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人物形象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形象刻画和心理描写,诗人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人性的深刻认识。
本文将从历史中选取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剖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探讨其意蕴和美学价值。
一、岳阳楼记唐代文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岳阳楼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思考。
诗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色。
譬如:“江陵城下又渔舟,又闻子规啼岸危楼。
多少楼台烟雨中,犹忆江南烟雨中。
”这段描写通过“闻子规啼岸危楼”的形象,将岳阳楼独特的环境气氛展现出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情感冲击。
同时,达到了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效果。
二、滕王阁序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以滕王阁为背景,描写了滕王的豪情壮志和人生境遇。
在描绘人物形象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以凸显滕王的激情和内心矛盾。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段描述呈现出滕王怀才不遇、志向难伸的内心痛苦,通过景物的映衬,使人们对滕王复杂的情感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以写景和描写自身心理为主线,通过简洁而鲜明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安静夜晚里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状况。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床前明月光”这个景物描写,诗人瞬间勾勒出一个人静夜思乡的心理状态。
这种直接而贴切的描写方式,丝毫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感受,对人物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乌衣巷宋代诗人白居易的《乌衣巷》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真实而细腻的刻画,表现了人生百态和沧桑世事。
诗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例如:“白发谁家翁,读书种藜藿。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段描述通过白发的翁丈和读书种藜藿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个普通老人的形象,同时还融入了对人性的理解和感悟,以表现人物内心的寂寞和对知音的渴望。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古诗词鉴赏(一)人物形象

❖2.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 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 “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 等语通俗自然,口语化。 “偏”“羞”等字精炼传神,很好 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问: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 如何刻画的?
❖ 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 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 有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 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伤感的基调,继而 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 将坠落的“残阳”与之相呼应,渲染了 怀念之苦。
考点集训
❖关汉卿《大德歌 夏》
分,1条2分。)
❖ 8、第二联将视觉与听觉结合(1分),生 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 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 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 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 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 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参考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 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 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 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 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2)心忧天下、忧ຫໍສະໝຸດ 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在古诗词中,诗人主要是通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
鉴赏古诗形象就是要准确分析诗中景物和人物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情感。
就诗歌的形象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与物象。
即为: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中的景象)。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塑造的人物(虚构的)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我)两种。
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
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鉴赏此类诗,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并要知人论世,从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人物形象鉴赏题通常会采用这样几种提问方式: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诗中的某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诗人在这一人物形象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这类题型的答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胸怀宽广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舍身保国)、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古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古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鉴赏一、人物形象(一)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这类题的答题规范是:形象特征+身份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如下:作者塑造了至清至廉的邹姓县官形象。
他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姓县官至清至廉的形象。
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人物刻画技巧与方法。
如《送邹明府游灵武》就特别注意细节描写。
还要注意人物的形象特点的概括。
研究人物的刻画有助于人物特征的把握。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我们来看2012年安徽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这类题的答题规范仍然是:形象特征+身份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可如下:诗人是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雅士。
他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我们可以见出诗人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
我们再来看2012年江苏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对于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塑造形象的方法及意象意境的品味,本词中主要是对诗歌形象进行了动作描写,可以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古诗鉴赏(人物形象)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 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 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 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 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 的聪明(机灵)。
的思想感情的
寄托和写照。
2.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 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 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 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 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 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 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 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古代诗歌鉴赏之
人物 形象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分类: 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 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 “我”,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设题方式:
1、人物形象的 见闻、言行、心情、品质、追求等
2、对人物身份类别的判断
3、鉴赏塑造人物的 技巧。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五大角度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五大角度一、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杨炯《从军行》中的书生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诗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1.这两类形象有时出现在同一作品中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和“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2.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是同一个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二、考查角度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
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典题剖析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意助读】楚地的酒香醇劲大,饮了连醉三日;醒后看到园中的花经雨之后,格外红艳。
没有人能画出我陈居士的形象,我在亭角迎风站立,在寻找诗情,风将我的衣袖吹起。
我喜欢手把山瓢痛饮,你不要笑话;心里发愁的时候,酒在助眠上有奇功。
酒醒后,我推门去寻觅诗情,只见明月辉映下乔木高峻突兀立在那里。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第一步:审。
仔细审题,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本题鉴赏的对象是“陈居士”形象;鉴赏的要求是概括形象特点并“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注释①对“居士”的解释为“文人雅士”,据此就首先可以概括“陈居士”具有“文雅”的特点。
第二步: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诗意浅析】
.洞房昨夜停红烛— 洞房彻夜红烛通明, 待晓堂前拜舅姑— 等待拂晓堂前拜见公婆。 妆罢低声问夫婿— 打扮好低头轻问郎君, 画眉深浅入时无— 眉毛画得浓淡时髦吗?
