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

合集下载

实验十五、卤素及其含氧酸盐

实验十五、卤素及其含氧酸盐

实验十五、卤素及其含氧酸盐一、目的要求1. 掌握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和卤素离子的还原性。

2. 掌握次卤酸盐及卤酸盐的氧化性。

3. 了解卤素的歧化反应。

4. 试验实验室中制备卤化氢的方法并试验它们的性质。

5. 了解某些金属卤化物的性质。

二、仪器和药品玻璃片,分液漏斗,铅皿,带支管的大试管。

氯气发生器装置(公用)。

氯气,溴水,碘水,H 2S (饱和水溶液),四氯化碳,品红溶液,淀粉溶液,浓氨水。

红磷,I 2(s ),KCl (s ),KBr (s ),KI (s ),KClO 3(s ),CaF 2(s ),NaCl (s ),石蜡。

H 3PO 4(浓),H 2SO 4(浓,2mol·L -1 ,6mol·L -1 ),HNO 3(2mol·L -1 ),NH 3·H 2O (2mol·L -1 ),KBrO 3(饱和),KClO 3(饱和),KIO 3(0.1mol·L -1 ),KBr (0.1mol·L -1 ),NaF (0.1mol·L -1 ),Na 2S 2O 3(0.5mol·L -1 ,0.1mol·L -1 ),KI (0.5mol·L -1 ,0.01mol·L -1 ),KOH (6mol·L -1 ,2mol·L -1 ),MnSO 4(0.1 mol·L -1 ),Na 2SO 3(0.1mol·L -1 ),AgNO 3(0.1mol·L -1 ),Ca(NO 3)2(0.1mol·L -1)。

碘化钾-淀粉试纸,pH 试纸,醋酸铅试纸含Cl –,Br –,I –离子混合液,失落标签的KClO ,KClO 3,KClO 4试剂。

三、实验内容1、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分别试验并观察少量的氯、溴、碘在水、四氯化碳、碘化钾水溶液中的溶解情况,以表格形式写出实验结果,并作理论解释。

