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一)人物形象

❖1.本曲刻画了一位因独守闺中,思念 情人而爱怨交加、形容憔悴的女子 形象。女子因情人远在天涯而孤独 寂寞,思念之情难以排遣,因相思 而无心画妆甚至身体瘦弱。
❖2.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 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 “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 等语通俗自然,口语化。 “偏”“羞”等字精炼传神,很好 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问: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 如何刻画的?
❖ 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 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 有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 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伤感的基调,继而 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 将坠落的“残阳”与之相呼应,渲染了 怀念之苦。
考点集训
❖关汉卿《大德歌 夏》
分,1条2分。)
❖ 8、第二联将视觉与听觉结合(1分),生 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 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 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 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 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 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参考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 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 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 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 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2)心忧天下、忧ຫໍສະໝຸດ 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2.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 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 “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 等语通俗自然,口语化。 “偏”“羞”等字精炼传神,很好 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问: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 如何刻画的?
❖ 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 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 有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 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伤感的基调,继而 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 将坠落的“残阳”与之相呼应,渲染了 怀念之苦。
考点集训
❖关汉卿《大德歌 夏》
分,1条2分。)
❖ 8、第二联将视觉与听觉结合(1分),生 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 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 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 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 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 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参考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 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 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 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 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2)心忧天下、忧ຫໍສະໝຸດ 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诗歌人物形象

可编辑ppt
16
综合练习:
1.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 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可编辑ppt
17
误例:
❖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 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 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 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 作者内心的感受。
(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 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可编辑ppt
15
参考答案: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 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 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 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的悲哀。
可编辑ppt
11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
❖
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
“身老沧州”;
❖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
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
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
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
可编辑ppt
4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 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用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
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活泼,感情 丰富却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 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 年这一动作, 把一个少女惊诧、惶恐、 含羞、好可编奇辑pp以t 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5 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 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 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 山河,朝天阙。
• 塑造了一位爱国主义英雄将领形象。 • 矢志抗金,执着追求,收复失地、报仇
18/25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 心理改变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不知 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 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伤 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 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改变过程。
17/25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利用深婉含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 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少女, 在凄凉寂寞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情景。 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写景起渲染色彩、衬 托气氛作用。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 处有怨情。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生活和精神状 态。突出宫人之“怨”。
9/25
对点训练
1.(2012·浙江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 特点。
参考答案: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象征;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 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 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 塑造了一位爱国主义英雄将领形象。 • 矢志抗金,执着追求,收复失地、报仇
18/25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 心理改变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不知 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 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伤 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 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改变过程。
17/25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利用深婉含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 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少女, 在凄凉寂寞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情景。 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写景起渲染色彩、衬 托气氛作用。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 处有怨情。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生活和精神状 态。突出宫人之“怨”。
9/25
对点训练
1.(2012·浙江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 特点。
参考答案: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象征;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 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 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诗歌鉴赏形象PPT课件

▪ 《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所以:很多男子所写的宫怨、闺怨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那些
女生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同情,对这种社会制度的含蓄批判;另
一方面也含蓄地抱怨自己就像那些女子一样得不到重视(任用、
重用) 2021/3/7
CHENLI
11
▪ 【知识积累·古诗常用人物形象特点:术语】 ▪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厌恶战争、同情百姓 ▪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热爱自然 ▪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 ▪ 矢志报国、献身边塞、建功立业 ▪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爱恨情长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 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2021/3/7
CHENLI
9
▪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客观人物形象)命运悲苦的王昭君:绝世美颜却远嫁胡尘、客死他 乡
▪ (诗人自己)路途多舛的自己:才华横溢去报国无门,漂泊流落 ▪ 杜甫通过王昭君与自己的悲苦命运类似描写,既表现对王昭君的同情,
又叹自己怀才不遇、怨君王昏庸无德,悲年老漂泊孤苦。
▪ ★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3/7
CHENLI
10
你猜猜它们表达什么内容?
▪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咏柳》中的 柳)和人文景象(如《归园田居》中的方宅、草屋等)。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 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称之为“意象”。
所以:很多男子所写的宫怨、闺怨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那些
女生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同情,对这种社会制度的含蓄批判;另
一方面也含蓄地抱怨自己就像那些女子一样得不到重视(任用、
重用) 2021/3/7
CHENLI
11
▪ 【知识积累·古诗常用人物形象特点:术语】 ▪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厌恶战争、同情百姓 ▪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热爱自然 ▪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 ▪ 矢志报国、献身边塞、建功立业 ▪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爱恨情长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 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2021/3/7
CHENLI
9
▪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客观人物形象)命运悲苦的王昭君:绝世美颜却远嫁胡尘、客死他 乡
▪ (诗人自己)路途多舛的自己:才华横溢去报国无门,漂泊流落 ▪ 杜甫通过王昭君与自己的悲苦命运类似描写,既表现对王昭君的同情,
又叹自己怀才不遇、怨君王昏庸无德,悲年老漂泊孤苦。
▪ ★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3/7
CHENLI
10
你猜猜它们表达什么内容?
▪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咏柳》中的 柳)和人文景象(如《归园田居》中的方宅、草屋等)。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 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称之为“意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史上最全)ppt课件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癿情怀是丌行癿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24意境特点常用术诧意境特点常用术诧四字型四字型雄浑壮丽雄浑壮丽壮阔苍茫壮阔苍茫高远深邃高远深邃苍凉悲壮苍凉悲壮瑰丽雄壮瑰丽雄壮壮丽秀美壮丽秀美清幽明净清幽明净明丽清新明丽清新和谐静谧和谐静谧安谧美好安谧美好恬静优美恬静优美淡雅幽远淡雅幽远闲适恬淡闲适恬淡萧疏凄寂萧疏凄寂孤寂冷清孤寂冷清清冷幽静清冷幽静幽僻冷寂幽僻冷寂萧瑟凄凉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肃杀荒寒凄寒萧条凄寒萧条生机勃勃生机勃勃繁华热闹繁华热闹虚幻飘渺虚幻飘渺25作者癿感情类别作者癿感情类别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乊情仰慕乊情惜别乊情赞美乊情仰慕乊情惜别乊情依恋乊情豪迈乊情闲适恬淡依恋乊情豪迈乊情闲适恬淡乊情思乡乊情思念友人忧乊情思乡乊情思念友人忧国忧民乊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国忧民乊情关心人民疾苦壮提问变体
物形象(如柳宗
元《江雪》)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正面: 语言、肖像、 动作、心理
侧面: 烘托渲染法、 对比衬托法。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 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表面上:新婚燕尔的少妇形象 实质上:渴望金榜题名的学子形象
• 提问方式 第一种类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情怀?
•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时间+地点+特征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 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物形象(如柳宗
元《江雪》)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正面: 语言、肖像、 动作、心理
侧面: 烘托渲染法、 对比衬托法。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 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表面上:新婚燕尔的少妇形象 实质上:渴望金榜题名的学子形象
• 提问方式 第一种类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情怀?
•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时间+地点+特征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 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课件 (共24张PPT)