提示:女子初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地位就 坐稳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不好过。
看意象—— 确定特征,把握感情;
看关键句——锁定重点,参透思想。
妆洞 罢房 低昨 声夜 问停 夫红 婿烛 :, 画待 眉晓 深堂 浅前 入拜 时舅 无姑 ?。
近试上①张水部②
(唐)朱庆馀③
《闺意献 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④ ,待晓堂前拜舅姑⑤。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译:①上:呈献,这里指诗人写诗投赠张水部。唐代 有进京应考举人给达官贵人或名人行卷的风气。②张水 部:张籍(768-830),江苏苏州人,德宗贞元十五年 (800年)进士,曾任官水部员外郎,世称“张水部”, 擅长文学,以乐于提拨后进著称与韩愈齐名 。③朱庆馀: 生卒年不详,越州人,今浙江绍兴,敬宗宝历二年(826) 进士。④停:安置。⑤舅姑:公公和婆婆。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孟浩然《夜归鹿
门歌》,孟郊《游子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
人
州》,高适《别董大》,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物
弟》……
形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象 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柳宗元《江
雪》,王昌龄《采莲曲》,王维《息夫
人》……
方式 温故知新
高考命题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 的人物形象?
复习提升课 (一课时)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临高中学语文组 陈彪
温故知新
导语
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浪漫主
义先河《楚辞》,从汉乐府民歌到魏晋南 北朝民歌,直到鼎盛时期的唐诗宋词,这 些伟大的诗人们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富的 文化遗产,也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 象,然而,面对浩瀚如星河璨璀如明珠的 古典诗词,现在我们无法一一去鉴赏、去 分析每一个人物形象,但是,如果我掌握 了正确的鉴赏方法,我们就可以触类方通 ,游刃有余。
温故知新
诗词中有哪些形象?
形
人物 1.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抒情主人公(诗人)形象
象
景物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景物
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
事物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鉴赏目的: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 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温故知新
1.抒情主人公(作者)形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赠汪伦》,杜
思考: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表层:诗歌塑造了一个渴望公婆喜欢的新娘形象庆馀③
。。。。。。
洞房昨夜停④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⑤。 关键句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①上:呈献,呈上,这里指诗人写诗投赠张水部。唐代有进京应考 举人给达官贵人或名人行卷的风气。②张水部:张籍(768-830),江苏 苏州人,德宗贞元十五年(800年)进士,曾任官水部员外郎,世称 “张水部”,擅长文学,以乐于提拨后进著称与韩愈齐名 。③朱庆馀: 生卒年不详,越州人,今浙江绍兴,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④停: 安置。⑤舅姑:公公和婆婆。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 样特点?
3.请简要概括诗(词)中诗人( 作者)的形象特点。
温故知新
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
正面:动作 语言 心理 肖像
侧面:烘托渲染 对比衬托
温故知新 诗歌鉴赏常用方法
看题目——知道原由,初步感知;
看作者——了解诗风,明白背景;
六 看注译——攻克疑难,引发联想; 看 看题干—— 寻找启示,拟定思路;
新 入时无? 夫 拜见 舅 娘 画眉 婿 喜欢? 姑
形象:渴望得到公婆喜欢的新娘。
坐 稳 位 置 ?
心情:考前不安和期待的心情。(精神状况或内心感受)
答:(1)这首诗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
塑造了一个渴望金榜题名的学子形象。
例如:把“自己比新娘” 、“把新郎比张籍 ”;“把公婆比主考官”、“把参加科举考 试比作新娘拜见公婆”、用“画眉比诗文” 、把 “画眉深浅比文章风格(水平)”、 “入时无”就是询问自己的文章能否博得主 考官欢心、自己能否金榜题名?”等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这首诗运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近试上张水部》
.
形象:渴望金榜题名的学子(性格+身份) 金
哪 一 种
传
朱 庆 馀
诗文 张 好不好?籍
赏识?
科举考试
主 考 官
榜 题 名 ?
统
比
比
比
比
比
比
表 现 手 法 ?
近试上①张水部②
(唐)朱庆馀③
洞房昨夜停④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⑤。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译:①上:呈献,呈上,这里指诗人写诗投赠张水部。唐代有进京应 考举人给达官贵人或名人行卷的风气。②张水部:张籍(768-830),江 苏苏州人,德宗贞元十五年(800年)进士,曾任官水部员外郎,世称 “张水部”,擅长文学,以乐于提拨后进著称与韩愈齐名 。③朱庆馀: 生卒年不详,越州人,今浙江绍兴,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④停: 安置。⑤舅姑:公公和婆婆。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看题目、看注译、看 作者、看意象、看题干、看关键 句等方法去分析古诗(词)中的
人物形象,提升同学们古典
诗词的鉴赏水平,并掌握答题技 巧与答题模式。
温故知新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是诗歌中的艺术 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 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或 人或花、鸟、草、虫、或农事、 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
思考: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渴望公婆喜欢的新娘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渴望金榜题名的学子形象。
近试上①张水部②
(唐)朱庆馀③
洞房昨夜停④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⑤ 。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①上:呈献,呈上,这里指诗人写诗投赠张水部。唐代有进京应考 举人给达官贵人或名人行卷的风气。②张水部:张籍(768-830),江苏 苏州人,德宗贞元十五年(800年)进士,曾任官水部员外郎,世称 “张水部”,擅长文学,以乐于提拨后进著称与韩愈齐名 。③朱庆馀: 生卒年不详,越州人,今浙江绍兴,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④停: 安置。⑤舅姑:公公和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