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
大成拳的主要技击身法训练和应用

大成拳的主要技击身法训练和应用
一、大成拳的主要技击
大成拳是一种以自愿参与者训练有气的国际武术。
大成拳的技击有:
1、肘撞击:将肘撞击到对手的腹部、胸部和背部,以击倒对手。
2、弓箭拳:用拳头以攻击的方式击打对手的眼睛、鼻子、下颌或对手的大腿。
3、揪劲拳:在对手胸口或腹部上用拳头或掌心揪劲,以达到停止或击倒对手的目的。
4、跌打: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用拳头攻击对方的头部、肩部等,以便用力击倒对手。
5、踢腿:踢腿时,用前腿把对方的腿踢断,并以另一条腿迅速冲击,以击倒对手。
6、扭腰技:用身体的力量将对手的身体扭转,阻止对手的攻击。
7、摔跤技:用头部的力量以及身体的灵活性将对方扑倒在地,以便击倒对手。
二、大成拳的训练
1、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拳击练习,提高练习者的速度、力量、技术和体力,使练习者对大成拳技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基本训练有步法训练、拳法训练、拆招训练、搏斗训练等。
2、拳击训练
拳击训练是大成拳的核心内容,是在拳击场上训练技击、应用技击的最重要处所。
拳击训练有形体训练、训练拳击技术、形体匹配等。
三、大成拳的应用
1、抗击
抗击是指在某一种攻击(含无武器攻击)的威胁下,借助大成拳技击和规则化,采取反攻,或以武器为手段,使攻击者被击晕、击倒等,从而停止攻击行为的行动。
2、防卫
防卫是指在受到攻击威胁的情况下,利用动作、姿势和策略,以及运用大成拳技击和规则化,组成一系列的减小受攻击者的损伤的行动。
大成拳核心训法(完整)

一、问题的由来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有本质的东西,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就等于抓住了关键。
学拳的道理也是一样。
对于大成拳而言,什么是它的核心呢?有的人总认为自己练的是真正的大成拳。
他们判断拳法的依据主要是姿势的差异。
如果拜了姓刘的师父,那就说姓张的师父或者姓徐的师父练法不正确。
其实这是很片面的。
从绝对意义上讲,只有宗师本人传授的才是真正的大成拳。
俗话说:“十个徒弟十个样”,也就是说,每个弟子学成后的定拳模式都不可能一模一样。
哪怕是最直系的传授,也会产生细微的形式差别。
在第二代大成拳代表人物中,他们在每个环节的训练内容中都是有区别的。
比如,笔者开始从学于王安平先生,其养生桩以抱球桩为主,技击桩则以扶按式为主。
试力时进行整体的向前移动或向后回拉,以产生整体之力。
王老师的功法来源于宗师的弟子王斌魁先生。
姚宗勋先生以抱树桩为主,训练时意感抱一大树,然后意想将大树进行上提、下按、回拉、前抱、外撕或内合,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六面争力;王选杰先生教授的养生桩则以浑元桩为主,技击桩以矛盾桩为主,试力则以勾挫试力为主,这样的目的是在于培养锻炼“内劲”。
上述三位大师虽然师出同门,但训练方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难道我们会对他们推广的功法进行非议吗?事实上,他们所学皆为宗师的拳学所在。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形式上的区别呢?为什么他们都能代表真正的大成拳呢?这是因为他们所学完全符合宗师的拳学思想。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宗师在判断一个拳学的真伪时,重本质而不拘泥于形式。
笔者的推论是:弟子请教先生时。
先生让你站某一桩式或进行某一试力,即使弟子的胳膊或高一点或低一点,姿势的幅度或大一点或小一点,但只要功法内涵符合拳学的思想,都会得到先生的首肯。
这样,当一个弟子的训练模式定型后。
则会以自己多年形成的经验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传授,如此就产生了同师不同法的现象。
我们在学拳时,不能仅从姿势上加以模仿,应该抓住拳学的本质,方为上策。
现行流传的大成拳,有“七妙法门”之说,但是,从王芗斋先生一些拳学论著中根本找不到关于“七妙法门”的字眼或论述。
大成拳

