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复习整理

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复习整理

二级操作技能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第一节鉴别论断第一单元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论断✧鉴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二分法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可能,“ICD-10”草案(1990)宣布放弃这种做法,只保留精神病性一词作描述之用。

✧草案明确规定,精神病性只限于用以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1、幻觉;2、妄想;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增多;4、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5、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6、紧张症性行为。

✧工作程序(一)神经症与不健康心理状态的分界线(许以新《神经症》一书中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1、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按心理冲突类型:心理冲突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常形则是大家都有的经验。

1)心理冲突常形的特点:(1)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如夫妻感情不和、长期想离又不想离婚十分痛苦(2)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总是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2)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1)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联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是解决不了。

(2)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判定标准:≥6分——神经症;4—5分——可疑病例;≤3分——非神经症。

注意: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2、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1)对每一位可疑的神经症病人都要进行常规的身体和神经系统检查;2)根据一次的会晤或精神科检查便下诊断,尤其是缺乏经验的医生,常常是不可靠的。

安排病人定期复诊,多复诊几次总是可以确诊的。

3)诊断神经症不能单纯依靠排除。

在某种情况下我们有时必须下两个诊断,即某种内科疾病和神经症。

3、神经症与人格障碍1)对于每一位精神科的病人,除了临床综合症的诊断外,都必须确定他有无人格障碍。

2)弄清楚每一位神经症病人的人格是重要的,这对治疗和推断预后都有必要。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会谈及会谈技巧(倾听)1 会谈中的一般问题2 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3 倾听技巧4 影响技巧第一节会谈的一般问题一. 会谈及其作用咨询会谈基本上是通过咨访双方的信息交流来对彼此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的。

1.会谈的性质2.信息的传递形式作为咨询师,我们在会谈中所做的应该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是接收、理解当事人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一方面是作出反应,即发出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二、交换信息的会谈与帮助性的会谈三、会谈中的互动与信息加工1.会谈中的互动相倚性是指在交流中,一方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方的行为,依赖于对方的所说所做。

互动中存在着不同的相倚:假相倚、非对称相倚、反应性相倚和彼此相倚。

江光荣(2005)认为,互动内容分出内容(事实-情感)、个人性(非个人化-个人化)、时间(过去-现在)。

鲍威尔(Powell)认为,互动交流可以大致分为五个层次,一般性的会谈、陈述事实的交流、分享个人的想法和判断、分享感觉、交流的高峰2.会谈中的信息加工过程类化:人在认识别人时,容易犯这样一类错误:在了解到对方的部分特点后,就把对方归入某一类人之中,把自己脑子里有关这类人的原型加到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有原型所具有种种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来展开跟对方的互动。

投射:投射是指人无意识地把自己的个人特性加在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有这些特性。

幻相关:由于知觉者的期待作用,将两件并无关联的事知觉为有关联。

选择性知觉:莱维特指出,人们倾向于知觉到那些符合自身需要的事物,忽视干扰性事物,但对确实有威胁的事物也投入全部的注意。

二、主要的非言语行为线索1.面部表情2.形体动作3.声音特征4.空间距离及相对角度5.沉默三.对非言语行为做反应帕森斯提出对当事人的非言语行为做反应的五种方式(Passons,1975):1)确定其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之间是否一致;2)对言语与非言语之间的不一致之处,要留心或做出反应;3)当当事人沉默不语时,要留心或做反应。

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2021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重点知识复习资料1.健康不仅仅是躯体健康,而且还指心理健康。

2.1792年,法国精神科大夫比奈尔领先将那些被中世纪宗教迷信瞧念视为“魔鬼〞的精神病人从锁链和酷刑中解放出来。

3.现代心理卫生始于1908年的美国,而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做出直截了当奉献的是美国的比尔斯。

4.马斯洛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要紧创始人之一。

5.健康的情绪状态有三方面的标志:1.情绪稳定。

2.心情愉快。

3.情绪的变化有其适当的缘故。

6.心理障碍的发生缘故要紧是生物,心理,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7.心因性精神障碍的特点:1.心理社会因素是造成精神障碍的直截了当缘故,起主导作用;2.临床要紧表现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紧密相关;3.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精神病症相继消逝;4.预后良好,无人格方面的缺陷等。

