL RL (3) 流过每管电流平均值 ID (5) 变压器副边电流有效值 I
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18.1 整流电路 18.2 滤波器
18.3 直流稳压电源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本章要求:
1. 理解单相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
参数的计算; 2. 了解稳压管稳压电路和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 原理; 3. 了解集成稳压电路的性能及应用。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到平滑输出电压波形的目的。
方法:将电容与负载RL并联(或将电感与负载RL串 联)。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8.2.1 电容滤波器
1. 电路结构 io D i a 2U ic + + O + u RL uo = uC C uo – –
3. 工作波形 u
t
2U b O 2. 工作原理 t u >uC时,二极管导通,电源在给负载RL供电的 同时也给电容充电, uC 增加,uo= uC 。 u <uC时,二极管截止,电容通过负载RL 放电,uC 按指数规律下降, uo= uC 。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
3. 参数计算
(1) 整流电压平均值 Uo
1 Uο 2U absin( t 30)d( t ) 2.34U π 3 Uο U (2) 整流电流平均值 Io I o 2.34 RL RL
(3) 流过每管电流平均值 I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