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生产乳酸链球菌素工艺

合集下载

乳酸菌素的提取工艺流程

乳酸菌素的提取工艺流程

乳酸菌素的提取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乳酸菌素的提取工艺流程如下:1. 材料准备1.1 选择合适的乳酸菌种,如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等。

乳酸链球菌生产工艺

乳酸链球菌生产工艺

乳酸链球菌生产工艺乳酸链球菌生产工艺是指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培养乳酸链球菌菌株,使其产生大量乳酸的过程。

下面是乳酸链球菌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和关键环节。

1. 菌株的选取:选择适合工业生产的乳酸链球菌菌株,如拉氏乳酸链球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lactis)或布氏乳酸链球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这些菌株具有高耐受性、高产乳酸能力和良好的酸化效果。

2. 菌种的预处理:将选取的乳酸链球菌菌株进行菌种预处理,包括菌株的复活和激活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通过接种菌株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试管中,并在适宜的温度、pH和时间条件下培养来完成。

3. 培养基的制备:制备适宜的培养基,以提供菌株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条件。

培养基的成分通常包括碳源(如葡萄糖)、氮源(如酵母粉)、矿物质(如盐类)和其他添加剂(如蛋白胨和维生素等)。

同时,要确保培养基的pH、温度和氧气条件等符合乳酸链球菌的生长需求。

4. 发酵罐的操作:将培养基转移到发酵罐中,并进行发酵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维持适宜的温度、pH和氧气供应等条件,以促进乳酸链球菌的生长和产酸。

5. 离心分离:当乳酸链球菌发酵完毕后,需要将发酵液进行离心分离,以分离出乳酸链球菌细胞。

离心分离可以通过离心机进行,以获得高纯度的乳酸链球菌细胞。

6. 乳酸的提取:提取乳酸链球菌发酵液中的乳酸。

可以通过蒸馏、酸性沉淀或树脂吸附等方法进行乳酸的分离和提取。

乳酸的提取过程需要控制温度、pH和浓度等条件,以提高乳酸的产率和纯度。

7. 产品的后处理:对提取得到的乳酸进行后处理,包括过滤、浓缩、净化和干燥等步骤,以得到纯度高、质量稳定的乳酸产品。

以上是乳酸链球菌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和关键环节。

通过优化各个环节的条件和参数,可以提高乳酸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树脂吸附发酵分离耦合生产乳链菌肽的研究

树脂吸附发酵分离耦合生产乳链菌肽的研究

树脂吸附发酵分离耦合生产乳链菌肽的研究树脂吸附发酵分离耦合生产乳链菌肽的研究摘要:乳链菌肽是一种来源于乳酸菌的活性肽类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本研究旨在通过树脂吸附发酵分离耦合技术,实现乳链菌肽的高效生产。

以大肠杆菌为模型菌株,通过改造其代谢途径,使其具备产生乳链菌肽的能力。

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发酵条件,包括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H值、发酵培养基成分等参数。

在发酵产物中,通过香豆素-5-硫酸钠法添加树脂进行吸附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乳链菌肽。

结果表明,树脂吸附发酵分离耦合技术可实现乳链菌肽的高效生产,对乳链菌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树脂吸附;发酵分离耦合;乳链菌肽;保健功能引言乳链菌肽是一类活性肽类物质,广泛存在于乳酸菌中,具有抗菌、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保健功能。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乳链菌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目前乳链菌肽生产的工艺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生产效率低、纯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生产方法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材料与方法1. 细菌源选择本研究选择大肠杆菌作为模型菌株,通过遗传工程改造其代谢途径,使其能够产生乳链菌肽。

取得乳链菌肽基因序列,构建相应的表达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中。

2. 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发酵条件,包括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H值、发酵培养基成分等参数。

在试验过程中,采用测定菌体生长曲线和乳链菌肽产量的方法进行优化。

3. 树脂吸附发酵分离耦合技术在发酵产物中加入香豆素-5-硫酸钠法添加的树脂,进行吸附分离。

树脂的选择根据其对乳链菌肽的亲合性进行筛选,选择具有较高亲合性的树脂。

4. 乳链菌肽纯化通过对吸附后的树脂进行洗脱,得到纯度较高的乳链菌肽。

结果与讨论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发现最佳的发酵时间为48小时,发酵温度为37°C,初始pH值为6.5,培养基成分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蛋白胨等。

