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36

合集下载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载于《三字经》后,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杨宪益所作。

它是一本关于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主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和修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以下是《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1. 弟子规第一章1.弟子规第1条:“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当父母呼唤你的时候,不要拖延。

当父母给你指示时,要立即行动,不要懒散。

2.弟子规第2条:“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导你的时候,要恭敬地倾听。

当父母责备你的时候,要顺从接受。

3.弟子规第3条:“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在冬天要保持温暖,在夏天要保持清凉。

早上要省察自己的过错,晚上要安定睡觉。

4.弟子规第4条:“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外出必须告知家人,回家必须露面。

在家中要保持秩序和规律,工作要坚持不变。

5.弟子规第5条:“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即使是小事情,也不能擅自做主。

如果擅自做主,就是违背了道义。

6.弟子规第6条:“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即使是小物品,也不能私藏。

如果私藏,会伤害到亲人的心。

7.弟子规第7条:“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要尽力满足父母的喜好。

对于父母不喜欢的事物,要小心避免。

8.弟子规第8条:“身有伤,貌必改。

过有诸,名必谢。

”解释:如果身体有伤病,要立即改变外表,显得康健。

犯了错误,要立即认错道歉。

9.弟子规第9条:“貌虽恶,心不苟。

事畏神,言由衷。

”解释:即使外貌不好看,也要保持纯洁的内心。

做事要敬畏神明,言语要真诚发自内心。

10.弟子规第10条:“朋友贤,友则善。

与友存,如聚沙。

”解释:选择优秀的朋友,朋友就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与朋友相处要像聚集的沙子一样团结。

2.弟子规第二章11.弟子规第11条:“温良恭俭让于人。

”解释:对他人要温和、恭敬、节俭、谦让。

12.弟子规第12条:“预防乱。

”解释:要提前预防混乱的情况。

弟子规课件36,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弟子规课件36,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董宣宁死不认罪
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仗势杀人, 洛阳令董宣决定惩治凶手。这天,董宣在湖阳 公主身边把凶手抓住后处决了。湖阳公主气得 到光武帝面前去告状。
光武帝听了,立刻召董宣进宫,想替公主 消气。
董宣说:“陛下是一位中兴的皇帝,应当 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 能治理好天下吗?用不着打,我自杀就是了。” 说罢,他昂起头就向柱子撞去。
着水果,果皮
(口)里面包
有很多果肉
(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同样都是人,品行高低却不一样;跟着潮流走、品行 一般的人占多数,而有仁德、品行高尚的人却很稀少。
对于一个真正有仁德、品行高尚的人,大家自然敬畏 他;因为其说话不会故意隐讳扭曲事实,也不会故意向人 谄媚讨好。
婢女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仁慈的马俊原谅她,如果 你是马俊你会用什么方式处理?
七擒孟获
三国时期,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发生 叛乱,为首的叫孟获。诸葛亮亲自率领五十 万大军前去平叛。
蜀军和孟获的主力部队第一次交战, 孟获就被活捉,许多部下也被俘虏。孟获不 知道蜀军会怎样处置自己。
诸葛亮让人把孟获押上来,对他说: “我今天活捉了你,你服吗?”孟获说不服。 诸葛亮就把他放了。孟获晚上又带人偷袭, 再次被活捉,还是不服。诸葛亮又放他回去。 就这样,孟获被诸葛亮放了七次。最后孟获 终于心服口服,从此再也没有发动过叛乱。
弟子规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内容。 2、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 能及的事情。
谢 谢 观 看!
宽厚待人
东汉时期,有位名臣叫刘宽,他以 宽厚待人而闻名于世。自己的部下犯了过错 时,刘宽总能够体谅他们,对待家人和仆人 也是一样,从来不生气,不发火。

二年级弟子规原文

二年级弟子规原文

二年级弟子规原文弟子规原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儒家思想家李毅编写的一本教育著作,被广泛用于培养儿童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以下是二年级弟子规的原文。