诗歌塑造了一个音乐技艺高超却被侮 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 ( 形象概括 )当年,她艳盖群芳, 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 空船,境遇凄惨。( 分析 )作者借这 一形象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 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同 时寄寓了 自己因直言忠谏而被贬的悲 愤之情。( 形象意义 )
诗歌的形象
•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 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 形象。 • 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景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 的物象) •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 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 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 2.景象 3.物象
⑵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 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 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 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 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 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 高尚境界。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 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 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 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 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 象?
答:从“谷口”、 “涧花”、“暮雨” 、“潭树”、“春云”、“ 檐峰”、“ 鹿群”、“ 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 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 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 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 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 诗词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01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
唐朝盛世
文化交流
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诗歌创作达到 巅峰。
修辞手法
阐述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反复等,以及它们对诗词韵律和 美感的影响。
03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画面描绘与视觉感受
意象呈现
通过具象的景物、人物描绘,展 现诗词中的意象,如青山、绿水 、明月、落叶等,营造出身临其
境的视觉感受。
色彩运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表现出诗 词中的情感氛围,如寒鸦的黑白、 桃花的艳丽、雪山的洁白等。
历史地位及影响传承
文学瑰宝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 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教育传承
古诗词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国际影响
中国古诗词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世 界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名句来源及背景介绍
01
02
03
06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鉴赏方法介绍及运用示范
01
02
03
04
意象分析法
通过解读诗词中的意象,理解 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知人论世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 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感受诗 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比较法
将不同诗人的同类作品或同一 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深
contents
目录
•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 诗词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01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
唐朝盛世
文化交流
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诗歌创作达到 巅峰。
修辞手法
阐述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反复等,以及它们对诗词韵律和 美感的影响。
03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画面描绘与视觉感受
意象呈现
通过具象的景物、人物描绘,展 现诗词中的意象,如青山、绿水 、明月、落叶等,营造出身临其
境的视觉感受。
色彩运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表现出诗 词中的情感氛围,如寒鸦的黑白、 桃花的艳丽、雪山的洁白等。
历史地位及影响传承
文学瑰宝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 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教育传承
古诗词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国际影响
中国古诗词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世 界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名句来源及背景介绍
01
02
03
06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鉴赏方法介绍及运用示范
01
02
03
04
意象分析法
通过解读诗词中的意象,理解 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知人论世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 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感受诗 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比较法
将不同诗人的同类作品或同一 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深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ppt课件

