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菲律宾
中国和菲律宾

中国和菲律宾的关系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中国同菲律宾于1975年6月9日建交。
建交以来,中菲关系总体发展顺利,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1996年江泽民主席对菲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同意建立中菲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合作关系,并就在南海问题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达成重要共识和谅解。
2000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二十一世纪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确定在睦邻合作、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2005年胡锦涛主席对菲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确认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关系。
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菲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建交以来,中菲高层互访不断。
马科斯总统(1975年6月)、科拉松·阿基诺总统(1988年4月)、拉莫斯总统(1993年4月)、埃斯特拉达总统(2000年5月)、阿罗约总统(2001年11月、2004年9月)、阿基诺三世总统(2011年9月)、杜特尔特总统(2016年10月、2017年5月、2018年4月、2019年4月、2019年8月)等先后访华。
李鹏总理(1990年12月)、乔石委员长(1993年8月)、江泽民主席(1996年11月)、朱镕基总理(1999年11月)、李鹏委员长(2002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2003年8月)、胡锦涛主席(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2007年1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9年11月)、李克强总理(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2018年11月)等先后访菲。
习近平主席于2020年6月、2021年8月、2022年4月同杜特尔特总统通电话。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于2020年3月同菲律宾外长洛钦通话,2020年7月同洛举行视频会晤,2020年10月同洛在云南腾冲举行会谈,2021年1月访问菲律宾,2021年4月同洛在福建南平举行会谈,2022年4月同洛在安徽屯溪举行会谈。
菲律宾和中国在旅游业方面的差异在哪里?

菲律宾和中国在旅游业方面的差异在哪里?
一、旅游资源不同
菲律宾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著名的巴拉望岛、圣安德烈斯、卡尼甘岛等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
而我国在人文资源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如古文化古迹众多,如故宫博物院、长城等亟待挖掘的人文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二、旅游基础设施不同
中国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越发完善,各大景区的讲解服务、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更为完备。
而菲律宾的旅游基础设施则相对较为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投入和完善。
三、旅游交通不同
从交通角度看,中国的综合运输网络十分完备,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旅客出行相对较为便捷。
而菲律宾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的的士、公共汽车等旅游交通工具相对较少。
四、旅游服务质量不同
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中国的旅游服务表现逐渐得到提高,各大景点对游客的接待、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提升,而菲律宾的服务质量尚有大量提升空间。
例如有关旅游指引、清洁卫生等方面,中国相比菲律宾已经有所长足进步。
五、旅游文化差异
由于菲律宾和中国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菲律宾的旅游文化和中国的旅游文化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例如,在餐饮方面,中国更加偏向于对食材的烹饪和口味的呈现,而菲律宾则重视美味、色彩搭配和食品的卫生等方面。
总结:
在旅游业方面,中国和菲律宾均存在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需要彼此交流和学习,探寻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双方旅游业的国际地位。
菲律宾和中国的教育普及率有何异同?

菲律宾和中国的教育普及率有何异同?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人追求自我提升的途径。
菲律宾和中国都是亚洲国家,虽然有着相同的区域背景,但两国的教育普及率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菲律宾的义务教育包括6年小学教育和4年中学教育,这个时期的教育由政府提供,且是免费的。
但是,问题在于这样短的教育时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机遇。
而且,由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带来的师资和教育资源的匮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的来说,菲律宾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存在一定的薄弱点。
相比之下,中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已经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提高。
中国的义务教育为9年,覆盖了全国所有孩子,农村地区也一样。
此外,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投入,加强了针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支持。
因此,学生们的学习机会相对更加均等化,更注重南北发展平衡,并且全国有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这对于国家的发展与人口素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菲律宾的高等教育发展尚不完善,主要问题在于学校数量较少、师资水平亟待提高,教育体系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以及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等方面的问题。
据统计,菲律宾的大学因经费不足,常常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这对学生的毕业后就业前景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比之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处于全球先进水平,并且得到了国家不懈的支持。
政府发布了各种扶持政策,充分鼓励高校发展,资金投入也保持了较高水平,整体设施和师资水平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全国有很多高校提前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规划和培训,这些措施更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提高了大学教育的实用性。
