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背景下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财政分权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财政分权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针对 城 乡居 民收入 差距 不断 扩大 的原 因 , 现 有 文 献从 不 同角 度 给 出 阐述 。有 的研 究从 城 乡二 元

广◆ .


\ ・
社 会结构 出发 , 认 为传 统 的二 元结 构模 式导 致城 乡
居 民收入差 距 不 断 扩 大 … ; 有 的研 究 从 城 乡 不 同
减 少城 乡居 民收人差 距 , 而地 方政府 行政 管理 费 支 出 占比的 增加 则不 利 于 城 乡居 民收入 差 距缩 小 的实 现 ] 。 彭 锻炼认 为 政府 增加 农业 、 义 务教育 、 基 本 医疗 的投 入 可 以缩 小 城 乡 居 民 收入 差 距 J 。林 毓 鹏 发 现 , 提 高农 村 地 区教育 水平 , 实 现城 乡教 育均等 化是 解决 城 乡居 民收入 差距 的重 要途 径 。陈 安平 的研 究 表 明 , 财政 分 权 对政 府 的财政 支 出具有 显著 作用 , 但 财政 支 出的增 加并 不一定 缩 小城 乡居 民收 入差 距 , 只有增 加科 学教 育 、
图 1 城 乡居 民 收 入 差 距
阶段 ; 还 有 的学 者 认 为城 乡 居 民收 入 差 距 不 断 扩 大 的原 因源于城 市利 益集 团 的压 力 以及经 济体 制遗 留的 制度 性 障碍 。现 有 文献 很 少从 政 府 体 系 角度 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给予解释, 本文就以财政分权为出发点 , 探讨 中央政府 与省级政府 间财政 分权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财政分权是否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人差距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2— 2 4
作者简介 : 高锦鹏 , 男, 河南许 昌人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 院博士研究生 , 研 究方 向: 财政分权与 收入分配 。

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政府教育支出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政府教育支出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政府教育支出为例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分别负责一定范围内的税收征收和财政支出事项。

中国式财政分权是一种将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同时中央政府仍然掌握较大的权力的体制模式。

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何影响?政府教育支出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政府教育支出为例,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政府教育支出为例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参考。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拟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探讨政府教育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政府教育支出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差异本文将评估政府教育支出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差异。

通过收集各地区政府教育支出数据,分析政府教育支出的空间分布和城乡差异。

(2)中国式财政分权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将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通过收集各地区的财政数据,分析财政分权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

(3)政府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政府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评估政府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4. 研究意义本文将从政策层面探讨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深入分析政府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并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摘要: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而进行的支出活动。

城乡收入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

本文旨在研究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政策对于缩小收入差距的实际效果。

1. 引言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潜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能力。

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来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2. 财政支出对农村收入的影响2.1 教育支出教育被视为提高个人技能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农村教育资源和改善教育设施,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2.2 医疗支出财政支出用于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可降低农村居民因疾病导致的贫困风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健康属于人类基本权益,在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的提升。

2.3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财政支出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电力、通信等,可以降低农村交通和通讯成本,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

这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商机和工作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3. 财政支出对城市收入的影响3.1 教育支出教育对城市居民的收入也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城市教育资源和改善教育质量,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

3.2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支出用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可提供社会安全网,降低城市居民因风险而导致的收入下降风险。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安全感。

3.3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财政支出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信、水利等,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工作效率。

更好的基础设施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

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的影响分析

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的影响分析
充 分 合 理 的 配 置 .更 重 要 的是 农 民 的收 入 得 到 实 实 在 在 的 提 高 。 这 主要 有 以下 方 面 的 原 因 :
第 一 , 镇 化 促 成 了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进 城 , 加 了农 民 的 城 增 就业 渠 道 , 高 了农 民 的工 资 性 收 入 , 而 增 加 了农 民收 入 。 提 进
明显 的 高度 正相 关 的关 系 , 实 推 进 城 镇 化 是 可 以实 现 农 民 收 切

