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设计概论大纲

合集下载

设计概论学习提纲

设计概论学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一、设计史课程重点:1、设计史确立的时间及核心人物:A、1977年英国设计史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B、佩夫斯纳是使设计史成为独立学科的核心人物,其专著《现代运动的先锋》开设计史研究的先河,并在公众的心目中确立了有关设计的概念,并影响了公众对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C、对于《现代运动的先锋》的评价:全书的理论核心在于现代主义是对19世纪至20世纪逐渐扩大的工业化之反响。

2、设计史的理论奠基人:A、森珀德国建筑家、理论家。

他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的专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中探讨了装饰与功能的问题;他认为艺术是一个生物性的功能组织,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他从功能、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入手,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艺术品,在艺术史研究中第一次树立了唯物主义的大旗;他将建筑与工艺同传统的大美术、小美术做了并置,他以机械的唯物主义理论成为设计史的先驱。

B、里格尔奥地利美术史家。

他的专著《风格问题》。

里格尔强调艺术作为一门心智的学科所必然有的精神性,他称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他强调艺术品是一种创造性的心智成果,是人的创造性精神的物质表现。

C、正是森珀对装饰风格的功能及材料与技术的机械唯物主义研究,与里格尔的以艺术意志为核心的形式主义立场,这为后世的对功能与形式的探讨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理论课程重点:1、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A、传统意义上讲,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B、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都是从19世纪开始出现的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英国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重要的人物有琼斯、和德雷瑟。

壹琼斯的理论专著《装饰的基本原理》,他强调:美的实质是种平静的感觉;任何适合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pdf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pdf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50110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Desingn 总 学 时:32 学 分:2课程类型:学科基础 必修课先修课程:本科二年级已修完部分设计专业课后 适用范围: 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层次学生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设计概论是一门设计专业的入门指导课程。

旨在介绍相关的设计专业的性质,本质与特色,专业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史与现状等情况。

学生通过设计概论的学习,可对本专业产生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需掌握艺术设计的原则、设计的类型、设计的历史、设计的思维与方法、设计的哲学、设计的市场与管理、设计的批评理论。

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为设计实践服务。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 ) 艺术设计导论 1.艺术设计的含义 2.艺术设计的原则3. 设计师要求:阐述设计的概念、性质、源流、作用、要素等,从各个角度剖析设计,可对艺术设计专业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为以后的专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艺术设计的类型 1.环境艺术设计 2.视觉传达设计 3.产品设计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三个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不同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因此,要求熟悉并掌握三者不同的特点。

(三)艺术设计的历史 1.手工艺时代的设计2.工业时代的设计3.信息时代的设计要求:通过对手工艺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历史回顾,要求初步了解艺术设计产生及发展的历程。

通过对艺术设计不同发展阶段的解读,要求认知相应的设计运动及设计师,进而总结历史发展中的经验,以促进现今艺术设计的发展。

(四)艺术设计的思维与方法1. 艺术设计思维2. 艺术设计心理3.艺术设计方法要求:艺术设计是一项强调实践和操作的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它需要在充分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动机的情况下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设计经验。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目录《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1)《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3)《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5)《视觉传达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8)《摄影》教学大纲 (10)《包装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12)《网页设计》教学大纲 (14)《INDESIGN》教学大纲 (16)《BOX-VELLUM》教学大纲 (18)《包装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20)《包装材料与应用》教学大纲 (22)《印刷工艺》教学大纲 (24)《印后加工与设备》教学大纲 (26)《印刷设计》教学大纲 (28)《包装市场调研》实习教学大纲 (30)《包装设计实训》教学大纲 (31)《印刷设计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33)《岗位实习》教学大纲 (34)《专业实训》实训教学大纲 (35)《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36)《CORELDRAW绘图设计》教学大纲 (38)《ILLUSTRATOR》教学大纲 (41)《PHOTOSHOP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44)《VI设计》教学大纲 (48)《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50)《包装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53)《插图设计》教学大纲 (55)《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58)《字体与标志设计》教学大纲 (60)《平面广告设计》教学大纲 (62)《设计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设计概论》课程代码:305043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学时学分:28学时1学分(理论:28学时,实践:0学时)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包装技术与设计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通过对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的多重特征以及东西方设计源流的分析,明确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的关系。