实验15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15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十五用双缝干预丈量光的波长一、实验目的1.理解双缝干预的原理,能安装和调试仪器.2.察看入射光分别为白光和单色光时双缝干预的图样.l3.掌握利用公式x=dλ测波长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单色光经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固的干预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 ( 暗)条纹间的距离 x 与双缝间的距离 d、双缝到屏的距离 l 、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知足λ= d·Δx/l .三、实验器械双缝干预仪,即: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丈量头,此外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附:丈量头的结构及使用如图 1 甲所示,丈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着手轮,分划板会向左右挪动,丈量时,应使分划板的中心刻度对齐条纹的中心,如图乙,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而后转动丈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再次记下手轮上的刻度.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个亮条纹间的距离.图 1实质丈量时,要测出 n 条亮条纹 (暗条纹 )的宽度,设为 a,那么 x=a. n-1四、实验步骤1.安装仪器(1)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挨次安置在光具座上,如图 2 所示.图 2(2)接好光源,翻开开关,使白炽灯正常发光.调理各零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抵达光屏.(3)安装单缝和双缝,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和单缝互相平行.2.察看与记录(1)调整单缝与双缝间距为几厘米时,察看白光的干预条纹.(2)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察看单色光的干预条纹.(3)调理丈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 1 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转着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挪动,当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n 条相邻的亮条纹中心对齐|a1- a2|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2,则相邻两条纹间的距离x=.(4)换用不一样的滤光片,丈量其余色光的波长.3.数据办理d用刻度尺丈量出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 ,由公式λ=l x 计算波长.重复丈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均匀值.五、偏差剖析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其偏差主要由丈量惹起,条纹间距 x 丈量禁止,或双缝到屏的距离测禁止都会惹起偏差,但都属于有时偏差,可采纳多次丈量取均匀值的方法来减小偏差.六、注意事项1.调理双缝干预仪时,要注意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2.搁置单缝和双缝时,缝要互相平行,中心大概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3.调理丈量头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条纹的中心对齐,记清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着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纹间的距离.4.不要直接测x,要测多个亮条纹的间距再计算得x,这样能够减小偏差.5.白光的干预察看到的是彩色条纹,此中白色在中央,红色在最外层.记忆口诀亮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成一线;遮光筒、丈量头,中间有屏把像留;单缝双缝平行放,共轴调整不可以忘;分划线、亮条纹,对齐平行测得准;n条亮纹读尺数,相除可得邻间距;缝距筒长记分明,波长公式要记清 .例 1在“用双缝干预测光的波长”实验中:(1)实验装置采纳双缝干预仪,它由各部分光学元件在光具座上构成,现准备了以下仪器:A. 光源,B. 双缝片,C.单缝片,D.滤光片,E.毛玻璃(此中双缝片和光屏连在遮光筒上).把以上仪器安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摆列次序是____________.(2) 对于本实验,正确的说法是()A.实验时应调理各器件共轴,而且单缝和双缝的缝应互相平行B.察看到的白光的干预图样是:能够看到彩色的干预条纹,中央为一条白亮的零级干预条纹;彩色条纹的摆列,以零级亮条纹为中心左右对称,在第一级亮条纹中紫色在最外侧C.看到白光的干预条纹后,在单缝前方放上红色或绿色滤光片,即可看到红黑相间或绿黑相间的干预条纹,且红条纹的间距比绿条纹的间距大D.丈量时应使丈量头的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再读数例2 利用双缝干预测定光的波长实验中,双缝间距d=0.4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 0.5 m,用某种单色光照耀双缝获得干预条纹如图 3 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B地点时游标卡尺读数也如图中所示,则:图 3(1) 分划板在图中A、B 地点时游标卡尺读数分别为x A= ______mm ,x B= ______mm,相邻两条纹间距x= ______mm;(2) 波长的表达式λ= ________(用x、 l 、 d 表示 ),该单色光的波长λ= ________m;(3) 若改用频次较高的单色光照耀,获得的干预条纹间距将 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例 3 在察看光的干预现象的实验中,将两片刀片合在一同,在涂有墨汁的玻璃片上划出不一样空隙的双缝;按图 4 所示的方法,让激光束经过自制的双缝.图 4(1)保持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换用不一样空隙的双缝,双缝的空隙越小,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间距 ________( 选填“越大”或“越小” );(2)保持双缝的空隙不变,光屏到缝的距离越大,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间距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3)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都不变的条件下,用不一样颜色的光做实验,发现用蓝色光做实验在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间距比用红色光做实验时 ______(选填“大”或“小” ).1.利用图 5 中装置研究双缝干预现象时,下边几种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图 5A.将屏移近双缝,干预条纹间距变窄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预条纹间距变宽C.将单缝向双缝挪动一小段距离后,干预条纹间距变宽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预条纹间距变窄2.某同学在做双缝干预实验时,按各元件的合理次序正确的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察看不到干预图样,这可能是因为()A .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B .没有安装滤光片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3.如图 6 所示是用双缝干预丈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设施表示图.图 6(1)图中①是光源,⑤是光屏,它们之间的②③④挨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A .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B .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C.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3)在某次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600 mm,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20 mm ,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是100 mm ,某同学在用丈量头丈量时,先将丈量头领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瞄准某条亮纹(记作第 1 条 )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7 甲所示,而后他转动丈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瞄准第7 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两次示数挨次为________mm 和 ________mm ,由此能够计算出此次实验中所测得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nm.图74.现有毛玻璃屏它们放在如图A、双缝 B、白光光源 C、单缝 D 和透红光的滤光片 E 等光学元件,要把 8 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预装置,用以丈量红光的波长.图 8(1)将白光光源 C 放在光具座最左端,挨次搁置其余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摆列次序应为 C、 ____、 ____、 ____、 A.(2)本实验的步骤有:①取下遮光筒左边的元件,调理光源高度,使光束能沿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②按合理的次序在光具座上搁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③用刻度尺丈量双缝到屏的距离;④用丈量头 (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丈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丈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 1 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9 甲所示.而后同方向转动丈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 6 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如图乙所示的手轮上的示数为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 为________mm.图 9-4(4)已知双缝间距 d 为 2.0× 10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 为 0.700 m,由计算式λ= _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nm.5.在“用双缝干预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预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10 所示 ),并采纳缝间距 d= 0.2 mm 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 L =700 mm. 而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图 10图 11(1)已知丈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 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丈量头的目镜看去,第 1 次映入眼帘的干预条纹如图11(a)所示,图 (a)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纹的编号,此时图(b) 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1= 1.16 mm;接着再转着手轮,映入眼帘的干预条纹如图(c)所示,此时图(d)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2= ________ mm ;(2)利用上述丈量结果,经计算可得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 )间的距离x= ______ mm ;这种色光的波长λ= ______ nm.答案讲堂研究 例 1 (1)ADCBE 或 EBCDA (2)ACD例 2(1)11.115.6 0.75(2)d- 7(3) 变小lx6.0× 10例 3 (1) 越大(2) 越大 (3)小随堂训练1. ABD 2.AC3. (1)滤光片、单缝、双缝 (2)B(3)0.641( 0.±002) 10.293( 0±.002) 5364. (1)E DB (2) 搁置单缝、双缝时,一定使缝平行单缝、双缝间的距离要适合d x(3)13.870 2.310 (4) l6605. (1)15.02 (2)2.31 660。