在这些条件下,乳链菌肽的产量较高,达到了300mg/L。

乳酸球链菌素的制作工艺

乳酸球链菌素的制作工艺

乳酸球链菌素的制作工艺
乳酸球链菌素是由乳酸球链菌通过发酵生产得到的一种活性物质。

下面是乳酸球链菌素的制作工艺:
1. 选取优质的乳酸球链菌菌种,并进行培养。

培养基一般由蛋白质、糖类、胰蛋白胨、钙盐等成分组成。

2. 将培养好的乳酸球链菌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的发酵基质中。

发酵基质中除了培养基中的成分外,还可以添加辅助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等,以促进乳酸球链菌的生长和代谢。

3. 对发酵罐中的发酵基质进行适宜的温度、pH、氧气等环境条件的控制,使乳酸球链菌能够快速繁殖和产生乳酸球链菌素。

4. 在发酵过程中,监测发酵液中乳酸球链菌菌体的生长情况和乳酸球链菌素的产生量,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控制。

5. 当发酵液中乳酸球链菌菌体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分离菌体。

此步骤的目的是提取纯净的乳酸球链菌素。

6. 对分离得到的乳酸球链菌素进行浓缩和纯化,以去除其他杂质。

7. 最后,将纯净的乳酸球链菌素进行干燥处理,制成粉末或颗粒状的成品。

乳酸链球菌素提取工艺详细介绍

乳酸链球菌素提取工艺详细介绍

乳酸链球菌素提取工艺详细介绍
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可作为罐头、肉制品、乳制食品生产防腐剂的肽类细菌素,其具有高效抗菌的作用,安全无毒。

如今在乳酸链球菌素提取工程中常采用陶瓷膜分离技术作为核心技术。

发酵液中乳酸链球菌素的提取纯化工艺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乳酸链球菌素的制备流程是:
首先使乳酸链球菌种经过一二级放大,随后进入发酵工段,当乳酸链球菌素产量达到峰值时,进行分离提取,依次经过过滤、浓缩、絮凝、离心、干燥工序得到产品。

传统提取工艺大多采用板框作为过滤工艺,工作强度大、不连续,效率低,且滤液澄清度不高,工作环境较差,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发展迅速。

陶瓷膜分离技术以其分离精度高、耐高温、耐酸碱、易清洗等优势在发酵液分离提取行业占重要地位。

在乳酸链球菌素行业中,逐渐呈现以陶瓷膜技术代替传统工艺的趋势。

陶瓷膜微滤能够作为发酵液的过滤工艺,陶瓷超滤膜、陶瓷纳滤膜能够作为滤液的浓缩工艺,提高过滤、浓缩的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今陶瓷膜技术用于乳酸链球菌素提取替代了传统工艺技术,大大提升了提取效果,同时降低了运行能耗。

乳酸的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

乳酸的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

中图分类号:TQ9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7-2764(2004)02-0017-07乳酸的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卢金照 高年发 杨枫 卢小林(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系,天津 300222)摘要:本文提出了利用木炭吸附固定化乳酸菌发酵,耦合离子交换树脂从发酵液中分离出乳酸的新工艺。

此方法成功的消除了产物乳酸对乳酸菌生长和发酵的抑制作用,使发酵时间由72小时缩短到48小时,乳酸的体积生产率由1.3g/h.L上升到1.79g/h.L 关键词: 乳酸;固定化;离子交换树脂;耦合发酵发酵和生物反应过程很多是受产物抑制的过程,若不及时将产品分离,发酵和反应进程将无法持续下去。

乳酸发酵就是一个典型的产物抑制性发酵过程。

传统的乳酸生产方法主要是间歇式钙盐发酵法(1)。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产物抑制性过程实现高效连续发酵和反应,开发将发酵、生物反应和分离过程结合在一起的发酵-分离、生物反应-分离体系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2)。

各种各样的分离方法正在被引入发酵和生物反应器中。

例如、可用含载体的支撑液膜分离发酵产物,但这一方法因支撑液膜的稳定性问题尚未解决而难以实用(3)。

又如,可将发酵液引出罐外通过萃取分离产物,但由于发酵液中蛋白产生的乳化现象使分相困难,这一技术也尚难进展(4).从工业化生产的角度看,离子交换树脂法以其选择性高、交换(吸附)容量大、简便、易于自动控制等优点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5)。