三、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在教育领域,公平与机会的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菲律宾和中国,两国在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的展开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菲律宾的经济水平相对滞后,造成了高等教育大多受到富人的支持,而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甚至无法承担中等教育的花费。
菲律宾和中国

菲律宾和中国无论你是来菲律宾玩还是来菲律宾留学,虽然中国离菲律宾不远,但你会惊讶地发现,菲律宾和中国大不相同。
今天,写一写菲律宾和中国的区别。
1.菲律宾的气候:菲律宾是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都跟夏季差不多,平均温度都在26℃,且有雨季和旱季。
虽然这里比较热,但是建议要来菲律宾旅游或者留学的小伙伴,还是带一点稍微厚点的外套,因为这边室内空调还是很冷的,稍不注意冷热交替就感冒了。
还有就是带上雨具,当遇上雨季的时候,随时都在下雨,所以一定要未雨绸缪。
2.菲律宾的宗教信仰:菲律宾上个世纪因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他们的宗教信仰也是跟西班牙一样信奉天主教。
也是东南亚国家少有的基督教国家。
大家在菲律宾游学的话就有机会窥视这样的文化。
譬如,出租车内到处能看到十字架的装饰品,星期日也能看见人们在教会祈祷的身姿。
大家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在国内感受不到的“宗教”氛围。
3.菲律宾的饮食习惯:菲律宾是一个靠近海洋的国家。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因为菲律宾靠近大海,饮食大多与海鲜和肉类有关。
如果你喜欢吃海鲜,你在菲律宾留学的朋友会享受一顿美味的大餐。
这里的海鲜不像国内的那么贵,而且有很多种供你选择。
4.菲律宾的性格和肤色:菲律宾人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外人还是冷漠的,但是菲律宾人很热情开朗。
如果我们在餐厅吃饭,他们会有说有笑,而我们更多的是沉浸在玩手机中。
和我们的肤色相比,菲律宾人的肤色比我们深一度,大部分都是古铜色。
5.菲律宾的交通:菲律宾多使用出租车和轻轨,因为菲律宾国土面积不是很大。
如果你来这里玩或学习,你最好乘出租车。
菲律宾也有打车软件,但是他们给现金。
但有一点全世界都应该分享的是,早高峰和晚高峰一样拥堵。
其实菲律宾还是跟中国又很多的不同之处,来菲律宾留学的小伙伴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中国与菲律宾教育体系对比分析

中国与菲律宾教育体系对比分析引言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本文档旨在深入分析中国与菲律宾的教育体系,并对比两国的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育质量和教育投入等方面的差异。
1. 教育制度中国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部分组成。
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园教育,初等教育是指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中国的教育体系以公立学校为主,同时允许私立学校存在。
菲律宾教育制度菲律宾的教育制度由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部分组成。
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为六年制,中学教育为四年制,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菲律宾的教育体系同样以公立学校为主,私立学校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2. 课程设置中国课程设置中国的课程设置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术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
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则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
菲律宾课程设置菲律宾的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学科知识外,还强调音乐、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等学科。
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也较为多样化,注重实践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3. 教育质量中国教育质量中国的教育质量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国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术能力。
高等教育阶段,中国的大学在世界的排名也逐年提高,部分高校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声誉。
菲律宾教育质量菲律宾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术能力相对较弱。
高等教育阶段,菲律宾的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相对较低,但部分私立大学的教学质量较高。
4. 教育投入中国教育投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投入,近年来教育投入逐年增长。
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与菲律宾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在经济和贸易领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也对整个地区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一、双边贸易规模的增长自建交以来,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规模逐年递增。
根据菲律宾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已成为菲律宾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超过了500亿美元。
特别是中国对菲律宾出口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和农产品等。
同时,菲律宾对中国的进口也在稳步增长,其中主要涵盖了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和燃料等。
二、投资合作的深入推进除了贸易合作,中国与菲律宾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企业在菲律宾的投资逐渐增加。
中国企业为菲律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领域的投资,这对菲律宾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两国还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包括旅游业、农业和民生工程等。
这些合作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三、贸易争议的解决与合作尽管中菲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但双方也面临着一些贸易争议。
其中最突出的是南中国海的争议。
中国坚持通过与相关国家进行对话与磋商解决争议,维护南中国海地区和平与稳定。
菲律宾政府则提出了一些担忧和质疑,并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了相关问题。
然而,双方对于解决贸易争议的意愿是一致的,也已经通过对话与协商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四、前景展望与挑战展望未来,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可能对中菲贸易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两国间的竞争,特别是在某些产业领域竞争激烈,需要加强合作与协商。
最后,中菲关系中的一些敏感问题仍需妥善处理,以促进双边贸易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关系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菲律宾和中国的海外投资有何不同?

