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迈煤矿透水事故

合集下载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红会第一煤矿“4-28”较大水害事故调查报告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红会第一煤矿“4-28”较大水害事故调查报告

Bottom line If you have someone else in your heart, make it clear and I will quit.模板参考(页眉可删)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红会第一煤矿“4?28”较大水害事故调查报告2017年4月28日19时5分,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红会第一煤矿(以下简称红会一矿)1512机道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较大水害(溃浆)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8.66万元。

事故发生后,红会一矿及时向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汇报了事故情况,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向白银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兰州监察分局、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等单位报告了事故。

接到事故报告后,相关单位立即派员赶赴事故现场。

2017年4月29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由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兰州监察分局牵头,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相关部室参加,会同甘肃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白银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白银市监察局、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市总工会依法成立了红会一矿“4·28”较大水害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邀请白银市人民检察院(委托平川区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了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经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技术认定和综合分析,查清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和防范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单位概况(一)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概况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是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证券代码:000552),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下设有安监局、生产部、通灭部等主要生产业务部室。

公司经营范围为煤炭采掘业。

矿区总面积102km2,包含王家山、大宝魏、红会3块自然煤田,现有红会一矿、红会四矿、大水头煤矿、宝积山煤矿、魏家地煤矿、王家山煤矿6处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148万吨/年。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近期三起煤矿水害事故的通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近期三起煤矿水害事故的通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近期三起煤矿水害事故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已更名)•【公布日期】2006.07.07•【文号】安监总煤矿[2006]133号•【施行日期】2006.07.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近期三起煤矿水害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煤矿〔2006〕133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7月2日3时50分左右,河南省平煤集团新峰一矿发生一起水库溃堤倒灌井下的事故。

初步了解,7月1日22时至7月2日3时左右,新峰一矿矿区降了特大暴雨,5个小时降雨量达353mm,由于距矿井1.8km的上游水库溃堤洪水倒灌井下,造成井下中央变电所、中央泵房及部分大巷被淹没。

事故发生后,该集团主要领导亲临现场,组织抢救及时,措施得力,紧急启动水灾应急救援预案,井下作业人员全部沿避灾路线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正在郑州开会的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彭建勋闻讯后,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7月5日6时50分,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雷家沟煤矿宋家沟井发生一起重大透水事故。

初步核查,当时井下有48人作业,事故发生后40人自行出井脱险,8人被困井下。

国务院领导同志非常重视,华建敏国务委员对事故抢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安全监管总局及时派员赶赴现场指导抢险。

经抢救,2人生还,6人死亡。

雷家沟煤矿是地方县营煤矿,生产能力21万吨/年,井下正常涌水量为120-150立方米/小时,该矿共有两套生产系统,即雷家沟煤矿主矿和宋家沟生产井。

初步分析,雷家沟煤矿宋家沟生产井在4#煤2402工作面运输巷掘进作业过程中,由于对井田范围内老窑区的地质情况不清,未执行有关探放水的要求,导致透水事故发生;透水水源为矿井的老窑积水,透水量约1000立方米。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矿业有限公司“425”重大透水事故的通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矿业有限公司“425”重大透水事故的通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矿业有限公司“4?25”重大透水事故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已更名)•【公布日期】2016.04.29•【文号】安监总明电〔2016〕6号•【施行日期】2016.04.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矿业有限公司“4?25”重大透水事故的通报安监总明电〔2016〕6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中央企业:2016年4月25日8时05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矿业有限公司20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发生一起透水事故,淹没工作面及部分运输和回风巷道,造成2人遇难、9人被困,目前事故抢险救援正在紧张进行。

照金矿业公司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属于证照齐全的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80万吨/年。

经初步分析,该公司20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层顶板上覆洛河组砂岩含水层随直接顶冒落形成离层水体,因顶板周期来压形成导水通道,离层水溃入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被困。

事故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认定。

这起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水害防治不重视。

2013年该公司采煤工作面曾发生一次涌水量约50000立方米的透水事故,2015年12月、今年3月又相继发生两次小型突水,均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把水害防治摆在重要位置,煤矿重大灾害专项整治工作流于形式。

