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部分测试题(文科)

合集下载

【8份】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测试题

【8份】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测试题

【8份】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测试题目录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必修三第二单元训练卷语文(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此卷只装订不密封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周成芳①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②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③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

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④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

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

⑤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

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

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1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è) 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 氓隶(méng) 度长薭大(duó) 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 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危(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5、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B、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C、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本测试题共6面,其中试题4面,答题卷2面。

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分100分。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选出“之”字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填然鼓之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④寡人之于国也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申之以孝悌之义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④/②③/⑤⑥/⑦B.①②/④/③⑤/⑥⑦C.①⑦/②③/④/⑤⑥D.①⑦/②③/④⑥/⑤3.对“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B.体察邻国的政令,不如我这样用心的C.考察邻国的政治,不如我的用心D.了解邻国的政令,没有像我这般用心的4.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A.兵器拿到手,(士卒们就)抛下武器而逃跑B.兵器已经接触,(士卒们)抛下盔甲拖着武器逃跑C.兵器已经握在手,(士兵们)丢下大部队拖着武器逃跑D.兵器刚接触,(士兵们就)甩下盔甲、武器走了C.骐骥一跃骐骥:骏马 D.金石可镂镂:雕刻9.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0. 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1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1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遗策(由于)膏腴之地(肥沃)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D.履至尊(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纳)1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含答案)精品

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含答案)精品

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敕.造(ì)惫.懒(bèi)讪.讪(à)扪参.历井(ēn)B.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ù)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鸡豚狗彘.(ì)D.庠.序(á)洿.池(à)贾.人(gǔ)间.或一轮(àn)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俨然迷惘炮烙飞湍瀑流争喧豗B.放诞骐骥巉岩巫山巫峡气萧森C.驯熟伶俐踌躇间关莺语花底滑D.潦倒杜撰寒喧空闻虎旅传霄柝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华夏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留意群体整合的文化,这与留意特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B.文理科不仅应当相互补充,还应当相互渗透。

事实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决不行能是泾渭分明的。

C.《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行理喻的神奇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爱好。

D.要是比不过他,你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然最终下不来台的还是你。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指责是有充分打算的,我信任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洁。

D.山东高校主动实行措施,培育新入校的高校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5、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①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仰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高二(上)文科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必修三专题一、二、三、四、五、六)

高二(上)文科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必修三专题一、二、三、四、五、六)

高二(上)文科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必修三专题一、二、三、四、五、六)(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命卷人:薛明石羡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1分)1.儒、道、法、墨四家学派的共同之处是A.主张仁政B.主张法治 C.反对战争D.反映时代变革2.中国古代法家主张“以法为本”,近代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二者的“法”对君权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完全一致B.大同小异C.正好相反D.互为补充3.“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不耻下问D.克已复礼4.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与这一思想类似的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天法道,道法自然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D.制天命而用之5.“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这里的“他”是指A.荀子B.董仲舒C.汉武帝D.朱熹6.李贽曾说:“《藏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李贽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该书A.指斥封建等级观念B.反映资本主义要求C.抨击男尊女卑观念D.挑战封建正统思想7.以下关于明清时期思想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B.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提倡心学,理学被心学取代D.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8.《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

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

其出电,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

描写的是A.火药B.造纸术C.磁石D.印刷术9.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所指书体是10.下列有关文物记载的表述,正确的是A.殷商时期的甲骨上记录着商王的重大活动B.殷商铜器铸有“离骚”诗句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11.我们要了解西周时期的民间生活,可阅读《诗经》的A.大雅B.国风C.颂D小雅12.“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奈俏。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三标准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三标准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必修三综合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是文化在传承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理解二者的内涵与关系,对新时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文化创新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化创新在当代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靠传统文化内生动力新陈代谢,谋求发展;二是对外开放,吸收融汇外国文化之长,以达到创新发展之目的。

立足于客观实际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文化创新。

在传承中不仅要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传统文化生态。

有选择地汲取并与当代文化融合,而且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而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顽固守旧与自我封闭。

同时,文化创新的机制需要掌握各类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加工与改造,赋予文化新的内容,体现新价值。

譬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品,都是作者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完成的。

文化创新又是文化自觉的实现路径和落实方式,文化自觉包含着认知和实践文化真善美的三重含义:一是文化自我觉悟,认识文化的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二是文化自我觉醒,培育历史意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三是文化自我觉察,开展文化审美并发挖其价值,进行合乎目的性的改造。

