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丰南区中考语文试卷

唐山市丰南区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共7题;共24分)

1. (4分) (2017九上·厦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甲_____(A.柔弱;B.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①yīn_____(A.阴阴;B.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②_____(A.líng;B.léng)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乙_____(A.诱惑;B.迷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就完全驱走了冬天,就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1)根据文中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绿①yīn_________(A.阴阴;B.茵茵)彩棱②________(A.líng;B.léng)镜

(2)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________(A.柔弱;B.柔软)乙________(A.诱惑;B.迷惑)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 (2分)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而形成胚胎的过程。

A . 冲激配合分裂发育

B . 刺激谐调分开发展

C . 刺激协调分裂发育

D . 刺激协调分配发育

3. (2分) (2012·咸宁模拟) 下列语句括号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把“改进”换为“提高”)

B . 秋天的咸宁是美丽的季节。(把“秋天的咸宁”改为“咸宁的秋天”)

C .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把“否”字去掉)

D .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

4. (2分) (2016八下·扬州期中)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个园北大门外盐阜路的内河风光带,景色迷人。

①登上停泊在御码头的龙舟画舫

②这里还是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③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扬州,曾以天宁寺的西苑作为行宫

④沿河漫步西行千余米,清代八大刹之一的天宁寺就在这里

⑤可以领略“两堤花柳皆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十里瘦西湖风光。

A . ②④③①⑤

B . ④②③⑤①

C . ④③②①⑤

D . ②④⑤①③

5. (2分) (2015九上·南山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三个要素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完整的故事情节是主要要素。

B . 《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少年闰土口中的“迅哥儿”指的是鲁迅。

C . “既然你不愿意相信我说的话,我就不做过多的解释了。”这个句子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 .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6. (6分)(2017·赤壁模拟) 音乐让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人心灵相通,音乐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情感共鸣。生活中跳动着各色音符,让我们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来完成后面题目。

(1)

某中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做了一个关于音乐喜好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统计表。从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调查统计表

(2)

你班要举行“毕业晚会”,节目中二重唱《朋友》之后是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假如你是晚会主持人,请你写几句串台词,把这两个节目连接起来。

7. (6.0分) (2017九上·徐州期中) 古诗文默写。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2)足蒸暑土气,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3) 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6)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戍边将士思家却不能归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6分) (共5题;共46分)

8. (8分) (2017七上·北京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 A 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其中的A指的是________。

(2)从选段来看,“我”对A的情感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下面两幅插图也源于《朝花夕拾》,请选择其中一幅,说说表现了什么场景。

①②

9. (4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词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词中“___________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____________。

(3)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过渡句。

B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 .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 . 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10. (12分) (2018八上·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①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

待之如师友。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腥;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作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②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注释】①昆仲:指兄弟俩。②缙:王缙,王维之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无不拂席迎之行拂乱其所为

B . 居常蔬食居无何,上至

C . 屏绝尘累沿溯阻绝

D . 妻亡不再娶河曲智叟亡以应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B .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C .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D .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②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

(4)有人说“归隐”是王维一直想要追求的人生方向,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短文分析。

11. (8.0分) (2017七下·夏津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打春

①打春,就是立春。

②打春,是春回大地的节气。在24节气中,再没有比立春更让人这么喜气洋洋的了。立春带着温暖不声不响就扑进了千山万水,融入了千家万户。风变柔了,柔得像婴儿那绵绵的嫩手,拍打到哪儿,哪儿的禾苗就可了劲地生长;雨,,;天变暖了,暖得屋外也像是农民冬日里烧热的大坑,娃儿们吆三喝四地翻跟斗,蹦高高。不光娃儿们乐,苏醒了的青蛙也乐,乐得亮开嗓子唱上了,青蛙一唱,燕子就上场了,在天地间上下起舞……春天真好!

③真好的春天,是从立春开的头,起的步。可为啥咱那父老乡亲要把立春喊成打春!乍一听,弄得人心里怪别扭的。打,打架,打闹,打杖……为啥要把一个慈眉善眼的春天和这么个“打”字撮合在一块,这不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了吗?

④仔细一想,满不是这么回事。这打春,比那立春,要形象得多,要生动得多,要活灵活现得多!和“打”字

结伴的词不光是打架,打闹,打杖,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辞典上密密麻麻弄出了好几页子。别的咱不多说了,捡出几个熟悉的品品味道吧!

