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板块运动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 知识梳理(填空式答案)

E BA DCF Q P 全球板块分布图ⅰⅱ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 知识梳理专题5 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 A :_太平洋_板块;B :_亚欧_板块; C :_非洲_板块;D :_印度洋_板块;E :_南极洲_板块;F :_美洲_板块 P :_生长_边界;Q :_消亡_边界 太平洋_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洋底;_南极洲_板块跨经度最广,_美洲_板块跨纬度最广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_岩石_圈分为__六__大板块,板块在_软流_层上滑动,板块与板块_交界_处地壳活动活跃,板块_内部_地壳较为稳定。
3、板块运动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_地幔_物质的对流。
地形名称及成因(在板块名称后的空号中填写出该板块在上图中的字母代号)喜马拉雅山脉由印度洋_板块(D )与__亚欧__板块(B )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阿尔卑斯山脉由_非洲_板块(C )与__亚欧__(B )板块_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安第斯山脉由_南极洲__板块(E )与__美洲__板块(F )_碰撞__(碰撞或张裂)而成 科迪勒拉山系由_南极洲_板块(E )、_太平洋_板块(A )与美洲_板块(F )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马里亚纳海沟、东亚岛弧链由_太平洋_板块(A )与_亚欧__板块(B )__碰撞(碰撞或张裂)而成 东非大裂谷、红海由_非洲_板块(C )与__印度洋__板块(D )_张裂_(碰撞或张裂)而成 地中海由_非洲_板块(C )与_亚欧_板块(B )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大西洋由_美洲_板块(F )与_亚欧__板块(B )_非洲_板块(C )_张裂_(碰撞或张裂)而成 4、运用“海底扩张示意图”阐明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 (1)海底地形P 处的是海沟,Q 处是海岭_, V 处是地幔_物质涌升处。
(2)密度较大的是大洋_板块,年龄较轻的 是大洋_板块,E 、F 、G 三处海底岩石年龄 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__EGF __。
上海高中地理一模选择题汇编专题5板块运动

专题5 板块运动1.(2018.松江.一模)扳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出现的主要地貌有()①裂谷②海沟③洋脊④山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2.(2018.浦东新区.一模)因大洋扳块向下俯冲,挤压大陆板块而形成的地貌单元是()A.阿尔卑斯山脉 B.日本岛弧 C.东非大裂谷 D.喜马拉雅山脉答案:B3.(2018.崇明.一模)读下图,2017年11月13日伊拉克、伊朗边境地区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伊朗()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答案:B4.(2018.虹口.一模)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
与图中板块①、②对应的是()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答案:A5.(2018.杨浦.一模)裂谷和海沟都位于板块的边界,下列关于裂谷和海沟说法正确的是A.裂谷位于板块的生长界,海沟位于板块的消亡界B.裂谷位于板块的消亡界,海沟位于板块的生长界C.两者都位于板块的生长界D.两者都位于板块的消亡界答案:A6.(2018.长宁.一模)冰岛给科学家们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海底扩张学说”假说的场地,图示横贯冰岛中部的地带可能是()A.海沟B.洋脊C.海岸山脉D.板块消亡边界答案:B7.(2018.金山.一模)图1-10为某板块边界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相邻板块的运动方向。
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A.甲、乙之间一一裂谷、海洋B.甲、丙之间一一海沟、海岭C.甲、丁之间一一海沟、岛弧D.甲、戊之间一一褶皱山脉、高原答案:C8.(2018.闵行.一模)2017年2月,一些科学家在美国地质学会发表研究报告称,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西兰蒂亚( Zealandia),该大洲94%的面积都浸没在海水中。
从板块构造学说60来看,西兰蒂亚跨越()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答案:D9.(2018.黄浦.一模)下列关于海岸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而成②位于板块生长边界③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④位于板块消亡边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10.(2018.黄浦.一模)2017年11月21日,印尼巴厘岛最高峰阿贡火山开始大规模喷发。
专题5 板块运动

日本群岛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东非大裂谷
安第斯山脉
大西洋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 科学研究永无止尽!