实验十五:酸性磷酸酶的显

实验十五:酸性磷酸酶的显

如钼酸铵-硫酸溶液,用 于与水解产物反应生成
有色络合物。
用于提取植物组织中的 酸性磷酸酶。
用于调节实验溶液的pH 值。
03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步骤一:样本制备
准备不同浓度的酸性磷酸酶溶液,以 便后续实验对比。
准备适量的底物溶液,以备后续使用。
将样本分别置于离心管中,标记好浓 度和编号。
实验步骤二:显色反应
中孵育15分钟。
02
03
4. 加入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 氰化钾,混匀。
04
05
5.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各试管 在550nm处的吸光度。
02
材料与试剂
实验材料
新鲜植物组织样品
如菠菜叶片、豌豆叶片等。
缓冲液
用于保持实验环境的pH稳定。
实验试剂
酸性磷酸酶溶液
显色剂
无水乙醇
醋酸
用于催化磷酸酯的水解 反应。
混合液以及准确测量吸光度值等细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结果分析
数据分析
01
02
03
实验数据整理
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 进行整理,包括不同时间 点的吸光度值、温度、pH 值等。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 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数据转换
对数据进行适当的转换, 如求平均值、中位数等, 以便更好地反映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酸性磷酸酶的浓度与显色深浅呈正相关,可以通过观察颜 色变化来间接判断酶的浓度变化。
结果应用与意义
酸性磷酸酶在生物学、医学和农业等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骨 代谢、癌症诊断和治疗以及植物抗病 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结果可以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 供参考,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酸性磷 酸酶的性质和作用机制,从而为相关 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实验15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15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解析 (1)在组装仪器时单缝和双缝应该相互平行放置。 (2)游标尺是 50 分度的,分度值为 0.02 mm,其读数为 15 mm+1×0.02 mm=15.02 mm。两相邻条纹的间距 Δx=x66- -x11=15.02- 5 1.16 mm=2.772 mm,根据 Δx=Ldλ 得 λ=ΔLxd=2.772×10-0.38×002.00×10-4 m=6.93×10-7 m =693 nm。
1.如图所示,安装仪器(注:滤光片可装在单缝前)
(1)将光源、透镜、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2)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和角度,使它发出的光束沿着遮光筒的 轴线把屏照亮。 (3)放好单缝和双缝。注意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尽量使缝的中点位 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2.观察记录与数据处理 (1)调节单缝与双缝间距为5~10 cm时,观察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2)在单缝和光源之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用刻度尺测量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 (4)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 轮上的读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n 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时,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2。 (5)分别改变滤光片的颜色和双缝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求 出相应的波长。
(3)为减小误差,该实验并未直接测量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Δx,而是先 测量n个条纹的间距再求出Δx。下列实验采用了类似方法的有___C_D____。
A.《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合力的测量 B.《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的测量 C.《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单摆的周期的测量 D.《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1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 的测量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版)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版)

