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对护理发展的意义论文
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论文

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摘要:目的:就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某医院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
2组患者在既往史、病情程度、年龄、性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有可比性。
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法,而对照组采用一般医院对于患者传统的护理方法。
结果:100例治疗组满意人数99例,满意度为99%,而100例对照组满意人数82例,满意度为82%。
结论: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在社会、心理、生理上达到较为愉快状态,取得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手术室;舒适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80-01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舒适护理完善并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为人性化护理的真正实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使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缩短治疗时间, 减少不适,获得了相关疾病知识[1]。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一个科室,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护理工作与专科病房护理不同。
手术室人员流量大,接触面广,急诊手术多。
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显得更加重要[2]。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某医院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年龄为20岁-35岁;其中妇手术76例,骨科手术64例,外科胆囊切除术20例,泌尿科手术30例,胸科手术10例。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
2组患者在既往史、病情程度、年龄、性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有可比性。
2 方法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法,而对照组采用一般医院对于患者传统的护理方法。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评价论文

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通过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来推广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方法:从我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的住院患者中选择120例患者,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各60例患者。
观察组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照组则采取普通的护理方式。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满意程度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遍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舒适护理进行护理。
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包括:在治疗开始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疾病宣教。
在治疗过程中,定时给患者发药,嘱咐患者吃药。
同时,护士经常查看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舒适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护士人员要随时确保病房干净、整洁,让患者在舒适的病房环境中放松自我,配合治疗。
1.2.2保持患者心理放松保持患者心理放松是舒适护理较之传统普通护理的重要特点。
保持患者心理放松侧重于患者的心理。
神经内科患者的年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对病痛有着天然的抗拒和恐惧。
因此,护士人员采取舒适护理确保其心理放松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1.2.3提高护理操作舒适度提高护士人员的护理操作舒适度是对护士操作方面的要求。
舒适护理要求护士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要造成大的噪音。
根据近笔者的工作实践发现,提高护理操作的舒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均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 检验。
经统计分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结果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胸外科护理论文

胸外科护理论文范文一:胸外科手术病人的舒适护理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
病人来院就诊,其需求重点不外乎是医疗服务的有效及舒适。
虽然医疗有效,但病人并不一定感到满意,反之,若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关心、爱护及帮助,病人必然会觉得舒适,即使病情没有得到改善,也会觉得医疗服务的有效。
我院将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相结合,运用于胸外科手术病人,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达到一个人的身、心、社会、心灵的舒适状态。
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38例病人,年龄17-68岁,其中食管手术23例,肺癌5例,自发性气胸2例,贲门手术7例,纵隔肿瘤1例。
2 护理2.1 术前舒适护理2.1.1 创造舒适的环境完善的卫生淋浴,中央空调,热水供应等设施,利用壁橱、床头柜妥善放置病人生活用品,利用艺术壁挂装点美化病区,适宜的声响、光线、温湿度,使病区清洁、明亮、安静、舒适,饮食每日配餐员预定,开展点菜业务,饭菜、开水、药品送至床边,合理安排护理流程,减少清扫消毒工作与病人就餐、治疗时间的冲突。
病人感官受到良性刺激,有利于治疗。
2.1.2 营造良好的气氛重视服饰美及护理人员仪表风范,入院接待热情主动,作好入院宣教,帮助病人处理好同室病友关系,使病人从新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并因受到重视、关怀,使不愉快的程度降到最低,从而对本次治疗充满信心。
2.1.3 做好心理干预提倡情感服务,面对面交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因人而异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交代注意事项,评估心理状况,满足病人心理需求。
来自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社会关系对病人的支持与关怀也可使病人减轻或消除精神压力。
2.1.4 饮食指导认真评估,指导合理进食,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2.1.5 练习肺功能和有效咳嗽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开胸术后咳嗽排痰的目的和必要性,指导病人深呼吸,取半卧位或坐位,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以增加肺活量,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