二是防治水责任体系不健全。

该公司防治水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三是探放水措施不落实。

20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出水点区段位于向斜轴部,岩层裂隙相对发育、易于充水,在工作面煤壁出现淋水征兆情况下,未采取探放水措施。

四是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薄弱。

20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前,未进行安全评价,没有工作面顶板“三带”(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发育资料,没有矿井主要含水层水质分析等水文地质资料。

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办公室关于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铁多金属矿“5·17”透水事故情况的通报

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办公室关于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铁多金属矿“5·17”透水事故情况的通报

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办公室关于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铁多金属矿“5·17”透水事故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公布日期】2019.05.22•【字号】黑应急办发〔2019〕81号•【施行日期】2019.05.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办公室关于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铁多金属矿“5·17”透水事故情况的通报黑应急办发〔2019〕81号各市(地)应急管理局:2019年5月17日3时许,黑河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铁多金属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起事故充分暴露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事故发生后,李克强总理、刘鹤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应急管理部黄明书记、省委书记张庆伟、省长王文涛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力搜救井下失联人员,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现就做好当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提高站位,全面落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责任各地要深刻吸取“5·17”事故教训,切实提高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5·17”事故的重要批示精神,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将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抓实抓牢。

要夯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源头上解决企业责任意识淡薄、安全理念不强、安全管理粗放等问题,从本质上提高企业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坚决扭转非煤矿山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被动局面。

二、严格排查,全面整治非煤矿山各类隐患问题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结合《黑龙江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百日会战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非煤矿山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把查大风险、治大隐患、防大事故放在首位,重点排查地下矿山采空区和废弃工程治理、防中毒窒息和防治水安全措施落实等情况,尾矿库坝体稳定、干滩长度等情况,露天矿山高陡边坡管理等情况。

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煤矿运输事故的背景与重要性 (2)2. 分析目的与意义 (3)二、煤矿运输事故概述 (5)1. 煤矿运输事故的定义 (5)2. 煤矿运输事故的特点 (6)3. 煤矿运输事故的分类 (7)三、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8)1. 案例一 (9)1.1 事故经过 (11)1.2 事故原因分析 (11)1.3 事故责任划分 (12)1.4 教训与启示 (13)2. 案例二 (14)2.1 事故经过 (15)2.2 事故原因分析 (16)2.3 事故责任划分 (16)2.4 教训与启示 (18)3. 案例三 (19)3.1 事故经过 (20)3.2 事故原因分析 (21)3.3 事故责任划分 (22)3.4 教训与启示 (22)四、煤矿运输事故预防与应对 (23)1. 提升设备安全性能 (24)2. 加强运输系统监管 (25)3. 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 (27)4.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与培训 (28)五、结论 (29)1. 总结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的主要发现 (30)2. 强调煤矿运输事故预防与应对的重要性 (31)3. 提出改进煤矿运输安全的建议 (32)一、内容概括本文档将对煤矿运输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内容包括对事故背景、事故过程、事故原因、事故后果以及事故应对措施的详细概述。

通过对这些事故案例的分析,旨在揭示煤矿运输事故的主要类型和潜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建议,以提高煤矿运输安全水平,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文档还将对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以及行业最佳实践进行讨论,为煤矿企业制定和执行有效的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1. 煤矿运输事故的背景与重要性煤矿运输事故的背景复杂多样,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设备进行运输,包括煤炭、材料、人员等。

这些物资和人员的运输需要依赖铁路、公路、胶带输送机等运输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往往会导致运输事故的发生。

张铁岗简介

张铁岗简介

张铁岗张铁岗(1946〜),河南许昌人。

采矿工程与安全专家。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

在煤矿生产第一线长期致力于复杂煤矿开采和安全工程技术的攻关,取得了多项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曾担任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研究”的课题组组长,首席科学家;该项目5个专题23个子专题通过国家验收,其中4个分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中国防治矿井瓦斯技术系统化、规范化,整体水平向前迈进一大步。

编著出版了《难采、复杂煤层的开采》《矿山抢险救灾》《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等。

