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合集下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 步骤三:这首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自己( 壮志未酬、报)国的无感门慨。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在古诗词中,诗人主要是通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

鉴赏古诗形象就是要准确分析诗中景物和人物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情感。

就诗歌的形象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与物象。

即为: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中的景象)。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塑造的人物(虚构的)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我)两种。

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

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鉴赏此类诗,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并要知人论世,从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人物形象鉴赏题通常会采用这样几种提问方式: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诗中的某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诗人在这一人物形象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这类题型的答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更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这些描写生动而富有艺术感,既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形象,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本文将以苏轼的《赤壁怀古》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为例,探讨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1. 苏轼《赤壁怀古》《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一首名篇,通过对赤壁战役的回忆,描绘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形象。

诗中,苏轼用丰富的词汇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曹操、周瑜等人物的形象。

比如诗中描写曹操时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通过“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一形象描写,展现了曹操的豪气和英勇,使读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曹操的风采。

而对周瑜的描写则是:“翩翩吹我衣,肃肃送君子。

”这一描写突显了周瑜的仪表风度和温文尔雅,给人一种儒雅而又风流的印象。

通过苏轼的《赤壁怀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词中人物形象描写的魅力。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仿佛置身于古代历史之中。

2.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以夜晚的景色和等待的人物为主题,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情感。

首先,诗中写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一描写给人一种离乡背井、思乡情怀的感觉,使人不禁对主人公产生同情之情。

其次,诗中对等待的人物进行了带有情感色彩的描写:“门前迟行竹丛照,宅里归来月色时。

”这样的描写既传达了等待的漫长感,又通过对月色和竹丛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宁静和寂寞的氛围。

通过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能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情感的交融,打动读者的内心,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结而言,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精准描写,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并通过对情感和心境的抒发,打动读者的内心。

以上两首诗歌的例子展示了古代诗词中人物形象描写的精湛之处,这也是古代诗词令人陶醉的魅力所在。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 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歌形象包括人 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分 析 意 境 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 词作一赏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 “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 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 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 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 隐者。
方法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 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 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 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开合理联想 和想象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 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 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 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景物形象的鉴赏
(主要出现在借景抒情诗中)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 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 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 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诗词意境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诗词意境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诗词意境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在古代诗词中,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元素之一。

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们展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其独特的意境。

本文将以诗词意境中的人物形象描写为主题,分别从美女、英雄和山水诗中的人物描写三个方面来阐述。

美女古代诗人在诗词中常常借助美女形象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这些描写多是以花、月、水等自然景物来形容美女,以营造出优美、婉约的意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作者通过“举头望明月”以及“低头思故乡”巧妙地表现了美女在月光之下独自沉思的场景,给人以深深的思念之感。

此外,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里的“婵娟”形容了美女圆润的脸庞,使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英雄英雄形象在古代诗词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赞颂英雄的诗词往往表现出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杜甫的《登高》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通过“英雄竞折腰”这一描写,杜甫赞美了众多英雄在江山面前的忠诚和英勇。

而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则展现了他面对忧国忧民之时的激情,诗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描述“怒发冲冠,凭阑处”展现了英雄的气概和决心。

这些描写都通过雄浑有力的语言和激荡人心的情感,使英雄形象栩栩如生。

山水诗中的人物描写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它通过对山、水、云、雨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与自然的交互。

而人物形象在山水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诗词增添了一丝丝的活力。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通过“更上一层楼”一句,诗人描绘了旅人登楼凭栏,欣赏山水美景的情景。

这一描写使人物和环境有了有机的联系,为诗词增加了层次感。

总结诗词意境中的人物形象描写丰富多样,美女、英雄和山水诗中的人物描写是其中常见的几种形式。

诗词中的历史人物

诗词中的历史人物

诗词中的历史人物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入了无数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故事。

这些历史人物以诗词的方式流传至今,成为了后人了解历史的窗口。

本文将以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为例,探讨他们在诗词中的形象描写和所体现的历史意义。

一、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称赞的“千古良相”。

他在《赠韦康之冠带诗》中被描绘为“客星西北流飘落,主令英风迈界垂”,以表达他才华横溢、胸怀壮志的形象。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称道,展示了他在历史上的伟大了功绩。

二、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的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明代文学家辛弃疾曾在《破甬台歌·勾践铜马腾空跃》中描绘了岳飞骑马破釜山的壮丽场景,歌颂了他的英勇才略和为国家捐躯的精神。

这首诗展现了岳飞作为历史人物的豪情壮志。

三、杨贵妃杨贵妃是唐代的美女,她的形象在诗词中被广泛描绘。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直接描写了杨贵妃“满城尽带黄金甲,凤翅霓裳羽衣曲”,将她比喻为仙女般的美丽形象。

这首诗使得杨贵妃的传说更加神秘和令人向往。

四、李白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中常常出现历史人物的形象。

在《将进酒》中,李白以豪饮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

他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些诗句表达了李白对历史人物的仰慕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五、诗仙王之涣王之涣是唐代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经常体现出历史人物的形象。

他的《登鹳雀楼》以历史上著名的建筑物鹳雀楼为背景,将自己与历史连接起来,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回忆。

这首诗使得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历史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通过以上几个历史人物在诗词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诗词是历史与文学的交汇点,历史人物在其中以不同的形象得以永存。

诗词不仅是人们了解历史的桥梁,也是一种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载体。

通过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伟大,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底蕴。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元稹《遣悲怀》塑造了一位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妻子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

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 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 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3)羁人、游子: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4)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 状态。
(5)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 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 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1/概括特点性格+ 身份
•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 脱放达的高人隐士形象。
2/分析依据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 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 托了陆鸿渐的潇洒。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指出意义(情感)
作业反馈
一.上片刻画了词人苍老与多病的形象, 但是词人仍有坚忍不拔的性格。
二.上片前两句通过对词人外貌描写, 写出他体弱多病,后两句写出词人面对 无数次的霜侵雨打,仍能以石里藤自喻, 体现出作者面对困难的决心,以及不畏 困难、刚毅、顽强的形象。
送邹明府游武
唐 .贾岛
诗中邹明府(对县令敬称)是一位清正廉洁的 官吏。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 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 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 情感真挚。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陆羽)是怎样的 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诗词鉴赏
赏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形 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主要是咏物诗)
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偏重写景的诗歌)
人 物 形 象 鉴 赏
诗 人物形象 歌 形 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类型
步骤二: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步骤三: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 的情感)。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 定人物形象的身份,并对涉及的诗句进 行欣赏;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 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 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 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4、注重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6)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 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7)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 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得怨恨不平, 反战思归的。
(8)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 感慨。
常用于人物形象的重要词语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隐士) 陶渊明 王维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英雄、悲士) 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英雄、征人) 陆游 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羁人、游子、思妇) 李白 王维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征人) 王翰、王昌龄 8.爱恨情长 (思妇) 柳永 9. 建功立业 (英雄) 陆游 辛弃疾 10.悯农怜农 11.热爱山川 李白 12.哀叹昔盛今衰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刻画了一位举目无亲、百无聊 赖的苦闷宫女形象。 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 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 排遣心中寂寞。 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伴 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 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作者通过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对邹 明府的赞美之情。
一。塑造了邹明府清正廉洁,为官 公正,大公无私的特点。
二。清廉、正直的人。通过三年马 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从这些细节化的描写中,体现邹明 府清廉的形象。
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 的形象?
2.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 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分析人物 形象的方法
步骤:性格、身份+依据+主旨情感
步骤一: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用几个词语(多为形容词)概 括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即主人公 是哪一类人,如少女、劳动妇女、 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士;英 雄、爱国者、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