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城市化Over Urbanization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复习资料

城市地理复习资料

地科二班城市地理复习资料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1、名词解释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24)大都市带( 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P25)城市腹地:一般指与某城市地理位置接近,或与某城市具有密切经济联系而作为原材料、产品供应基地或重要销售市场的地区。

城市建成区: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就称为城市群。

(P27)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省级;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如5000人;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职业构成;8、其它标准。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答:第一、经济水平发展的区别,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品要远远高于乡村,我国在五个统筹中就提到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旨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人口素质的差异,城镇人口受教育的水平要远远高于乡村;第三、基础设施的差距,比如医院、学校等机构的设施设备上的差距;第四、生活环境的差距,这个乡村要优于城市,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就是奔着乡村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去的。

雅思写作范文及素材:城市化

雅思写作范文及素材:城市化

雅思写作范文及素材:城市化雅思写作的提高不仅需要自己勤加练习,还要多读多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雅思写作范文及素材:城市化。

希望对大家的雅思写作备考有所帮助雅思写作大作文高分范文城市化的影响QuestionThese days, it seems that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leaving rural areas to live in the city.Discuss some of the effects of rural depopulation ( migration from the country to the city) and suggest some ways in which this trend could be reversed?Key words analysisrural areas: 郊区, 它的相对词是urban areasdepopulation: 减少居民,后面括号内的内容是岁这个词的解释trend: 趋势,和tide, current同义reverse: 使倒转Argument:这是属于议论文中的problem的类型,通常会在要求学生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Possible effects :过于拥挤的城市易影响城市的舒适度过于拥挤的城市可能会导致失业率升高Possible solutions:政府进行商业性的引导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提升生活便利性Model Essay 1 – Part 1IntroductionRural depopul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today. In this essay, I will discuss some of the maineffects of this problem and also offer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to it.Main body 1Firstly, it is clear that migration away from the country negatively affects life in the city.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roblems often occur when cities become overcrowded. Problems such as air, water and noise pollution are now increasingly common in urban areas around the world because there are simply too many people living there. Pollution can make city life very uncomfortable indeed and can even cause illness. Beijing is a very good example of this. Overcrowding in cities can also lead to high unemployment (especially in poor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crime.Model Essay 1 – Part 2Main body 2In order to prevent people from moving away from the country and reduce the size of cities, I feel we must make country life more attractive. In my view, the best way of doing this would be to improve services in the country.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so many people have left the country is that facilities like shopping centres, cinemas, swimming pools, restaurants, libraries, schools and hospitals are generally better in the city. If such facilities were available in the country, more people would choose to live there. Another effective solution would be for the government to subsidies businesses and workers who move to the country.Conclusionn conclusion, I believe we must all recognise how serious this problem is. For the sak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our own quality of life it is vital that we preserve rural communities.雅思考试大作文范文:过度城市化的原因和结果雅思大作文题目:Since cities have changed a lot, the size ofthe cities has grown enormously. Discuss thecauses and consequence of the enormous sizeof cities.雅思大作文范文:Nowadays, the maps of cities are updatedfreque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more andmore suburbs become parts of the city. When thecities in the world are amplifying constantly, peoplediscuss the topic hotly, the causes andconsequence of the enormous citie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nswers by theirrespective views.In my opinion, the evolution of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result in thegrowth of the vast size of cities. Since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 in every city is increasingcontinually, people need a large amount of space to live in.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echnology,the output of crops rises sharply. Fewer and fewer farmers are required, as a result, more andmore villages urbanize. The growth of the cities brings us many huge changes.There are more job opportunities in the cities. For instance, China will hold the OlympicGames in Beijing in 2008. The government is amplifying the size of Beijing to build new gyms inorder to hold it excellently. Obviously, people in the cities could gain a lot of new jobs.Of course, the enormous size of cities also has bad effects.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more serious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the amplification of the cities. For example, thepoisonous gas sent off by factories and automobiles has made the air unhealthy for people tobreathe. Water waste keeps pouring into rivers and lakes; as a result, many water species aredying out.Furthermore, more people the city have, more rubbish we can find.In a word, since each coin has two sides, we should be acquainted clearly with the reasonswhy the size of the cities has grown enormously and what it will bring us. Thus, we could makefull use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and overcome the negative effects.雅思大作文范文解析-如何解决城市建设带来的问题题目The world has many towns and cities constructed in previous centuries that are suitable and livable for people in those times. What problems will this cause today and what can be don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题型:问题解决翻译:世界上有许多几个世纪前建造的城镇,适合那时代的人们居住。