菲律宾和中国的海外投资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其中,中国和菲律宾作为两个重要的亚洲经济体,都在积极开展海外投资。
但是,这两个国家的海外投资有哪些不同呢?一、投资规模与方向1. 中国的海外投资规模大,而菲律宾的海外投资规模较小。
近年来,中国的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
而相比之下,菲律宾的海外投资规模较小。
主要的原因在于,菲律宾的国内市场较小,企业需要更多地通过海外投资来扩大规模。
2. 中国的海外投资方向广泛,菲律宾的海外投资方向相对集中。
中国的海外投资方向非常广泛,涵盖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而菲律宾的海外投资方向相对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尤其是海外雇佣业和海外留学市场。
二、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1. 两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存在差异。
由于中国和菲律宾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两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中国,国家强调保护国家利益,对于涉及涉外投资的企业会有更严格的监管,而菲律宾则更注重吸引外国投资,政策相对更为开放。
2. 中菲两国在海外投资上的政策支持也不同。
中国政府在海外投资方面,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如出口信贷、境外基金、国际工程承包等,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海外投资。
而菲律宾的海外投资政策相对较为保守,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减少对外限制等手段来吸引外资企业到菲律宾投资。
三、投资目的和风险控制1. 中菲两国的海外投资目的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外部资源和扩大市场,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投资获得技术或品牌资产。
而菲律宾企业的海外投资,主要是为了拓展服务领域,以满足菲律宾国内市场需求。
2. 中菲两国在风险控制上的策略也不尽相同。
由于中菲两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存在差异,海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通常会充分考虑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策略。
中国和菲律宾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中国和菲律宾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中国和菲律宾是两个亚洲国家,虽然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其政治体制却存在不少的差异。
下面将分别从制度上、法律上、行政上、选举上和人权方面进行简要比较。
一、制度上中国政治制度采取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其政治体制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
国家主要的领导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而菲律宾政治制度则采取的是议会制度,其主要领导机构包括菲律宾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
二、法律上中国和菲律宾的法律体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法律体系为以国家法为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而菲律宾的法律体系则是混合的,既有西方法系的民法、刑法等法律文件,也包括本土法系的法规和习惯法。
三、行政上中国政府实行中央管辖的行政管理体制,其领导机构主要包括国务院及其各部门。
而菲律宾则实行中央与地方并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其地方机构和部门相对自主,可以制定一些地方性的政策和法规。
四、选举上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是由中央政治局决定的,而菲律宾总统则通过选举产生。
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由人民直接选举而产生,其主要职责为决定国家的重大问题。
而菲律宾政府则通过一系列的选举程序产生。
五、人权方面中国和菲律宾都坚持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原则,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存在不同。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注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一些个人权利方面存在限制;而菲律宾强调个人主义和民主自由,尊重人权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综上所述,中国和菲律宾的政治体制在制度、法律、行政、选举、人权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这些差异是由两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在今后的发展中,两国均应根据自身国情加以调整和改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地理分界 黄岩岛与菲律宾岛屿之间有一个自然形成的且极深的马尼拉海峡,是菲律宾与我国 领海的天然分界。马尼拉可以从谷歌地球上清楚的看到。 四、对菲律宾声索黄岩岛的几点评论 菲领土组成和范围是由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的,其中无一涉及黄岩岛,无一将黄岩 岛纳入菲领土范围。