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温岭市妇幼保健院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X线、CT和MRI检查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X线、CT和MRI检查摘要婴儿和儿童容易患先天性和发育性髋关节的疾病。
这些疾病在儿科患者中有不同的原因,由于其潜在的相关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儿成年后出现退行性疾病,所以早期的准确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当怀疑这种情况时最好用超声(US)和X线片来评估。
本文综述了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特征,重点介绍了诊断、放射学评估、相关表现和分类。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一种出生时就存在的髋关节的非典型生长或发育。
髋关节脱位涉及一系列髋关节疾病,包括髋臼发育不良伴或不伴不稳定、半脱位和脱位。
在这种情况下,发育不良指的是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足,这可能与半脱位相关。
对于半脱位,股骨骨骺(FE)和髋臼之间有部分接触,移位不那么严重。
最严重的发育不良是脱位,当FE和髋臼之间不存在接触时会发生脱位。
DDH通常发生在围产期(孕36-40周)。
2%的病例是由子宫内早期的畸胎性脱位引起的,这样的患儿通常是遗传和神经肌肉疾病共同存在。
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接近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而约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大概10名患有发育不良或半脱位。
通常这种疾病是在定期体检中被诊断出来的,包括发现Barlow或Ortolani动作阳性。
但是当婴儿大于3个月后就很少发现Barlow或Ortolani动作阳性、髋关节外展受限以及双下肢长度不等的情况。
所以大部分是通过超声评估来确诊的,当然对于高度怀疑此病的婴儿,可以通过正位X线检查来确定。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的数据,应考虑对有以下危险因素的6个月前的男婴和女婴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1)在妊娠晚期出生时处于臀位;2)有引起父母关注的症状或其他表现;3)体检中发现髋关节不稳定或Barlow或Ortolani动作阳性;4)有发育不良的家族史或有包裹不当的既往病史。
US是在FE骨化发生前进行评估的首选成像工具。
超声检查可以澄清体检中发现的可疑情况,以及在大于6周(以避免先天性髋关节松弛期)和4-6个月大的高危婴儿中检测临床上无症状的DDH。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X线检查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X线检查概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DDH):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该病除了先天性因素之外,后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是预防的,因此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其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DDH是最常见的四肢畸形,新生儿发病率在1%左右,男女比例为1:5,有家族史的则增加20%的机会,受累髋关节发生率依次为左髋、双髋、右髋。
分型:•单纯型1、髋关节发育不良型2、髋关节半脱位3、髋关节脱位•畸形型1、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髋关节不稳定,早期常无症状,生后有很高的比例呈现髋关节不稳定,X线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征,有的随生长发育而逐渐稳定,有的采用适当的髋关节外展位而随即自愈,但也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着髋臼发育不良的改变,年长后出现症状,尚需进行手术治疗。
2、髋关节半脱位•该型股骨头及髋臼发育差,股骨头向外轻度移位,未完全脱出髋臼,髋臼指数增大。
