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论文
旅游优秀论文范文6000字(合集6篇)

旅游优秀论文范文6000字(合集6篇)(一)龙潭镇的资源开发现状龙潭镇境内辖国家AA级景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该区总面积4626公顷。
中心区龙潭湾山林面积1公顷,是辽宁南部森林种类、森林植被、森林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
目前龙潭湾是龙潭镇主要建设和发展的旅游景点,具有很强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
另外,还有关门沟风景区,该处位于岫岩、庄河、盖州交界处,距岫岩县城50公里。
关门沟内溪水潺潺,水流缓缓,两侧峭壁林立,植被繁茂,风光旖旎,是一个极具观赏、游览、科考的旅游地。
(二)自然条件龙潭镇位于岫岩县城的西南部,南与大连市相互连接,西与盖州市相邻,西南相邻庄河市,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与岫岩县城相距24公里,全镇面积192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龙潭镇下辖八个村,其中包含鹿圈村、梨洒村、相信村、龙潭村、相荣村、蜜蜂村、大房子村、张家堡村,有99个村民组。
全镇成东西狭长型,有村民18000人。
半数以上是满族,全镇“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四)社会经济基础岫岩龙潭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镇,主要种植大宗农作物,最近几年在政府执政兴镇的指导方针下,政府落实民生政策,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其中大房子村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养殖种类涵盖,肉鸡、蛋鸡、庄河大骨鸡等。
目前全镇已有超过百户人家养殖,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此外,镇上还有滑子菇、香菇种植小区,政府通过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种植,年产量达到2万吨,获利过亿元。
龙潭镇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其中有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龙乡酒业有限公司,缫丝厂等,镇上初步形成了以柞蚕茧深加工、木器加工、酿酒为主的产业。
(五)交通区位龙潭镇辖区内共有县、乡、村道路共23条,境内主要有岫庄铁路、岫庄公路通过。
另外乡道大童线东西横穿整个龙潭镇,成为龙潭镇各下辖村寨的主要连接路线,县道岫梨线和大童线交会于龙潭镇,其余村道多成南北走向,交通便利。
旅游资源论文

旅游资源论文引言旅游资源是指在旅游活动中能够为游客提供各种需求和满足感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等。
旅游资源不仅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旅游资源的重要性、类型以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旅游资源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的支撑,旅游业将无法吸引游客,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从而增加旅游业的收益。
另外,旅游资源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等。
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可以分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等。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种资源,如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动植物等。
自然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它能够给游客带来无穷的美感和体验。
比如,黄山的奇松怪石、张家界的风景区以及世界自然遗产——大堡礁等。
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包括历史遗迹、古建筑、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
文化资源既是人类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也是了解和传播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比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故宫以及印度的泰姬陵等。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主要是指人们的思维、禀赋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人文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软实力,是旅游体验的关键要素。
人文资源包括当地居民的友好热情、服务质量以及人们对旅游文化的独特理解等。
比如,巴厘岛的独特民俗文化、意大利的浪漫风情以及日本的礼仪传统等。
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非常显著。
首先,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经济的规模和收入。
其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另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可以实现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论文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
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内容、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特色性原则。
特色即差异性。
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
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
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
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
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
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
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
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
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
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
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三)网络化原则。
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
在珠海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大珠三角的观念,要发挥珠三角各市的旅游资源优势。
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旅游景点有没有形成亮点,有没有形成网络,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大区域范围内有没有产生互补效应。
旅游资源论文

旅游资源论文旅游资源论文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资源的研究分析可知,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三大类,每类资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环境破坏、文化冲突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旅游资源的管理和监管。
关键词: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开发利用Abstract: Tourism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a reg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f tourism resources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it is found that tourism resourc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natural resources, cultural resources, and social resources, each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can promot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s, and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local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tourism resources, there are also some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cultural conflic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better utilize and protect tourism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tourism resources.Keywords: Tourism resources, natural resources, cultural resources, soci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生态旅游资源论文范文怎么写