8.心因性精神障碍要紧有:急性应激反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习惯性障碍。

9.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是癔病发病的要紧缘故。

10.癔症患者半数具有癔症性格。

11.癔症初发年龄多在16-30岁,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为转换型和不离型。

12.胎儿在第10周左右已有压觉和触觉的功能。

味觉,嗅觉和视觉的功能约在第30周产生。

胎儿4、5个月时已具备听到声音的所有条件,其听觉几乎与成人相等。

13.音乐胎教能够从孕16周起,开始前静坐5-10分钟,每次时刻为5-20分钟,但不要超过30分钟,天天做2-3次,声源离孕妇1-2米为宜响度在65-85db,不超过90db为宜。

以抒情、欢快、柔和的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调为宜。

14.心理学上以出生到3岁为婴儿期。

15.吃奶、便溺、睡觉是婴儿期生活中的三件大事。

16.婴儿一般在10-12个月就应及时断奶,这是第一次“生理性断乳期〞。

17.断奶不单是营养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失往母亲怀里吸吮和偎依的时机,处理不行会对幼小的心灵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

18.对小孩进行大小便练习,婴儿1岁半至2岁后才逐渐开始具备操纵膀胱和直肠的能力。

心理咨询师复习题+答案

心理咨询师复习题+答案

心理咨询师复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82题,每题1分,共82分)1.婴儿早期的兴趣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大致在( )。

A、出生至50日左右B、出生至100日左右C、出生后60天以内D、出生后30天以内正确答案:B2.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是( )的工作。

A、诊断阶段B、评估阶段C、巩固阶段D、咨询阶段正确答案:A3.婴儿微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 )等阶段。

A、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B、对声音的笑、对熟悉人的笑、对新异刺激的笑C、无笑、无条件反射性的笑、自发性微笑D、无条件反射性微笑、条件反射性微笑、社会性微笑正确答案:A4.咨询效果的评价内容应围绕( )展开。

A、咨询目标B、咨询态度C、咨询方法D、咨询方案正确答案:A5.思维的基本单位是( )。

A、决策B、推理C、判断D、概念正确答案:D6.以下关于保密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专业关系中的全部内容(除保密例外)都应当保密B、保密需要说明和确认,不能因求助者的信任和忽略而省略这一步骤C、时间上,咨询师对专业关系的保密应保持到咨询结束后3年D、专业人员违反保密规定,可能要付出名誉、工作或执照的代价正确答案:C7.不属于内容表达技术的是( )。

A、自我暴露B、释义C、情感表达D、解释正确答案:B8.一般来说,( )岁以前的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

A、8B、9C、7D、5正确答案:C9.在合理情绪疗法的再教育阶段,咨询师为帮助求助者提高应对焦虑性情绪反应的能力,可以使用( )。

A、自信训练B、社交技能训练C、自我管理程序D、RET自助表正确答案:C10.以下不属于放松训练的特点的是( )。

A、可提高求助者改善症状的速度B、简便易行C、容易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D、实用有效正确答案:C11.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足频率( )赫兹的声波。

A、200~20000B、1000~5000C、16~20000D、1000~4000正确答案:C12.MMPI第一版共有14个量表,不属于效度量表的是( )A、D量表B、Q量表C、L量表D、F量表正确答案:A13.达到察觉的状态,以及经由察觉而获得更多的选择,及肩负更多的责任,是( )的咨询目标。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1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1节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心理特征系统的是()A 能力B 兴趣C 气质D 性格2、构成人格的成分有()。

A 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B 情感和意志C 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D 情感、意志、能力和气质3、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A 感觉、知觉、思维三个阶段B 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C 感觉、知觉、思维萌芽和思维四个阶段D 感觉、知觉、思维萌芽、思维和意识五个阶段4、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始于().A 公元前四世纪B 十九世纪初期C 十九世纪后期D 二十世纪初期5、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并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的人是()。

A 詹姆斯B 冯特C 弗洛伊德D 马斯洛6、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A 生理学B 社会学C 人类学D 物理学7、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有自我实现需要。

这是()的观点。

A 行为主义学派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学派D 认知学派8、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谢切诺夫B 杜威C 华生D奈瑟9、把人视为类似计算机的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趋向,它是()。