社会类单词——精选推荐

社会类单词——精选推荐

四级社会类单词1.urbanization 城市化2.centralization 集中化3.imbalance 不平衡4.in the long run 从长远角度而言5.infrastructure 基础设施6.booming 繁荣发展的7.tertiary industry 第三产业8.tranquility 宁静9.revenue 税收mercialization 商业化11.traffic congestion 交通拥挤12.water scarcity 水短缺13.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环境污染14.over-industrialization 过度工业化15.over-crowdedness 过度拥挤16.unemployment 失业17.wealth distribution 财富分配18.social instability 社会动荡19.urban construction 城市建设20.population explosion 人口激增21.a rising crime rate 犯罪率上升22.drai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能源和资源消耗23.offer more job opportunities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4.a rapid pace of life 快节奏生活25.stress-related illnesses 与压力有关的疾病26.high cost of living 高额生活费用27.pastoral life 田园生活28.class polarization 阶级两极分化29.social welfare 社会福利30.give special care to …给予…特殊关照31.urban sprawl 城市扩张32.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means 便捷的交通工具33.better medical services 更好的医疗服务34.pressure of modern life in city 城市生活压力35.be vulnerable to …易于患上…36.melting pot 熔炉37.on the brink of …处于…边缘38.pollutant 污染性物质39.waste disposal 废物处理40.put the blame on …归咎于…41.be attributable to …归因为…42.ways of consumption 消费方式43.suffer heavy losses 遭受重大损失44.citizen 居民45.be confronted with…面临着…46.breed crimes 滋生犯罪47.vicious cycle 恶性循环48.a feasible measure 一种可行的措施49.give priority to …优先考虑…50.city planners 城市规划者。

101811-英语-雅思-备考资料-046学员100句第二次课14-26句翻译笔记

101811-英语-雅思-备考资料-046学员100句第二次课14-26句翻译笔记

046学员100句第二次课14-26句翻译笔记14.接触不同的文化可以促进创新Encourage/introduce/promote/stimulate跟innovation搭配动词做主语,一定要变动名词。

get in touch/contact后一般接的是somebody。

可数名词不能裸奔!a variety of/varietis of15.政府应该重视社会福利,尤其是医疗服务可数名词不可裸奔!government----the government/governments pay attention to 注意某件事。

concertrate on/focus on聚焦在某点上。

医疗救助medical treatment词伙:give priority to 重视16.教育或许决定了人的工作机会考虑所有可能性和争议之后,人/官方做决定做选择用decide。

education是不可数名词,不用加the。

make a decision for sb /about sthdecide是及物动词,不用加介词,直接跟宾语。

词伙:hold the key to 决定了17.使用化石资源会对环境造成污染Use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没有the using这种用法。

Destroy是毁灭破坏的意思,是及物动词!没有make a destroy这种用法,程度很深,一般不用。

Contaminate也是!程度深!可数名词不能裸奔!复数or加冠词,二选一。

Damage是不可数名词。

词伙:fossil fuels 化石资源18.建造住宅楼有助于解决城市拥堵问题congestion 审题!!表示堵车不表示城市拥堵!过度拥挤overcrowding本来就是一个问题,所以在英文后面不用加problem。