本文提出了吸附固定化德氏乳杆菌细胞与离子交换耦合发酵-分离乳酸的方法,该法以木炭为载体吸附固定化菌种发酵生产乳酸,用离子交换树脂从发酵液中分离出乳酸。

分离出产物乳酸后的发酵液返回反应器循环利用。

成功地消除了产物的反馈抑制作用,在不加中和剂(CaCO3)的情况下缩短了发酵时间.由于不加中和剂,省去了酸解、过滤过程,简化了生产工艺。

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实验材料(1)菌种:德氏乳杆菌(L.delbrueckii 河南金丹有限公司赠送)(2)培养基斜面保藏培养基:葡萄糖5%,酵母膏1%,1%,琼脂2%,pH自然;收稿日期:2004-1-9种子培养基(g/L):大米糖化液80,麸皮10,CaCO3 55;发酵培养基(g/L):大米糖化液100,麸皮20,CaCO3 55。

乳酸的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

乳酸的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

乳酸的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规的乳酸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发酵两种方式。

其中,微生物发酵是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乳酸的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

一、乳酸发酵乳酸发酵是利用乳酸菌将碳源(如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的过程。

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能够在无氧条件下利用碳源进行发酵,产生乳酸。

常见的乳酸菌有嗜热乳酸菌、嗜酸乳酸菌、嗜碱乳酸菌等。

乳酸发酵的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为30~40℃,pH值为5.5~6.5,无氧条件下进行。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会分解碳源,产生乳酸和CO2,同时还会生成一些副产物,如乳酸、酸、醇等。

乳酸的发酵有许多优点,如能够利用廉价的碳源,生产过程简单,无需高压反应器等特殊设备。

此外,乳酸发酵还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等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乳酸提取乳酸提取是将发酵液中的乳酸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见的乳酸提取方法包括膜分离、离子交换、萃取、蒸馏等。

其中,膜分离和离子交换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膜分离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将乳酸分离出来。

膜分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连续生产、分离效率高等优点。

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乳酸分离出来。

离子交换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可连续生产等优点。

三、乳酸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乳酸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是将乳酸发酵和乳酸提取两个过程结合起来,实现高效、低成本、可持续的乳酸生产。

该工艺的优点包括: 1. 可以减少能耗和生产成本。

传统的乳酸提取方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设备,而乳酸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可以将发酵液直接输送到乳酸提取系统中,减少了能耗和设备投资。

2.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乳酸产量。

乳酸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该工艺可以将发酵液中的乳酸及时分离出来,避免了乳酸积累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从而提高了乳酸产量。

乳酸链球菌素提取工艺详细介绍

乳酸链球菌素提取工艺详细介绍

乳酸链球菌素提取工艺详细介绍1.选择菌种:乳酸链球菌是乳酸杆菌的一种,可通过筛选得到高产乳酸链球菌种。

菌株的筛选应考虑其产酸能力、产乳酸链球菌素能力及其稳定性等。

2.培养基的选择:乳酸链球菌的培养基应具备高营养价值,并且能够促进其生长和产酸能力。

常用的培养基成分包括蛋白质源、糖类源、无机盐和适当的生长因子等。

3.制备种子:将选用的乳酸链球菌菌株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试管中,经过预培养后,将种子分离出来,并用新的培养基进行扩增,直到达到一定的细胞浓度。

4.发酵条件的控制:将种子转移到大规模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发酵条件的控制对于乳酸链球菌素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通常应控制好发酵温度、pH值、氧气浓度、搅拌速度和发酵时间等参数。

5.提取乳酸链球菌素:经过发酵后的培养液中含有乳酸链球菌素,需要进行提取。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酸提法、有机溶剂提法、透析和超滤等。

其中,酸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将发酵液调节至适当的pH 值,加入酸溶液使菌体沉淀,离心去除菌体,将上清液经过浓缩处理,得到乳酸链球菌素的浓缩溶液。

6.纯化乳酸链球菌素:通过纯化工艺,可以去除乳酸链球菌素中的杂质,提高纯度。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硅胶柱层析、逆流色谱、超滤和膜分离等。

7.乳酸链球菌素的干燥:经过纯化的乳酸链球菌素溶液需要进行干燥,以便得到粉末状的乳酸链球菌素制品。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喷雾干燥、凝固干燥和真空干燥等。

8.产品包装和储存:将乳酸链球菌素制品进行包装,并注明生产日期、有效期和储存条件等信息。

乳酸链球菌素制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和密封的环境中,以避免湿度、光线和空气对产品的影响。