实验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剖析【探究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探究假设】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50g=0.05kg,重为: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破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ι,)先固定%大小和动力臂I]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1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i、动力臂k阻力F2和阻力臂∣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固定%大小和动力臂k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④改变动力F]的大小,保持动力臂h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ι大小和阻力臂∣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⑤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1动力F1(N)动力臂11(cm)动力义动力臂(NM阻力F2(N)阻力臂I2(cm)阻力又阻力臂(N∙m)步骤2步骤3步骤4[实验结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F2L2 o思考: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答:可以方便用刻度尺来直接测出实验中杠杆的力臂大小【考点方向】:1、实验前杠杆的调节:左高右调,右高左调。

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在调节平衡螺母。

2、实验过程中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直接测量(读出)力臂。

3、选择杠杆终点作为支点的好处: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将祛码换成测力计的好处是: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方便。

第十五章 实验十五 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第十五章 实验十五 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③先往浅盘里倒入2 cm深的水,然后将爽身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 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数出轮廓范围 内小方格的个数N,小方格的边长为L=1 cm.
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油膜是呈单分子分布的,单分子油膜的厚 度等于分子的直径,A正确; 不考虑各个油酸分子间的间隙,认为这些油酸分子是一个一个紧挨 在一起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正确,C错误; 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测出油酸的体积V和形成单分子油膜的面积S, 单分子油膜的厚度d=VS ,可以认为厚度等于分子的直径,D正确.
S (8)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多测几次油酸薄膜的厚度,并求平均值,即为油 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教材原型实验
例1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油膜法测油酸分子直径. (1)该实验的科学依据是_A__B_D__. 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 B.不考虑各个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C.考虑各个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D.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
(2)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向体积V油=6 mL的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V总=104 mL; ②用注射器吸取①中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当 滴入n=75滴时,测得其体积恰好是V0=1 mL;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 有油酸的体积为__8_×_1_0_-__12__ m3;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油酸的体积为 V=715×1604 mL=8×10-6 mL =8×10-12 m3.
V 面积,用d表示油酸分子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d=_S__.
2.实验器材 盛水浅盘、注射器(或滴管)、容量瓶、坐标纸、玻璃板、爽身粉、量筒、 彩笔等. 3.实验过程 (1)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取纯油酸1 mL,注入500 mL的容量瓶中,然后 向容量瓶内注入酒精,直到液面到达500 mL刻度线为止. (2)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并记下量 筒内增加一定体积Vn时的滴数n,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0. (3)向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并将爽身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实验十五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五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五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是衡量酸类物质离子化程度的重要参量,是实验室常用的分析参数。

本实验主要通过溶液的电导率和滴定方法来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实验材料与试剂:实验材料包括醋酸、纯水等;实验试剂主要包括氢氧化钠溶液、钠银离子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氧化铁铵溶液等。

实验步骤:
1.取定量的醋酸,加入适量的纯水,搅拌均匀,得到醋酸溶液。

2.用电导率计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

3. 用滴定法确定醋酸的电离常数,在恒定温度时,利用钠银离子的滴定,调节电离度。

4.依据实验数据,绘制滴定曲线,确定电离度和pH值的关系。

5.根据实验参数求出醋酸的电离常数。

实验结果:实验室测定的醋酸溶液的电导率约为7.95mS/cm,滴定曲线得出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为1mol/L时的等電点为4.05,电离常数约为1.8×10^-4。

实验总结:本实验主要应用电导率和滴定法来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整个实验过程一致有序,实验数据准确,测定的结果与理论值相印证,证明实验有效。

15个在家就可以做的科学小实验

15个在家就可以做的科学小实验

15个在家就可以做的科学小实验实验一:弹跳的泡泡实验材料:水、洗洁精、胶水、吸管、手套实验步骤:1. 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2. 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