A 认知心理学B 神经心理学C 人本心理学D 生理心理学10、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A 格式塔B 人本主义C 构造主义D 行为主义11、关注人的价值、尊严与潜能是()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观点D 人本主义12、哪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强调心理学应该要研究意识的功能?()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机能主义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精神分析心理学13、认为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这一派别称为()。

A行为主义B格式塔心理学 C 机能主义 D 人本主义1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心理咨询师复习题

心理咨询师复习题

心理咨询师复习题1、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

A、角色理论B、平衡理论C、社会交换论D、认知失调论答案:B2、具体运算阶段的年龄范围大致在( )左右。

A、11、12岁及以后B、6、7~11、12岁C、0~2岁D、2~6、7岁答案:B3、心理咨询师应对阻抗的要点是( )。

A、认识到阻抗是求助者设置的障碍B、认识到出现阻抗是非常严重的问题C、调动对方的积极性,一起寻找阻抗产生的根源D、把求助者看作咨询中的对手答案:C4、(案例一)求助者,女,56岁。

被女儿带到咨询室。

自称丈夫去世后,有一个年轻男性骚扰自己,虽然看不到人,但能听到他不断给自己下指令,要她打扮入时、穿超短裙...觉得这是破坏自己的声誉,拒绝听从他的指挥,“那个人”就扮成卖废品或收垃圾的人在自己小区活动,伺机杀害自己。

她曾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调查并无此事,但她仍坚信不疑。

该女性最可能是患有( )。

A、适应障碍B、躁狂发作C、抑郁发作D、精神分裂症答案:D5、着重对个体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并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 )A、发展标准B、操作标准C、体验标准D、综合标准答案:A6、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 )。

A、3~4岁B、1~2岁C、7~8岁D、13~14岁答案:A7、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反映的是人格的( )A、统合性B、功能性C、独特性D、稳定性答案:C8、急性应激障碍的病程为( )。

A、数小时至数天B、数月到数年C、数分钟至数小时D、数周到数月答案:C9、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人格,是( )学派的咨询目标。

A、完形B、行为C、交互分析D、精神分析答案:D10、在荣格的潜意识理论中,处于最深层的是( )。

A、意识B、个体潜意识C、前意识D、集体潜意识答案:D11、朋友之间通过微信进行的交流是( )。

A、口头沟通B、单向沟通C、现实沟通D、虚拟沟通答案:D12、自我概念是指( )。

A、人格中的本能成分B、人格中的监控成分C、人真实的本体性D、人如何看待自己答案:D13、平衡觉又称( )。

咨询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咨询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咨询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393第一单元咨询心理学的简史 (393)一、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1882年,高尔顿采纳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不差异的研究,为心理咨询的产生做出了学术奉献〔习题1〕。

1890年,卡特尔首次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为心理咨询的产生做出了学术奉献〔习题2〕。

在宾西法尼亚大学,韦特默开办了儿童行为矫正诊所,属于咨询心理学产生前的开创性工作〔习题3,▲0511-2-93〕。

作为咨询心理学产生的前提学术条件,比奈一西蒙在1904年为关心弱智儿童编制了智力测量〔习题4〕。

在咨询心理学形成之前,为咨询心理学预备了前提学术条件,做了开创性工作的是〔习题95〕:①高尔顿;②卡特尔;③比奈一西蒙。

大卫于1907年,开展了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咨询题,进行行为指导的工作,为心理咨询的产生做出了学术奉献〔习题5〕。

作为心理咨询的直截了当起源,1896年在美国诞生了的历史上第一本?临床心理学?〔习题7〕。

属于韦特默对咨询心理学的奉献的是〔★习题96〕:①第一次提出“临床心理学〞的概念;②从事儿童行为咨询题的解决;③1907年创办了专业刊物。

通常认为咨询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默〔0406-3-158〕。

作为最初临床心理学开展的要紧条件和促进因素,起了极其重要作用的是〔习题98〕:①心理测验的研究;②个体差异的研究。

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首次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习题8〕。

1954年,2O余名心理学家发起创办了?咨询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心理咨询的专业杂志〔习题9〕。

1956年,APA咨询心理学分会发表了“作为一个专业分支的咨询心理学〞的报告书,其要紧内容为提出咨询心理学能够从三个方面作出奉献,而且三者不可偏废〔0506-3-109〕。

