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1.旅游资源特征:①时间性(时间特征)②美学体验性(功能特征)③多样性和综合性(组成特征)④地域性(分布特征)⑤稀缺性(赋存特征)⑥永续性与不可再生性(利用特征);2.原生性旅游资源:①山川风光②生物景观③气候资源④文物古迹⑤传统民族风俗习惯和风情⑥传统风味特产;3.萌生性旅游资源:①现代建筑风貌②现代体育文化科技吸引及趣处③社会新貌与民族新风尚④博物馆与展览馆⑤名优新特产及美食购物场所⑥自然力新作用遗迹⑦人工改造大自然景观;4.重要的七种造岩矿物:①正长石②斜长石(二者又统称长石类矿物)③石英④角闪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角闪石)⑤辉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辉石)⑥橄榄石⑦方解石;5.晶体定义:指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金刚石、石墨、食盐);6.非晶体: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玛瑙、琥珀、高岭石);7.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金刚石,石墨);8.摩氏硬度计9.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沉积..,成岩作用阶段;10.成岩作用定义: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松散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及其他变化和改造,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11.成岩作用的过程和形式:①压固作用②脱水作用③胶结作用④重结晶作用;12.沉积岩的构造:①层理构造: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②层面构造:沉积岩层上保留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
③结核构造:岩层内某一种物质的富集,似球状团块状,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时显的差异。
④生物遗迹构造:生物化石的保留。
13.变质岩的片理构造:①板状构造②千枚状..③片状..④片麻状..⑤条带状..;14.断层组合形式:地垒(上凸)、地堑(凹陷)、叠瓦式断层(阶梯断层);15.经向地带性景观变化:形成了从森林—草原—荒漠;16.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①审美功能②科考、科普教育功能③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功能④文化旅游功能⑤作为旅游商品或旅游商品材料;17.五岳:恒山(山西),泰山(山东),华山(陕西),嵩山(河南),衡山(湖南);18.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山西,四川,安徽,浙江);19.佛光较多的地点:峨眉山(最多),庐山,九华山,黄山;20.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21.地下沉积形态:石笋,石钟乳,石柱,石花,石莲花,石幔,边石坝等;22.岛礁按成因分为:大陆岛、冲积岛、火山岛、珊瑚岛(礁)。
旅游资源学

旅游资源学
旅游资源学是一门关于旅游活动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发展、管理和保护的研究学科,其集中研究的焦点是旅游活动本身,如果不能衡量和管理旅游的市场及其影响,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文化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一定地区的环境质量,如气候、植被、岩石、水质、海洋资源及其他物种资源。
人文资源指某些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礼仪。
文化资源是指不同地区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文化遗产,例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族习俗、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
旅游资源发展的核心是结合保护和利用,即在利用过程中不断保护和改善旅游资源环境。
这就需要合理地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提出相应的旅游规划,做出明确的旅游规划目标和政策指导,以及重视开发前的环境评价。
旅游资源管理则,要重视实施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确保管理权力和责任的分配,避免旅游资源管理中的混乱和纷争。
旅游资源的保护则,应重视环境质量的改善,构建良性的旅游经济环境,保护有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抑制旅游能耗和污染,提高旅游安全指数,实施旅游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旅游保护机制,以确保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旅游资源当今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针对不同层面的旅游资源需求,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认真落实发展规划,定期审计和
评估,以及科学可持续利用,以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学将会进一步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学科,其中包含着许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如何正确的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术,才能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旅游资源学名词解释

旅游资源学名词解释三个景区: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旅游吸引物:可以产生对旅游者吸引力的要素,它是旅游活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满足游客需求的前提条件,决定着旅游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旅游资源:具有一定价值的,能够满足人们旅游活动需要的,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其经济价值的客观事物的总和。
在旅游活动中,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某一旅游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组合结构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同类地区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组合结构,而这种差异又会导致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不同认知与评价。
四类资源:旅游资源类型中的A级资源、 B级资源、 C级资源、D级资源。
五大特色:山岳型[gPARAGRAPH3]、峡谷型sec日、洞穴型Cave、森林型Forest、草原型Grasslands。
六大类型:生态旅游资源;观光型;城市旅游资源;度假型;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专项旅游资源;节庆旅游资源。