它既不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结果,也不是髋关节脱位的过渡阶段,而是一个独立的类型,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关节造影观察手术中发现,在髋臼外方形成一个膜样隔膜而限制其完全复位。
左侧髋关节半脱位右髋关节Ⅱ度脱位3、髋关节脱位是指髋关节完全脱位,为最常见的一型,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向外上、后方移位,盂唇嵌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
根据股骨头脱位的高低,分为三度•Ⅰ度:股骨头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缘部分。
•Ⅲ度:股骨头位于髂骨翼部分。
脱位的分度标志着脱位的高低,对于手术前牵引方法的选择,治疗后合并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预后均有直接关系。
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Ⅱ度)平片示双侧股骨头骨骺发育小,股骨颈变短增粗。
双侧股骨头均明显向外侧移位。
位于Perking方格的外象线,左侧髋臼变浅。
右髋关节脱位(Ⅲ度)畸形型均为双侧髋关节脱位,双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僵硬/不能屈曲,双足呈极度外旋位,为先天性关节挛缩症。
有合并并指、缺指、拇内收畸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线诊断

X线检查
髋臼指数
• 髋臼指数:又称髋臼角,即髋臼顶的斜度。沿双侧髋臼 “Y”型软骨交点作水平连线,再沿髋臼上下缘作切线, 两线相交之角即为髋臼角。髋臼角正常值1岁以下为30° ,1~3岁为25°,3岁以上为20°。一般认为如超过30° 则有明显脱位趋向,可认髋臼发育不良。但在诊断上不 能单看髋臼指数一项。
精选版课件ppt
19
X线检查
Perkin 方格
精选版课件ppt
20
X线检查
CE角
• 即中心边缘角。自股骨头旋转中心至 髋臼顶的外缘画一直线,另自髋臼顶 外缘作一垂线,两线所成的角即为CE 角。正常时约为20°~40°,小于此 度数说明头臼关系失常。15°~19° 为可疑;少于15°,甚至负角,表示 股骨头外移,为脱位或半脱位。
(3)Allis征:双髋屈曲90°,双膝充分屈曲时,因髋关节脱位使 大腿短缩,所以一侧膝关节低于对侧膝关节,称Allis征阳性。 此征只适用于单侧发病者。
精选版课件ppt
11
Allis征
精选版课件ppt
12
临床检查
(4)Ortolani征:一手握住一侧膝关节或固定骨盆,另一 手握住一侧下肢,拇指放于大腿内侧,其他四指放于大转子处 ,向下肢加压外展,可听到或感到弹跳则为阳性,这是由脱位 的股骨头通过杠杆作用滑入髋臼而产生。如该体征阳性是髋关 节脱位最可靠体征。
•
精选版课件ppt
17
X线检查
髋臼指数
精选版课件ppt
18
X线检查
Perkin 方格
• 连接两侧髋臼“Y”形软骨作一水平线 ,再自髋臼顶外缘作一垂线。此二线将 髋臼分为四个象限,正常股骨头应位于 内下象限。新生儿和婴儿股骨头骨骺尚 未出现时,可观察股骨上干骺端的角形 突起(股骨颈喙突)与Perkin线的关系 。如股骨颈喙突位于外下或外上象限时 ,即可诊断为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或全 脱位。脱位侧骨化中心常较小。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线诊断

概述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 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中国发病率约为 0.38‰。
♥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4~6倍。 ♥单侧发病多于双侧,为2:1,左侧多于右侧,约为
2~3:1。 ♥有时可合并有其他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
、脊髓脊膜膨出、其他关节先天性脱位等。
X线检查
髋臼指数
• 髋臼指数:又称髋臼角,即髋臼顶的斜度。沿双侧髋臼 “Y”型软骨交点作水平连线,再沿髋臼上下缘作切线, 两线相交之角即为髋臼角。髋臼角正常值1岁以下为30° ,1~3岁为25°,3岁以上为20°。一般认为如超过30° 则有明显脱位趋向,可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臼发育不良。但在诊断上不 能单看髋臼指数一项。
(5)望远镜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大腿远端,另一手拇指和 其余四指置于髂嵴处,令髋关节处于内收位,相继屈曲和伸直 牵拉动作时有活塞样异常活动或感觉者为阳性。又称套叠征。
