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

合集下载

iec 61000标准

iec 61000标准

iec 61000标准IEC 61000标准是电磁兼容性(EMC)领域中应用广泛的国际标准,该标准为电气和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提供了一系列指南和规定,旨在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

IEC 61000标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基本原则、测量技术、规范和指南。

首先,IEC 61000标准的基本原则涉及了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些原则包括了电磁兼容性的定义、电磁兼容性评估和管理的目标、电磁信号的特性和电磁干扰的来源等。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基本原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

其次,IEC 61000标准还涵盖了一系列的测量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了对电磁干扰源和受影响设备的测量方法和准则的规定。

通过对电磁场、电源线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等的测量,可以评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IEC 61000标准的第三部分是规范,其中包括了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和限值的详细规定。

这些规范通常涉及设备的辐射和传导干扰、电源线品质、接地和屏蔽等方面的要求。

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可以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并避免对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干扰。

最后,IEC 61000标准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南,这些指南则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应用场景,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技术支持。

例如,有关医疗设备的指南提供了医疗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指导,有关工业自动化的指南提供了工业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维护的建议等。

总之,IEC 61000标准作为电磁兼容性领域的重要参考依据,为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制造商、开发人员和用户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和规范。

通过遵守该标准,可以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避免对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不必要的干扰,从而保障电磁兼容性的应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磁兼容案例

电磁兼容案例

电磁兼容案例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在电磁环境中,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能够在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的能力。

下面列举几个电磁兼容案例:1. 医疗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对电磁干扰非常敏感,而无线通信设备(如手机、无线网络等)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干扰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

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和干扰抑制措施。

2. 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汽车内部的各种电子设备(如发动机控制单元、车载娱乐系统、导航系统等)需要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

然而,汽车发动机的高电压放电、无线电台的电磁辐射等都会对汽车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因此,需要对汽车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和抗干扰设计。

3. 家用电器的电磁兼容问题家用电器(如电视、空调、冰箱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并且容易受到其他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的干扰。

为了避免电磁干扰对家用电器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和干扰抑制设计。

4. 电力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电力设备(如变压器、电力电容器、高压开关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电磁场,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电磁屏蔽措施,容易对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因此,电力设备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和电磁屏蔽设计。

5. 航空航天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航空航天设备(如飞机、卫星、导弹等)在高速运动和复杂电磁环境中工作,其电磁兼容性要求非常高。

因为电磁干扰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和通信中断,甚至对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航空航天设备需要进行严格的电磁兼容测试和屏蔽设计。

6. 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工业自动化设备(如PLC、传感器、伺服驱动器等)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工作,受到电磁干扰的可能性较大。

电磁干扰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数据传输错误等问题,对工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工业自动化设备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和干扰抑制措施。

7. 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问题各种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摄像机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并且容易受到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

电磁兼容 class a

电磁兼容 class a

电磁兼容class a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指在一定的电磁环境中,电子设备不受外部电磁干扰,同时也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的能力。

在电子设备日益普及和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电磁兼容性已经成为了电子设备设计和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电磁兼容性中,Class A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Class A是指符合欧洲工业标准EN 55022的设备,其限值适用于在工业环境中运行的设备,并且其电磁辐射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多干扰。

Class A设备有更严格的要求,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也说明Class A设备在工业环境中运行更为可靠,能够更好地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的电子设备设计和生产中,要想生产一款符合Class A标准的产品,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优化。

首先是对产品的电路设计进行优化,包括合理设计电路结构和布局,减小电磁辐射噪声的传播路径,降低电磁辐射干扰的发生概率。

其次是对产品的的外壳设计进行优化,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结构,减小电磁波在外壳内的传播和辐射,保证产品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多的电磁辐射干扰。

除了电路设计和外壳设计外,还需要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可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Class A标准,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测试包括电磁兼容性辐射测试、电磁兼容性传导测试、电磁兼容性敏感性测试等多个方面。

只有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才能保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受到外部电磁干扰,同时也不会对其他设备和环境产生干扰。

在电磁兼容性方面,Class A标准不仅仅适用于工业设备,也适用于其他环境下的设备。

对于一些对电磁兼容性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如军事、航空航天等,Class A标准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在这些领域中,电子设备往往需要承受更严苛的环境和条件,只有符合Class A 标准的产品才能够满足其对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摘要:本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问题分析,针对主要电磁干扰方式的探讨,提出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技术。

供参考。

关键词:电磁兼容电磁干扰电力系统自动化一、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问题(1)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均包含有以微机系统为核心的大规模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二极管、集成电路块、转换电路等,它们既是干扰源,又是对干扰敏感的器件,尤其以转换电路最为敏感。