向四级跳冲击
板块构造学说
总结前人成果 不断完善
海底扩张学说
探测科技成果 逻辑推理
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板块构造学说
运动形式 形成地貌 板块张裂 裂谷 (生长边界) 海洋 洋 海沟 ( 洋 板 消 陆 岛弧链 块 亡 相陆 碰 边 撞 海岸山脉 界 撞 ) 陆陆 相撞 巨大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 马里亚纳海沟
美洲板块
1
4 3 5
6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今天的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陆地海岸的环抱之中。 如果没有西面的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它就是个典型的内陆 海了。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如今的地中海过去曾是一个比现在大数 百倍的喇叭形巨洋。 ——摘自网页中国雅虎知识堂
红 海
用板块构造学说来分析以下地形的形成原因:
(4)大西洋的形成 (5)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6)冰岛的形成
亚欧板块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太 平 洋 板 块 南 极 洲 板 块
东非大裂谷
大陆漂移主要证据
驱动大陆漂 移的动力来 自何方?
海底探测技术的发展下的两大发现: 1、大洋中脊的发现: 海底地形
海沟
大洋中脊 (海岭)
海底探测技术的发展下的两大发现: 2、离大洋中脊越远,洋壳越老,并以洋脊为 轴呈对称分布。
海底洋壳年龄分布图
海底扩张学说
主要观点:洋壳从海岭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扩张,老的洋壳在海 沟处俯冲入地幔而消失。 (大洋中脊)
(完整版)专题5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
2005年10月9日我国公布了珠穆朗玛峰最新精确高程 为8844.43米,原1975年的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 使用。
观 察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吻合
全球构造理论著名的“三部曲”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一张地图引发的科学革命…
魏格纳
大陆漂移示意图
大陆漂移学说 主要证据
如此大的大陆,推动力从何而来
?
全球海底的地质年龄图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软流圈
岩石圈
大 洋 板 块
大 陆 板 块 软流圈
海底扩张说 示意图
海底地形
海岭(洋中脊)的存在
板块构造学说 勒皮雄(法国地质学家)
安亚基读跨第洲本P经.斯4南被4度山图部海脉最,三洋位广注大所于的意半那覆是六两岛盖哪板大分的个块板别是版交块属哪界块位于个处?置哪板?和个块名板?称块?
喜马拉雅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亚洲东部岛弧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边界的分类
板块内部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碰撞运动) (张裂运动)
地壳比较稳定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裂谷、海洋
巨大山脉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活跃。
地球上大部分地震和火山发生和分布于板块交界处。
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震源越深,震级越大
B. 震源越浅,震级越大
C. 震中距越大,对地面的破坏越大 D. 震中距越小,对地面的破坏越大
黑龙江五大连池
2、火山的构造
火
山
火山通道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中学地理教案2.板书设计专题5板块运动一、大陆漂移学说1.创始人2.依据3.观点二、海底扩张学说1.依据2.观点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志2.基本内容1)六大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3)板块运动机制及结果海洋(大西洋)板块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陆——陆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陆——海岛弧(日本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附: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独立完成)1.在下图中找出大陆漂移的证据:(至少找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寻找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合作完成)1. 在下图的方框中分别填写“海岭”、“海沟”;2.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将下图的箭头补充完整,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海底扩张的过程,并填空:洋壳的诞生处是_______;洋壳的消亡处是________。
(海岭、海沟)(提示:物质受热,遇冷发生怎样的运动)任务三:发现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合作完成)1.对照书本44页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地图册第4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下列表格:边界类型地形名称成因分析________边界东非大裂谷非洲内部次一级小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红海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喜马拉雅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马里亚纳海沟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阿留申群岛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落基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2.根据上表所得结论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到下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形举例生长界(板块_____)大陆板块张裂大洋板块张裂消亡界(板块_____)喜马拉雅山脉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PPT

看一看
大 西 洋
第二篇 专题5 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一、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 (1880-1930)
• 德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天文学家
一、大陆漂移学说-起源
大陆漂移演示
一、大陆漂移学说-依据
一、大陆漂移学说-依据
一、大陆漂移学说-观点
1.大陆曾发生过漂移;
2.全世界的大陆曾连接成一体,称为泛大陆;
3. 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或山脉。 正确!