属于APA咨询心理学分会定义委员会最初确定的咨询心理学的三个奉献的是〔★习题97〕:①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开展;②关心个人与环境的协调;③加深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心理咨询应明确的目标:预防矫正心理障碍,维持增进心理健康。

(咨询最重要的是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交流,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使来访者改变其认知,情感和态度。

促进来访者人格的健全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相同点:1、本质相同:都属于助人活动。

2、都运用心理学理论。

3、运用同样的策略技巧。

不同点:1、帮助者不同:心理咨询的提供帮助者叫咨询师或者社会工作和临床心理学家,而心理治疗的帮助者为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

2、对象不同:来访者——心理咨询师,病人、患者——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面临的对象是正常人,心理治疗的病人包括康复期精神病,神经病,严重行为障碍者。

3、工作任务不同(目标):心理咨询促进成长,发掘潜力,预防心理疾病,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心理治疗任务为弥补,改变其心理结构,改变病态的人格及行为。

4、工作方式不同:心理咨询是发掘本身积极力量自己解决问题。

心理治疗是改造人格,行为矫正。

区分正常,异常,心理状态的三条标准1、统一性(标准)原则(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性):无自知力(幻觉和妄想)。

2、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指知,情,意,行的协调。

3、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神经症三标准(许文新){大于等于6’,确诊神经症;4’-5’,可以性神经症;3’以下,不能确诊为神经病}1、病程:1’不到三个月,2’三个月到一年,3’一年以上2、精神痛苦程度:1)病人能够主动摆脱1’;2)自己摆脱不了,需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改变才能摆脱的2’;3)无法摆脱3’。

3、社会功能1)能正常工作学习或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障碍者。

1’2)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工作学习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的。

2’3)重度功能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假或推卸,退学或某些必须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谈及会谈技巧(倾听)1 会谈中的一般问题2 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3 倾听技巧4 影响技巧第一节会谈的一般问题一. 会谈及其作用咨询会谈基本上是通过咨访双方的信息交流来对彼此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的。

1.会谈的性质2.信息的传递形式作为咨询师,我们在会谈中所做的应该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是接收、理解当事人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一方面是作出反应,即发出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二、交换信息的会谈与帮助性的会谈三、会谈中的互动与信息加工1.会谈中的互动相倚性是指在交流中,一方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方的行为,依赖于对方的所说所做。

互动中存在着不同的相倚:假相倚、非对称相倚、反应性相倚和彼此相倚。

江光荣(2005)认为,互动内容分出内容(事实-情感)、个人性(非个人化-个人化)、时间(过去-现在)。

鲍威尔(Powell)认为,互动交流可以大致分为五个层次,一般性的会谈、陈述事实的交流、分享个人的想法和判断、分享感觉、交流的高峰2.会谈中的信息加工过程类化:人在认识别人时,容易犯这样一类错误:在了解到对方的部分特点后,就把对方归入某一类人之中,把自己脑子里有关这类人的原型加到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有原型所具有种种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来展开跟对方的互动。

投射:投射是指人无意识地把自己的个人特性加在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有这些特性。

幻相关:由于知觉者的期待作用,将两件并无关联的事知觉为有关联。

选择性知觉:莱维特(H.Leavitt)指出,人们倾向于知觉到那些符合自身需要的事物,忽视干扰性事物,但对确实有威胁的事物也投入全部的注意。

二、主要的非言语行为线索1.面部表情2.形体动作3.声音特征4.空间距离及相对角度5.沉默三.对非言语行为做反应帕森斯提出对当事人的非言语行为做反应的五种方式(Passons,1975):1)确定其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之间是否一致;2)对言语与非言语之间的不一致之处,要留心或做出反应;3)当当事人沉默不语时,要留心或做反应。

4)通过聚集于当事人的非言语行为,来改变会谈的焦点。

5)留心当事人在一次会谈前后或在一段时间以来非言语行为上的变化。

第三节倾听当事人一.倾听当事人的故事,倾听当事人讲故事的方式二.咨询师在倾听中的态度和状态1.倾听时基本的身心状态2.愿意倾听的态度有些原因可能会造成我们对当事人听不进去,没有听见,或者误听错听。