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用于帮助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由于血液透析治疗需要经常进行,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容易感到不适和疼痛。
护理工作者需要采取措施,提供舒适的护理,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由于血液透析治疗需要长时间静脉通路插管和输液,患者往往感到不安和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温柔的言语和轻柔的动作,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放松。
提供音乐、阅读材料、电视节目等娱乐方式,也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通过舒适的护理,患者的情绪得到调节,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舒适护理还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疼痛感。
在长时间的透析治疗中,患者可能会出现静脉通路不适、头痛、肌肉疼痛等不良感觉。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热敷、冷敷等物理疗法,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关怀也可以缓解疼痛。
在舒适护理的帮助下,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缓解,治疗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
舒适护理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血液透析治疗需要长期进行,患者需要坚持规律就诊和接受治疗。
由于治疗过程的不适感和疼痛,患者往往会产生依从性下降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舒适的护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通过舒适护理,患者的不适感得到缓解,治疗过程更加顺利,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得到提高,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舒适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舒适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减轻疼痛感,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护理理念。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医护人员关注并重视舒适护理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和有效的治疗服务。
舒适护理在COPD患者整体护理应用论文

舒适护理在COPD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发作期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按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一般护理。
六个月后,测定患者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
结果采用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
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舒适护理 copd 整体护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86-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是一组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呈进行性发展,因病情控制不佳,常常需要反复住院,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copd住院患者的情绪障碍,更好地促进病情康复,笔者依据舒适护理的有关理论和住院病人的需要,对60例实施了为期4—6周的舒适护理,并进行了对照研究,效果满意,观察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为2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年龄在49—76岁,两组无智力及语言障碍均能配合治疗。
1.2 方法观察组:经常规抗污染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措施干预。
对照组:除采用一般护理外,其他治疗与观察组相同。
1.2.1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 1)生理舒适,创造舒适的环境,保持病室整洁、明亮、安静,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帮助患者制定作息计划,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对长期卧床、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及活动受限,护理上应注意保持床铺、衣服清洁、平整、干燥,取舒适的卧位,使患者心情愉快,身体舒适。
2)心理舒适:由于copd病人患病时间长且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交活动减少,入院后担心给家人增加经济负担,以及担心自己的病情能否治好等,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惧的情绪。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临床应用论文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19-01【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8月到2012年12月我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前准备、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全程舒适护理。
结果:实施护理前 2 组 sa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指标:①采用用虑自评量表( sas)进行焦虑水平测定;②手术室期间配合治疗程度;③护理满意度。
2 护理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术前准备、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下列舒适护理。
2.1 术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主管医生交流,了解患者的治疗措施和手术方案、程序,进入病房进行术前询访,有的放矢的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利弊关系、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解答患者的问题,适当介绍手术程序和预期效果,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和续贯治疗等,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愿意和医护人员配合[2]。
2.2 术中舒适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前 1 h 调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入室后诚恳地安慰患者,介绍手术开始前的治疗,让患者感到手术准备是充分的,医护人员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协助患者翻身及摆放麻醉体位时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躯体隐私处暴露,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给予遮挡,并尽可能缩短暴露时间;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牵拉痛等特殊情况,及时向患者说明,轻握患者双手,嘱其深呼吸以减轻牵拉反射所引起的不适;对需要了解手术进展情况的患者,以必要的暗示说明手术顺利;保持手术室内安静,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和仪器设备的嗡鸣声。
2.3 术后舒适护理填写巡回记录单,擦干患者切口周围血迹,告知家属和患者术后注意事项;术后第 2 天对手术后患者进行探视和问候,术后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术后生理现象及手术效果,告知手术已成功结束,术中配合良好;介绍术后卧位、禁食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注意事项,多传递有利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告知相关的保健知识,正确对待术后躯体的不适,以合作的态度配合治疗,从而起到促进康复的效果[3]。
COPD舒适护理论文

COPD舒适的护理【摘要】目的: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配合治疗减轻症状。
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
方法:对50个患者通过沟通进行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护理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意义:应用舒适护理来提高copd病人得舒适症,缓解疾病的不适应症状。
【关键词】copd;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55-02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co p 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
在我国,co p 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20245成年人群进行调查,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
copd在临床治疗上已有了新的进展,那么在护理上我们同样也有了新的计划。
人们需要健康的生活,最求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统一是健康生活的最高境界。
对患者来说,舒适护理则是力求达到这一境界的有效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1.1 我科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copd100个,住院时间最长30天最短7天。
主要以男性为主,年龄最大88岁最小40岁。
在100个copd随机抽取2组患者。
观察组50个,平均年龄65岁;对照组50个平均年龄50岁。
1.2护理方法:(1)心理护理: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给予精神及物质关怀,介绍类似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手术室全程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临床价值分析论文