原 本 加 剧 了的 人 地 矛 盾 更 加 的 突 出 和 恶 化 , 农 民 对 于 土 使
5 一 2
冯 等: 农 合 医 农民 保 愿 查 究 鑫, 新 村 作 疗中 续 意 调 研
综合 素质 , 终带 动农 村 经 济 的 发 展 , 加 了农 民 的 收入 。 最 增
3 城 镇化 对农 民收入 的负 面影晌及 解决措 施
度较高。
模 型 显 著 性 检 验 :对 于 B, T统 计 量 为 l .6 1 。 给 定 仪 1 13 6 = 5 查 T分 布 , 自 由度 为 n 2 7下 , 界 ∞(7= .0 8, %, 在 一 =1 临 1 )2 1 9 因 为 T= 16 1 > .0 8, 以 拒 绝 原 假 设 , 明城 镇 化 率 对 我 国 I .61 3 21 9 所 表 农 民人 均 纯 收入 有 显 著 的 影 响 。 12 相关 性 分 析 .
着 城 镇 化 率 越 高 , 民 收 入 就 越 多 , 此 , 村城 镇 化 不 仅 使 城 农 因 农
乡产 业 结 构 、 产 要 素 配 置 、 口 流 动 和 迁 移 、 乡 社 会关 系 以 生 人 城 及 经 济 流 、 质 流 、 息 、 才 流 、 化 流 、 术 流 、 金 流 得 以 物 信 人 文 技 资

《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范文

《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范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安徽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代表性。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指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

安徽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对于全国范围内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安徽省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等官方数据发布机构。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通过分析安徽省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一定的变动趋势。

总体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且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

然而,在具体年份和地区之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差异。

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变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显著影响。

2. 政策因素: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农村扶贫政策、农业支持政策、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等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 社会因素:教育水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因素也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安徽省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投入和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市化与贫富差距的关系

城市化与贫富差距的关系

城市化与贫富差距的关系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已从过去的小规模聚落演变为拥有庞大人口和繁荣经济的现代化中心。

然而,城市化的背后也伴随着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对策。

首先,城市作为各种资源的聚集地,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而这些人口的分布往往不均,形成了城市中富人与贫困人口的分割。

城市化的一大弊端就是导致地理空间上的社会分化,上层人群聚集在城市中心豪华的住宅区,而底层人群被排挤到城市的边缘地带,生活条件恶劣。

这种空间上的分化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经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但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水平的限制,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

与此同时,高薪酬的高技能人才更容易在城市中获得优厚待遇。

这种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也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城市化还带来了社会资源不平等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也相应地向城市集中。

富裕的人可以通过购买昂贵的教育资源、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以及置业于繁华地段的房产来提升生活品质。

然而,这些福利并不平等地分配给每个城市居民,尤其对于贫困人群来说,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足够的社会资源,从而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如何缓解城市化与贫富差距问题呢?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城市边缘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这样一来,贫困地区的人们得以享受到更好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其次,教育的普及也是关键。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让农村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者,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配置,避免出现过于集中和不合理的现象,使城市中的不同社会群体更加平等地分享城市资源。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原因分析及其经济影响和对策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原因分析及其经济影响和对策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及其经济影响和对策摘要: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非常明显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偏向、农村教育普及和财政分权造成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偏向、农村教育普及、财政分权基尼指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2012年国内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4,较2011年下降0.003个基点,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城乡差距占基尼系数60%的权重,0.474的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很大。

而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最主要问题,过大城乡收入差距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对社会秩序、政治产生消极影响。

国家围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出现扩大的趋势。

1、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1.1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偏向政策无疑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城市偏向理论认为,城市偏向政策使城市收益颇多,而农村则相对被忽视,使得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在发展中国家中,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偏袒城市的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①宏观经济政策扭曲了经济信号,把非农产业附加值提高到世界平均价值以上;②政府把投资基金主要配置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较少考虑非城市化区域较高投资回报的可能性;③在城市区域,公共部门的就业达到一种严重的低效率标准。

具体政策体现于投资、税收价格、外贸等各个方面,可分为价格与非价格两大类。

价格扭曲是指农产品价格低于市场价而城市生产的商品价格高于市场价的现象,非价格上的城市偏向政策则表现在公共投资、国家税收、金融、医疗保健及教育等方面。

城市偏向政策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为了实现赶超型工业化战略,实行剪刀差政策,扭曲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获取农业剩余以补贴工业化;二是城市阶层在政治上具有较大影响力,因为城市居民在民主和政治方面的参与意识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更加明显,当权者为了得到他们的选票和支持,在资源分配上偏向城市。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作者:孙玉洁来源:《财讯》2018年第19期根据经典分权理论,财政分权包括支出分权、收入分析与政府间转移支付三部分,由于具有信息优势,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上可以综合运用上述分权组合做出最优决策。

然而,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框架由于受到增长型激励机制的干预,导致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经偏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而忽视农村,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中国式财政分权财政分权制度由于市场存在搭便车问题,公共物品只能有政府供给。