七种基本类型: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农业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资源;城市旅游资源;交通运输旅游资源;军事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遗产旅游资源。
八大功能:休闲娱乐;探险猎奇;保健疗养;社会实践;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教育示范;科学研究;旅游商品;纪念收藏。
九大分类:自然风景类;人文古迹类;宗教寺庙类;建筑设施类;文化遗址类;民俗风情类;都市娱乐类;休闲购物类;体育运动类;现代科技类;博览会展类。
十大资源:自然风光;山岳旅游资源;峡谷旅游资源;江河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海滨旅游资源;冰雪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草原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休闲娱乐;体育运动。
十二类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十大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安全效益;管理效益;开发效益;组织效益;市场效益;规模效益。
旅游资源学

1,风景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速变性、配景性、借景性,2,雾凇雨淞景:吉林松花江3,雨景有一种朦胧美。
4,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5,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
6,道教:十六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7,特殊的地貌旅游资源: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例:石林,石芽,石笋,石柱8,干旱风沙地貌:沙漠景观,戈壁景观和雅丹景观(新疆罗布泊洼地,乌尔禾“魔鬼城”)9,观赏植物的旅游功能:观赏功能(风采美,珍惜美,寓意美,奇特美,绿雕美)造园功能10,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安阳,开封,杭州11,福建“惠安女”的奇特装束(解放脚)12,内营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
13,外营力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
14,周代的封土为坟;秦汉两代的方上;唐代的以山为陵;宋代的方上;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
15.明清以来佛寺建筑格局已成定式,一般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以此分布著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毗卢阁、观音殿。
16.道教文化建筑:道教宫观在建筑布局上一般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组成。
17.伊斯兰教文化建筑:清真寺主要由大殿、望月楼、宣礼楼、经堂、浴堂等组成。
18生存时期:以皇家园林为主,特点大气雄伟厚重;转折时期:以私家园林为主,特点秀丽小巧典雅精致eg苏州园林。
19.园林艺术手段:利用抑景、添景、漏景、移景、框景、对景、夹景、借景等多种传统构景手法。
20海中之王:鲨鱼海中之狼:虎鲸,海豚体态最大的虎:东北虎岁寒三友:松竹梅活化石:扬子鳄,水杉,银杏,鹅掌楸山中之王:东北虎四君子:梅兰竹菊二,选择1,旅游资源—是指客观的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具有审美,愉悦价值和旅游功能,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所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旅游资源学

旅游资源学旅游资源学是将旅游资源的物种、空间、历史、政治、社会等要素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以预测和指导旅游业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旅游效益为目标,以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探讨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演变特征、旅游空间可利用性等问题,并结合建设规划、经济学、保护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为旅游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旅游资源学的核心内容是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的理论。
旅游资源的研究是基于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利用状况,运用物理地理、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探讨旅游资源及其空间演变规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则是基于旅游资源供给状况和旅游需求变化,运用经济理论、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探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机制。
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和改善民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旅游业发展也带来了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社会冲突等问题,必须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持续发展。
因此,旅游资源学关注如何有效管理和开发旅游资源,以维护自然生态、促进经济发展.另外,旅游资源学也关注如何通过改善旅游资源结构、改进投资和政策环境等措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旅游资源学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它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律,掌握旅游资源经营开发的实务技能,以及具备调查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具备旅游资源学的基本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
一方面,旅游资源学对于学生从事旅游资源研究、规划与开发、管理与控制、审核与决策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指导旅游资源优化分布、旅游资源利用结构改善、旅游资源经营机制建设、旅游资源持续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安全及其他旅游资源方面的相关问题。
旅游资源学课件(PPT 38页)

• 2.求美功能 • 3.求乐功能 • 4.求根功能
■ 本章作业
• 与本章相关的汉中古城“十大”旅游资 源调查。
•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 (一)古都历史文化名城
• 分为:多朝古都和一般古都
••
在我国:多朝古都典型的有北京、西安、洛阳
、开封、安阳、南京、杭州七大古都;一般古都有邯
郸、曲阜、临淄、苏州、绍兴、成都、大同、重庆等
1.我国著名的古都
•
安阳是
商代的殷都,
秦筑城,隋至
清历为州、郡
•
、路、府治所
。距今已有
旅游资源学
章城镇类旅游资源
• 第一节 光彩照人的现代大都市