总结:乳酸链球菌素的提取工艺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的选择、种子的制备、发酵条件的控制、提取乳酸链球菌素、纯化乳酸链球菌素、乳酸链球菌素的干燥以及产品的包装和储存。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条件控制,可以获得高产量和高纯度的乳酸链球菌素制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10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l.26,N o.102010年10月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ct.2010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生产乳酸链球菌素工艺徐 浩,吴兆亮,殷 昊,阎 瑾(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130)摘要:为了解除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生物高分子乳酸链球菌素的抑制作用,提出发酵吸附分离耦合技术。

在研究树脂对乳酸链球菌素吸附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了树脂及加入时间对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和乳酸链球菌素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D113对细胞生长影响很小,当发酵温度30 ,pH6 25,在100mL 发酵液中加入2g 树脂,加入时间第5 5h,发酵液中乳酸链球菌素的总效价是5189IU /mL ,与不加树脂的对照组相比,发酵吸附分离耦合技术使乳酸链球菌素效价提高了54.9%。

关键词:乳酸链球菌素;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离子交换树脂D113;吸附等温线中图分类号:T B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7555(2010)10 0155 04收稿日期:2009 11 07通讯联系人:吴兆亮,主要从事发酵工程和生物分离工程研究, E mail:zhaoliangw u@乳酸链球菌素亦称乳链菌肽(nisin),它是一种生物高分子,是由乳酸乳球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1],由34个氨基酸组成,通常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2]。

nisin 是目前国际上允许商业化生产的最重要的天然食品防腐剂[3,4]。

根据近几年生产经验和相关文献报道[5~7],微生物发酵生产nisin 过程中,nisin 对细胞生长特别是产物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限制了nisin 产率的提高。

因此解除这些抑制将大幅度提高nisin 效价,降低生产成本,这就是发酵分离耦合技术。

Pongtharang ku T 等人[5]研究了微生物发酵与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耦合生产nisin 工艺,结果表明与非耦合工艺相比,耦合工艺使nisin 效价从1897IU/m L 提高到7445IU/mL,效果非常显著,但是工艺复杂,分离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文将吸附剂直接加入到发酵过程的发酵液中,在探索合适的吸附剂的基础上,研究吸附剂的加入时间对发酵和nisin 吸附的影响,从而确定合适的生产工艺。

1 实验部分1.1 实验菌株和材料生产菌株:乳酸乳球菌菌株,由天津康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效价检测菌株:藤黄八叠球菌,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菌种保藏中心购买;nisin 标准品:美国Sigma 公司生产;阳离子交换树脂D113、大孔树脂NKA- :从南开大学化工厂购买。

树脂的预处理方法见文献[8]。

发酵工艺见文献[9]。

1.2 检测方法根据文献[10]采用琼脂扩散法(ADT )定量分析nisin 效价,根据文献[9]采用比浊法测定菌体生长曲线。

1.3 树脂的选型及对nisin 吸附的影响对发酵吸附分离耦合过程所用的树脂最基本的要求是其不影响生长菌的生长和对目的产物有尽可能高的吸附量。

根据nisin 的理化性质和文献[8],本文初选阳离子交换树脂D113和大孔树脂NKA- 进行选型。

本文在实验过程中,树脂经过预处理后直接用于实验,没有进行无菌处理,其原因一是nisin 发酵整个周期不超过20h;二是发酵过程中产乳酸,特别是nisin 抑制其它菌的生长;三是树脂是在nisin 合成的对数期加入。

称量预处理好的上述两种干树脂各0 5g 置于100mL 磨口三角瓶中,各加入30mL nisin 处理后的发酵液(经过孔径0 02 m 膜过滤后的发酵液),在温度30 和pH6 25的条件下吸附4h 后,将达到吸附平衡后的发酵液和原发酵液分别进行效价检测,按式(1)计算吸附率。

其中温度30 和pH6 25是由nisin 发酵工艺所确定的,nisin 发酵工艺见文献[9]。

通过吸附等温线表征吸附剂对nisin的吸附性能。

配制不同效价的nisin发酵液,置于锥形瓶中,在30 、pH6 25的条件下进行摇床吸附,转速为130r/ min,吸附4h达到吸附平衡。

测定吸附平衡后发酵液中nisin的效价,按式(2)计算平衡吸附量Q e,确定吸附等温曲线。

发酵液中nisin总的效价按式(3)计算。

E=(C0-C e)C0(1)Q e=(C0-C e)VW(2)C=C e+Q e!WV(3)式中:C∀∀∀发酵液中nisin总的效价(IU/mL); C0和C e∀∀∀初始发酵液和吸附后的发酵液中nisin的效价(IU/mL);Q e∀∀∀nisin平衡吸附量(IU/g); V∀∀∀发酵液体积(mL);W∀∀∀加入树脂的质量(g)。