政府通过征税的办法解决对公共物品只消费不购买的搭便车问题,但也可能导致一部分人对公共物品只够买而不消费。

为此,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财政分权机制,即支出分权、收入分权与政府间转移支付三部分,做出符合帕累托效率的决策,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然而,在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框架下,由于地方政府的增长型激励机制使其有着内在的倾向去制定更符合城市人口利益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导致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偏向城市而忽视农村,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财政支出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直接与间接双管齐下的方式,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和规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一方面,增加现金转移支付,直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制定向农村倾斜的支出计划,通过增加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和就业的机会,间接增提高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财政分权的作用机制的关键就在于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和规模,中国式财政分权赋予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安排的预算自主权,但是鲜有地方政府将大部分资金放在调节城乡收入差距领域,在增长型激励机制下,越来越多的资金被用于促进经济增长。

第一,为了直接增加CDP,地方政府不得不用“自己的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即大量建设基础设施等。

第二,通过投资环境改造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或称为用“外人的资本”加速经济增长。

由于市场资本相对稀缺,地方政府不得不开展恶性财税竞争,通过税式支出以及各种倾斜性的政策支持等手段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辖区,扩大投资规模,因此,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公共品供给“软硬失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支出偏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3期2017年5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 37 No. 3 May 2017财政分权背景下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梅建明,田嘉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运用1995 -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对财政分权背景下财政支出推进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和短期上看,财政分权和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为负,即财政自主度越 高或国家财政支出越多,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而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复杂,具有门槛效应,财政 分权背景下的财政支出小于一定值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并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旦大于一定值时,城市化进程加 快将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因此,从长远考虑,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农业财政支出比例,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走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财政分权;城市化;财政支出;协整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 433X(2017)03-0129-0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率稳 步上升,2014年城市化率达到54. 77%,比2010年 的49. 68%高出了 5个多百分点,中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快速的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居民收人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1978年到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 收人从133. 6兀提局到了 20167. 12兀,提局了150. 95倍。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 题,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往往伴随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和非包容性现象,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农村人口进城后无法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环境污染 严重和由于新老市民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 矛盾与冲突等排斥性问题。

其中,城乡收人分配不均问题也日益严重。

很早就有研究显示城乡收人差 距对中国总体收人差距的贡献最大[1_4]。

从整体上 来看,我国城乡收人差距呈现一个“倒U型”的增长 趋势,但整体趋势还是不断上升的。

1978年到2014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从343.4元增长 到28843. 85元,提高了 83.99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从133.6元增加到10488.88元,提高了 78. 51 倍。

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与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人之比为2. 57:1,到2002年我国首次突破了 3:1,达到了 3. 11:1,2007年和2009年城 乡收人比均出突破了3.3,2014年为2_74:1。

如果 将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城乡居民间的收人差距还要大。

城乡 收人差距的扩大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对中 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威胁。

财政分权理论最初是研究公共品供给问题,认 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适当分权有助于更加有效率 的提供公共产品,并且地方政府之间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展开的竞争将有利于要素在不同地区之 间流动,这种“用脚投票”的机制会进一步促进各地 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 可能带来税收制度低效率和收人分配差距加大等问 题。

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在探索中前进的新兴发展中 国家,进行了多次体制机制改革,其中财政体制改革 尤为重要,财政体制对于收人分配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1995年到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研 究在财政分权背景下财政支出推进的城市化对城乡 收人差距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一)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城乡收人差距问题从不同的方面 进行了研究。

有些人认为城市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 人差距。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认为农业劳动力的非 农业转移导致农业部门、工业部门与农村区域的收人差距逐渐减小,进而使得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5]。

Todaro认为在二元经济中,只要存在城乡期收稿日期:2016 - 05 -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困局及其优化策略研究”(15BRK007)作者简介:梅建明,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地方财政管理。

129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望收人差距,劳动力就会流动,而劳动力的流动则会 通过要素报酬的均等化缩小城乡收人差距[6]。

陆 铭、陈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 对降低城乡收人差距有显著的作用,政府财政支出 的结构也对城乡收人差距有显著的影响,而金融发 展水平作为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对城乡收人差距的影 响并不显著,地方政府实施的带有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包括地区间人口户籍转换政策、经济开放政策、非国有化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政策是拉开城乡收人差距的因素[7]。

李实、高霞等的研究表明,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通过两方面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人,一方面,外出劳动力打工的收 人部分汇回了老家,另一方面,外出打工减少了农村 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其他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从而 对城乡收人差距的缩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8<。

另外,有些人认为城市化会加速城乡收人差距的扩大。

阮杨认为中国的城乡收人统计是以户籍为 基础的,城市化进程中较富裕的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加大了统计的城乡收人差距[1°]。