大成拳武术气功本一家,可叹后学习练差,内外兼修含奥义,艺高体健气伸发(形意拳名家马礼堂诗一首)得意忘形勾心斗角(大成拳明家刘新军论站桩)大成拳七妙法门大成拳的七妙功法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等七种锻炼方法,也就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试力、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
称为大成拳的“七妙法门”。
以上七个锻炼步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单纯以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
总之,只有通过对“七妙法门”系统学习,力量才能笃实。
大成拳的另一个特点是医疗保健、养生强身、技击实战融为一体,以站桩不动为其基本锻炼手段,没有固定不移的套路和招法训练。
大成拳站桩锻炼原则,以求物为目的,以“站桩站桩,体认功能,收视听内,训练神经。
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为基本学说,它与《管子》的“毋先物动、毋代马走、毋代鸟飞”的三毋学说及《老子》的“独立不改”和《黄帝内经》的“独立守神”等学说是相吻合的。
养生桩歌两脚平站腿微屈(曲),松静安详要调息,气沉丹田须自然,松圆常圆是根基。
(王永祥)双推手歌两臂相搭点相连守中用中瞬息间神经反应贵神速浑圆一体气为先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wyx)浑圆歌(wyx)三圆:松圆→常圆(经常松圆,指球体--丹田气)→实圆(浑圆一体)欲求浑圆气充足拨水试力最为先树木立基根生地再把六面争力添三个争力要单做然后组合成浑圆大成拳的基本要求静中求松,松中求整,松中求紧,松紧结合。
静—松---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气贯全身,法合自然。
习拳入手之法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全在神、形、意、力、气、法、声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象。
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漂摆无定,唯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相应合。
又浪中之鱼,起伏无方,纵横往返,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
相传为民族英雄岳飞所创!解密大成拳的创立及发展

相传为民族英雄岳飞所创!解密大成拳的创立及发展大成拳的创立及发展一、大成拳的历史渊源大成拳源于形意拳。
形意拳又名心意拳,相传为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创。
据说当时凡参加岳家军的,都练此拳,能攻能守,使金兵闻风丧胆。
后来岳飞被害,岳家军解散,金兵占据中原后,将形意拳列为禁拳,以致经元、明两朝,此拳几乎失传。
明朝末年,山西人姬际可曾在终南山破庙的墙壁中,发现了《岳武穆拳谱》。
姬际可原系武人出身,得此岳公拳谱之后,朝夕钻研,勤学苦练,奠定了后世形意拳的基础。
姬际可传授了曹继武和马学礼。
曹继武的弟子戴龙邦又传授了李洛能。
李洛能当时被称为“神拳手”,他的门徒很多,弟子中杰出成就的就有十几位之多,其中更有一位佼佼者,名为郭云深。
在李先生的精心传授之下,郭云深深得形意拳之精义,因他在技击中善用崩拳,故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美称。
郭云深文武双全,不仅拳法独步一时,对形意拳理也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与总结,著有《能说形意拳》一书。
而郭云深的得意弟子正是一代实战拳法大师王芗斋。
因为李、郭、王三位先生原籍都是河北人士,故这一派称为河北形意拳。
此外还有山西和河南另外的两派形意拳。
因岳公拳谱是在终南山发现的,故形意拳总称终南派拳法。
王芗斋先生将他的多年研究中国拳学的心得,并参以实践,以形意拳中的圆整笃实之力为基础,吸收了太极拳中的沾、粘、连、随四大要点和柔化之力,并吸取了八卦拳种舒展的身法、灵活多变的手法和步法,加之儒、禅、道、三家气功的精粹,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创立了一种新兴拳学,就是大成拳。
其理论还包括心理学、生理学和力学等,但最主要的还是以禅家气功和道家气功的理论为基础,如芗斋先生在他所著的拳理中,曾提到过“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以及“有为丛无为生,不动是动之母”,这些类似禅家和道家的理论。
二、王芗斋创立大成拳王芗斋,号宇僧,生于1890年,1963年在天津病故,河北省深县人。
王芗斋自幼体弱多病,其少年时代正是八国联军侵华之际。
走进王芗斋-解析大成拳