4.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 形象?请简要分析。(12江苏卷)
5.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 作简要分析。(12湖北卷)
6.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等。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 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可以翻译 诗意)
常见 人物 形象
3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常见 人物 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 4 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常见 人物 形象
5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常见 人物 形象
6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频,英梦频被雄醒向迫形后宋不象已不朝断。积知发向满它诗动南灰在战迁中尘何争移人变处,,物得?积人曾又唯贫民经暗有积生又自金弱活旧己的在戈。在宋战铁敌军朝乱马兵中丧和,还穿失动驰未过了荡消的骋大之灭貂量中疆,皮国。场裘土他,衣,
广 铁 一 中
怀现着在“虽铁被马弃横置戈自”不己、用的“,双气但鬓吞仍却胡早胸虏已”怀白的报如英国秋雄之霜气志,概,和“心一系身抗 报”金国,前但有只线在万能。政死凭心诗”治忧始歌的斗国终牺争通的在牲中过眼前精,泪这线神屡白一抗,遭白敌形决朝地,象心廷流人投“的淌却降扫塑。老派胡谁造死的尘能,在排”料江表挤、我湖达、“这!打靖了一击国自生,难,己
注意客观形象的对比运用典故30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2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3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3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44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34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5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35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6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36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7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37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88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38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9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闺中少妇不知愁39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0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一蓑烟雨任平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 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 “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 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 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 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 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 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第二联——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好像通过茗碗细 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竹叶的声音,好像随着篆烟轻轻地 飘来。
第三联——暑天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星从竹林的 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 的清景。
第四联——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 宜人。不要移去墙下的那株梅花,到了冬天,梅花配上 修竹,竹轩定会更加清幽美好。
(2012辽宁卷)阅读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问题】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 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参考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 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 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 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 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 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柴扉” 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 活,是隐者。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 伍;居室简陋。
【题型三】人物情感与写作技巧的综合考查。 (2014年贵州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诗歌人物形象题解题策略】
遇到诗歌心莫慌,浏览一遍知全章。 一字一句细推敲,前言后语意相交。 直描侧烘点情话,分门别类全拿下。 总分并列仔细写,有理有据把题解。
【第一步 诗意理解】 第一联——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
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 上了许多竹子。
理想、追求、品性等。
【第三步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概括】
本诗塑造了 、 、 的诗人形
象。通过对“ ”“ ”“
”等
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
生活的
;“ ”“ ”等反映了
诗人
的生活态度;
“ ”“ ”“ ”等意象表雅的诗人 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 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 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 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 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考纲要求
鉴赏诗歌的
景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形象 人物形象 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语言 事物形象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题型一】简要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特点。
(2013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 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 ⑵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
份?请简要概括。(3分)
【解析】“九日驱驰一日闲 ”是欣然前往的, “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 是值得欣赏的。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 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 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 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
(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 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 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题型二】以思想内容题间接考查人物形象和对 人物形象的逆向分析。 (201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补充资料: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内容: ① 人物的外貌、服饰、神态、语言、行动、心理
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 直接体现感情的词语(情语)
如: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③ 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烘托人物)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④ 诗中出现的典型意象(松、菊、梅、竹、兰、玉) 和典故。
如: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 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第二步 提取体现人物形象的内容】 生活环境:竹轩 柴门 狭径 生活用具:茶碗 篆烟 人物行为:倦卧 闲吟 典型意象:竹子 雪 梅
补充资料: 人物形象特点常包括:身份、性格、情感、
(2014年海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 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鉴 赏 古 诗 中 的 人 物 形 象
【真题回放】 (2013年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 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 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 “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 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 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 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 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 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第二联——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好像通过茗碗细 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竹叶的声音,好像随着篆烟轻轻地 飘来。
第三联——暑天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星从竹林的 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 的清景。
第四联——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 宜人。不要移去墙下的那株梅花,到了冬天,梅花配上 修竹,竹轩定会更加清幽美好。
(2012辽宁卷)阅读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问题】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 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参考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 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 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 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 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 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柴扉” 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 活,是隐者。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 伍;居室简陋。
【题型三】人物情感与写作技巧的综合考查。 (2014年贵州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诗歌人物形象题解题策略】
遇到诗歌心莫慌,浏览一遍知全章。 一字一句细推敲,前言后语意相交。 直描侧烘点情话,分门别类全拿下。 总分并列仔细写,有理有据把题解。
【第一步 诗意理解】 第一联——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
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 上了许多竹子。
理想、追求、品性等。
【第三步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概括】
本诗塑造了 、 、 的诗人形
象。通过对“ ”“ ”“
”等
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
生活的
;“ ”“ ”等反映了
诗人
的生活态度;
“ ”“ ”“ ”等意象表雅的诗人 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 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 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 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 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考纲要求
鉴赏诗歌的
景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形象 人物形象 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语言 事物形象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题型一】简要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特点。
(2013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 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 ⑵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
份?请简要概括。(3分)
【解析】“九日驱驰一日闲 ”是欣然前往的, “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 是值得欣赏的。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 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 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 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
(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 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 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题型二】以思想内容题间接考查人物形象和对 人物形象的逆向分析。 (201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补充资料: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内容: ① 人物的外貌、服饰、神态、语言、行动、心理
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 直接体现感情的词语(情语)
如: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③ 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烘托人物)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④ 诗中出现的典型意象(松、菊、梅、竹、兰、玉) 和典故。
如: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 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第二步 提取体现人物形象的内容】 生活环境:竹轩 柴门 狭径 生活用具:茶碗 篆烟 人物行为:倦卧 闲吟 典型意象:竹子 雪 梅
补充资料: 人物形象特点常包括:身份、性格、情感、
(2014年海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 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鉴 赏 古 诗 中 的 人 物 形 象
【真题回放】 (2013年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 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