以设计学的涵盖范围为主体,探讨设计的特征、源流和研究方法。

配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强化教学效果。

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现代设计方法的探讨本课程的难点:对于包装设计思维和包装设计方式的自身认识的提升。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1.设计学的研究范围2.设计学研究的现状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1.设计的艺术特征2.设计的科技特征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1.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2.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1.西方古代设计2.设计与工业革命第五章设计的类型1.视觉传达设计2.产品设计第六章设计师1.设计师的历史演变2.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第七章设计批评三、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评分方法采用学生平时作业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设计概论》大纲、教案

设计概论》大纲、教案

设计概论》大纲、教案工业革命的关系,以及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

重点:现代设计的内涵与发展历程难点:设计与美术的区别与联系核心知识点:设计的本质、现代设计的趋势、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创新点: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的介绍第3章设计的基本原理(8学时)讲授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设计的风格与流派、设计的色彩与构图、设计的材料与工艺、设计的造型与结构、设计的创新与评价、设计的实用性与美学性。

教学要求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设计的风格与流派、设计的色彩与构图、设计的材料与工艺、设计的造型与结构、设计的创新与评价、设计的实用性与美学性。

重点:设计的基本原理难点:设计的创新与评价核心知识点: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设计的材料与工艺、设计的创新与评价创新点:设计的实用性与美学性的介绍第4章设计的实践与应用(12学时)讲授设计的实践方法、设计的应用领域、设计的案例分析、设计的市场营销、设计的商业模式、设计的社会责任。

教学要求掌握设计的实践方法,包括设计的应用领域、设计的案例分析、设计的市场营销、设计的商业模式、设计的社会责任。

重点:设计的实践方法难点:设计的商业模式核心知识点:设计的应用领域、设计的市场营销、设计的商业模式、设计的社会责任创新点:设计的案例分析的介绍第5章设计的未来(8学时)讲授设计的未来趋势、设计的创新思维、设计的跨界融合、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设计的未来趋势,包括设计的创新思维、设计的跨界融合、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设计的未来趋势难点:设计的跨界融合核心知识点:设计的创新思维、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点:设计的跨界融合的介绍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1.《设计概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设计美学》,作者:XXX,出版社:XXX参考书目:1.《设计的心理学》,作者:XXX,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设计思维》,作者:Tim Brown,出版社:XXX3.《设计的艺术》,作者:XXX,出版社:XXX设计概论》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旨在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并对设计范畴的相关问题进行知识性介绍和理论探索。

《设计概论》考试大纲及习题含答案

《设计概论》考试大纲及习题含答案

《设计概论》考试大纲及练习学生姓名:学生身份证号:学生准考证号:完成作业时间:设计概论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设计概论》主要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等问题的一门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程。

二、学习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和吸收前人,他人的设计成果的能力,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重要作用。

三、学习要求(一)导论:了解作为理论修养和基础课程的《设计概论》的重要性。

(二)设计的历史: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

能分析重要设计现象、设计流派出现的社会原因和背景,分析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中国的设计文化如何确立等问题,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

(三)设计的特征:较全面地认识设计文化和各种特征。

理解并掌握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的物化、设计文化的继承方式,装饰的意义和特点、视觉在设计中的意义和特性,美感的特征及材料和技术的重要性等重要问题。

(四)设计的思维:较系统的了解设计思维规律及其过程。

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内在性、外在性、设计观念形成的特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的步骤和展示的重要性等问题,了解误区的产生和修正。

(五)设计的形态:较全面地了解各种设计形态。

较好地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手工业设计各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等,理解、分析环境与人的关系,手工业设计的重要性等问题,了解计算机设计的优势和前景。

