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教案标题: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通过语言描写展现出来的;2. 学习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资源:1. 选取包含人物形象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登高》等;2. 诗歌鉴赏的参考资料和解读文章;3. 板书、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一首诗歌的开头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2. 提问学生对于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否有所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探究(15分钟):1. 选择一首诗歌,如《登高》,将诗歌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并让他们默读;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通过语言描写展现出来的;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以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来描绘人物形象的。
解读(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如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等方面;2.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整首诗的意境和主题的贡献;3. 提供一些诗歌鉴赏的参考资料和解读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实践(15分钟):1. 学生选择一首包含人物形象的诗歌,自行分析和解读其中的人物形象;2.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分析和解读;3.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2.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欣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特别是那些包含丰富人物形象的作品;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3.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描写人物形象的技巧,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评价学生的作品,如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检查他们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是否准确和深入。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阐明诗歌人物的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中人物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组织。
重难点:1、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鉴赏诗中人物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尽管每个诗人的创作方法和风格都不尽相同,但他们会通过创作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
意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
因此,要把握诗歌的主题,就必须把握意象。
因此,意象鉴赏成为诗歌鉴赏的重点。
202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作品意象是指诗歌作品塑造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它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思想感情。
包括人物形象、场景形象和事物形象。
欣赏诗歌,要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意象的典型意义。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欣赏诗歌中的人物。
2、诗歌中的人物分类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2.作品中刻画的人物:(诗歌强调叙事)在叙事诗中,诗人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委婉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兴趣、情感或思想。
3、了解人物形象欣赏的主题类型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始于2021年广东卷,在此之后,2021年天津卷,2021年山东卷、福建卷,2021年四川卷、山东卷,2021年安徽卷、湖北卷、江苏卷,2021年辽宁卷、重庆卷都有此类题目。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人物?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步骤1.范例指南1:(安徽卷2022)读下面的诗。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人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和形象性为特点。
诗歌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2 人物形象的概念与作用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角色,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征。
人物形象通过诗歌中的描写和对话展现出来,起到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第二章:诗歌中的人物描写2.1 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具体的描绘,包括容貌、服饰、体态等。
通过外貌描写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2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指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展示其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通过语言描写可以揭示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中的人物心理3.1 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指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来展示其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通过内心独白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思想和动机。
3.2 情感表现情感表现是指通过诗歌中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展示人物的情感状态。
通过情感表现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第四章:诗歌中的人物关系4.1 人物关系的基本类型人物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基本类型。
人物关系可以通过诗歌中的互动和描写来展现出来。
4.2 人物关系的作用人物关系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可以增加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第五章:诗歌中的人物与环境5.1 人物与自然环境人物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可以营造出诗歌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5.2 人物与社会环境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和互动可以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命运。
通过社会环境的描写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
【参考答案】第一章:诗歌与人物形象诗歌是一种以节奏、韵律和形象性为特点的文学形式,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角色,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征,通过诗歌中的描写和对话展现出来,起到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 塑造了一位爱国主义英雄将领形象。 • 矢志抗金,执着追求,收复失地、报仇
18/25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 心理改变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不知 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 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伤 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 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改变过程。
17/25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利用深婉含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 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少女, 在凄凉寂寞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情景。 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写景起渲染色彩、衬 托气氛作用。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 处有怨情。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生活和精神状 态。突出宫人之“怨”。
9/25
对点训练
1.(2012·浙江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 特点。
参考答案: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象征;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 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 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指诗人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塑造出的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人物。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3. 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细致观察、分析人物形象,并将其与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诗歌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诗歌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人物形象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3.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学生熟知的诗歌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新课:讲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概念,分析方法等。
3.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诗歌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见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写下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包括分析的准确性、思维的深度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诗人或文学评论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创作和鉴赏的方法。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魅力,进一步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 开展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分析4. 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的作用5. 提高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并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诗歌人物形象,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3.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分析指定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进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理解深度: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其对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韵律的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中运用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升创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选集:用于分析和讨论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诗歌。
2. 教学PPT: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情感和诗歌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诗歌形象的美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3. 诗歌形象在表达诗人心境和诗歌主题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形象的分类和分析方法。
2. 难点:如何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主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形象的定义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诗歌中的形象,如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4. 方法指导:教授如何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主题。
5.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诗歌形象的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4.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2. 教学PPT: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和实例。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和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形象。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3.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诗歌作品,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2. 准备诗歌的注释和解读材料;3. 准备学生用于写作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介绍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意义;2. 引导学生讨论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探究:1. 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诗歌,如《静夜思》。
2. 阅读诗歌,让学生尝试理解整首诗歌的意义。
3.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如作者自己、周围的事物等。
4.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形象的描写方式,如诗歌中使用的形象语言、修辞手法等。
5. 解读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拓展: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诗歌作品,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鉴赏。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1. 总结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强调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3.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诗歌鉴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鉴赏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评估方式:1. 学生诗歌鉴赏笔记和写作作业的评估;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表达的评估;3. 学生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的评估。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难点和问题;2. 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多的示范和指导;3.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培养持续的文学鉴赏能力。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能力;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教材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明确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让同学们初步感知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二、鉴赏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学生分析诗歌,教师补充说明,让学生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即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同时明确答题三步骤:
(1)步骤一: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形象特点(身份、性格),即一句话“盖帽”
(2)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如有表现手法,
也可概括)
(3)步骤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通过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以及答题三步骤,进而突出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这一教学重点。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
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
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②舅姑,公婆
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三、高考实战演练
找到近几年的各省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体型,加强做题,进而突破训练学生解题思路与准确表述的教学难点。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词人形象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四、课堂小结
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以意逆志,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五、板书: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六、作业:状元之路P96板块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例1、例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