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的含义应该包括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文化反思是文化自觉的核心,在反思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对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等的反思,才是更彻底更纯粹的文化自觉,只有意识层面上的文化自觉,才能为文化创新提供持久不断的正能量和推动力,培养起文化安全意识,树立起文化自信,阻止西方强势文化的侵略。

三模块测试和讨论题

三模块测试和讨论题

蒲城中学高二历史文科必修三模块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3、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原B、社会发展的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人的情感、感受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5、鲁迅说:“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国人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 中国迷信思想盛行B 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 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D 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6.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7.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A. 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B. 古代散文的发展C. 描绘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出现D.明清小说的繁荣8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9、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10.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州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一)
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第一项重大生态工程,规划总面积11.65平方千米,其中公园占地7.86平方千米,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

历史上,南海子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苑囿,被誉为“燕京十景”之一,命名“南囿秋风”。

据此完成1~2题。

1.南海子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
①降解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等含毒物质和杂质
②调节北京市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北京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北京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面关于南海子湿地的发展方向的叙述,不可取的是( )
A.改善农业环境发展水产经营 B.恢复万亩湿地重现京南水系
C.恢复历史风貌发展特色旅游 D.助力城乡建设带动京南发展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

据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乙两湖分别是( )
A.洞庭湖、太湖B.太湖、巢湖 C.鄱阳湖、太湖 D.巢湖、洞庭湖
4.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5.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 )
A.富营养化 B.毒素增加 C.酸度增加 D.碱度增加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7.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8~9题。

8.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9.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备受关注的我国第三大水电站——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目前,向家坝水电站主设计单位正集中设计力量,全力以赴完成设计工作,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向家坝水电站2012年按期蓄水发电。

据此回答10~12题。

10.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是( )
①地质条件复杂②该区能源需求量小
③当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充足④当地经济欠发达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向家坝水电站选择在12月底截流的原因是( )
A.工程计划安排,无特殊原因 B.此季节气温相对较低,利于工人施工
C.避开鱼类的洄游期 D.此季节河流流量小,降水量少,便于施工12.该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是( )
A.库区降水变率增大 B.库区水质变差 C.诱发沙尘暴天气 D.生态环境恶化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捕鱼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

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完成13~15题。

13.下列关于两个工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坝址位于长江的中游河段 B.三峡水利枢纽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
C.阿斯旺工程建在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上 D.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境内
14.下列关于两个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的是为下游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的是防洪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15.三峡工程所处河段河流年径流量远高于阿斯旺工程所处河段的原因是( )
A.三峡工程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

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
见图3)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
并引种彩色面和有机棉。

据此完成16—18题。

16. 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17. 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18. 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21.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图5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4.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斑头雁是食草性水禽,喜集群,飞翔能力强,有迁徙习性,其迁徙路线和时间相对固定,图16为斑头雁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斑头雁于3月中下旬到达青海湖开始营巢、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孵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8月底开始迁出。

图17为斑头雁从繁殖地迁至越冬地的实际观测路线及沿线停留地示意图,表1是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平均气象观测资料。

(1)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___ 。

(3分)
(2)斑头雁从青海湖到雅鲁藏布江一带迁徙过程的时空特点是_____________,沿途停留地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4分)
(3)南亚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地,其冬季温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恒河河口湿地和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4分)
(4)从繁殖地迁往南亚越冬地的过程中,斑头雁可能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__________ 。

(填写字母)(2分)
A.飞越唐古拉山口 B.飞越雅鲁藏布江河谷
C.飞越喜马拉雅山 D.躲避恒河河口风暴潮
32.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21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9分)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4分)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4分)
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

(4分)
33.读墨西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1994年以前,墨西哥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石油出口。

材料二: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三国贸易实现自由化后,墨西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口质优价廉的中间产品、零配件,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资源加工或组装成最终产品出口美国或加拿大市场,丛中获取利润。

同时,美国、加拿大农产品进入墨西哥,对其农产品产生巨大影响。

1982-2007年墨西哥主要商品占商品总出口的比重(%)
注:空格表示该商品未进入当年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38. 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

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

(8分)
39. 分析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4分)
40. 说明表中主要商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并推测该国第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