生态旅游资源论文范文怎么写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回归自然,因此生态旅游兴起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旅游论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篇一:《试谈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论文摘要【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原则与注意的问题。
生态旅游论文内容【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经济有效性生态安全性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 生态旅游的提出1.1生态旅游的概念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
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2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
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展生态旅游,不搞好规划,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的问题,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管理论文

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资源是可以诱发人们产生正当旅游动机或行为的一切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
它的吸引力强弱程度决定着旅游规模的大小或客源数量的多少。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把“资源”建设成供人游览、参观、疗养、娱乐的风景区或旅游地。
开发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已开发利用的风景区上扩建一些新的旅游项目,增加新的旅游内容,二是开发利用新的风景区。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要注意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旅游活动具有文化属性,它给人以高级精神享受,给人以美感、教育、启迪等。
为了避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盲目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保护、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一般来说,任何地区、民族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竞争力,因为多数旅游者抱着“猎奇”的心理。
如我国天下名山,古人评说其特色为:“青徐得其平,秦蜀得其奇,吴越得其秀”。
就山而言,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和植被条件的差异,山形山势山景均有特色。
又如我国近几年建成了一些现代化的大型高档宾馆,对国外旅游者来说反而不如蒙古包、窑洞、傣楼、四合院等地方民族式建筑吸引人。
(二)市场原则旅游市场的变化、动向直接影响着客源的变化,而客源的多少又决定了某个旅游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果某处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后,客源不足,没有去看,则失去了开发的意义。
旅游市场受许多因素制约,如经济状况,旅游者动机变化、风景的吸引力、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接待设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宣传工作,以及当前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
在旅游资源开发前必须对市场客源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估,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三)权衡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对资源价值(包括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等)及其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然后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条件优越者先上,条件差者后上或不上。
地方旅游资源论文 旅游持续发展论文