• 第二节 意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
•• 第三节 别具风韵的特色城镇 • 第四节 天然淳朴的乡村风情
第一节 光彩照人的现代大都市
• 一、现代都市及其旅游资源特点
• (一)现代都市
•••
1.城市意义 2.旅游意义
• (二)现代都市旅游资源的特点
3300多年的历
史,是我国古
文化的发祥地
之一。
•
西安,
古称长安,历
经2000余年,
有“十朝古都
”之称;由于
•
历史悠久,文 化积淀深厚,
人文景观众多
,是华夏的核
心发源地之一
,被世界称为
“天然历史博
物馆”。
•
洛阳
,我国著名
的九朝古都
。
•
史称“
河山控戴,
形势甲于天
•下”。市南
名胜古迹龙
门石窟最有
名。城东白
称。 有“六朝都会”之称,亦有“十朝都会”之称。拥有世
【2024版】旅游资源--《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林及现代人造建筑) ⑥ 文学艺术旅游资源
三分法
① 自然旅游资源 ② 人文旅游资源 ③ 社会旅游资源
社会旅游资源
①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② 购物旅游资源 ③ 城市景观旅游资源 ④ 会议旅游资源 ⑤ 商务旅游资源 ⑥ 体育保健旅游资源 ⑦ 娱乐旅游资源
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效益(经济、社 会、环境效益)的资源称为旅游资源,也称现实的 旅游资源。
二、影响旅游资源吸引功能的因素
1. 旅游资源自身条件 2. 旅游资源开发外部条件 3. 旅游主体
旅游资源内部因素
① 美感 ② 丰富度 ③ 组合状况 ④ 历史文化价值 ⑤ 科学考察价值 ⑥ 资源容量 ⑦ 环境质量
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
① 地貌 ② 水文 ③ 动植物 ④ 气象气候特征 ⑤ 环境因素 ⑥ 历史沿革
1. 旅游资源调查内容
① 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 ② 旅游资源区的旅游资源状况 ③ 旅游资源外部开发条件
旅游资源区的旅游资源状况
① 旅游资源类型 ② 数量 ③ 规模 ④ 结构 ⑤ 级别 ⑥ 成因 ⑦ 与当地旅游资源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风情、
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
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
① 主类 ② 亚类(31) ③ 基本类型(155)
主类(8个)
① 地文景观 ② 水域风光 ③ 生物景观 ④ 天象与气候景观 ⑤ 遗址遗迹 ⑥ 建筑与设施 ⑦ 旅游商品 ⑧ 人文活动
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
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
第四章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
旅游资源学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基本认识、评价方法、开发策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旅游资源学实训活动。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1)加深对旅游资源学理论知识的理解;(2)提高对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的实际操作能力;(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4)增强对旅游业的认识和热爱。
2. 实训内容(1)实地考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3)分组讨论:针对某一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开发策略和保护措施的讨论;(4)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三、实训过程1. 实地考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XX风景名胜区、XX历史文化名城等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色和魅力,对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评价等方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我们选取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案例,如XX景区的开发、XX文化遗产的保护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了解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市场前景等方面的知识,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
3. 分组讨论我们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开发策略和保护措施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讨论,我们掌握了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技巧,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开发策略和保护措施。
4. 撰写实训报告在实训结束后,我们根据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撰写了实训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过程、实训成果、个人体会等。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此次实训,我们对旅游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分类、评价方法、开发策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三三六”评价法:是指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是指历史文
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是指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是指地理位置和交通
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
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
2.六字七标准:六字标准是指美、古、奇、特、名用;七项标准是指季节性、环
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
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
3.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容量或旅游承载力,即任何一旅游地域接待的旅游客
流量在一定时间内应有的限度
4.旅游资源系统:是建立在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上的基础上,由计算机硬件,软
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的,可以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
集,储存,管理,分析,操作,描述,模拟和显示,适时提供
空间,动态的旅游资源信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的一类信息系
统
二.问答
1.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建立的过程包括哪些?