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 《英美条约》等明确规定了菲领土界限西限以东经118度为界,黄岩岛在此范围之外。 1935年菲宪法、1947年美菲一般关系条约、1952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1961年6月17日 菲关于领海基线第3046号法令和1968年菲关于领海基线的修正令等都先后重申了三个条 约的法律效力,再次明文确定了菲领土范围,菲领海基点和基线均未包括黄岩岛。 1981年、1984年菲出版的地图也都将黄岩岛标绘在菲领土界限之外。上述事实充分证明, 黄岩岛处于菲领土范围之外,根本不是菲领土。 菲在1997年以前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 并且还多次表示黄岩岛在菲领土范围之外。菲驻德国大使比安弗吉尼在其1990年2月5日 致德国无线电爱好者迪特的信中,明确表示“据菲国家地图和资源信息部,黄岩岛不在 菲领土主权范围以内”。在1994年10月18日菲国家地图和资源信息部及1994年11月18日 菲业余无线电协会向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出具的文件中,均确认“菲领土边界和主权是 由1898年12月10日巴黎条约第三款所规定,黄岩岛位于菲领土边界之外”。 陆地统治海洋是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其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以《联合国海洋法 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是违反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 宗旨和原则的。
黄岩岛四周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 面积150平方公里,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 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潟湖。黄岩岛发育在3500米深的海盆上, 是深海平原上的一座巨大的海底山峰露出水面的部分。黄岩岛潟湖东南 端有一个宽400米的通道与外海相连,这条水道水深9~11米,宽360~400 米,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可由此进入,从事渔业活动或者避风。 环礁四周有星罗棋布的礁块露出,礁块表面大小一般为1—4平方米。 以北、南两端的礁块最为密集,北端者称为北岩,南端者称为南岩。南 岩是在礁盘上露出海面的巨大的礁石之一,形似大石柱,上部面积约3平 方米,海拔1.8米。 站在岛上环顾四周,礁盘许多地方水深仅一、两米,好像是个浅滩。 但是如果从海里看,黄岩岛却是一座陡峭的高山。只要离开礁盘十公里, 就是3000米的深海。 每年四、五月和十、十一月,风平浪静的海水清澈、浅兰、透明, 水底彩色珊瑚在明朗的阳光下清晰可见,突起的礁盘四周形成了一道看 不见的环型水下屏障,海水冲击向上翻腾,拍出一线延绵十公里的白浪, 十分美丽。然而在六到九月的台风季节这里将会怎样就难讲了。 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有 幽深的马尼拉海沟,海沟最深处水深5377米,是南中国海水深最深的地 区之一,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
拉蒙-弗洛雷斯塔,基达帕万工商协会主席称,一批大约价值7亿菲 律宾比索的板烟香蕉已在中国的一些主要港口腐烂掉。之前,这批 香蕉被禁止入境,因为北京政府和菲律宾存在斯卡伯勒浅滩的领土 争端。 拉蒙告诉本报记者,“棉兰老岛的种植园主和农民敦促总统阿 基诺三世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快速解决领土争端。中国贸易商已经 停止向我们购买香蕉和菠萝。通过坚定的决议,这种僵局可以以外 交的方式解决。”
与西沙南沙岛礁密集不同,黄岩岛是周边数十万平方 公里海域内唯一露出水面的礁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而且这个礁盘面积巨大,达到 150平方公里,超过了 南沙任何一个单独的礁盘,为南沙美济礁面积的3倍, 可以说中沙黄岩岛是”少而精“的岛礁。黄岩岛整个 礁盘浅水区(水深1米左右)面积广阔,开发建设十 分方便。礁盘口门宽大,经过疏浚深挖建设后可以进 出大型舰艇。由于有一圈完整的环礁阻挡,礁盘外风 浪无法进入泻湖,一直是渔船的避风良港。 黄岩岛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国神圣领土的完整性, 对于开发南海的经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黄岩岛的 战略位置同样对菲律宾至关重要,它离菲律宾首都马 尼拉仅300多公里,曾是驻菲美海军武器试验场。如 果说西沙扼守南中国海的西门、监控越南的话,那么 黄岩岛就扼守南中国海的东门、监控菲律宾。
“领海基线”的划法
据史料记载,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 测量点就在黄岩岛。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 1935年1月,中国政府由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和教育部等官方机构派员组成的水 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并作为 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1947年10月,民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 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成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1983年中国地名委 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 礁为副名。