1. 父母呼,应立,立则须,须则立。

2. 父母命,行勿懒。

3. 父母教,须听从。

4. 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6.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7.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8.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9.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10.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11. 亲所取,当与之。

亲所与,莫违之。

12. 小辱辱,大辱辱。

所恶小,所恶大。

13. 能辱人,岂是人?人能辱,岂非人?14. 所述过,勿复诵。

口是愚,惟书是。

15. 初学者,请益乎我。

中道者,请和乎我。

已甚者,请教乎我。

16.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而学文。

17. 宽以教,严以律。

易褒贬,而不亲。

18. 有子曰:礼尚往来,应以对。

19. 有教师,弗须求。

自求者,不善求,及反求。

20. 红灯停,绿灯行。

行不规,必出险。

21. 有始有卒,人知其则。

无始无卒,神示其所。

22. 事须果,勿轻畏。

饮食人,须有节。

23. 货贵骓,贫贵儿。

质胜文,文胜质。

24. 少壮事,补未足。

老成事,谨勿忒。

25. 少壮心,补未休。

老教心,犹是求。

26. 青青子,孟鸡早。

请大人,靠孩牢。

27. 有鸟雀,不可从。

不可从,安可用?28. 燕雀衔,长蛇行。

灵丞远,盗贼隐。

29. 小失失,大失伤。

系牛羊,载驰马。

30. 天之苍,苍苍其微。

早夕风,猎猎其凉。

31. 有蜻蜓,不可伤。

不可伤,因循傍。

32. 有猛虎,绝不近。

绝不近,自疏远。

33. 灾及汝,逃汝远。

祸及汝,逐汝捐。

34.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35.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36. 玩不学,贻误事。

著书学,才子也。

37. 少壮志,补过失,老大德,安可忘?38. 幼而学,壮而行。

弟子规(全文,带拼音)

弟子规(全文,带拼音)

部分读音注释:◇「首孝弟次谨信」:「弟」读音tì,通「悌」;◇「出必告反必面」:「告」读音ɡù为古音,今音ɡào;◇「对尊长勿见能」:「见」读音xiàn,通「现」;◇「骑下马乘下车」:「车」读音jū为古音,今音chē;◇「老易至惜此时」:「惜」读音xī,另有读音xí;◇「便溺回辄净手」:「溺」读音niào,通「尿」,指小便;◇「上循分下称家」:「分」读音fèn,指身份;「称」读音chèn,意为相称;◇「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阈」读音yù第四声,意为门槛;「跛倚」读音bǒ yǐ,「跛」是指一只脚斜站着;「跛倚」是指身子歪曲斜倚;「箕踞」读音jī jù,是指坐着时双脚展开像簸箕或是虎踞的样子;「摇髀」,是指抖腿或摇臀,「髀」读音bì,指大腿;◇「人问谁对以名」:「谁」读音shuí,另有读音shéi;◇「知未的勿轻传」:「的」读音dì第四声,意为真实、确实;◇「勿急疾勿模糊」:「糊」hū ,另有读音hú、hu;◇「纵去远以渐跻」:「跻」读音jī,意为上升;◇「行高者名自高」:「行」读音为xìnɡ第四声,意为德行;◇「人所能勿轻訾」:「訾」读音为zī第一声,意为口毁;◇「非圣书屏勿视」:「屏」读音bǐnɡ,通「摒」,意为放弃,除去;◇「圣与贤可驯致」:「驯」读音xún第二声,意为逐渐。

弟子规小知识:《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50则

弟子规50则

弟子规50则《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著名经典之一,内容涉及道德、行为、礼节等方面。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其中的“五十家规”,这里列出这五十家规的内容:1. 敬鬼神,而远之。