1.4 吸附剂对发酵的影响王晖等[11]采用树脂与发酵液以1#30比例(体积比)进行树脂的选型,考虑到树脂密度等理化性质,本文取2 00g树脂加入到100mL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分离耦合实验。

由于对数生长中期菌体已经大量生长,因此选择在对数生长中后期加入树脂。

将菌种接种于每瓶100m L的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为5%,其中一组在接种后第5h加入2 00g树脂作为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的实验组,而另外一组不加树脂作为对照组,发酵工艺及培养基配方见文献[9],根据1.2节分别测定两组的细胞生长曲线。

在确定吸附剂无毒害作用的基础上,研究树脂的加入时间对nisin发酵和效价的影响:先测定对照组nisin合成曲线,根据对照组的细胞生长曲线和产物合成曲线,在此曲线的对数中后期每隔1h向发酵液加入2 00g树脂,达到发酵终点进行效价测定。

1.5 合适发酵吸附分离耦合工艺确定试验取扩大培养后的菌种接种于4瓶100mL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0 、pH6 25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同时进行两组对照实验,其中两瓶在接种后第5h加入2 00g树脂作为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的实验组,而另外两瓶不加树脂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所能得到的nisin总的效价。

2 结果与讨论2.1 树脂的选型两种树脂对发酵液中nisin的吸附能力如T ab.1所示,离子交换树脂D113对发酵液中nisin的吸附性能较大孔树脂NKA 好,这是因为D113树脂是一种大孔型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在其交联丙烯酸骨架中含有羧酸功能基团,因而能够与nisin表面的氨基结合而被吸附,故选取D113进行发酵吸附分离耦合实验。

Tab.1 Adsorption rates of different resinsResins type D113NKAAdsorption rate(%)87.0053.542.2 树脂吸附nisin的性能按照1.3节确定离子交换树脂D113的吸附等温线(见Fig.1),并对此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见Fig.2),结果表明,D113在30 符合Langmuir吸附平衡关系式。

Fig.1 Adsorption isotherm of D113Fig.2 Fit linear of Langmu ir isothermD113拟合后的线性方程为1/Q e=0 017/C e+ 2 3!10-6,线性相关系数R=0 995。

2.3 吸附剂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分别测定对照组和发酵分离耦合组的菌体生长曲线,结果如Fig.3所示。

由Fig.3可知,两组曲线趋势相同,在稳定期对照组和发酵分离耦合组的OD最高分别为0 737和0 706,相对误差为4.2%,在细胞生长影响允许范围内,D113的加入对菌体生长影响很小,因此表明D113的加入没有对细胞造成明显的破环。

其原因一是发酵过程是厌氧过程,无需高的搅拌转速,D113对细胞的156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碰撞影响小;二是由于D113吸附发酵液中有效组分少,所以D113是合适的吸附剂,为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Fig.3 T he contras t of the two growth cu rves∃:the fermentation coupled w ith separati on group;%:the controlgroupFig.4 The curve of product synthesis2.4 吸附剂加入时间对nisin 效价的影响Fig.3和Fig.4表明,从发酵第3个小时起,菌体进入对数生长期,nisin 大量合成,考虑到此时期菌体生长代谢旺盛,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因此选择在对数期加入树脂,即分别在发酵开始后的第4 5h 、5 5h 、6 5h 、7 5h 、8 5h 依次加入2 00g D113进行平行对照实验,结果如T ab.2所示。

Tab.2 Ef fect of adding time on nisin &s titerAddi ng time of the resin(h) 4.55.56.57.58.5T otal t i t er o f the broth(IU/mL)49405240515550754977T ab.2表明,在发酵进行至第5 5h 时加入D113最合适,在此之前加入,细胞生长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树脂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生长,从而影响nisin 的产率。

而在此之后加入,产物抑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从而导致nisin 产率也偏低。

2.5 合适发酵吸附分离耦合工艺确定根据以上研究,合适的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生产nisin 工艺为发酵温度30 ,pH 6 25,接种量5%(体积分数),在100mL 发酵液中,发酵第5.5h 时加入2g 树脂。