1)咨询师人格方面2)价值和动机方面3)客观方面的三、反应性倾听反应性倾听:接受当事人语言的和非言语的信息,不仅注意外显的内容,更把握到说者内隐的思想和感受。

其要领在于两点:识别出当事人所表达的关键信息;把这种了解以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到当事人。

第四节会谈技巧一.倾听技巧1.探询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2.鼓励3.澄清:就是当当事人陈述中的模糊、意思不明确的地方,或隐含而又意义不清楚的表达,要求当事人做出进一步的说明、解释或补充。

4.释意:是将当事人表达的意思,经过咨询师的理解后,再反馈给当事人5.情感反映目的:1)促进当事人对自己情绪和感受的注意和探索,尤其是那些从来未曾表达过或被注意过的情绪,这是有治疗作用的。

2)促进当事人产生被理解的感受,进而促进与咨询师的交流;3)有助于当事人管理自己的情绪;4)当当事人表达出对咨询师的负面情绪时,情感反映有助于咨询师避免使用防卫有助减弱当事人的负面情绪;5)有助于当事人准确地对其情绪进行表征。

情感反映的要领和步骤:1)体认和知觉;2)反馈性描述;3)检查和判断。

6.概述概述:就是把当事人的口语叙述、情绪感受和行为进行分析综合,以整理过的形式向当事人表述出来。

布拉默提出作出概述要注意以下几点:1)当当事人谈话时留心各种主题和情绪性表现;2)把关键性的观点、情感和基本意思加以综合,用概括的语句表述出来。

3)不要增添新的东西。

4)确定是否需要作出概述,或者请当事人自己来概述。

倾听的关键不评价、不指责、不建议二、影响性技巧1.解释就是咨询师依据某一理论构架或个人经验,对当事人的问题、困扰作出合理化的说明,从而使得当事人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问题。

2.指导就是直截了当地指示当事人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和如何说。

3.劝告与提供信息就是对当事人关心的问题提出建议,给予指导性或参考性的信息,以帮助当事人思考其问题,作出决策。

4.自我表露此技术的使用要考虑一些重要的规则。

1)咨询师要意识到自己的动机。

2)要考虑自我表露的时机。

3)要考虑自我表露的深度。

4)自我表露的多少5)自我表露的性质。

5.反馈就是表达你对当事人面临的问题的种种看法。

6.逻辑推论是指咨询师根据当事人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理的规则,引导当事人认识其思维和行动可能得到的结果。

7.质对技术是当咨询者发现当事人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不一致、逃避面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语言行为前后矛盾、不知道善用资源、未觉察自己的限制等行为时,指出当事人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协助当事人对自己、对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使用质对技术的四点注意事项:1)质对应该在高级准确同感的基础上进行,咨询者应该明确当事人的矛盾,否则质对可能无效或具有破坏性。

2)质对应该是尝试性的,在咨询初期尤其应该如此。

3)质对必须以建立一定程度的咨询关系为前提。

4)质对应该以逐步接近的方式进行,即逐渐接近要害性的矛盾,而不是一开始就直奔主题。

精神分析疗法第一节概观一.精神分析的历史与现状二.精神分析疗法的特点1.治疗目标:缓解症状与改变人格2.病人的选择:歇斯底里、强迫症、焦虑症和恐怖症3.治疗时间:长第二节基本理论一.意识-无意识理论根据弗洛伊德的看法,无意识(unconsciousness)这个述评有两重含义:一是描述性的,指一些潜伏、无法被察觉的思想或观念,一是指无意识领域中的这些观念、欲望的动态活动。

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一种结构、内容、动作三位一体的人格理论。

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超我和自我三个部分。

1)本我,从本我的心理内容看,它包含了个体的一切原始的冲动和本能欲望,其中最重要的是性欲望和攻击欲望。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

2)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

它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要求而形成的。

超我包括两个部分:自我理想和良心。

自我理想是在儿童看来父母以为完美的人的形象,简言之就是儿童心目中的完人。

自我理想来自儿童从父母处获得奖赏的经验,儿童的某些行为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赞赏,这种经验内化后就构成了自我理想。

良心则是儿童受惩罚经验的结果。

3)自我。

自我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自我产生于儿童与外界现实的相互作用。

它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感知外部世界的存在,反映外部世界的事件、特点、要求。

此外,它也感受产生于心灵内部的刺激。

自我周旋于三个主人之间:超我、本我、现实,它只能根据¡°现实原则¡±行事,即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