有11项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项排名第一;1997年他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年获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2002年被国家聘为安全生产专家(矿业组副组长),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现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同时还任中国煤炭劳动保护协会安全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

一、苦命童年练就坚强意志张铁岗祖籍河南省许昌县榆林乡花牛张村,因家境贫寒,祖父带着全家逃荒至汝南县做小生意。

1946年9月,张铁岗在汝南县降生了。

自小聪慧的他5岁开始上学,7岁时全家因他乡生活艰辛又返回原籍。

在他9岁的时候,母亲因肺癌撒手人寰,留下4个孩子,他是家里的老大,最小的还是3个月的婴儿。

当时张铁岗的父亲在开封求学,家里只有多病的曾祖父、祖父、祖母,老的老、小的小,生活异常艰难。

说起小时候的生活,张铁岗感慨万千:“家里相当穷,没吃过好面馍,什么榆树叶、柳树芽、坏红薯都吃过,甚至连榆树根都捣碎吃了。

过年没吃过肉,用红薯面包点红薯包就算过年了。

”幼年的困苦经历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小时候冬天穿的都是刷筒棉衣,因为没有替换的衣物,衣服总穿得起明发亮,把腿上的肉磨得发红,耳朵、手、脚常常都冻烂了。

2010大事件

2010大事件

1月15日:日环食。

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环食。

1月15日——山西省灵石煤矿有限公司发生透水事故,造成4人遇难。

1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一辆货车翻下山崖,造成7人死亡、13人受伤。

1月16日——在建的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广东云安县境内一隧道因塌方、泥石流冲击,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1人被埋失踪。

1月16日——广东省深圳市一家台资企业发生火灾,造成21人受伤。

1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1月17日——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人员的灵柩由包机从太子港启程运送回国。

1月19日——中国公安部批准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警察(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为烈士;同时,为悼念8名遇难中国维和警察,中国公安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下半旗志哀。

当日,8名中国维和警察的灵柩回到北京。

1月19日——山西长治至太原的高速公路上发生多车连环相撞的特大交通事故,造成9人死亡、28人受伤。

1月20日——福建东山岛海域发生船舶碰撞事故,一东山渔船及船上12人失踪。

1月22日——湖南省慈利县三合口乡麦湾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人遇难,5人受伤。

1月24日——河北省满城县突发山火绵延10公里,影响京昆高速公路。

1月30日——广州南站(广州新客站)正式启用,是武广快线的南端起点站。

2月4日一一在美国诞生的两只中国大熊猫泰山和美兰从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乘坐专机,在美国民众依依惜别中踏上回乡之旅。

2月6日——郑西高铁正式开通,把郑州到西安的时间缩短到两小时。

2月7日——广州第一条BRT快速公交系统—中山大道BRT开通。

2月10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东亚四强赛中以3:0大胜韩国队,结束了在国际A级赛事中32年不胜韩国队的历史。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事故案例汇编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事故案例汇编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事故案例汇编(2000年-2006年)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局前言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增强集团公司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层层落实,集团公司安监局编写了《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事故案例汇编》。

其目的就是通过这些事故案例分析,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认真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完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达到防止事故尤其是同类事故发生的目的,同时通过重温身边发生的一起起令人痛心的事故,唤起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和对生命的深切关爱,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生命至尊”的安全理念。

警示高悬,警钟长鸣,这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是我们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的一本难得的活教材。

《汇编》收集了集团公司2000年至2006年所发生的52起死亡事故案例,案例包括事故经过、事故原因、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及处理等部分。

《汇编》中的事故经过主要是以当地安全生产监察部门所作的事故调查报告为依据。

前车之鉴,后车之戒,案例从生产技术,劳动组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遵守、现场管理、安全措施、设备和设施状况、作业和社会环境、监督检查、安全教育、安全意识等方面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找出引以为戒的教训,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防范措施。