(2)对电源影响比较敏感。

电源对电子系统的影响有电源波动影响和系统作用影响两个方面。

所谓电源波动影响是指由于电源波动引起的信号紊乱和系统失调。

系统作用影响是指因电源是系统所有信号的交叉点而引起的系统各信号之间的相互影响。

系统作用的大小与电源功率裕度、滤波能力及电源连线方式、分布形状有关。

(3)干扰信号在微机系统表现的形态有差模与共模两种形态。

电磁干扰侵入微机系统的主要途径有电源系统、传导通路、对空间电磁波的感应方面(包括内部空间的静电场、电磁场的感应)。

其中静电场、电磁场的感应在微机系统内部普遍存在,静电是转换电路的大敌。

由于微机系统工作于低电压大电流方式,电源线、输入输出线构成高速大电流回路,故有较强的电磁感应。

(4)微机系统之间的内部传输线有延时、波形畸变、受外界干扰等方面问题。

脉冲干扰是研究的重点,因为微机系统是以识别二进制码为前题的,其组成以数字电路为主,数字电路传送的是脉冲信号,同时也易对脉冲干扰敏感。

以开关模式工作的开关及开关电源变化频率高达几十万ab,容易在内外产生脉冲干扰。

二、主要电磁干扰方式1 谐波对一次设备的干扰谐波对一次设备的影响和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设备的损耗,提高温升,降低设备的出力和寿命;增加绝缘中的介质损耗和局部放电量,加速绝缘老化;增加电机的振动和噪音。

谐波源送入系统的谐波有功功率是它由电网吸收的基波有功功率的一部分转化而成的。

这些外送的有功功率对电力系统及其设备都是有害无益的。

电磁兼容标准及测试技术(EMC)

电磁兼容标准及测试技术(EMC)
特性
EMC包括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度(EMS)两个方面,前者关注设备对外界干 扰的抵抗能力,后者关注设备对外部干扰的发射控制。
EMC的重要性和影响
重要性
随着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EMC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影响设备 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对人身安全和环 境造成威胁。
影响
EMC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数 据传输错误、控制精度降低、甚至设 备损坏等后果。
测量和校准工具
使用测量和校准工具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 行测试和校准。
实验测试技术
通过实验测试技术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
05
电磁兼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新兴的电磁兼容标准和法规
国际电磁兼容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等国际组织正在制定 更加严格的电磁兼容标准,以应对新技术和应用的挑战。
区域电磁兼容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在制定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区域电磁兼容标准,以确保产品在该地区的 电磁兼容性。
法规和政策
政府和监管机构正在加强电磁兼容性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以确保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 运行,并减少电磁干扰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
新的测试技术和方法
自动化测试系统
01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测试系统已经成为电磁兼容测试的重
瞬态干扰测试
瞬态干扰测试是评估电子设备在瞬态电压或电 流冲击下的抗干扰能力,例如雷电等自然现象 或开关操作等人为现象。
测试方法包括模拟瞬态电压或电流冲击对电子 设备的影响,以观察其在瞬态干扰下的性能表 现。
瞬态干扰测试的目的是评估电子设备在瞬态电 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其在受到 瞬态电压或电流冲击时仍能正常工作。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Power System Automation课程编号:130202221学时:32 学分:2.0合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等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四号黑体加粗,描述文字用四号小宋体(下同))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学科方向类必修课程。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综合性技术,涉及电力系统运行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发机电励磁自动控制、发电厂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等,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之一。

该课程可以支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 2 (问题分析)、3 (设计/开辟解决方案)、4 (研究)的达成。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相关问题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2、使学生掌握发机电自动励磁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了解发机电同步并列的条件与过程,以及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满足并列条件对电网产生何种影响,为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3、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及电压调整的基本问题,掌握电力系统功频特性、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力系统电压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电力系统运行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4、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工作原理、装置的调试方法以及装置的设计方法,并且学习自动装置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的分析方法,为设计、研发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装置和解决电力系统复杂运行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知识,熟悉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的相关问题,训练和培养学生独立思量、解决电力系统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发机电同步并列的条件,以及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工作原理。