陈斌开、林毅 夫研究认为城市化水平决定了农村劳动力数量和农 村平均收人水平,进而影响城乡收人差距;同时,城 市化水平又受到政府发展战略的影响,发现落后国 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更低的城市化水 平和更高的城乡工资差距[11]。

程开明、李金昌采用 1978 -2004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对城市偏向、城市 化和城乡收人差距问题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城市 化与城市偏向是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同 时城乡收人差距的扩大将对城市化产生负面的冲击[12]。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城市化对城乡收人差距的影响有着门槛效应。

周少甫等使用门槛面板模型对 我国年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人差距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人差距具有显著 的门槛效应,当城市化水平低时,城市化水平对收人 差距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一旦超过这个水平,城市化 的提高会显著地缩小城乡收人差距[13]。

(二)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国内许多学者更多的关注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 府的基本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影响,少有将财政分权与城乡收人差距联系起来的分析,学者大多认为财政分权将加大城乡收人差距或者对城乡收人差 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姚洋认为目前中国财政分权出 现制度供给的失衡,且远远超过了适度的界限,从而 导致了收人差距的扩大[14]。

王永钦、丁菊红认为中 130国分权式改革下政治组织内部独特的激励机制改革 的确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正在逐步地凸显,如收人差距拉大、地区分 割等[15]。

靳涛、陈雯认为财政分权虽然提高地方政 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但地方财政的增加很多是土地财政和体制外收益的增加,这对中国转型期的收人差距会带来显著影响[16]。

陈安平利用年分税制后的经验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估算财政分 权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人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但 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拉大城乡收人差距[17]。

H ao和W ei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是造成中国收人差距加大的原因[18]。

余长林基于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城乡公共品供 给差异两个方面,对中国城乡收人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缩小我国城乡 收人差距,没有起到显著作用,但对缩小我国东部地 区的城乡收人差距,有显著作用,对中部和西部地区 的影响不显著[19]。

苏素、宋云河采用面板数据分析 方法,分析了年中国城乡收人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 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全国城乡收人差距的影响为负,且在1%水平上显著[2°]。

赖小琼和黄智淋则发现财政分权在长期和短期均不利于城乡收人差距的 缩小[21]。

此外,也有部分研究认为财政分权有助于 缩小城乡收人差距。

Shankar和Shah发现,分权制 或联邦制国家因有较高的政治风险、较大的公共支出规模、较完善的福利投资机制,使减少区域间收人 差距、减少贫困更能取得成效[22]。

陶然和刘明兴认 为如果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财政自主权,则将有更强的动力去帮助所在辖区内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贫 困人口,从而缩小城乡差距[23]。

综上所述,缩小城乡收人差距是财政体制改革和城市化的共同目标之一,财政分权、城市化和城乡 收人差距之间的传导机制,即“财政分权一财政支出一城市化进程一城乡收人差距”,城市化和财政分权分别对城乡收人差距的影响会根据选取数据和 区域不同而有较大不确定性。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 和财政分权,地方政府会加大城市投资力度,改善城 市公共服务水平,无疑会加大城乡收人差距;另一方 面,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人,同时城市化水平提高和规模的扩大也会带动农产品的需求,使城乡收人差距缩小。

因此,本文 将结合财政分权和城市化分析两者对城乡收人差距 的长期与短期的交叉影响。

第37卷梅建明,田嘉莉:财政分权背景下城市化对城乡收人差距的影响研究二、模型构建与指标说明(一) 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财政分权(f D )、财政支出(、城市化进程(r a )、财政分权背景下财政支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指标* f ®)这三个变量对城乡收人差距(71)的影响,为了避免模型产生内生 性问题,为此,引人对城乡收人差距有影响的控制变 量开放程度(〇P £A 〇和二元经济结构指标(DS )。

模 型设定如下:TL t = a + ^FDt + p 2FEt + p 3UBt + p 2DEBt + /32〇PENt +/36DSt + jxt其中,代表城乡收人差距,f /),代表财政分 权程度,代表国家财政支出,?/s ,代表城市化程度,代表财政分权与财政支出和城市化进程三者的交叉项,OP ^V ,代表对外开放程度,DS ,代表二 元经济结构指标。

(二) 指标说明。

本文采用1995 - 2014年间全国的时间序列数 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1996 - 2015),对于与价格变化相关的变量均 以1995年为基期,运用相应年份的居民消费者物价 指数进行处理。

1.城乡收人差距(凡)。

衡量收人不平等有很多 指标,主要有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两个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