2021/10/10
13
Ortolani征
2021/10/10
14
临床检查
(6)Trendenbury试验:又称单髋负重试验。正常单侧肢体 站立时,对侧臀皱襞向上倾斜。当健肢站立时,对侧臀皱襞向 上倾斜,当患肢站立时,对侧臀皱襞并不向上倾斜,反而呈下 降现象为阳性。说明股骨头不在原位,不能有效地抵住骨盆, 臀肌稳定髋关节的功能减低或消失。因此本试验在臀中肌麻痹 、髋内翻等原因引起的髋关节不稳定状态也可出现。
前牵引方法的选择,治疗后合并症的发生
2021以/10/1及0 预后均有直接关系。
8
临床表现
(1)新生儿和婴儿期:患儿肢体呈屈曲状不敢伸直,活动 较健侧差,无力,牵拉下肢时则可伸直,但松手后又呈屈 曲(弹响固定),少数婴儿下肢呈外旋位、外展位或两下 肢呈交叉位,甚至髋关节完全呈僵直状态。最常见体征为 患肢短缩,臀部、大腿内侧或腘窝的皮肤皱折增多,加深 或不对称。 (2)幼儿期:站立时臀部后耸、腰部前凸更为突出。双下肢 不对称,患肢缩短。单侧脱位患儿的走路步态呈“甩髋” 式跛行;双侧脱位呈“鸭步态”。单侧脱位者患侧大转子 上移。
DDH的影像学诊断

临床检查
倘若每个新生儿出生后均能做常规检查,在3~7天内 明确诊断而进行治疗,其疗效最理想。
1岁内明确诊断,可成功治疗,日后X线检查可完全正 常,说明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1.新生儿期检查法
1.1外观与皮纹:髋脱位时大腿、小腿与对侧不相 称,臀部宽,腹股沟褶纹不对称,患侧短或消失。 臀部褶纹亦不相同,患侧升高或多一条,整个下 肢缩短,且轻度外旋位。
2、女性比例高——女孩对母体内的韧带弛缓素敏感。
病理
主要改变是脱位后的继发性变化,如髋臼浅,前 倾角大,是符合“头臼同心是髋关节发育的先决 条件”的Harris定律。随着年龄增长,病理改变日 益加重,此点为动物实验所证实,它间接的证明 本病不是先天性的。 髋臼:髋臼前、上、后缘发育不良,平坦,变浅, 其中脂肪组织、圆韧带充塞其中。最终脱位的股 骨头压迫髂骨翼出现凹陷,假臼形成。 股骨头:股骨头骨骺出现迟缓,发育较小,随着时 间的推移股骨头失去球形而变得不规则。
双髋关节半脱位
右髋关节Ⅱ度脱位、左髋关节半脱位
双髋关节脱位Ⅱ度
右髋关节脱位Ⅲ度
畸形型
均为双侧髋关节脱位,双膝关节处于伸直 位僵硬,不能屈曲,双足呈极度外旋位, 为先天性关节挛缩症。有合并并指、缺指、 拇内收畸形。该型治疗困难,疗效不佳, 均需手术治疗。
DDH患儿站立和行走较晚,婴儿期未行走时表现为大 腿内侧皮纹不对称,双下肢不等长,患侧臀纹升高或较多。 Ortolani检查外展受限、可感到股骨头滑进髓臼或听到弹 响,Barlow检查有半脱位和后脱位。 行走后单侧者表现跋行,双侧者行走左右摇摆如鸭步。 体查患肢缩短,臀纹不对称,会阴部加宽。患肢股骨头凸 出,髓外展受限,曲(Trende-lenbrg)氏征阳性,牵拉推 送患肢,股骨头可如“打气筒”样上下移动。
DDH的影像学诊断

DDH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在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简称DDH)的影像学诊断中,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髋关节发育是否正常。
本文将对DDH的影像学诊断进行详细阐述。
二、X线检查1·髋关节正位X线片介绍正位X线片的位置和参数,包括髋关节的屈伸角度测量、Hilgenreiner线和Perkin髋关节线的绘制方法,并解释正常和异常髋关节的X线表现。
2·侧位X线片介绍侧位X线片的位置和参数,包括Shenton线、梅尔斯线和Perkin髋关节线的绘制方法,并解释正常和异常髋关节的X线表现。
3·牵引试验解释牵引试验的目的和方法,并说明正常和异常髋关节在牵引试验中的X线表现。
三、超声检查1·髋关节超声检查的适应症适应症,并解释为什么超声检查在这些情况下是必要的。
2·髋关节超声检查的技术要点介绍超声检查的步骤和技巧,包括探头的选择、图像的采集方法等。
3·髋关节正常和异常的超声表现详细描述正常和异常髋关节在超声影像上的表现特点,包括髋臼形态、髋臼的覆盖率、半月板的位置等。
四、磁共振成像(MRI)1·髋关节MRI检查的适应症适应症,并解释为什么MRI检查在这些情况下是必要的。
2·髋关节MRI检查的技术要点介绍MRI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步骤,包括患者体位、扫描序列的选择等。
3·髋关节正常和异常的MRI表现详细描述正常和异常髋关节在MRI影像上的表现特点,包括髋臼形态、髋臼的覆盖率、髋圆头的形态等。
五、其他辅助影像学检查方法介绍(可根据具体情况添加)1·CT扫描2·骨扫描3·髋关节造影六、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中涉及的附件包括髋关节正位X线片、侧位X线片、髋关节超声影像、髋关节MRI影像等。
