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月数的认识1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第1课时 数的认识(1)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第1课时 数的认识(1)教案教学设计

六、整理和复习【教材解析】这一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教材内容分成五大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和综合应用。

其中数与代数包括四段。

第一段:数的认识,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数的概念。

这部分内容从纵向看,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有关概念;从横向看,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性质、数的改写。

第二段:数的运算,着重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方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段:式与方程,着重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方程及其应用。

第四段:比和比例,着重复习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以及正反比例的概念。

复习时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所学知识结构化。

【学情分析】1.整个小学阶段的新授内容已经学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复习使学生所学的各部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建构知识体系。

2.小学阶级所学的数值计算都集中在本节中,复习时要注意在理解算理,搞清算法之间内在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练习。

3.单纯的复习练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使所学的各部分知识形成网络。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和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统计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数的认识教案(通用

数的认识教案(通用

数的认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的认识》。

教材的章节为第一章“数的概念”,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数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基本运算。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然数的定义、性质和分类,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概念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自然数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商品的价格通常用小数表示,而购买的数量则用自然数表示。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自然数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数的运算规则。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两个例题:一个关于自然数的运算,一个关于小数的运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数的定义、性质、分类。

2. 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 数的运算规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45 + 32 × 7 18(2)把分数0.6转化为小数。

2. 答案:(1)281(2)0.6 = 0.6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数学信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中,学生掌握了数的运算规则,提高了计算能力。

课后可以布置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拓展题目,如:1. 研究自然数的一个性质,例如: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数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数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数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掌握数的认识一的概念。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数的认识一相关概念。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分类、数线的认识和数的比较。

三、教学内容:1.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数的分类。

3.数线的认识。

4.数的比较。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学生作业本。

2.学生准备:课前学习相关知识,完成预习作业。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新知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向学生介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如用数字、数形、记号等表示数的方式,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然后,教师进一步向学生介绍数的分类,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并用图示形式展示。

3.思维拓展(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学生作业本,让学生组内合作讨论并完成一些小组活动,如将一些实际问题归类到不同的数的分类中,并给出理由。

然后,教师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展示和讨论。

4.知识巩固(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数线的概念,并在黑板上绘制数值范围为-10至10的数线。

然后,教师通过例题展示如何在数线上表示不同的数,并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数线上标出指定的数。

5.比较思考(2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数,然后向学生提问,要求他们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从数的大小、正负数和绝对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然后,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要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

鼓励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1》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1》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1》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1》教案
数的认识(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生已经涉及了十进制计数法、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因数和倍数等主要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因数、倍数,大数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培养数感:沟通各数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5、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例2让学生自由地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
③什么叫自然数?
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小学生数学课堂互动设计

《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小学生数学课堂互动设计

《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小学生数学课堂互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学习并掌握数的不同表达方式,如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罗马数字等。

2.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能进行大小比较。

3.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正确地表示和表达数字。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数的表达方式2.数的大小比较3.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重点:数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教师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物品数量说出数字,并用数码相应地标记在图片旁边。

2.知识讲解教师通过演示、举例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数字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读写方法。

教师可用幅面较大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数字表述方法的掌握情况。

3.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并说明其大小关系。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置多个组,以便分层教学。

学生可用数字卡片、数字材料等帮助进行比较,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4.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案例和实际生活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的读法和写法,并通过生动的故事情景和形象的画面来丰富学生的感观体验。

5.总结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从小到大写数字70—89等,帮助学生理清数的大小关系。

6.课后作业教师布置有关该课程的练习和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理解情况。

四、评估方式1.考试方式:单选题、多选题等。

2.课堂测验:教师可随堂进行小型测验,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作业展示:教师可展示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情况,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学习。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白板、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2.交互式手段:以小组活动、游戏互动等方式,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3.通用教学工具:资料、实物模型、数字卡片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1》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1》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1》教案数的看法〔1〕第1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比拟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正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络与区别。

2、进程与方法:先生曾经触及了十进制计数法、数的大小比拟、小数点移动惹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因数和倍数等主要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因数、倍数,大数的含义,进一步开展先生的数感。

4、培育数感:沟通各数之间的关系,增强知识的联络与整合,构建数的看法的知识网络。

5、表达数形结合的思想:例2让先生自在地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

教学重点:使先生比拟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正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络和区别。

教学预备:1、先生搜集有关数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教学进程:一、提问引入〔一〕回忆知识1、课件出示P72情境图先生提取信息总计人数10500名运发动破费4.96亿英镑约占总人数的3.77%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25.5%的负增长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完成73页做一做〔设计意图:对数的读法和写法停止稳固。