4. 喜马拉雅山是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印度洋板块)
5. 大洋板块的生长界可形成海沟。 (消亡界)/(海岭或洋脊)
作业
• 练习册P10
• 填空题、选择、连线、读图分析的第一答题。
下课!
围绕它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
3.从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漂移,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突破
提出科学设想 验证科学设想
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呢?
科 学 探 索 之 路 还 在 继 续
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魏格纳(1880-1930)
海底探测 技术发展
海底扩张学说
H.H.Hess 赫斯 R.S.Dietz 迪茨
三、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类型 红色界限与绿色界线分别穿过了哪些地形?
阿留申群岛 地中海 日本群岛 海沟 美拉尼西亚 北岛 海沟
喜马拉雅山
红 海 大 西 洋 海 岭
菲律宾群岛
马来群岛
印 度 洋 海 岭
海沟
南岛
太 平 洋 海 岭
三、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的结果
板块的生长边界: 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的消亡边界: 形成海沟、山脉
岩石圈

晶体形状
颜色
条痕
光泽 透明度 解理与断口 硬度
6、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氧 、 硅 、 铝 。
7、常见造岩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云母、角闪石、橄榄石 *大理石是岩石
1.以下各组岩石中按成因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石灰岩和大理岩 B.花岗岩和玄武岩 C.页岩和片岩 D.砂岩和片岩 B。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玄武岩) 沉积岩:泥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 变质岩:大理岩(石灰岩)、板岩、片岩 2.下列属于岩石的一组是…………………………………………………( ) A.玄武岩、方解石 B.金刚石、花岗岩 C.长石、板岩 D.大理石、页岩 D。常见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 3.印度古建筑泰姬陵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白色大理石,按成因大理岩属于………(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D 4、组成花岗岩的一组矿物是………………………………………………………( A.石英、方解石、云母 B.石英、长石、云母 C.石英、石墨、云母 D.石英、方解石、石墨 B ) )
丹霞地貌的经典造型:顶平、身陡、麓缓
丹霞地貌:红色砂岩、砾岩,河湖相沉积岩,热带、亚热带地区
1.下列岛屿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作用有关的是……………………………………( A.崇明岛 B.海南岛 C.夏威夷群岛 D.菲律宾群岛 A。火山岛、大陆岛、冲积岛 2.曲流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河流往往是………………………………………( A.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南岸侵蚀,北岸堆积 D.北岸侵蚀,南岸堆积 3.曲流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它常出现在河流各段中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入海口 A,B。
专题5 板块运动

专题5 板块运动一、学习目标板块构造学说。
地震与火山。
二、知识要点【板块构造学说】1、大陆漂移学说该学说主要的证据是2、海地扩张学说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是大洋板块中的诞生处是,消亡处是。
海底岩石类型主要是。
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全球可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
板块在上滑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较(活跃、稳定),易引发诸多自然灾害;板块内部,地壳活动较(活跃、稳定),自然灾害较少。
板块边界分为和边界,板块间的运动分为和运动。
板块张裂处形成。
板块消亡处形成。
写出以下地理事物分别是处于什么板块交界处,受什么运动形成。
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大西洋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物质的对流。
大洋中的是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带。
海洋底部的岩石年龄基本不超过年。
大陆表面可以破裂变形,可以移动聚合,但不会。
【地震与火山】1、震源概念:2、地震要素:3、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觉到,再感觉到。
这是因为波传播速度比波速度快。
4、震级的概念。
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倍。