(六)设计的市场:较好地了解从调研定位、创意策划、方案实施到投入市场的全过程的有关问题。

掌握调研定位,创意策划的应用范围,构思灵感和文案整理,客户代理,市场规律及有关法规等内容。

A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产品的设计可以划分为手工艺设计和()两大类型。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设计文化修养和吸收前人、他人设计成果的能力,拓展专业知识,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及创作思维、方法;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设计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创意与创新思维能力,胜任设计师工作;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建议教材
《设计学概论》
2. 主要参考书
《艺术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交融的学科,集合性、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注重有关艺术设计的专业分类方式及产品细目的介绍,注重主要设计作品的设计风格流派、造型特点、色彩装饰、材料运用、工艺制造技术及社会经济效应的分析,注重艺术设计师基本职业素质及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设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对现代设计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研究,以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设计艺术的素养。

三、教学内容结构1 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3 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4 艺术设计的关联特性5 艺术设计的职业素质6 艺术设计的工作程序7 艺术设计的审美欣赏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一)艺术设计的定义(二)艺术设计的原理(三)艺术设计的特征(四)艺术设计的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艺术设计的内容、范围、定义、原理、特征和要素等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奠定一个较好的认识基础。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一)古代社会的造型装饰(二)近代社会的工业设计(三)现代社会的艺术设计(四)信息社会的设计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现代艺术设计的概念,逐步了解中西方的设计方向、设计理念、风格潮流的演变过程,掌握“艺术与技术”、“国际风格”、“包豪斯”等语汇,帮助学生在设计中做出正确的定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第三章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一)产品设计(二)视觉传达设计(三)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的概念、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项因素产品设计的基本分类及产品设计观念与风格变迁、未来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与内涵和视觉传达设计主要领域的设计内容与方法。

2015年黄冈师范学院普通专升本《设计概论》考试大纲

2015年黄冈师范学院普通专升本《设计概论》考试大纲

湖北自考网()信息最齐全最实用的湖北自考门户网站。

2015年黄冈师范学院普通专升本《设计概论》考试大纲《设计概论》考试大纲(总分60分)一、考试性质和目的:《设计概论》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学位课程。

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设计概论》课程教学考试的目的和要求主要有:考察学生是否较全面地掌握了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从而进一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较好的设计文化修养,以及吸收前人、他人的设计成果与客观评价设计作品的能力,以及较好的设计观念和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和目的:第一单元:导论1、主要内容: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2、考核目的:(1)、是否明确学习《设计概论》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并理解和掌握设计学的研究分支,以及当今西方一系列的设计思潮等知识。

(2)、重点考核中国古代设计的文化思想渊源及其对当今设计的启示。

第二单元:设计理论1、主要内容: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类型、设计师。

2、考核目的:(1)、是否了解设计学一系列的有关理论基础知识。

(2)、重点考核设计各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设计的类型及其分类的依据,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第三单元:设计史1、主要内容:(1)、中国部分: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2)、西方部分:西方古代设计、设计与工业革命、西方19世纪设计、现代设计运动、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2、考核目的:(1)、是否了解设计的源流,即中国的、西方的设计发展史,(2)、重点考核中国历代不同设计领域的设计特征,西方近现代各种设计运动的特点、其出现的社会原因和背景,以及其前后更迭的历史联系。

第四单元:设计批评1、主要内容: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设计批评的标准、设计批评的方式、设计批评的理论。

2、考核目的:是否了解设计批评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考试方式:考核形式:考试;考核类型:闭卷笔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室内设计(专科层次)(A050405)设计概论(00688)自学考试大纲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2015年版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设计概论”是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的必考课程。

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艺术设计自学应考者对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理论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艺术设计类的应考者认知设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设计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主要风格演变,理解设计方法和设计师基本素质及基本技能要求,具备设计理念和一定的设计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设计价值观。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概论的基本概念、范畴、设计的体系、历史及现状,以大量的设计历史中的优秀实例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和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指导和解决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具体问题。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设计概论”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不同于公共理论课程。