Establish=set up 成立、设立(公司) 非建造。

Crowded problem 中式表达词伙:overcrowded是个动词或者形容词。

城市地理学课后题答案

城市地理学课后题答案

城市地理学课后题答案【篇一: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2008】ss=txt>(2008年1月16日)姓名学号分数《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1、新城市主义2、城镇体系 3.、邻里4.基本经济活动5.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2、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3、美国郊区化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1、结合案例,说明分析cbd的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2、论述西方国家内城衰退的原因与市区重建的措施,并说明中国城市是否会出现内城衰退并解释原因?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2008年1月16日)答案分,共20分)1、新城市主义针对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所出现的问题:低密度的居住郊区化、超宽的道路、建筑红线和大型的地块、依赖小汽车的交通、社会的单一、经济的隔离、非持续的环境等,新城市主义提出在城市区域层面上应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通过交通节点来组织社区,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控制城市蔓延;在居住区层面上应以密度合理的邻里社区作为基本单元,在社区内部综合各种服务功能,构建适合步行的空间尺度,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邻里关系;应该完善街道、公共空间和私人场所的设计,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效果。

2、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3.、邻里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

个人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在邻里内进行,这种交往只需要步行即可完成,比需要交通工具才能完成的交往要频繁得多,其形式以面对面接触为主。

4.基本经济活动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

城市化典型模式

城市化典型模式

一、国外城市化典型模式:1.西欧的“新城”模式。

以伦敦和巴黎两大都市为代表实践田园城市理论树立了城乡一体化最为成功的先进典范。

英国政府于1949年启动大伦敦计划在距离中心城一定的距离选择地价较低的农业区建立新城并把城市人口转移到就业和生活自给自足的新城。

在距离中心20公里至35公里的区域建立“反磁力中心”并推广到一切城镇居民体系规划布局中形成结构完整的城镇体系均匀地分布生产力和人口推进城市化与乡村的城镇化2.自由放任式城市化道路。

这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即实现城市化靠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当“城市病”日趋严重之后,人口又开始自愿地向社区和小城镇分散。

美国的自由发展模式。

二战之后美国郊区化发展进程加快中小城镇发展也十分迅速商业外迁加剧产业的信息化、弹性化、分散化强化导致“边缘城市”的产生结合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点衔接起城市与乡村经济是一种城乡交融的一体化状态。

20世纪60年代美国实行分流大城市人口、充分发展小城镇的“示范城市”试验计划使得75的美国人生活在小城镇郊区化也推动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先放后调式城市化道路,这种城市化模式首先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人们向城市转移,但当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中,出现过度集中的状况时,政府开始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疏散人口,以极快的速度新开发小城镇。

这种模式主要以日本为代表。

3.市场引导与政府并重的城市化道路。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人口向城市集中还未发生明显的“城市病”之前,政府便开始干预,通过颁布法令、制定优惠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引导人们向不同等级的城市和集镇定居。

这种模式主要以德国为代表。

4.拉美的“过度城市化”模式。

拉美农村土地的缺乏和贫困农民被迫向城市流动而城市就业机会非常有限从而造成“过度城市化”。

2003年巴西城市化水平高达83但人口空间转移在前就业转移在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脱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贫民窟和无业游民导致严重的社会治安和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并埋下国家政治动荡、社会秩序不稳和经济衰退的病根。

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

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

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职能型城市化,是当代出郊区城市化: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

逆城市化:人口从大城市,迁移的过程,含使大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

再城市化:国家城市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人们到城市中心居住,实现人口增长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中心县+外围县大都市带(megalopolis):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城市职能是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城市金字塔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

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城市空间分布体系11.1 空间互相作用和空间扩散空间相互作用: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把这些交换称之为空间相互作用10.1.1 城市首位律这个规律是由马克.杰斐逊提出发现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大得异乎寻常。

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即首位度,已经成为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首位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体系中的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

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0ver urbanization)。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城市化的转型——从“过度城市化”转向寻求平衡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城市化的转型——从“过度城市化”转向寻求平衡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城市化的转型——从“过度城市化”转向寻求平衡发展程0EJ内容提要:城市的发展以人为主体,以自然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其发展的侧重点在于提高人居质量,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能够尽情享受现代文明的滋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改变城市发展混乱、无序的状况,解决过度城市化带来的突出问题,巴西政府在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的情况下,不再急于求成、一味强调发展速度,转而寻求城市的平衡发展,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在就业、减贫、基—卫生设施建设、贫民窟改造、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和探索,为发展中国家进行城市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同时,巴西城市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增加就业、减少城市贫困人口、完善低收入群体住房、降低社会不平等、改善社会治安,关系到巴西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巴西城市化平衡发展转型拉美第一大国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中城市化起步最早、发展速度最快且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1999年其城市化率就已高达80%,2013年超过了85%。