5、烈度是指6、影响烈度的因素7、世界两大地震带8、我国多地震的原因9、火山的分类10、火山带来的影响(利弊)利:弊:三、课堂探究1、是非题辨析()①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证据是: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契合;地质构造相同;古生物相似;古生物相似;气候相似。
()②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物质从海岭(大洋中脊)上升向两侧缓慢流动,产生新的海底地壳并促使较老的地壳向两侧扩张,最后在海沟处俯冲到地幔里。
()③地壳被分为六大板块,所有的板块中既有大陆,也有海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活动较活跃。
()④地震多发生在地壳破碎,地球内能易于释放的构造带。
()⑤板块“漂浮”在地壳的软流层上,移动方向取决于海底扩张的方向。
()⑥板块生长边界多为板块张裂作用,形成海沟;板块消亡边界多为板块碰撞作用,可形成较高的海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之角——未来的“第八大洲” 未来的“第八大洲”
大陆板块张裂
裂谷形成
海水侵入
海底扩张
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动 板块交界处: 碰撞
两大陆板块相撞 ——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海沟
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
岛屿 海岸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日本群岛、科迪勒拉山系) 马里亚纳海沟、日本群岛、科迪勒拉山系)
22
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主要内容 六大板块名称和相对位置 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作用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板块运动塑造的地貌类型
大陆板块 分裂 大洋板块 板块张裂 张裂 陆陆 板块碰撞 陆洋 *剪切 错动
海岸山脉
造就地球表面基本面貌
练一练
用板块运动知识解释下列地形的成因
冰岛
阿尔卑斯山脉 东 非 大 裂 谷
菲律宾群岛
马 里 亚 纳 海 沟
板块运动小结
板块内部: 地壳稳定 板块内部:
张裂 ——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 东非大裂谷、红海)
海底扩张学说
观察三 海底扩张 示意动画
洋壳从海岭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扩张; 洋壳从海岭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扩张; 老的洋壳在海沟处俯冲入地幔而消失; 老的洋壳在海沟处俯冲入地幔而消失; 大陆地壳 洋壳 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老 岩石圈最不稳 新←——— 洋壳年龄 海岭
定的破碎带
(洋壳诞生处) 洋壳诞生处)
海底扩张的 动力来源
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观点:
地幔物质对流
(软流圈) 软流圈)
两侧 推移
海底 扩张
大洋地壳 俯冲
海沟
(洋壳消亡处) 洋壳消亡处)
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的板块所构成 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的板块所构成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软流层之上 的,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全世界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全世界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3.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地区多发地质灾害是( 3.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地区多发地质灾害是( B ) 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地区多发地质灾害是 A.火山 B.地震 C.洪涝 D.干旱
练一练
判断下列各题,如有错误请更正! 判断下列各题,如有错误请更正!
1. 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割成两大板块,即海洋板块和 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割成两大板块,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六大板块 略 )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证据
如此大的大陆,推动力如何而来
大陆轮廓吻合
古生物群连续分布
古气候相似
地质构造吻合
海底地形
海岭(洋中脊) 海岭(洋中脊)的存在
观察 从全球海底岩石年龄图中, 从全球海底岩石年龄图中,你能说出海底岩石年龄分布有 何特点? 何特点?
海底地貌特点: 海底地貌特点:
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离洋脊越远, 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离洋脊越远,年 龄越老。同一年龄岩石在海岭两侧对称分布。 龄越老。同一年龄岩石在海岭两侧对称分布。 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 亿年。 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 亿年。
观察
红色的生长界与绿色的消亡界分别穿越了哪些地形? 红色的生长界与绿色的消亡界分别穿越了哪些地形?