手术室全程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17-02【摘要】目的对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抽取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
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手术室全程护理围手术期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须要经历的一个从决定手术至康复的特殊阶段,手术会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对麻醉与手术的安全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
手术室护理是手术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紊乱现象而采取的相应的应对和护理措施[2]。
本次研究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室内接受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0年9月-2012年9月抽取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0.6±1.5)岁;患者体重42-75kg,平均体重(54.8±4.3)kg;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患者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0.4±1.6)岁;患者体重41-77kg,平均体重(54.6±4.4)kg。
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实施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适护理模式对护理发展的意义论文推荐阅读: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的一致性在于其目的都是使病人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灵性的健康状态,其细微差别我认为在于舒适护理模式更实际直观、操作性强、可接受,而整体护理模式更理论化些。
萧先生认为“舒适护
护理界强调护理工作领域的广泛性,认为护理人员是一个组织者、健康指导者、管理者、服务者、研究者等等,认为护理必须广泛,面面俱到,这样对社会才更有益,但整个社会和我们护士本身又是如何来看待护理的呢?有没有能力达到上述要求呢?护理到底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护理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相信很多行内人士也和笔者一样,会时时感到困惑。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舒适护理模式,感触很深,觉得很有必要介绍给大家,并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舒适护理模式简介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Hiao'sDouble-CNursingModel)”,为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
萧丰富先生是非护理人员,但他出版护理书籍,行销过程中接触了各种行业的人,使他更了解社会对护理的看法,深思到底护理专业要如何呈现其独特的工作本质,才能让大众了解到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同时也让社会大众了解护理人员为什么要有本科、硕士、博士课程。
于是,他提出了“萧氏舒适护理模式”,认为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的重点。
舒适护理模式的定义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
也就是说,护理人员要给予所有的人,包括妇幼、老人、病人一个最舒适
的状态。
此模式强调护理人员除了作目前的护理活动(Care)外,应加强舒适(Comfort)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病人,以“舒适护理研究”作为护理专业的代表,此为使病人迅速得益、护理人员立刻被肯定的模式。
二、舒适护理模式对目前护理发展的意义
2.1舒适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的主要内容,使病人迅速得益
目前,在临床上护理人员为了提高其地位,强调角色的重要,便从医生的职责里,分些工作来做。
另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又给护理人员增加了非医务性工作。
舒适护理模式认为病人到医院有两大需求:治疗与舒适。
医生给予治疗,护理人员给予舒适,病人在享受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一个人的身、心、社会、心灵的舒适状态,强调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重点,在考虑房间温度、湿度、高度、颜色及其他如冷敷、热敷、姿势、音乐、按摩等各种因素时,发现解决舒适问题的方法。
某些医疗行为究竟是医生的职权还是护理人员可行使的职权,舒适护理模式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分界点:属于舒适的,是护理人员职权;属于治疗行为的,仍应还给医生。
凡是牵涉单纯的舒适问题,护理人员中的舒适专家有权也有能力给予病人任何方式的舒适处方。
2.2舒适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研究方向,能迅速提高护理专业地位
舒适护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基本舒适护理和舒适护理研究。
舒适护理研究是需要科学论证的,当中又可分为较容易的普通舒适研究和较难的舒适护理研究,普遍舒适护理研究大部分是属于物理性因子对人体的影响,如皮肤瘙痒的病人,最好几天洗澡,穿什么衣服,房间温度保持几度合适等等。
高级舒适护理研究除了要熟悉护理知识外,还须深入其他领域,如皮肤瘙痒的病人不能使用肥皂,应使用什么来保护皮扶;咳嗽病人什么样的病床角度、什
么样的姿势可能减轻咳嗽等等。
专业一定要有高深的理论基础,有专一的研究方向,而目前护理研究涉足很多领域,但不够深入,护理的成就不是没有,而是要引人注目很难,因为护理强调的每样功能,都没有被深入地研究,且不可以被深入研究,因为深入研究便会侵犯其他学科的领域。
舒适护理研究终于使护理成为专业,一有独立性,二有发展性,能迅速提高护理专业地位。
公务员之家
2.3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的一致性
模式是一种规范,是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
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的一致性在于其目的都是使病人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灵性的健康状态,其细微差别我认为在于舒适护理模式更实际直观、操作性强、可接受,而整体护理模式更理论化些。
萧先生认为“舒适护理模式”能否成为一个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舒适”提出来代表护理界的“专业”。
我认为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如果接受舒适护理模式,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护理将得到更深入地开展,使护理内容更明确,护理发展方向更清楚,病人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