三.人格发展理论儿童追求快感的欲望与父母满足这些欲望的情况的相互作用就对儿童人格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是心理-性欲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基本关系。

1)口腔期(0-1岁)2)肛门期(2-3岁)3)俄狄浦斯期(3-5岁)4)潜伏期(5、6岁到青春期)5)生殖器期(发生在青春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四.心理障碍的本质弗洛伊德研究的主要心理障碍是神经症。

他把神经症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所谓现实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和忧郁症;另一类是所谓精神神经症,主要包括歇斯底里、强迫症和恐怖症。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欲望(里比多)要求满足、要求表现出来。

但由于现实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和宣泄,可引起里比多退行。

如果病人在幼儿期的发展不顺利,在口唇、肛门或生殖崇拜阶段发生了固着,里比多便容易退行到发生固着的阶段,以那个阶段(口唇工、肛门或生殖器阶段)儿童性欲的表现形式出现,这便是成人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

神经症症状乃是自我与本能欲望相冲突的妥协,或者是说是这种妥协的产物。

它一方面使自我减轻了焦虑,一方面部分地、虚伪地满足了本能欲望。

五.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压力,防止自我被压垮。

自我防御机制不是病态的,它是正常的行为,具有适应性价值。

这种适应性价值使它们不致成为使个体逃避现实的生活方式。

防御方式的选择依赖于个体的发展程度和焦虑程度。

防御机制有两个共性:1)它们不是否认就是歪曲现实;2)它们是在无意识的水平上动作的。

1)压抑。

压抑是弗洛伊德学说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很多其他自我防御和神经障碍的基础。

意思是把危险或痛苦的想法或感觉从意识中排除出去。

弗洛伊德把压抑解释为在不知不觉中从意识中移去某些事情。

他认为很多五六岁以前的痛苦事都被隐藏起来,但这些事仍会且正在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

2)否认。

与压抑的防御角色相似,但它一般在前意识和意识的水平上运作。

否认现实也许是所有自我防御机制中最简单的,是一种扭曲个体思想、感觉的方法,或是在创作情景中的感知。

包括通过对危险现实的视而不见来反抗焦虑。

3)反向作用。

个体通过积极的表达相反的冲动来抵抗危险刺激。

之所以人们会通过有意识发展一些直接反对烦恼欲望的态度和行为,是因为如果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方方面面,他们就必须面对由此而引起的焦虑。

人们通常会用爱来隐藏恨,满怀消极反应却表现出非常好的样子,或用残酷的面具遮盖自己的善意。

4)投射。

包括将自己无法接受的欲望和冲动归与他人。

贪欲、攻击或是其他冲动似乎是别人的,不是我的。

5)替代作用。

一种处理焦虑的方式,通过把危险物体换成一个更安全的目标来卸下冲动。

替代作用包括在原目标物或人得不到时将精力转移到另外一个人或物体上,比如,一个人窝囊受了老板的气,他回家后可能把敌意都转嫁到孩子们身上。

6)合理化。

有些人会想出一些好的理由,来安抚受伤和自我。

合理化使某种行为正当化,还可以帮助平复随打击而来的失望。

当人们没有得到他们申请的职位时,他们会想一些合乎逻辑的理由,如自己做得不够出色。

有时他们还会使自己相信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那个职位。

7)升华。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升华包括把性驱力和攻击驱力转移到别的渠道,那些个体通常是被社会接受的甚至是被人钦佩的。

比如,攻击冲动可以转化为运动行为,这样个体就找到一种表达攻击感受的途径,而且还会受到称赞。

8)倒退。

倒退包括回到要求较少的发展早期阶段。

个体在面对严重的压力或挑战时,常谋略用不成熟的或者是不合适的行为来处理他们的焦虑。

比如,在学校打了架的孩子会表现出婴儿斯的行为,如哭泣、过分的依赖、吃手指、躲藏、或腻着老师。

9)内投。

此机制即是把别人的价值和标准吸收到自己身上,比如,在集中营里,有些办犯通过接受侵略者的价值观,与侵略者认同来处理那压倒性的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内投也有积极的形式,如将父母的价值观和特质,以及治疗师价值观内投(假设那不仅仅是不加鉴别的接受)10)认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