七、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DDH: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线诊断

肢出现短缩和畸形。早期患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并有跛行,也可有膝 部或大腿前方疼痛。检查患髋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并伴有肌肉痉挛,日间 肌痉挛的保护作用在夜间入睡后消失而出现夜啼。晚期会出现窦道口及髋 关节的病理脱位,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程长,无 疼痛症状和体征显然不同。 (2)小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以婴儿和1~2岁小儿最多。多有外伤或感染史 ,起病较急。以髋部疼痛、跛行、活动受限为主诉,有发热,甚或高热等 全身反应。血沉增快,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增高等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明 显不同。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 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中国发病率约为 0.38‰。
♥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4~6倍。 ♥单侧发病多于双侧,为2:1,左侧多于右侧,约为
2~3:1。 ♥有时可合并有其他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
、脊髓脊膜膨出、其他关节先天性脱位等。
(5)望远镜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大腿远端,另一手拇指和 其余四指置于髂嵴处,令髋关节处于内收位,相继屈曲和伸直 牵拉动作时有活塞样异常活动或感觉者为阳性。又称套叠征。
精选课件
Ortolani征
精选课件
临床检查
(6)Trendenbury试验:又称单髋负重试验。正常单侧肢体 站立时,对侧臀皱襞向上倾斜。当健肢站立时,对侧臀皱襞向 上倾斜,当患肢站立时,对侧臀皱襞并不向上倾斜,反而呈下 降现象为阳性。说明股骨头不在原位,不能有效地抵住骨盆, 臀肌稳定髋关节的功能减低或消失。因此本试验在臀中肌麻痹 、髋内翻等原因引起的髋关节不稳定状态也可出现。
精选课件
X线检查
Perkin 方格
精选课件
X线检查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温岭市妇幼保健院

3.髋关节脱位
LOGO
是指髋关节完全脱位,为最常见的一型,股骨头已完 全脱出髋臼,向外上、后方移位,盂唇嵌于髋臼与股 骨头之间。该型根据股骨头脱位的高低分为三度。 Ⅰ度:股骨头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缘部分。 Ⅲ度:股骨头位于髂骨翼部分。 脱位的分度标志着脱位的高低,对手术前牵引方法的 选择,治疗后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预后均有直接关系。
Page 12
双髋关节半脱位
LOGO
Page 13
LOGO
右髋关节Ⅱ度脱位、左髋关节半脱位
Page 14
LOGO
双髋关节脱位Ⅱ度
Page 15
LOGO
右髋关节脱位Ⅲ度
Page 16
LOGO
畸形型
均为双侧髋关节脱位,双膝关节处于伸 直位僵硬,不能屈曲,双足呈极度外旋位, 为先天性关节挛缩症。有合并并指、缺指、 拇内收畸形。该型治疗困难,疗效不佳, 均需手术治疗。
Page 22
LOGO
2.3 Nelaton线: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正常通过 大转子顶点称为Nelaton线。脱位时大转子在此 线之上。
2.4 Trendelenburg试验(臀中肌试验):嘱小儿 单腿站立,另一腿尽量屈髋、屈膝,使足离地。 正常站立时对侧骨盆上升;脱位后股骨头不能抵 住髋臼,臀中肌无力,使对侧骨盆下降,从背后 观察尤为清楚。是髋关节不稳定的体征。
倘若每个新生儿出生后均能做常规检查,在3~7天内 明确诊断而进行治疗,其疗效最理想。
1岁内明确诊断,可成功治疗,日后X线检查可完全正 常,说明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Page 18
1.新生儿期检查法
LOGO
1.1外观与皮纹:髋脱位时大腿、小腿与对侧不相 称,臀部宽,腹股沟褶纹不对称,患侧短或消失。 臀部褶纹亦不相同,患侧升高或多一条,整个下 肢缩短,且轻度外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