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黄岩岛一直不间断 地在中国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中国政府关于南海诸岛主权公告和声明中均指出黄 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二、中国一直对黄岩岛进行长期开发和利用 黄岩岛海域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自古以来,我国渔船就经常赴黄岩岛海域 进行渔业生产活动。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等多次对黄岩岛及附近 水域进行科学考察。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2]从未 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 1992年以来,菲律宾前国家安全顾问戈勒斯声称黄岩岛 是菲律宾国土,挑起争端。 菲学者:黄岩岛确属中国 [3] 从1993年起,菲律宾对该岛进行勘测、考察和巡逻。 1997年,菲律宾海军毁坏了中国主权标志;当一艘载着中、 美、日三国无线电爱好者的中国船只抵该岛考察时,菲律宾竟 在外交场合称中国“企图占领黄岩岛”,还制定了作战原则以 维护其“主权”。1998年,菲律宾成立了包括舰艇部队、航 空分遣队和情报部队的专门机构。 1999年,菲军舰多次驱赶、撞沉中国渔船。并特意将淘 汰的军舰“BRP Benquet ”搁浅在黄岩岛(11月3日)上。中 国要求菲律宾拖走。作为总理朱镕基正式访问菲律宾的前提, 12月5日“BRP Benquet”被拖离了黄岩岛。2004年菲律宾又 将其置于南沙中业岛。
中国常规导弹潜艇南海巡视
依据1898年的《巴黎协议》、1900年的《华盛顿协议》、1930年的《英美条 约》,东经118°线为菲律宾领土的西部边界,而黄岩岛在此之外。1935年颁布的菲 律宾《宪法》和1961年的菲律宾《领海基线法》中菲律宾政府均重申了这一界线。 1990年代以前菲律宾出版的地图也未将黄岩岛列入其领土,国际社会(包括菲 律宾)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但当时黄岩岛处于美国的控制之 下。 2009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 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据菲媒体报道,菲总统府文官长埃尔 米塔2009年3月11日宣布,尽管中国抗议并坚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但阿罗约还是 于前一天签署了第9522号共和国法案,即“菲律宾领海基线法”。他告诉媒体, “领海基线法”并未特别宣称斯普拉特利群岛(指南沙群岛)和斯卡伯勒浅滩(指黄岩 岛)归属菲,因为菲对这两个岛屿的主权主张“已经在现存法律中得到体现”,“不 需要再在新签署的法案中得到体现了”。 埃尔米塔声称,该法案的通过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并且“新的 法律并不是要扩张领土,只是要对领海基线进行技术上的调整”。 注意事项 目前中菲两国在岛上都没有永久设施或主权标志。中国主权标志于1997年被菲 军破坏。 截止到2008年,黄岩岛地区还是被菲律宾海军实际控制。旅游潜水(1998)和 业余无线电探险(1994,1995,1997 和2007)也是允许的,但会受到菲律宾海军 的监视。
黄岩岛[1]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最早发现、 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 辖。黄岩岛是中国海南省南海中沙群岛中唯一露 出水面的岛屿。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 四周为距水面半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外 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月湖东南端有一个宽400米 的通道与外海相连,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可由此 进入,从事渔业活动或者避风。 黄岩岛东经120度以西,北纬20度以南,10度 以北,正好夹在2条纬线的正中间。北距广州600 海里,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黄岩岛四 周为距水面半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外形 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 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湖。
黄岩岛位于东经117度51分、北纬15度07分,而手持 GPS在三个操作点实测的位置分别是东经117度47分 56秒、北纬15度05分55秒,东经117度48分02秒、北 纬15度05分56秒,以及东经117度49分09秒、北纬15 度05分55秒。多种不同数据的原因是,黄岩岛不是一 个点,而是一片方圆十来公里的区域。其中大部分为 礁,只有百十来块在涨潮时也能露出水面的岛石,少 数几块大个儿的十来平方米,小者如同倒扣的脸盆。 根据联合国的国际海事公约,无论涨潮落潮都是 干地者为岛,否则为礁。中国人自古称之为黄岩岛, 而美国人叫“Scarborugh Shoal”,其它西方人叫 “Scarborough”,翻译过来都是“斯卡巴洛礁 (Scarborough Reef)”,中国在四十年代也曾一 度改称为“民主礁”。从整体讲究竟该叫岛还是礁, 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黄岩岛属于我国中沙群岛的组成部分,位于东经118°以西,与菲律宾隔海相望,是 我国东南沿海渔民的传统渔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黄岩岛是在涨潮时 高于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而不是终年隐藏于水底的沙洲或暗礁。从地质构造上 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而不是一个游离的海岛。 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 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