2. 诚信,而不履诈。

3. 真正热爱父母。

4. 敬长,而勿短。

5. 爱人,而恶恶。

6. 兄弟和睦。

7. 夫妻和合。

8. 顺老,而不犯。

9. 幼宜入学。

10. 出必告人。

11. 以礼待人。

12. 以言语有节。

13. 欲速则不达。

14. 安静待时。

15. 出言有序。

16. 敏而好学。

17. 不耻下问。

18. 以勤补拙。

19. 学必思,思必问。

20. 意志坚强。

21. 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22. 量力而行。

23. 有恒心,不轻言放弃。

2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5. 小心谨慎。

26. 不骄不躁。

27. 勇敢而不鲁。

28. 严于律己。

29. 宽以待人。

30. 知过必改。

31. 苦口婆心。

32. 不卑不亢。

33. 有礼有仪。

34. 言必行,行必果。

35. 言出必行,行出必达。

36. 忍辱负重。

37. 以和为贵。

38. 以德服人。

39. 不怨天,不尤人。

40. 合理安排时间。

41. 节约资源。

42. 居安思危。

43. 求知不止。

44. 经常反省自己。

45.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46. 面对困难勇敢前行。

47. 自我约束。

48. 诚实守信。

49. 道德高尚。

50. 不断自我完善。

弟子规 完整版

弟子规 完整版

完整版《弟子规》带解释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

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

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第三十六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三十六课是第八章《余力学文》中的重点内容,是讲述读书方法是点睛之篇,经典之论。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强调了读书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才能更好地体悟内容的思想。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则强调了读书要专精,要有始有终,如此才能读有所获。

文后的“译解”和“拓展”部分是韵文的解读与延伸。

《宋濂求学》的故事为学生孜孜求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诵读韵文,熟读成诵。

2.了解韵文内容大意。

3.了解读书“三到”与“做事有始有终的方法和意义”。

4.用所学指导日常行为,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设计理念
1.以“三到”指导读文。

本文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的,教学中倚文得法,互促互化
2.紧密联系实际事例。

将所学及时地转化成所用,体现教学的故事化,生活化。

3.游戏穿插。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1.从《宋濂借书》的故事我们知道他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今天老师再为大家讲一个《宋濂求学》的故事(师讲述):
宋濂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

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洗手暖脚,拿被子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

而他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

因为他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2.生评价宋濂。

3.读书不光要肯吃苦,还要懂得方法,今天我们走进弟子规第三十六课。

(板题)
(二)读文成诵
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两遍。

要求:读准、读通,不认识的字做好记号
2.指名读,师纠错评价。

3.指名读,师纠错鼓励,让学生带全班读文。

4.游戏读。

男女分组,一组一句,师评价鼓励。

5.师配乐范读(ppt播放音乐)。

6.生练习品读,指名读,师鼓励评价。

(三)明义释理
1.想一想,刚才读文用到哪些身体器官?
(生:口、眼、手)
2.分别讲讲这些器官的作用?
(口读、眼看、手记。


3.光用口、眼、手还不够,还要用心,怎样才算用心呢?
(生汇报,师总结)要专心致志,深入课文。

(播放动画《学弈》:一个年迈的棋圣弈秋教两个学生下围棋,其中一个学生紧记弈秋的教诲,专心致志的听讲,认真的思考。

而另一个学生则以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着怎样用箭把它射下来。


评价两个儿童(生……)
4.师总结,出示名言:“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
生读,师解义。

5.齐读课文前两句。

6.播放《小猴子下山》动画。

7.评价小猴子。

(三心二意)
8.书中也有一句话劝告我们读书不能三心二意,指名读,齐读。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9.根据译解解译,齐读,板书:有始有终专精
10.师总结。

(四)拓展导行
1.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或看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现象。

你觉得怎样做一件事才是对的?(一心一意)
2.在我们一心一意读《宋濂求学》的故事。

师: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3.说说你会怎样以宋濂为榜样,认真学习。

(生交流汇报)
4.读解生成韵文(ppt出示)
书贵读,口不离;眼随口,心要静。

宁专精,勿急疾;若求解,常提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