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风格思想内容分析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1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如: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
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
如: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
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
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
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
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即事(景)抒怀诗

即事(景)抒怀诗题材解读一、题材特征(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都在“抒怀”。
(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3)常见意象:闲居、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阴晴、夕阳、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芳花、流水等身边之事、眼见之景。
二、内容情感(一)内容:随意出现的身边之事、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宴集、登高、仕途升贬、科考、郊游、天气变化等等引发的人生感触或闲情逸致。
(二)情感:(1)寄情山水,对宁静和平、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热爱向往。
(2)生活感悟或理性思考,如伤感、偶得、诙谐自嘲。
(3)对现实哀怨不满、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4)酬赠应答之作,关心祝福、怀念同情他人,表白自己的心志情操,或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描写。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④用典抒情。
四、鉴赏指导(一)即事抒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1.“五抓”探求作者之感怀(1)抓作者遭遇及背景一般来说,纳入高考试卷的古典诗词,熟悉的作家交待背景,不熟悉的作家一般对作者作简明介绍,再交待背景。
如此通过知人论世,诗歌中的情感就心里有数了。
(2)抓意象意境叙事诗一般也离不开写景,写景自然离不开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了的客观的物象,写进诗歌的景、物就成了意象。
比如“孤舟”“孤雁”“鹧鸪”“杜鹃”“西风”“南浦”“明月”……多个景、物也就能构建意境了。
意境就是烙印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画面。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4.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一)理解句子含意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准确理解字面(表面)意思。
对于一首诗词,我们想要领会其中的深意,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文字的意思。
通过填充省略、调整语序、词语活用等手法准确理解字面意义。
(2)揣摩深层含意。
结合诗句的上下文乃至全篇,分析该句的意象及其所使用的用典、双关等表达技巧,挖掘句子的深层意蕴,尤其是诗句背后的情感(理趣)。
这里的分析技巧是为“理解”服务的。
如分析双关手法,是要把其另一层意思理解出来。
(3)答题思路:由词到句(先解释关键词语,后说整句意思),由象到情(先说意象再到深层情感),由言到理(由表层意思到内蕴的道理)。
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的。②建功报国。有抒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 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
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
内容。
(4)评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 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诗歌的主旨,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讥讽什么、赞美 什么;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诗人是愉悦还是苦恼,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愤激还 是平和,是冷眼漠视还是热心关注„„所有这些,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 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 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 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 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完美整理版)

高考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观点诗歌鉴赏指导1230 1456:高考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观点重点难点梳理“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
能力层级为E级。
“评价”的辞典义是“评定价值高低”。
用于古诗鉴赏中,即评判诗歌的意义,包括内容积极还是消极,感情向上还是低沉,格调高雅还是平庸等。
从近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鲜见——因为“评价”题一般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的话来评点诗歌的高下优劣,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是什么”的问题。
金题透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写的是登上金陵(南京)凤凰台上的所见所感。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对历史的感慨——理解此句,须抓住蕴含着李白独特历史感喟的“埋幽径、成古丘”等关键词语;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对现实之景的描绘。
古今对比,抒发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全国卷I)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一、从题材内容角度鉴赏(一)山水田园(二)边塞军旅(三)咏物言志(四)怀古咏史(五)赠友送别(六)爱情婚姻(思想怀远、闺怨诗)(七)评诗题画(哲理讽喻)二、从诗歌体式(形式)角度鉴赏(一)古体诗(二)乐府诗(三)近体诗(四)词(五)散曲(散曲中的小令跟词中的小令非常近似,但含义不同。
词中的小令是对中长调而言的,指的是篇幅较为短小、曲调比较活泼的词;而曲中小令则是与成套的曲子而言,只要是单独的一支曲子,不论长短都叫小令。
)三、从表达方式角度鉴赏(一)叙事诗(二)写景诗(三)抒情诗(四)哲理诗四、从修辞手法角度鉴赏(一)比喻(二)比拟(三)借代(四)夸张(五)双关(六)对偶(七)互文(八)设问(九)反问五、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一)直抒胸臆(二)借景抒情(三)托物言情(四)寓情于景(五)触景生情(六)借古讽今(七)细节描写(八)对面落笔(九)以景结情(十)化用诗句(十一)首尾照应(十二)卒章显志(十三)诗眼六、从表现手法角度鉴赏(一)渲染(二)白描(三)赋陈(四)比兴(五)用典(六)象征(八)想象(九) 衬托(十) 对比(十一)侧面烘托(十二)抑扬关系(十三)虚实相生(十四)动静结合(十五)以小见大(十六)以乐写哀七、从语言特点角度鉴赏(一)平淡质朴(二)含蓄隽永(三)清新雅致(四)形象生动(五)绚丽飘逸(六)沉郁顿挫(七)炼字八、从诗歌意境角度鉴赏(一)意象九、从创作风格角度鉴赏(一)现实主义(二)浪漫主义(三)豪放(四)婉约十、从诗词比较角度鉴赏(一)同题诗(二)同题材诗(三)主题内容相关诗(四)所咏对象相关诗。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把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之精准理解诗句