⑤先想起一个——打草稿。草稿不是正式稿子,可是没有草稿,也就没有定论的文稿。草稿所以草,是那繁杂的思绪就像春风抚过,春雨润过的土地,刚刚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转眼间就“万紫千红春满园”了。而这“草色遥看近却无”,到“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过程,用的那个“打”字,实际是说“孕育”哩!孕育不是出生,却比出生更重要。草稿不是定稿,却比定稿更重要。定稿不过是强化一个角落,要的是“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过是删繁就简,要的是“万绿丛中红一点”。定稿要比草稿好得多,美得多,可要是没有那起先的草稿,哪会有后来的定稿?说透了,这打草稿就是谋划,就是构思,就是初创。如此理解,那么这“打春”不就是谋划春天,构思春天,初创春天吗?在这么好的时令到来时,多思思,多想想——“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不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吗?把握了春天,就把握了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这春“打”得应该。

⑥又想起一个——打鼓。想起打鼓,就想起家乡的威风锣鼓。那锣鼓要是响起来呀,听得人血液在脉管里使颈地奔跑,灵魂在思想里高兴地舞蹈。那个声响,像是天崩,像是地裂,像是排山,像是倒海,像是……不说了,你就是把人间最有声威,最有气魄的词语都喊遍,也无法描画威风锣鼓的神韵。这人间的鼓打到这个份上,真把人类从小虫虫、猿猴猴到现在这个样子,这个主宰天下的胆识气魄都活画出来了。这鼓打得好!打得好的鼓不是天天打,时时打,是有了节日,有了喜事,值得美美庆贺一回了,才痛痛快快打一场鼓,打一场惊天动地的鼓。如果把“鼓”字换成“春”字,“打鼓”就变成了“打春”,没想到这“打春”里有这么激动人心的意思。“打春”就是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看来这春还是打着好!

⑦打春,就是比立春好!老辈人说打春,咱这辈人也说打春,下一辈子,下下辈子千万千万也别忘了打春!

(1)

联系上下文,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句子,使前后连贯。

(2)

品味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

(3)

请说说第④段“这打春,比那立春,要形象得多,要生动得多,要活灵活现得多”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4)

文中第⑤⑥段对“打春”作了形象化的解释,请写出文中原话。

(5)

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寓意。

12. (14.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是民生之基

①4月上旬,国家发改委通报显示,教育收费居去年全国价格举报之首。而在过去6年中,关于教育收费的举报有5年是居于首位的。群众反映的教育乱收费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不执行“三限”政策违规收取择校费、

赞助费;“一费制”外自立项目乱收费;以改制为名举办“校中校”、“校中班”乱收费。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可见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

②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千家万户。对于教育,我们既应着眼于国计,也应着眼于民生,多从民众的角度去考量。

③“人不可以无学”。今天,鲜有人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能够改变人们的命运,成就其未来的,正是教育。因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无论家庭是贫还是富,自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开始,莫不把相当的精力与钱财投在孩子的教育上。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那一个个贫困学子的身影,激起的总是人们最朴素的情怀:求学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受教育的权利,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它为懵懂孩童慢慢开启着一个新奇的世界,又导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最终才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把握自己未来的人。从孩子到成人这个时期,则是接受教育的黄金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才不遗余力地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决定着每一个家庭的生计。而拥有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则是实现就业的前提。目前群众关心的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说到底,是教育结构与发展模式存在偏差。只有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实现每一个家庭的就业权益。

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无论是教育的机会公平,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对每一个家庭、个人来说,往往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费”、“赞助费”等乱收费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教育存在不公平。如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搞“锦上添花”,强校愈强,弱校愈弱,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均等,必然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禁止教育乱收费就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今天,比这个“人才”概念包容更广的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比这个“教化”涵义更丰的教育,已是民心所系,民生之基。我们应该为此做出努力也应该有所作为。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中第⑤段中划线词“锦上添花”是什么意思?

(3)

文中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有力论证了“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

三、作文(60分) (共2题;共60分)

13. (10分)请你就与“雨”有关的景物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要求:①要突出雨的特征;②写景要有层次;③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4. (50分) (2018七上·台州期中) 写一件能够证明你胆子很大(或很小)的事情,别忘了关键处要“描写”得精彩。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4分) (共7题;共24分)

1-1、

1-2、

1-3、

2-1、

3-1、

4-1、

5-1、

6-1、

6-2、

7-1、

7-2、

7-3、

7-4、

7-5、

7-6、

二、阅读与理解(46分) (共5题;共46分)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12-4、

三、作文(60分) (共2题;共60分)

13-1、

14-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