追溯历史,19世纪末,在初级产品岀口经济的带动下,加上国际①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世界城市化转型研究”(16ZDA139)、国家社科基金!门绝学国别史专目"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治理的历史考(”(2018VJX093)的阶成果!20世纪80年代-来巴西城市化的转型173移民的大量涌入,巴西城市化开始兴起。

二战以后,随着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寻求机会,同时巴西迎来人口自然增长的高峰期,20世纪50-70年代巴西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由1950年的36%增至1980年的65%。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在推动巴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却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缺乏充足的就业支撑,由此出现了过度城市化问题,带来就业不足、城市贫困人口增加、基础设施缺乏、贫民窟扩大、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度城市化Over Urbanization
为什么巴西的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
虚假城市化一般指过度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

所谓过度
是指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和农业相应发展的
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城市化,甚至是无工业的城市化。


于大量农村人口涌人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
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不能为其居民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也使很多居民在
实现地域转换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

基本特征:
(1)工业化发展滞后于城市化,工业化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力不足。

到2000年,拉美
城市人口的比重已占地区总人口的78%,但工业人口的比重却不超过35%。

(2)严重的两极分化。

贫困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0%以上,其中60%以上居住在城市特
别是超大城市中。

城市中既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产业、高档住宅和相应的现
代化设施,同时也存在着原始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缺少最基本公共设施的贫民居住区、被边缘化到城乡接合部的大量贫民窟。

(3)城市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主要被富人占有,穷人很少能享受这个时代的文明生活。

不少后发国家着意发展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从而造成了这类特大城市与农村区
域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特大城市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城市贫民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种情况在南亚、拉美的一些国家比较明显。

就连公认发展比较成功的韩国也同样存
在着这类问题。

金泳三曾谈到“现在汉城不是满员,而是超满员。

以人作比喻是患了异常肥胖症。

大韩民国四分之一的人口都集中在小小的汉城内。

汉城人口高度集中引起
了许多深刻的问题。

目前成为韩国深刻社会问题的教育、交通、土地、住宅等一切问
题的发源地都正是汉城。

也许是这个原因,至有了'汉城共和国的提法”。

原因
(1)落后的农业及错误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导致大批农民被过早挤出农村,而无序地流人城市。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在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自然产生的,而我
国部分地区的城市化则是在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力还未达到相应高度的情况下由
外力推动的。

在城市尚不能提供足够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大量农村劳动力无序地涌入
城市。

可见没有农业的相应发展和支持,城市化必然走向歧途,城市人口膨胀难以遏制,过度城市化无法避免。

(2)传统第三产业过度膨胀,导致人口在城市的畸形集聚。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工业现代化为基础的,是高附加值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

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业等。

我国部分地区第三产业不是在工业和农业发展的
基础上自然壮大的,而是脱离工业基础的过度膨胀。

大量进城农民由于缺乏技能,只
能进人低端的餐饮、批发零售或家政等简单的生活服务业,出现农民就业的第三产业化。

这实际上只是把农村的就业不足转嫁到城市,不仅使第三产业成为各种隐蔽性失
业集中的场所,而且造成了低效益的传统第三产业过度膨胀。

城市的过度发展和人口
过度集中同传统第三产业的恶性膨胀是分不开的。

(3)始终是以大城市急剧扩张为中心的这种过度集聚化的城市发展,使得人口、投资向大城市集聚,为了应对大城市人口无节制的增长,政府只能加大对大城市的投资,于是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又引发新轮的人口迁移。

巴西大城市严重膨胀,圣保罗为巴西第一大城市,也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圣保罗”都市区人口超过2000万,被称为国中之国;里约热内卢市区人口800多万,加
上郊区1200万。

巴西的城市人口比例很高。

城市化的危害,看看身边的房价、交通、用水、教育、医疗、治安等等等就知道了。

有以上问题当然忧心匆匆~
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29日发布的年度人口预估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7月1日,巴西全国5565座城市的总人口为1.896亿人。

传说城市人口比例达到七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