把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之精准理解诗句考点解读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正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解题策略1.抓关键词,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如景语、情语、修饰词、色彩词等。
2.抓手法,分析其深层含意,比如比喻、反讽、双关等。
3.抓位置,结合诗句在整首诗歌中的位置,分析其作用。
4.抓大意,结合标题、注释、选项等内容理解文意,将对诗句的理解放入诗歌整体中,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诗句含意。
典例剖析[2021·新高考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
[注]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审题】题目考查对“道在六经宁有尽”和“熟读周公七月诗”两句的理解,需要辨清两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思路分析】①抓关键词,理解诗歌内容。
前者是说做学问没有尽头,后者强调熟读《七月》诗。
【两句无手法,且已表明观点,故第二、三点无须呈现。
】②抓大意。
从标题看,这是写给儿子的诗,可能暗含教育告诫等内容。
由关键词语“亦奚异”“惟不欺”及“报明时”“宁有尽”“可无饥”,可知诗歌的内容是教诲儿子。
诗歌表层意思为:“我”自知没有功劳无法享有国家的俸禄,你们用什么来回报这政治清明的时代呢?无论是农夫还是读书人,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对待国家、亲人最重要的是做到不欺瞒。
“六经”之中的“道”岂有尽头?勤劳耕种,可使生活无饥。
如今把自己最关切的事托付给你们,那就是要“熟读周公七月诗”。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

任务四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把握思想感情的四条途径1.词语定情,缘事明情。
抓住诗词中显性、隐性情语,可以快速体悟情感。
2.借景察情,时空显情。
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抓景语可以体悟情语。
同时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是富于变化的,所以要从诗词的时空变换中抓住作者的思想情感。
读诗要抓住不同空间里的描写对象,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找出不同的情感。
3.咏物传情,题材推情。
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体会诗词中的“物之情”和“物后志”。
题材不同,情感也不同。
由题材推情也是把握情感的途径。
(具体见任务组一活动4)4.典故挖情,知人论世。
抓典语悟情感,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
“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诗歌思想情感评价题“两步走”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悲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孤愤等。
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
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示例: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和郭震《宿渔家》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
“情由(情境)”是出于原因(情境)而产生的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资料链接】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层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表述要注意因题而异情感概括题可直接使用上述形式。
情感分析题表述有两种模式:(1)分析+概括: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
(2)概括+分析:先概括出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 ) 长 亭 送 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 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 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 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 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 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 蕴藉,韵味无穷。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悲慨
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
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
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
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
一、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
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
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常见的古诗题材 (内容) ①送别诗 例:《赠汪伦》(李白) 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 船,长亭短亭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 ②爱情诗 例:《雨霖铃 寒蝉凄切》(柳永)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 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 ③哲理诗 例:《题西林壁》(苏轼) 特征: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 ( 王之涣)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 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 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D.表现了什么人格
课堂巩固练习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A、“渺茫 ” 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 作者怎样的心情?) B、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A、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 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 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B、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 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 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 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 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 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 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 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 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 旋纡曲。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 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 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 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 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 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 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都是沉郁的力作。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唐军 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 “胡尘”。三四句把现实与梦境虚实对比,荣枯 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此诗表现了诗人对 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二、简介诗词常见风格
雄浑、豪放、委婉、沉郁、 悲慨、俊爽、冲淡(自然清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 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以 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 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大江东去, 浪…”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 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而“乱石穿空”数 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 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 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 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 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语言明 快、清新、简洁、质朴、绚丽。
写景诗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 特征?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
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 《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 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 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 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 《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 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 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而真正能 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二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 3、报国无门的悲伤 《京口北固亭怀古》 建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功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赤壁怀古》 报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国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豪放
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 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 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 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 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 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 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 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 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
2、
李颀《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涵谷关。御 苑:皇家的宫院。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A、首联、颔联哪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 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B、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A、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 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 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B、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 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 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送别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伤感情调。 关于送别诗的做法,有人归纳如下: 首联叙题意趣;颔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 颈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尾联合说何时 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 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3、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 不超过20字)
病 牛 (宋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借牛写人,以牛自况。表现了诗人 的失落隐忍、委屈愤懑又任劳任怨、无 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4、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 不超过20字)
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新清幽 )、旷达 、
(一) 雄浑挺健,气壮山河,气 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 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 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 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 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 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
(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 四 )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京口北固亭怀古》 生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活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 杂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 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 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 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 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 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 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 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 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 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 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 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 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 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
③评价思想内容应全面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2、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唐宋 3、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原由,创 作的经过,创作的背景,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 感基调。 4、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
④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
A.描写了什么内容\形象
B.构成了什么意境 C.抒发了什么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评析 ——思想、内容、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