(1)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比原问题简单的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
(2)过程:①将旅游资源的评价进行层次划分,划分出大类,类和层等,构成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
②给出评价因子的大类,类,层的权重,根据权重的排序,以一百
分为总分,按权重赋予各个因素分支,得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
数表
2.什么是指数表示法?包括那几步?
a.E=∑FMV 式中:E——旅游资源评价指数
F——第i项旅游资源在全体旅游资源中的权重
M——第i项旅游资源的特质和规模指数
V——旅游者对i项旅游资源的需求指数
n——旅游资源总数
b.第一步,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吸引能力及外部区域环境进行定量的
分析
第二步,调查分析旅游的需求,主要包括旅游需求量,旅游者的人口构成,平均逗留时间,旅游消费趋势,旅游需求构成,以及需求的节律性第三步,总评价的拟定,建立表达旅游资源特质,旅游需求与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若干量化模型
三.论述
1.吉林省通化市旅游资源调查为例说明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吸引物之间是否存在包容与交集、区别在哪?
a.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
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
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吸引物: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它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吸引物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狭义的旅游吸引物一般是指有形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
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广义的旅游吸引物除有形的旅游
资源外,包括旅游服务、社会制度、民居、生活方式等无形
的旅游资源
旅游产品:是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后形成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和服务,以及游客的经历和感受,其经济价值可以通过直接向游客销售
获得收入来体现
3.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时,划分依据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谈谈你认为最合理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1)按旅游资源管理范围分类:a.世界级旅游资源
b.国家级大型旅游资源
c.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
d.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
(2)按旅游资源成因分类:a.自然赋存形成的旅游资源
b.人类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
c.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
d.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3)按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分类:a.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b.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c.未开发利用(潜在)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分类新方法:a.软资源:即是已成型的能被游客直接消费的旅
游产品,如常见景区、景点等
b.硬资源:是潜在的,还不能被游客直接消费,但
又具有很大开发价值,富含文化品味
或具有特殊时机价值的历史传说,风
土人情,人文积淀,绝妙策划,直至
当前的政策环境等各类资源的统称(5)按照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分类:
A.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山岳、洞穴、海岸、地质地貌等)
水域风光类(海、江、河、湖、瀑、泉等)
气象气候类(宜人气候、冰雪雾凇、天象奇观等)
生物景观类(动、植物景观)
B.人文旅游资源:古迹和建筑类(遗址、古都名城、古建筑、陵墓、石
窟、园林等)
现代景观类(大型工程、博物馆、公园、游乐场、娱
乐康体设施)
民俗风情类(节会庆典、民间公益、习俗、服饰等)
文化艺术类(宗教文化、文学曲艺、书法碑楹等)
购物饮食类(特产、实体店、菜肴等)
4.怎样理解旅游资源这一概念?说明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①a.邓观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
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
b.周进步:所谓旅游资源,专指地理环境中具有旅游价值的部分,也即旅
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感兴趣的环境因素和可以利用的物质条件
c.保继刚: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
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综上所述,我认为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
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②a.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b.旅游资源价值对旅游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5.什么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怎样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a.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
害的发展,亦即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并通过现有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在确保文化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一定经济的产物
b.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际上是指人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旅资
资源
c.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第一,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社会意识形态
第三,政治环境气氛
第四,资源本身
第五,其他因素
d.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第一,建立旅游资源综合数据库
第二,建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规范标准和体
系
第三,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社会经济发展
中综合考虑
第四,树立新的资源观,建立旅游资源的忧患意
识
第五,重视科技兴旅,加强旅游活动的管理和引
导
第六,认真做好旅游资源的修复和养护工作
第七,实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社区参与
第八,建立健全旅游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九,加强旅游教育,培养旅游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