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的背景知识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准确理解课文并复述。
2.学会使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创造性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本及录音设备。
2.PPT或板书。
3.针对性的教学辅助材料,如词语解释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
2.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的好奇心。
第二部分:阅读与讨论(15分钟)1.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细读课文,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
3.小组内讨论故事情节,思考作者的用意。
第三部分:词语学习(10分钟)1.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学生跟读,尝试在句子中运用生词。
第四部分:巩固与拓展(15分钟)1.各组学生共同编写本文的简要大意,并进行朗读。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拓展文章内涵。
第五部分:表达与创作(10分钟)1.请求学生用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改编或朗读。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
第六部分: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作业或阅读任务,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多多思考,悉心观察周边事物,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六、课堂总结1.回顾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回答解疑。
七、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效果如何,学生的反应如何?2.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八、延伸阅读1.推荐相关故事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2.鼓励学生多参加朗读比赛或诗歌朗诵等活动。
以上就是本节课《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篇课文,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乐趣,提高语文水平。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现代航天技术的突破。
通过课文的描述,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以及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技梦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科幻题材的课文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在航天科技方面,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补充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感到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科技梦想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如“火箭”、“卫星”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资源:收集与航天事业相关的资料,如我国航天发展的历史、航天科技的最新动态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太空有什么了解?接着简要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词,教师巡视指导。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精细、魄力、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自主探究,交流体会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航天发展史的资料2、教师:制作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通过预习,谁来说说“梦”指的是什么?“圆”呢?谁能来说一说课题又是什么意思?2、当千年的飞天梦在今天变成现实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骄傲、自豪、兴奋)让我们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齐读课题。
3、指生朗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⑴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⑵在实现这个飞天梦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自主探究,初学文本:、1、依据自学提示,自己默读文本,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并写出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并交流感受。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文本:1、回答问题:“中华飞天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指生说,教师总结板书:想象和尝试(古人)发射人造卫星探索和奋斗(新中国)研发载人飞船2、全班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重点领悟: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1)屏幕出示这段话,学生自由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诗词《千年梦圆在今朝》表达的意境;•能够读通诗词全文;•能够感受到诗词表达的正能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诗词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词表达的意境;•读通诗词全文;•感受诗词的正能量。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理解诗词的修辞手法;•感受诗词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与热身(5分钟)–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入诗词《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背景。
2.正文教学(25分钟)–分段进行诗词朗读,深入分析每个段落表达的意境,并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意义。
3.拓展延伸(15分钟)–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千年梦圆在今朝》的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化印象。
第二课时1.复习与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程。
2.正文教学(20分钟)–教师讲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
3.分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词中的意境,并设计展示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
4.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或课外拓展任务。
五、板书设计•诗词《千年梦圆在今朝》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文的内涵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引导他们用心感受诗文的美。
同时,布置合适的作业和拓展任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千年梦圆在今朝》,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优质课教案1. 课程背景本节课是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第八课,主题是《千年梦圆在今朝》。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情感以及文化。
2.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中涵义•培养学生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3.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主要围绕故事内容展开,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
4. 教学活动安排•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展示故事内容并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理解。
•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故事的见解,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传达的价值观。
•分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答。
•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重要价值。
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所欠缺,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表达不清楚。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故事情节的讲解,同时也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在导入和讲解部分需要更富有激情和生动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内容的接受度。
总的来说,本节课虽然有一些不足,但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感谢您阅读本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一、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九篇课文,主题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通过讲述主人公小云对中国梦的认识和追求,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课文主要内容包括小云看国庆阅兵、做梦、展示作品等,贯穿了对祖国历史与现实的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背景与意义;2.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核心思想;3.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词语,学习运用它们表达思想和情感;4.学习如何构思并撰写简短的作文。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荣誉感;2.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强和自立意识;3.鼓励学生追求梦想,勇敢实践。
过程与方法1.通过独立阅读、小组讨论和作文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2.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3.注重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性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哲理意义;2.掌握文中的新词和生词;3.学习如何用简短文言文抒发思想和情感。
难点1.理解国庆阅兵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发现、捕捉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感受新中国70年的飞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历程,感悟祖国的强大与进步教学重点了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新中国70年发展到今天的多重内涵和丰硕成果教具准备1.课件:70年巨变的世纪传奇;2.紫色草稿纸、铅笔: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对祖国的憧憬和祝福。
教学内容与步骤1.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及辅导资料,预备掌握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历程。
2.课堂探究:导入国庆节阅兵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70年飞速发展的探究意愿。
3.课件展示:教师通过课件,向同学展示新中国70年发展的历程与成就。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8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8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读懂《8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文章,了解包公的传奇故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学习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语。
•能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领会包公的孝道故事。
•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包公的孝道精神,对传统道德的理解和体会。
•课文朗读的语音语调掌握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想上一堂课学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了解《8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大致内容,做好预习准备。
3.课堂教学:分段讲解课文,注重生字词语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4.教学活动:设置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包公的理解和感悟。
5.课文朗读: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
6.巩固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述教材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包公的传奇故事有了初步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同时,学生的课文朗读效果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增加相关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和调整,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8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教材,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千年梦圆在今朝》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千年梦圆在今朝》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3.学习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的诵读和理解。
2.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内容1. 诗歌《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学习1.朗读诗歌。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诗歌中表达的哲理和思想。
2. 学习活动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音韵之美。
2.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3.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3. 联系生活1.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千年梦圆在今朝》,不仅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还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1.启发学生思考:在介绍诗歌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传承: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综合来看,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堂管理不够严谨、学生表现参差不齐等问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
一、教材解析
本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教学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
2.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二、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 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带着激动自豪的感情齐读)
2. 质疑:看着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三、学生自读、思考,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PPT出示自读要求
(1)快速默读课文,可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也可在课文旁批注:课文写了什么梦?想一想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圆”的?
(2)小组讨论交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代表发言,讨论交流读书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适时帮他们理清圆梦的过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神舟六号”——里程碑意义、炎黄子孙更远更绚丽的梦想。
)
四、研读感悟,升华情感
1.自主研读,批注。
(1)在中华民族千年的寻梦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说一说,并读出你的感悟。
(2)千年梦圆在今朝。
“神舟五号”能发射成功,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请你仔细读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圈圈画画,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有感而发,写上批注。
(3)“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讨论交流读书感受,并抓住关键语句指导读文。
预设一: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承上启下,一方面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预设二: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预设三: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请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勇于实践不懈努力默默奉献锲而不舍团结合作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激情总结全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同学们,继“神舟六号”之后,中国又相继发射成功“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随着祖国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梦在一代代炎黄子孙的努力中实现。
4.总结写作方法:
①文章中列举了四件事,但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做到了详略得当。
②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既有说服力又具体感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
五、课后作业
结合课上学习的内容和自己收集的材料,编一期以祖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主题的手抄报或者墙报,以实际行动积极参加科技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