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

解密时刻:步骤1中的泡泡因水分蒸发,易爆,加入胶水后会变得很黏,水分就不容易蒸发,泡泡膜的强度增加,于是就能在我们的手背上蹦跳了。

实验二:颜色变变变实验材料: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实验步骤:1. 紫甘蓝切丝或切片,放入杯中,加热水浸泡,10分钟后,只留下水,将紫甘蓝滤去。

2.准备一杯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白开水。

3. 将泡过紫甘蓝的水分别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和白开水中,这是你就会发现原本无色的液体,全部有了新的颜色,而且颜色还都不一样哦。

解密时刻:紫甘蓝含有花青素。

当它遇到酸碱度不同的物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会变色。

整体来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蓝,在中性液体中会变紫。

实验三:自动升高的水实验材料:蜡烛、水、碟子、玻璃杯实验步骤:1. 在碟子中装入水。

2. 点燃蜡烛,放入碟子中。

3. 将玻璃杯扣在蜡烛上。

4. 当蜡烛熄灭时,观察水的运动。

解密时刻:当蜡烛熄灭时,玻璃杯中的水会逐渐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停止。

因为蜡烛燃烧,消耗了玻璃杯中的氧气,减少的这部分氧气被水填充。

实验四:彩虹雨实验材料:透明杯子、食用油、食用色素(1-2种颜色,如果家中没有,可以利用酱油试一试)实验步骤:1. 1号透明杯子中倒入少量食用油,高度在1cm左右。

2.向油中滴10滴食用色素并搅拌。

3.再拿一个透明的2号杯,装满半杯水,把1号杯中的油倒入2号杯中,就可以看到彩虹雨了。

解密时刻:水不溶于油且水比油重,颜料在油中会下沉,下沉到水油交界面时,颜料溶于水中,于是就看到了彩虹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j]=a[ j+1]; a[ j+1]=t; }
a[ j]=a[ j+1];
a[ j+1]=t;}
for(i=0;i<4;i++) for(j=0;j<4-i;j++)
if(a[ j]>a[ j+1])
{ t=a[ j]; a[ j]=a[ j+1];
a[ j+1]=t; }
冒泡法主体程序!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5],i,j,t; for(i=0;i<5;i++) scanf("%d",&a[i]); for(i=0;i<4;i++) /*轮次*/ for(j=0;j<4-i;j++)
第四轮2个数 a[ j+1]=t; 比较了1次
}
第一轮:i=0
第二轮:i=1
第三轮:i=2
for(j=0;j<2;j++) for(j=0;j<4-i;j++) if(a[ j]>a[ j+1]) {t=a[ j]; a[ j]=a[ j+1]; a[ j+1]=t;}
第四轮:i=3
for(j=0;j<1;j++) for(j=0;j<4-i;j++) if(a[ j]>a[ j+1]) {t=a[ j];
a[ j]与a[ j+1]比较 j=0,1 比了2次
第四轮:i=3 第四轮2个数比较 13469 13469
a[ j]与a[ j+1]比较
实现:
j=0 比了1次
for(j=0;j<1;j++) if(a[ j]>a[ j+1]) {
t=a[ j];
第三轮3个数 比较了2次
a[ j]=a[ j+1];
/*每轮比较的次数*/
if(a[ j]>a[ j+1]) { t=a[ j]; a[ j]=a[ j+1]; a[ j+1]=t; } for(i=0;i<5;i++) printf("%5d",a[i]); }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100],i,j,t,n; scanf("%d",&n); for(i=0;i<n;i++) scanf("%d",&a[i]); for(i=0;i<n-1;i++) for(j=0;j<n-1-i;j++) 对n个数从 if(a[ j]<a[ j+1]) 大到小排序 { t=a[ j]; a[ j]=a[ j+1]; a[ j+1]=t; } for(i=0;i<n;i++) printf("%5d",a[i]); }
abcde fgh 输出长度大的字符串:abcde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15-5】任意输入两个字符串,比较它
们的大小,输出大的字符串。(用 字符串处理函数完成)。
main( ) include <stdio.h> { #include <string.h> char *fun(char *str1,char *str2) char str1[80],str2[80]; printf("Input two string:"); { gets(str1); int i; gets(str2); i=strcmp(str1,str2); printf("输出两个字符串:\n"); if(i>0) puts(str1); return str1; puts(str2); else printf("输出大的字符 return str2; Input two string: 串:%s\n",fun(str1,str2)); abcde } fgh } 运行结果: 输出两个字符串:
排序问题: 用冒泡法对这几个数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9
1
6
a[2]
排序后
3
4(n=5)
a[0] a[1]