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

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 ●●●・・ … … ,
认 证 与 电 磁 兼 容 卷
Ce r t i f i Ca t i 0n & EM C
的 干 扰 是一 次 开 关 动 作 时 产 生 的 瞬
围 、衰 减 量 等 ) 。
根 电 缆 内 ,否 则 不 但 容 易 造 成 相
互 干 扰 ,而 且 不 利 采 取 滤 波 措 施 。
3. 1. 2结 构 设 计 ( 1 ) 首 先 确 定 制 造 屏 蔽 机 箱 的 材 料 ,看 是 否 有 低 频 磁 场 的 屏 蔽 要 求 ,如 果 没 有 ,可 以 选 择 铜 、 铝 、 钢
高 频 、低 频 、 数 字 、 模 拟 、电 源 等 特 性 分 组 ,不 同 组 的 信 号 不 要 安 排 在

( 1 O ) 如 果 所 采 用 的 是 非 屏 蔽 机 箱 ,要 在 电 缆 人 口 处 设 置 一 块 较 大 的 金 属 板 ,为 电 缆 接 口 处 的 滤 波 、电 缆 屏 蔽 层 端 提 供 条 件 。
的耦 合 或 者 直 接 通 过 空 间 的 辐 射 耦
合 进 入 到 二 次 设 备 内 部 ,另 一 方 面 直 接 通 过 二 次 设 备 连 接 到 高 压 设 施 的导 体 ( P T 、C T 、高 频 载 波 通 道 等 ) 传 导 进 入 二 次 设 备 内 部 ,影 响 二 次 设 备 的 正 常工 作 。
的 地 线 和 电 源 ,不 同 的 地 线 和 电 源 在 一 点 上连 接 起 来 。 ( 5 ) 时 钟 信 号 的 回 路 面 积 必 须
尽 量 / J 、 。
围 有 高 灵 敏 度 的 接 受 机 ,或 产 生 强

电磁兼容控制技术

电磁兼容控制技术

电磁兼容控制技术电磁兼容控制技术是一种用于管理电磁干扰和保证电磁设备之间互相兼容性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原理电磁兼容控制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电磁干扰的发生和影响,从而保证各个电磁设备之间的正常运行和互不影响。

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辐射控制:通过合理设计电磁设备的内部结构,采用屏蔽隔离、滤波等措施来降低辐射干扰的发生。

2. 电磁感应控制:采用屏蔽、绕线、隔离等手段,降低电磁设备之间互相感应引起的干扰。

3. 接地和屏蔽技术:通过合理的接地设计和屏蔽结构的应用,降低电磁干扰的传导和扩散。

4. 电磁滤波技术:通过在电源线路上安装滤波器,降低传导电磁干扰的传输。

二、应用领域1. 通信领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电磁兼容控制技术可以用于降低不同频段、不同制式的无线电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保证通信信号的质量。

2. 汽车电子领域:现代汽车中电子设备的密集使用,容易引起电磁干扰,影响驾驶安全。

电磁兼容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降低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干扰,提高整车系统的可靠性。

3. 航空航天领域: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复杂,电磁干扰的管理尤为重要。

电磁兼容控制技术可用于飞行器的仪表、通讯、雷达等电子系统的设计,保证其在高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稳定工作。

4. 医疗设备领域: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较高,因为任何电磁干扰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电磁兼容控制技术可用于医疗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确保其安全可靠地工作。

5. 工业自动化领域: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各种电磁设备和传感器的共存容易引起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总结电磁兼容控制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保证电磁设备之间的互不干扰和正常工作。

在通信、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
作者:张文瑞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9年第08期
摘要:自动化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我们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理念,就是想要减少人力的资本,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因此,电气系统自动化设备在很多的产业当中,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起来了。

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加大对于这个技术的关注程度。

接下来,我们将会针对于现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在电力运行事业开展过程当中的现状进行论述,并预测一下未来这个产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电气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8-0189-01
0 前言
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电气自动化也慢慢的发展了起来。

想要顺利实现电气自动化,我们必须要用到一些电气自动化的设备,而要想更好的应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必须要着重解决电磁兼容问题。

这就是我们本文当中我们要主要研究电磁兼容技术。

可以说,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出现,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投入,创造出了很大的价值。

而电磁兼容技术,则巩固了电子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成果。

那么电磁兼容技术究竟是什么呢?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又是如何的?本文当中,我们将主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中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具体情况
1.1 电气系统自动化设备以及电磁兼容技术的概念
电气系统自动化设备在我们当今社会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它的出现和发展,大大的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带来了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现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副作用,那就是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我们为了应对这些干擾,也需要一些技术作为支撑,这些支撑就是我们本文当中所要讨论的电磁兼容技术。

电气系统自动化设备虽然可以显著的提高各项生产的效率,但是实际上设备之间产生的电磁波极易造成相互的干扰。

而我们的电磁兼容技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采取智能化的手段,屏蔽不同设备之间的电磁信号。