是认知、理解设计的捷径和通向设计创作实践的重要桥梁。

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先行基础课程。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定义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全面理解艺术设计的内涵和观念的发展,掌握艺术设计的定义和分类,了解艺术设计的自主创新。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艺术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一)中国艺术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老子和墨子的艺术设计观念;《考工记》包含着丰富的艺术设计观念;清朝李渔的设计观念(二)西方艺术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意大利文艺复兴达芬奇的设计;工业革命后的设计观念;第二节设计活动中的艺术设计(一)人类的设计活动;早期的石器工具设计;机器时代设计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二)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的领域;工业设计的发展;艺术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第三节艺术设计的自主创新(一)艺术设计的复杂性和变易性;(二)艺术设计是企业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三、考核知识点(一)什么是艺术设计(二)设计活动与艺术设计(三)艺术设计和集成创新四、考核要求(一)艺术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1、识记:(1)艺术设计;(2)考工记;(3)天工开物;(4)建筑十书;2、领会:(1)中国古代艺术设计观念的演变;(2)西方艺术设计观念的变化;(二)设计活动中与艺术设计1、识记:(1)艺术设计;(2)艺术设计的分类;(3)工业设计2、领会:(1)设计的两种表现形态;(2)机器时代对设计的影响;(3)工业设计的内涵(三)艺术设计和集成创新1、领会:(1)艺术设计的复杂性和变易性;(2)艺术设计集成创新的特点;第二章早期工业时期的艺术设计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总体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弊端,理解二十世纪前后出现的重要设计运动、组织和艺术设计的先驱。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先驱者(一)罗斯金及他的观点;(二)威廉.莫里斯的理论及设计实践;(三)新艺术运动;第二节德国艺术工业联盟(一)泽姆佩尔及他的理论;(二)德国艺术工业联盟的产生;关于标准化问题的讨论;第三节英法早期的艺术设计(一)英国早期的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二)法国早期的艺术设计;柯布希埃的设计概念;苏里奥的理性主义美学;三、考核知识点(一)艺术设计的先驱者(二)德国艺术工业联盟(三)英法早期的艺术设计四、考核要求(一)艺术设计的先驱者1.识记:(1)英国工艺美术运动;(2)罗金斯和莫里斯;(3)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2.领会:(1)罗金斯的观点;(2)莫里斯的创作实践;(3)新艺术运动的特点;(二)德国艺术工业联盟1.识记:(1)泽姆佩尔;(2)德国艺术工业联盟;2.领会:(1)泽姆佩尔理论的进步与局限;(2)德国艺术工业联盟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观点;(三)英法早期的艺术设计1.识记:(1)英国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2)里德;(3)科布希埃与走向新建筑2.领会:(1)英国的艺术设计主要表现;(2)苏里奥理性主义美学;3.简单应用:(1)联系现代设计实践,分析科布希埃的理论主张;第三章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早期工业和机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要求但无法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

总体了解艺术家们的实践活动中传统的审美观与机器生产相抵触而产生的现代艺术流派。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基于机器文化的现代艺术(一)塞尚对艺术的反思。

(二)毕加索——发掘机器的艺术潜能的画家。

(三)莱歇——讴歌机器生活的画家。

(四)赞美机器的现代艺术流派;未来主义;构成主义。

第二节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一)俄国构成主义运动推动了艺术和机器生产的结合。

(二)荷兰风格派和理性主义的视觉风格。

三、考核知识点(一)机器文化下的现代艺术(二)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四、考核要求(一)机器文化下的现代设计1.识记:(1)塞尚;(2)亚威农少女;(3)莱歇的《城市》2.领会:(1)综合立体主义;(2)未来主义;(3)构成主义;(二)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1.识记:(1)荷兰风格派;2.领会:(1)俄国构成主义运动的意义;第四章包豪斯——现代艺术设计的摇篮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全面了解包豪斯的建立过程,发展阶段,包豪斯宣言及理论遗产,熟悉包豪斯的预科和设计的作品。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宣言(一)包豪斯宣言(二)包豪斯宣言的意义第二节包豪斯预科(一)预科的奠基人(二)艺术和技术的统一第三节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二)第二阶段(三)第三阶段三、考核知识点(一)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宣言(二)包豪斯预科的特点(三)包豪斯三个阶段的特色四、考试要求(一)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1.识记:(1)格罗皮乌斯;(2)包豪斯宣言;(3)包豪斯2.领会:(1)包豪斯的理论遗产;(2)包豪斯宣言的意义(二)包豪斯预科1.识记:(1)伊腾;(2)纳吉;2.领会:(1)艺术和技术的统一;(三)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1.识记:(1)布鲁耶设计的作品;(2)包豪斯校长。