地方旅游资源论文旅游持续发展论文地方文献资源与旅游持续发展提要本文阐述地方文献与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地方文献资源特点的认识,指出地方旅游文献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通过采取措施,挖掘地方文献所蕴藏的旅游资源。
关键词:地方文献;旅游资源;持续发展一、地方文献与旅游的内在关系地方文献是记录地区知识的载体,反映了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状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
旅游文化品牌的形成离不开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以及所蕴含的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
”地方文献资源蕴藏着丰富的等待开发的旅游信息资源,在支持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文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史料支持。
地方文献中记载了地方自然风光、历史遗址遗迹、历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等,通过搜寻古籍、地方志、民间传说,追根溯源等为历史文化名胜、人文景观、旅游风景区等提供文字介绍材料,提高旅游的科学性、知识性、历史性、真实性和娱乐性,才能招徕众多的游客。
如广西河池一年一度的铜鼓山歌艺术节,招待四方游客都需要一些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菜式、地方小吃、民族服饰、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等。
在各地的地方志、乡土志的“风俗篇”、“艺术篇”、“饮食篇”就能找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的关于饮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的历史资料作为依据。
广西河池东兰有“将军之乡”之称,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壮族人民优秀儿子、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故乡。
1955年新中国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17名广西籍将领中,河池籍就有7位。
这些史料为开辟红色旅游路线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地方文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文化内涵。
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并非凭空臆想的,需从地方文献中查找有关自然条件、民族风情、诗文典故等历史依据,需通过搜集相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开发出具有民俗特色、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浓厚的高档次、高品位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开发毕业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毕业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与挑战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过程,它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还与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与挑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1. 经济发展与就业创造:旅游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例如,中国的黄山、张家界等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2. 文化传承与交流:旅游资源开发能够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通过游客的参观和体验,旅游景点能够传承和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同时,游客的到访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在开发过程中,应保护好自然环境,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应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游客过度密集,以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资源开发所面临的挑战1. 资源保护与开发平衡: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在保护资源与开发资源之间寻求平衡。
一方面,保护资源是为了保持其独特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开发资源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难题。
2. 旅游业与当地社区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对当地社区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旅游业可能导致当地社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如何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平衡当地社区的利益是一个重要问题。
3. 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的风险。
游客的涌入可能导致景区过度开发、垃圾堆积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如何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好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大挑战。
4. 旅游产品创新与提升: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旅游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大二上学期我们开了《旅游资源学》这门课程,至今我感觉从中学到甚多;通过这段时间学习理解,我知道了世界上的旅游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这门课上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个多彩世界的方方面面,更培养了对各种旅游资源认识能力。
从中我也知道了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已注意考虑到的问题。
我就以珠海这座国家级风景旅游区谈谈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在珠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应本着特色性原则和共生性原则。
特色即差异性。
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
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
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
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共生性原则。
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
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
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
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
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
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
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网络化原则。
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
在珠海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大珠三角的观念,要发挥珠三角各市的旅游资源优势。
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旅游景点有没有形成亮点,有没有形成网络,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大区域范围内有没有产生互补效应。
从珠海的旅游实际情况看,存在着以下三个网络。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珠海旅游景点另一扩容方向,应该是由城市走向乡村,这是符合人类回归自然大趋势的。
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四种模式;而发展生态旅游则应注意三大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选择上,我们应注意的是:为保护而保护。
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
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为开发而开发。
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
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
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地带搞成墓地,能卖出去收点钱就行,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为保护而开发。
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
白藤湖地带,既有沼泽地,又不完全是湿地,带有天然与人工池塘相结合在一起的特征。
在珠海城区存在这样的一块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这
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统一,这在整个中国城市中也是难以找出第二个来的。
白藤湖水乡这样的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
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可分成三类:一是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
二是政府与企业进行垄断性开发。
像威尼斯一样,将白藤湖水乡内的道路、桥梁由企业为主体兴建。
小游船的经营权则由政府垄断,拍卖给企业经营。
三是完全由政府为主体开发。
如城区中的古村落的改造、水体的保护等。
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取后两种开发模式。
开发而保护。
如石溪山的石刻、高栏岛的摩崖石刻等,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
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
有些项目规划好以后,可以将项目30年的经营权公开拍卖,国有资产就可以实现最大化,而且是一次性收入。
上述石刻和东区海岛等项目的开发经营权,如进行公开拍卖,就可卖到很高的价钱,而后由业主们自行招商,精心策划开发。
这就是政府对项目的所有权垄断,经营权放开。
项目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时,要设立谁最具有开发能力,谁设计的开发方案最好这两个标的。
第一个标的由拍卖评定,第二个标的由专家组投票评定。
把这两个标的统一起来,最后确定开发单位。
如为开发而保护,就要停止“石头经济”、“泥沙经济”、高山蔬菜、木材加工的发展,把郁郁葱葱的山头搞成癞痢头,那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
这些低层次的开发、破坏性的开发,必须停止,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发展生态旅游是珠海的重头戏。
珠海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而且与广州、深圳和香港、澳门是互补的。
在发展生态旅游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
在我国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补上这一课。
在西方国家有一门大地景观学的学科,强调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
而我国通常是把自然景观神化,带有一些神秘的文化色彩。
所以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
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
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
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个问题。
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
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
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
群众参与存在着直接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主体,确定了利益主体,资源的开发保护就比较容易进行。
同时还存在着协调性,当地群众参与所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的,是互补的。
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
过去许多景区乱砍乱伐,禁而不止,最后政府出一点资金,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护山队,允许他们在景区划定的地点开设小店做些土特产和旅游品的生意,结果破坏的力量转变为保护的力量,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收益。
印尼在巴厘岛的奴萨杜阿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中十分注重这一点,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生态旅游主要存在着四个功能:即旅游功能、保护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功能
或是扶贫功能、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功能。
所以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上综合效益很高,我们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
旅游业实际上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经济,是创意经济。
谁的创意好,谁就能发展。
另一方面来讲,同样的旅游资源,由谁来开发,以什么样的机制来开发,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一块玉石料,高手来雕刻,就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精品;如由泥水匠来雕刻,就会糟蹋了这一块玉。
同样的景点,谁来建设,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通过对《旅游资源学》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了中国甚至是世界的丰富而美丽的旅游资源,以及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的注意问题和方法,还有,如何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和延续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对以后的成长极为有利。
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使我们能够更全面的发展,使我们更全面更科学认识一样事物,对我们的知识内涵的积累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