亚
地中海 红 海
欧
板
阿留申群岛
块
日本群岛
喜马拉雅山脉
菲律宾群岛 马里亚纳海沟 马来群岛
洋
大 洋 海 岭
大 洋 海 岭
大 洋 海 岭
块
板块内部稳定, 地壳运动活跃。 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活跃。
地球上大部分地震和火山发生和分布于板块交界处。 地球上大部分地震和火山发生和分布于板块交界处。 板块交界处
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张裂和碰撞。 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张裂和碰撞。 张裂 板块运动
张裂
裂谷 海洋
碰撞 洋陆碰撞 陆陆碰撞
洋陆碰撞
陆陆碰撞
观察五
板块边界类型及其作用特点
裂谷 海洋 巨大 山脉 海沟 岛弧
阅读材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地震局 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马宗晋先生 表示, 表示,台湾岛在以每年七十至八 十毫米的速度向大陆方向移动。 十毫米的速度向大陆方向移动。
玉山
材料二
台湾岛的形状、山脉走向、 台湾岛的形状、山脉走向、 地质构造三者一致, 地质构造三者一致,都是北北东 台湾山脉形成于喜马拉雅造 向。台湾山脉形成于喜马拉雅造 山运动,至今还在不断长高。 山运动,至今还在不断长高。海 拔超过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 座 米以上的山峰有62座 拔超过 米以上的山峰有 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为中 。最高峰玉山海拔 米 国东部第一高峰。 国东部第一高峰。
地震与火山 大陆漂移 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 理论应用 解释海洋、 解释海洋、裂 山脉、 谷、山脉、海 沟、岛屿的成 因
处为________ 处为________; (1)图中:海底地形 处为 海沟 ,P处为 海岭 ; )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 处为 B处是 地幔 物质上升处。 处是________ 物质上升处。 处是 (2)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 _____ )据勘探, 、 、 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 ECD 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这个发现为_____________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这个发现为海底扩张 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板块为太平洋板块, 板块的名称是__________板块 板块, (3)如 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 N板块的名称是 美洲 板块,当M板块俯冲 ) 板块为太平洋板块 板块的名称是 板块俯冲
2.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处在不断运动中。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处在不断运动中。 (上地幔软流圈) 上地幔软流圈) 3. 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或山脉。 正确! 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或山脉。 正确! ( 4. 喜马拉雅山是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印度洋板块) 喜马拉雅山是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印度洋板块) 5. 大洋板块的生长界可形成海沟。消亡界 大洋板块的生长界可形成海沟。
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板块构造学说
总结前人成果 不断完善
海底扩张学说
探测科技成果 逻辑推理
H.H.Hess 赫斯 R.S.Dietz 迪茨
摩根
勒皮雄
麦肯齐
岩 石 圈 地 壳 ≠ ≠
地壳
地 幔
软 流 层
岩 石 圈
岩石圈是地壳与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的总称。 岩石圈是地壳与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的总称。 地壳 的总称
地球表面在运动! 地球表面在运动!
宇宙万物永不停息的运动着, 宇宙万物永不停息的运动着,地球上的万物在生 生不息的改变着, 生不息的改变着,我们脚底下看似平静的大地当 然也不例外…… 然也不例外
专 题 5 板 块 运 动
观 察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吻合
一张地图引发的科学革命… 一张地图引发的科学革命…
科迪勒拉 山系 板块下面, 板块受挤压上拱 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___________山系。 板块受挤压上拱, 山系。 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 板块下面
1.安第斯山脉是由两大板块相撞隆起而形成的。 1.安第斯山脉是由两大板块相撞隆起而形成的。这两大 安第斯山脉是由两大板块相撞隆起而形成的 板块是美洲板块和 ( D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2.大西洋洋底分别属于六大板块中的 2.大西洋洋底分别属于六大板块中的 ( D ) A.一个板块 B.两个板块 C.三个板块 D.四个板块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岩石圈软流圈大 Nhomakorabea洋 板 块
大 陆 板 块 软 流 圈
读P.44图,注意六大板块位置和名称 图 安第斯山脉位于那两板块交界处? 安第斯山脉位于那两板块交界处? ? 亚洲南部三大半岛分别属于哪个板块? 基本被海洋所覆盖的是哪个板块? 跨经度最广的是哪个版块? 亚洲南部三大半岛分别属于哪个板块? 基本被海洋所覆盖的是哪个板块 跨经度最广的是哪个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