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的进步确实及其巨大的。

有了自动化的技术,我们就可以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从而节省大量的生产资源。

而用过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使这话总效益达到最大化。

1.2 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中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现状
电磁兼容技术对于提升自动化设备的工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亏了我国的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不断研究,我国的电磁兼容技术也渐渐的走向乐正规,飞速的发展了起来。

可以说,我们这项技术的发展速度,是绝对没有先例的。

在目前,这项技术已经为我们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显著的提升了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效率。

并且,我国在应用这项技术的过程当中还是分的关注对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

通过大力的改进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模式,降低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现阶段已经成为了我国这项技术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通过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我们的确可以使得更多的电力自动化设备同时的工作起来,但是这种情况之下往往将差生巨大的能源损耗,还有可能产生更多数量的污染物。

但是我国自主开发的电磁兼容技术,就可以明显的避免这种情况,我国的这项技术从开就开始就十分注重环保问题,应用过程当中也不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可以说,我国的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大大的提升了我国整体上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并且,我国的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负责人大国应尽的责任担当,为其他的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榜样。

2 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方向
2.1 全面化应用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专业额编程平台才可以对电磁兼容设备进行参数的更改。

这种方式比较复杂,而且要在硬件和软件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联系并不是一件成功率十分高的事。

可以说,这种落后的方式阻碍了自动化设备以及电磁兼容和设备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十分需要进行整改。

因此,相关的科研人员正在加倍的进行努力,想要降低电磁兼容设备编程的门槛。

因此,电气兼容设备的全面化应用就是一个必然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磁兼容设备虽然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它的应用比较麻烦,应用成本比较高,所以这种设备并没有得到巨大的作用。

但是由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越来越能够接受这种高成本高回报的方式了。

这也就导致了这种技术肯定会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大大的简化了我们的操作步骤,并且降低了这项技术的使用成本。

还有一点,电磁兼容技术要想更好的应用起来,需要一个良好的硬件系统作为支撑。

我们需要一些能够快速传递信号的专业材料来构建专业的电磁兼容设备硬件系统。

目前来看,这种硬件系统的成本会比较高,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这类硬件系统的价格也会降低很多。

这样一来,应用电磁兼容技术的门槛会显著的降低,就会有更多的电气设备应用上电磁兼容技术。

2.2 信息化应用
对于电磁兼容技术来讲,信息化的应用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电磁兼容设备的效率,对于这个技术的信息化改造,是一个必然趋势。

一旦可以建立起信息化的电磁兼容技术管理系统,一切的数据操作将会变得更加简洁高效。

信息化还可以体现在电磁兼容设备的控制上。

未来,电磁兼容设备的仪表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并且可以直接在这种仪表上进行操作,避免了接入专业操作系统的麻烦。

相信随着IT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的共同发展,此类技术和设备的信息化应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相信信息化的电磁设备兼容技术,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大的生产力提升,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2.3 智能化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中的电磁兼容系统虽然已经应用了部分智能化技术,但是实际上这种智能化的程度还是不够高。

我们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如果想要对电磁兼容系统进行控制,还需要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

这些人员必须需要具有专业的技术素养,懂得工业生产的基本操作,还需要了解有关计算机技术的知识。

这样一来,培养和雇佣此类人才的成本就会变得比较高昂。

并且,人总是会有出错的时候,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旦我们的某一个步骤出现了了问题,整个生产的流程就会遭到破坏。

综合上述两点,智能化的电磁兼容技术应用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并且这个趋势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收益。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是当前社会一个热门话题,相比过不了多少时间,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步步走向成熟。

这样也会给我们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先决条件。

3 结语
电磁兼容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这种突破,提高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转效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因此带动了诸多产业和事业的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抗电磁干扰事业,是我国的一个关键事业。

这个事业发展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诸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许多民众的日常生活品质。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相关任务,我国已经将各类电磁兼容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事业当中了。

这种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

本文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对我国日后的电磁兼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预测,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欧丽梅.分析电磁兼容与电力系统自动化[J].建材与装饰,2018(51):216-217.
[2] 葛玉娜,葛廷利,王霞.电磁兼容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中应用的探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11):205-206.
[3] 鲍晨光.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应用电磁兼容技术的探讨[J].电子世界,2017(10):138.
[4] 张志华,彭志华.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17(23):184-185.
[5] 姜冠男.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J].环球市场,2017(2):117.
[6] 陈霞.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应用电磁兼容技术初探[J].煤,2017,26(1):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