应用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十分重要,初步感知数的意义以及内在联络。

〕2、同窗们课下都搜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详细含义。

〔先生边说,教员边板书〕提问:有什么感受?3、请你给这些数停止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假设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①先生依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③什么叫自然数?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⑤小学阶段我们研讨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如今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讨了负整数。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停止温习,整理。

《数的认识》教案

《数的认识》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数的认识》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他们能够认识到每个数字在不同位置上的意义,这是非常可喜的。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具体的加减运算中,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混淆数位的情况,这说明这个知识点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巩固。
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教学方式似乎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的意义。然而,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些实例可能还不够具体,他们仍然需要更多的实物操作来加深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的基本概念、数位的重要性以及数的加减法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的认识。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数的组成分解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将数的组成分解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中。
-举例:当遇到“我有73颗糖果,分给朋友45颗,还剩下多少?”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可能不会自然地使用数的分解方法来思考问题。

认识数字1教案

认识数字1教案

认识数字1教案教案:认识数字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数字1,并能正确书写和念出数字1;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数字卡片;3. 一元硬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先出示数字卡片上的数字1,让学生观察、记忆,并模仿老师一起念出“一”。

2. 新知呈现:(1)出示一元硬币,引导学生认识它是一元,上面有数字1。

(2)出示数字1的写法,让学生观察,再以指指出数字1的形状,并模仿老师一起写出数字1。

3. 练习:(1)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东西,如一张纸、一支笔、一把尺子等,让学生看图说一,并写出数字1。

(2)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图案,找出其中的数字1。

4. 巩固:(1)出示数字1的卡片,让学生模仿老师写数字1,并念出数字1的名称。

(2)制作数字1的卡片,让学生通过看卡片来记忆和书写数字1。

5. 拓展:(1)出示数字1-10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念出并书写数字1-10。

(2)出示一些简单的图案,让学生在图案中找到数字1-10,并写出对应的数字。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认识数字1,并会正确念出和书写数字1。

五、作业布置:布置书写数字1的作业,要求学生写出规定数量的数字1。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并能正确书写和念出数字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和记忆,同时加强练习和巩固,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其他数字、形状等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像1.1、2.01、3.123……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改写小数,小数点的位置的移动可以改变小数的大小,小数点向右(左)移动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缩小)到原来的10倍( )、100倍( )、1000倍( )……
(1)读一读:读出表内的多位数并说说读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说一说:表中的分数和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
注意: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又叫百分比。
(3)写一写:将表中人口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4)将用(万)做单位的人口数保留两位小数,并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中心学校检查情况
注:严禁抄袭,可粘贴打印教案(或用导学案代替)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整数、零的作用、数位顺序表等);
2.大数的读写(读法、写法);
3.数的改写(用“万”或“亿”做单位改写数、用四舍五入法写近似数);
4.整数的大小比较。
五、作业布置。
将69页“练习十七”第一题、第二题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
实施单位考核情况
二、知识梳理。
1、议一议: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那些数?(板书:整数、小数、分数、负数、百分数)你们对这些数有哪些了解呢?(生举手回答,师对不完整的回答进行补充)
(1)像0、1、2、3、4……这些表示具体物体个数的数都是整数,也是自然数;没有最大的整数,也没有最小的整数,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0.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分数的性质可以将分约分或将几个分数通分……
(4)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课件出示p65例1:我国4个省(自治区)面积和人口情况统计表。
公开课教案
2017-2018学年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班级
一班
任课老师
朱俊宇
上课时间
2018.4.16
公开范围
校级
参加听课人
王琼、王群、蔡江芬、徐兵、吴兴银、涂英
题目
数的认识(一)
教案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成了小学阶段的新知识的学习,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对小学所学知识的全面复习,今天我们将从数学的“数”开始复习。(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5)比一比:按要求排列。
三、课堂练习。
1、河池教育信息网,截至2009年4月30日,共点击次数81235798次,这是()位数,1在()位上,表示()。
2、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最新资料显示,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三百五十六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4998000000吨,给人民群众生活及生态安全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标有“”的数写作( )km2,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约( )亿吨(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3、从2008年春季起,广东省共安排3345000000元资金,用于免除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课本费,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个数读作(),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4、小英参加少儿独唱比赛。参赛号码是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十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3倍,三位数字的和是13。小英的参赛号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