发酵终点时对照组nisin 效价为3350IU/mL,实验组nisin 的总效价为5189IU/mL,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效价提高了54.9%。

3 结论D113树脂是发酵吸附分离耦合过程合适的吸附剂,当发酵温度30 ,pH6 25,发酵第5h 时,2g 树脂加入到100mL 发酵液中,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减小仅4.2%,对细胞生长影响很小。

D113树脂在发酵液中吸附nisin 符合Langmuir 吸附平衡关系式。

合适的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生产nisin 工艺是发酵温度30 、pH 6.25,接种量5%,在100mL 发酵液中,发酵第5 5h 时加入2g 树脂。

发酵终点时对照组nisin 效价为3350IU/mL,实验组nisin 的总效价为5189IU/m L,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效价提高了54.9%。

参考文献:[1] BRANEN J K ,DAVIDSON P M.Enhancement of nisin,lysozyme,and monolaurin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by ethylenedi am i netetraacetic acid and lsctoferrin [J ].Int.J.Food M icrobiol.,2004,90:63 74.[2] 汤凤霞,蔡慧农.微生物防腐剂Nisin 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科技,2002,(11):46 48.TANG F X,CAI H N.S tudy and appli cati on of microbioal preservative nisin[J].Food S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2,(11):46 48.[3] REU NANEN J,SARIS P E J.Bi oassay for nisin sausage a shelfstudy of nisin in cooked s ausage[J].M eat S cience,2004,66:515 518.[4] 张秀明,张文生,李慧,等.培养条件对乳酸乳球菌N302合成乳酸链球菌素的影响[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8(3):88 92.ZHANG X M ,ZHANG W S ,LI H ,e t al .Influence of cultivation condition on nisin production by Lactococcus lactis N302[J].Acta S 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Nankaiensis,2005,38(3):88 92.[5] PONGTHARANGKU T ,DEM IRC A.Online recovery of nisi nduring fermentati on and its effect on nisin production in biofilm reac tor[J].Appl.M icrobiol.Biotechnol.,2007,74:555 562.[6] KIM W S.Nisin production by Lactococcus lacti s us i ng tw o phasebatch culture[J].Lett.Appl.M icrobi ol.,1997,25(3):169 171.[7] S IM SEK O ,SARIS P E J.Cycle changing the medium results in i ncreased nisin productivity per cell i n Lactococcus lactis [J].Biotech nol.Lett.,2009,31(3):514 421.[8] 王晖.吸附法分离发酵液中nisin 的工艺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9] 吴兆亮,宫立鹏,赵艳丽,等.乳链菌肽发酵工艺的研究[J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6,22(4):377 380.W U Z L,GONG L P,ZHAO Y L,et al .S tudies on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nisin[J].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 ogy,2006,22(4):377 380.157第10期徐 浩等: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生产乳酸链球菌素工艺[10] 张国只,陈林海.琼脂扩散法测定nisin效价的优化[J].食品科学,2007,28(3):175 178.ZHANG G Z,CHEN L H.Optimizati on of ager diffusi on bioas sayfor nisin[J].Food Sci ence,2007,28(3):175 178.[11] 胡滨,王晖,赵艳丽,等.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发酵液中乳链菌肽工艺[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8,24(4):313 329.HU B,W ANG H,ZHAO Y L,et al.Separation of nisin from fer mentation broth by an i onic resi n[J].Ion Ex change and Adsorption, 2008,24(4):313 329.Technology of Fermentation Coupled with Adsorption Separation for Nisin Produ ctionXU Hao,WU Zhao liang,Yin Hao,YAN Jin(School o f Chem ical Engineer ing and Technology,Hebei University o f Technology,T ianj in300130,China)ABSTRAC T:The technology of fermentation coupled w ith adsorption separation w as put forw ard in order to relieve the inhibition of biom acromolecules nisin in the process of fermentation.The effects of resin and addition time to cell g row th and nisin synthesis in the process w e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resin∋s adsorption capability to nisin.T he results show that D113has few effects to cell growth.When the suitable technology is fermentation tem perature30 ,pH6 25,resin2g to be added to the fermentation broth100mL and addition time5 5h,the total titer of nisin is5189IU/mL.T he technology of fermentation coupled w ith adsorption separation has increased the titer of nisin by54.9%in contrast w ith the group w ithout add the resin.Keywords:nisin;fermentation coupled w ith adsorption separation;ion exchange resin D113;adsorption isotherm(上接第15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