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主要是对责任人的教育和惩罚,同时警示教育全体职工,真正做到事故原因水落石出、事故处理有切肤之痛、事故教训刻骨铭心、防范措施举一反三。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安监总统计[2006]26号),《汇编》对事故的统计类别(属别)、性质、类别和严重级别进行了分类,从事故类别看煤矿生产施工的顶板和运输事故起数占事故总起数的58%,进一步加强顶板和运输管理是集团公司控制零星伤亡事故的重点。

52起事故的发生基本都与“三违”行为直接相关,同时也暴露出企业在生产、技术、安全、教育培训等基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许多缺陷,应引起企业各级负责人、各业务保安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狠反“三违”的自觉性,努力夯实安全基础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迈煤矿透水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该矿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大坂山
北麓的煤窑沟境内,海拔高度为3200米左右。

是1954年在小煤窑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发展起来的州属国营煤矿。

到1989年10月已基本采完。

为解决资源接续问题,1988年进行了补充勘探,到1989年3月经省储委审批,提交地质储量232万吨,圈定井田范围0.3平方公里,开始了新井的建设。

1990年1月25日6时,新立煤井上山掘到100米处,承包此工程的青海省大通县新庄乡农民承包队早班民工陆续下井作业。

24日
夜班班长向早班副班长交待了因工作面潮湿放炮不响,没有完成进
度等情况。

25日8时左右,早班放一炮后,又打了3个炮眼。

9时许,铁迈煤矿生产科副科长来到工作面挂中线,检查上山方位。

此时掘
进头最右边刚好打好的一个炮眼出水。

挂完中线见炮眼继续淌水,
约10时升井到副矿长家汇报井下情况未遇,便返回宿舍。

此时听到
有人喊:“井下出水了”。

当时井下作业的共有21人,有6人脱险,其他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施工建井无设计方案。

铁迈煤矿新井仅凭一个“立井开发方案的构思和工程、设备概况明细表”就开工建井。

从立井建设准备到开工,仅凭几位技术人员商议研究勾画示意图就确定开拓方式和井口位置。

2.技术审批把关不严。

铁迈煤矿在新井开工4个月后才向州工商局报了一个“关于申请新井施工方案的报告”,而海北州工商局在无设计文件;无图纸的情况下于1989年9月7日做了同意的批复。

3.没有慎重考虑地质报告的意见,凭经验搞决策,见到煤层后急于打上山,造成巷道方位失控,掘透积水区。

4.现场管理不严,职工技术素质低,遇到险情不能果断停工撤人。

24日夜班因矿方无人跟班,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检查工作出现空档。

包工队的农民不懂安全技术常识,对掘进头出现的淋水、放炮困难、瓦斯减少等透水预兆没有向矿方反映。

25日早班矿方跟班发现掘进头炮眼内淌水的危险信号后,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三.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
1990年4月2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第91次省长办公会议研究
决定对事故责任者处理如下:
1.矿生产科副科长是新井施工的矿方负责人,在下井检查时发
现炮眼淌水透水征兆时,没有采取停止作业,紧急撤人的果断措施,贻误了时机,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给予开除公职,留矿察看1年
的处分。

2.矿长是确定新井开拓,井筒位置和上山方位的主要决策人,
在无设计、无图纸的情况下盲目施工,对防治水工作不重视,没有
任何防水措施,对职工也没有进行防治水安全知识教育,是事故的
主要责任者。

给予撤销矿长职务的处分(司法机关判有期徒刑1年,
缓刑2年)。

3.分管安全副矿长,矿党委书记,参与新井的开拓方案、井口
位置和上山方位的确定工作,施工中放松安全管理和监督保证作用,缺乏防水意识,未及时安排跟班人员,致使出现渗水预兆后没能及
时处理,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和党内严重警告
处分。

4.海北州工交:工业科科长,直接参与铁迈矿新井开拓、施工
方案的审批:正作,在该矿打上山时没有提出核实对照煤层与上山
方位的要求,没有把好安全技术审批关。

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5.给予州工交局局长行政警告处分。

责令主管工业生产的副州长深刻检查。

四.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要坚持建设项目“三同时”,严格审查批复关。

2.坚决制止滥采乱挖,要保护好资源,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

3.完善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4.查隐患,抓整改,抓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