2.领会:(1)包豪斯创作中的功能主义倾向;(2)包豪斯学校发展的特点。

第五章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两大体系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全面了解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两大体系形成于不同的时期,在艺术设计中起着主导作用。

掌握以德国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式样主义设计的区别。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功能主义(一)功能主义的起源(二)功能主义在艺术设计中的展开(三)德国理性设计第二节式样主义(一)艺术设计成为一种商业流派;产生的原因;丑货滞销;有计划的废弃旧产品;(二)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职业(三)艺术设计引领时尚三、考试知识点(一)什么是功能主义(二)什么是样式主义(三)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的区别四、考核要求(一)功能主义1.识记:(1)《装饰与罪恶》;(2)萨利文;(3)贝伦斯的设计(4)穆特齐乌斯;2.领会:(1)功能主义的内涵;(2)德国理性设计;(二)式样主义1.识记:(1)丑货滞销;(2)罗维及设计作品;(3)流线型风格2.领会:(1)式样主义内涵;(2)艺术设计成为商业流派的原因;(3)有计划废弃制3.简单应用:功能主义和式样主义的区别及影响第六章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崛起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正确理解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区别,了解后现代艺术对后现代设计的影响,掌握后现代艺术设计直觉性、感性、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后现代的场景描述(一)从现代科学观走向后现代科学观(二)从现代社会景观走向后现代社会景观(三)从现代艺术走向后现代艺术第二节后现代艺术对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第三节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发展(1)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化探索(2)青蛙设计——当代后现代艺术设计的代表三、考试知识点(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二)后现代艺术的流派(三)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四、考核要求(一)后现代的场景描述1.识记:(1)托夫勒;(2)达达主义和杜尚2.领会:(1)后现代主义;(2)工业文明的特征;(3)后现代主义艺术(二)后现代艺术对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1.领会(1)后现代艺术的主要流派(三)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1.识记:(1)《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2)摩尔的设计;(3)高技术风格;解构主义;青蛙设计2.领会:(1)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2)青蛙公司后现代主义设计观点特点。

3.简单运用:(1)联系设计实践分析后现代艺术对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第七章波普设计和孟菲斯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在理论上了解二十世纪60年代最流行的大众文化和波普艺术风格的产生背景和条件,明确波普艺术和设计,孟菲斯设计的区别,理解孟菲斯和意大利设计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从大众文化到波普设计(一)大众文化(二)波普艺术(三)波普设计第二节孟菲斯和意大利艺术设计(一)孟菲斯(二)意大利艺术设计三、考核知识点(一)什么是大众文化和波普艺术、波普设计(二)什么是孟菲斯?意大利艺术设计特点四、考核要求(一)大众文化到波普艺术1.识记:(1)琼斯的设计作品;(2)波普艺术作品;(3)波普设计;2.领会:(1)大众文化及特点;(2)波普艺术及特点;(3)波普设计的特点;(二)孟菲斯和意大利艺术设计1.识记:(1)孟菲斯及作品;2.领会:(1)孟菲斯与解构主义;(2)孟菲斯的积极意义;(3)意大利“美的设计”。

第八章非物质社会的设计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全面了解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或服务型社会的非物质文明的转变,理解设计从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从物质设计向非物质设计,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从实物产品设计向虚拟产品设计的转变,掌握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从物质社会到非物质社会第二节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影响(一)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冲击(二)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特征第三节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一)非物质社会的审美体验(二)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三)非物质社会的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三、考核知识点(一)从物质社会到非物质社会(二)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影响(三)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四、考核要求(一)从物质社会到非物质社会1.领会:(1)非物质和非物质社会(二)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影响1.识记:(1)数字媒体的特点;(2)虚拟现实技术;2.领会:(1)非物质社会对设计冲击的具体表现;(2)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特征;(三)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1.领会:(1)非物质社会设计语言和传统艺术设计语言的区别;(2)非物质社会设计教育的策略;(3)非物质社会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九章绿色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应该从工业时代物质繁荣,技术发展带来的人与环境的生态危机来理解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