a[3] a[4]
1
3
4
6
9(n=5)
将5个数放在一个一维数组中。 例:int a[5]={9,1,6,3,4};
第一轮:i=0 第一轮5个数比较 分析:
a[0]和a[1]比较 a[1]和a[2]比较 a[2]和a[3]比较 a[3]和a[4]比较
for(j=0;j<4;j++) for(j=0;j<3;j++) for(j=0;j<4-i;j++) for(j=0;j<4-i;j++) if(a[ j]>a[ j+1]) if(a[ j]>a[ j+1]) { t=a[ j]; {t=a[ j];
a[ j]=a[ j+1];
a[ j+1]=t; }
【例15-2】已知数组a[10]={3,8,6,5,4,4,2,9,9,7},计算数 组下标为奇数且数组元素是偶数的元素之和并作为 返回值返回主函数,并统计满足条件的元素的个数。 分析:

return只能返回一个值,按题目中要求返回和值 元素的个数可以在自定义函数中输出
#define N 10 int i,sum=0,n=0; #include "stdio.h" for(i=0;i<N;i++) if(i%2&&a[i]%2==0) int fun(int a[ ]) { {/******program******/ sum+=a[i]; …… n=n+1; /*********end*********/ } } printf("count is %d",n); return sum; main() { int a[N]={3,8,6,5,4,4,2,9,9,7},i,n=0,sum; printf("输出数组元素:"); for(i=0;i<N;i++) 位置颠倒可以吗? printf("%5d",a[i]); printf("\n"); 不可以!如果颠倒,return返 sum=fun(a); printf("sum is %d",sum); 回到主调函数,则不会执行 输出语句了 }
float ave=0; int i,t=0; for(i=0;i<n;i++) ave=ave+x[i]; ave=ave/n; for(i=0;i<n;i++) if(x[i]>=ave) t++; printf("%d",t);
#include <stdio.h> void fun(float x[ ],int n) {/***************begin****************/
以函数形式实现
【例15-3】任意输入一个人5门课程的成绩,使用冒泡 法对5科成绩从大到小排序,再输出排好序的成绩。
#include "stdio.h" void fun(float a[5],int n ) {/***************begin****************/ int i,j,t;
/***************end******************/ } void main() { float x[100]; int n,i; printf("给n赋值:\n"); scanf("%d",&n); for(i=0;i<n;i++) scanf("%f",&x[i]); printf("%d", fun(x,n)); 主函数将返回值作为输出项了,所以自 }
float ave=0; int i,t=0; for(i=0;i<n;i++) ave=ave+x[i]; ave=ave/n; for(i=0;i<n;i++) if(x[i]>=ave) t++; return t;
定义函数用return返回个数
【例15-3】任意输入一个人5门课程的成绩,使 用冒泡法对5科成绩从大到小排序,再输出排 好序的成绩。
13469 次比 大较 数三 沉次 底
}
a[ j]与a[ j+1]比较 j=0,1,2 比了3次
第二轮4个数 比较了3次
第三轮:i=2 第三轮3个数比较 13469 13469 13469 实现:
for(j=0;j<2;j++) if(a[ j]>a[ j+1]) { t=a[ j]; a[ j]=a[ j+1]; a[ j+1]=以上(含平均值)的实数个数。
#include <stdio.h> void fun(float x[ ],int n) {/***************begin****************/
/***************end******************/ } void main() { float x[100]; int n,i; printf("给n赋值:\n"); scanf("%d",&n); for(i=0;i<n;i++) scanf("%f",&x[i]); 主函数没有接受返回值的变量, fun(x,n); 所以在自定义函数中输出个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