目录自序我的老师常志朗先生第一章概念解释一,试论大成拳之松紧说二,试论大成拳“意、力、气”之说三,试论大成拳之虚、实说四,试论大成拳神、形之说五,试论大成拳之锻炼筋骨说六,王芗斋苦口婆心说站桩七,王芗斋苦口婆心谈技击八,试论大成拳之“动、静“说九,试论大成拳之搭手说十,试论大成拳关于用意不用力之说十一,试论大成拳关于“肩打、肘打、胯打、头打、膝打、脚打“之说十二,试论大成拳之遒放说十三,为什么说练好大成拳须用十年时间十四,浅谈大成拳之“点紧身松“十五,试论郭云深先生之“三层功夫“论十六,浅论练习大成拳之“诀窍“第二章全面解析大成拳一,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之养生术二,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之技击术三,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四,走近王芗斋----解析解析岳武穆之九要论五,大成拳桩法原理第三章习练大成拳具体操作方法一,站桩1,食指挑眉桩2,矛盾桩3,金鸡独立桩4,浑元桩二,试力1,试力的外形2,试力的内容3,经典试力1)炮拳试力2)推拉试力3)神龟出水试力4)摩擦步试力5)步法试力6)综合试力三,搭手1,搭手的概念2,单手打轮3,双手打轮4,双搭手练习四,技击桩法五,技击第四章答疑第五章王芗斋拳学语录第六章向读者推荐的拳学文章1,大成拳论2,意拳正轨3,拳学新编自序我从六岁开始随父亲练形意拳。
我的父亲在1920年左右随其舅舅李星阶练形意拳,当时李星阶在家乡河北省定兴县张租庄创办“少林会”,我父亲就在“少林会”学习形意拳和少林拳。
后来父亲在20岁的时候来北京谋生,但一直坚持练拳,从不间断。
我练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在练拳中产生一些疑问,随向父亲提出,父亲解答不了。
于是父亲给我介绍了几位老师,也是父亲的朋友。
在父亲的介绍下,我随陈子江先生学习形意拳(陈先生是尚云祥的弟子),随朱云行先生学习形意拳(朱先生是定兴县形意拳名门之后),随北京东华门武术社宋治平先生学过少林拳(是我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当时记得有师兄经本愚、杨增保、宋师兄、师妹赵志云、师弟小胖子(名字记不清了)等。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https://img.taocdn.com/s3/m/94a86f6cee06eff9aef807cc.png)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大成拳"七妙法门""七妙法门"即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及实作。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大成拳又称意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
此次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是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欢迎阅读。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
大成拳桩法原理

大成拳桩法原理大成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传统拳法,拳术家将其发展为多种形式,如大成拳桩法。
大成拳桩法是一种重要的拳法训练方法,它通过特定的站桩姿势和呼吸法来训练身体力量、内功和身体的协调性。
本文将探讨大成拳桩法的原理以及其在身体健康和武术训练中的应用。
一、大成拳桩法的原理1. 姿势:大成拳桩法强调正确的站姿,身体直立,双腿微曲,脚距与肩同宽。
膝盖微屈,使重心下沉,稳定身体。
双臂自然下垂,手掌微抬,手指稍微弯曲,如抱球状。
头部保持自然正直,颈椎放松。
2. 呼吸:大成拳桩法注重深腹式呼吸。
练习者通过慢而深的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使呼吸达到放松身心和提升能量的目的。
这种呼吸训练有助于调节呼吸节律,提高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3. 静力:大成拳桩法通过静力训练来培养身体力量。
练习者通过站桩保持特定的姿势,产生内外力的对抗,从而锻炼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平衡感。
静力训练还可以帮助练习者提高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
4. 意念:大成拳桩法注重意念的运用。
练习者在站桩过程中,通过集中注意力和意念,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和能量流动上。
这样可以加强身体的感知能力,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二、大成拳桩法在身体健康中的应用1. 强身健体:大成拳桩法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的姿势和平衡感,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通过站桩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肺功能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这对于改善姿势矫正、预防骨质疏松症和促进新陈代谢都有积极作用。
2. 放松心态:大成拳桩法注重呼吸和意念的运用,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通过深腹式呼吸,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感,增强心理健康。
同时,意念的运用可以帮助练习者培养专注力和冥想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心理素质。
三、大成拳桩法在武术训练中的应用1. 内功培养:大成拳桩法是武术内功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桩法的训练,可以锻炼腹部的深层肌肉和腰背部的力量,提升身体的内劲。
内劲是武术技击中的核心力量,通过桩法的练习可以培养出内劲的运用和爆发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成拳
大成拳,又名意拳,源于形意拳。
中国拳术的一种,清末民初河北深县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在形意拳基础上所创。
主要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组成。
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也名意拳。
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
争力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
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争力、灵活、协调等,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
所谓松紧,即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紧。
而首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一个"意"字。
站桩,要求从精神上松紧到肢体上松紧,达到松紧协调,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
整体的弹力,做到"无处不弹簧"。
试力是将站桩中所获得的浑元力充分调动起来,发力是拳术的有效打击力量动力,意拳发力,就是浑元力的发动,在极短的距离内,用很小的动作,爆炸的速度,打出很整的力量,以便完成有效的打击。
站桩、试力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以便在不同情况下随机随势发力。
摩擦步是结合试力的步法,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整体协调,以利随时发力。
推手和散手,是意拳强对抗性的技击。
推手也叫双人试力,在双方有肢体接触时,能够牵制对方并施以有效打击。
散手,是徒手搏斗。
意拳的器械有半把杆、双把刀等。
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增,晚年自号"矛盾老人"。
18 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芗斋先生少时体弱多病,为求强身健体,8岁时从形意大师郭云深先生学习形意拳。
因其天资聪颖,就学中刻苦用功,深研拳理,倍受郭老青睐,尽得郭老拳学之精髓。
芗斋先生对拳学并不着眼于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更无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
他认为中国传统拳术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