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印度的英帕尔战役影响 英帕尔战役的背景

合集下载

二战中的亚洲战场中国菲律宾印度等

二战中的亚洲战场中国菲律宾印度等

二战中的亚洲战场中国菲律宾印度等二战中的亚洲战场:中国、菲律宾、印度等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亚洲战场是整个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亚洲战场中,中国、菲律宾、印度等国家承受了巨大的战火和痛苦。

本文将对这些国家在二战中的表现和影响进行论述。

一、中国战场作为亚洲战场的主要参战国之一,中国经历了长期和艰苦的战争。

抗战爆发后,中国迅速成为抗日同盟国的核心,为全球反法西斯力量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军民在长达八年的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保卫了亚洲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的抗战精神和顽强抵抗的形象在二战历史中熠熠生辉。

从淞沪会战到珍宝岛战役,中国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坚定的意志。

中国游击队的抗战活动也成为日军困扰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削弱了日本军队的实力。

二、菲律宾战场菲律宾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进攻目标之一。

1941年,日本占领了菲律宾,之后爆发了菲律宾战役。

菲律宾人民和美军一起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仍然未能成功保卫住该国领土。

菲律宾的战场经历给该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数以万计的菲律宾平民被杀害,城市遭到了烧毁和摧毁,导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滞后。

然而,菲律宾人的抗争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从未动摇,在战后重建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三、印度战场印度是二战期间英联邦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战略地区。

印度战场主要涉及到英军和日军的冲突。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使其成为了抗击日本入侵的关键。

在印度战场,英军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尽管日军一度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未能成功占领整个印度。

此外,印度民众对于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情绪也在战争期间达到了高潮,这为印度独立运动埋下了伏笔。

总结二战期间的亚洲战场是血海深仇的战场,中国、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在战争中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

然而,这些国家在战争中的表现和抗争精神令人钦佩,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国土和实现独立自由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二战的胜利最终凝聚了全世界的力量,结束了战火的蹂躏,给予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

忽视后勤的“无谋之战”——英帕尔之战

忽视后勤的“无谋之战”——英帕尔之战

忽视后勤的“无谋之战”——英帕尔之战
陈沿乒;李建明;陈高峰
【期刊名称】《国防科技》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1943年,同盟国军队在亚洲战场大举反攻,日军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地位。

年底,盟军对缅甸实施空前规模的战略轰炸,并从中国云南、印度利多及缅甸的西、南方向加紧了围攻侵缅日军的准备工作。

日军为了摆脱在缅中平原被优势盟军四面合围的困境,乘盟军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抢先于1944年3月8日,以4个师团近十万人的兵力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陈沿乒;李建明;陈高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144
【相关文献】
1.抗美援朝:正义之战·扬威之战·固基之战 [J], 曹普
2.谋——用1/5人口换取美军伤亡百万日本沉没!纸上的终极之战 [J], 刘怡;
3.种族之战?文化之战?经典之战?——从丽塔·达夫与海伦·文德勒的论战说起 [J], 王卓
4.论孔子“好谋而成”艾陵之战 [J], 吴名岗;;
5.抗美援朝:正义之战立威之战止战之战 [J], 梅兴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在二战中也曾入侵印度,为什么刚打了一仗就灰溜溜撤军

日本在二战中也曾入侵印度,为什么刚打了一仗就灰溜溜撤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狂傲的日本四处发动战争,包括中国、美国和东南亚诸国都遭到了日本人的侵略。

那么,日本入侵了整个东南亚,甚至连美国都敢打,他们攻击印度了呢?(日本军的侵略)攻击印度,其实一直是日本的理想。

日本一直有成为亚洲霸主的想法。

当年丰臣秀吉就曾提出过拿下半岛后,再征服明朝和印度的策略。

二战中的日本,除了中国是他的目标外,印度当然也是他的目标。

不过,日本却在印度打了败仗,最后灰溜溜地撤军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东南亚诸国,包括印度、马来西亚、缅甸在内,全都是英国的殖民地。

1942年,日本击败了中英联军,强势占领了缅甸。

而当缅甸落入日本人手中之后,英国在东南亚就只剩下印度这块地盘了。

为了保护仅存的帝国果实,英国所有驻守东南亚的部队全体撤入印度。

也就是说,实际上在印度与日军交战的是英国军队,和印度人没有关系。

1944年,随着德国在库尔斯克的失利,德国纳粹在欧洲战场陷入被动。

希特勒要求日本攻打印度,牵制盟军战略部署。

而此时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也接连遭到美国打击,为了扭转战局,日本出兵发动了“英帕尔战役”。

(英帕尔战役)当然,最终是英国军队获得了胜利。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失败呢?第一,日军准备不足。

日军高层下达进攻命令后,并没有交代任何的进攻方案,他们只是抽调了第15军团3个师团的兵力,共约10万人,并让“七七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牟田口廉也担任司令,至于具体的进攻方案,则完全是依赖牟田口廉也的临场发挥。

除了战略上准备不足外,日军在战备物资方面也准备得很不充分。

日军只携带了一个月的口粮,相应地,他们在行军过程中却赶着大量的猪牛羊等牲口,作为口粮不足时的补充。

由于日军根本就没有好好评估过驻印英军的战斗实力,他们的粮食很快出现问题。

牟田口廉也不得不控制士兵的饭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战斗力。

第二,双方指挥官差距太大。

牟田口廉有“小东条”之称,特别擅长以武士道精神鼓舞士兵英勇作战。

哪怕是在日军没有东西吃的情况下,他依然能喊出“没有补给也能打仗”的奇葩口号。

1942年印度洋之战:英国舰船遭日军大屠杀

1942年印度洋之战:英国舰船遭日军大屠杀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几乎全歼美国太平洋舰队,获得了太平洋的制海权。

在随后数月内,日军席卷大半个太平洋,并计划将魔爪伸向资源丰富的南亚。

此时,长期控制印度洋的英国远东舰队就成了日本扩张的最大阻碍。

为了消灭该地区的英国海军,日本谋划针对驻扎在南亚的英国舰队实施"第二个珍珠港"计划。

战前态势在1942年上半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打得顺风顺水,仅以微小代价拿下美国、英国、荷兰在亚洲的大片殖民地。

可是陶醉在胜利喜悦中的日本海军接下去要往哪打呢?以海军少将富冈定俊为代表的少壮派主张登陆澳大利亚,剥夺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军队赖以恢复元气的"大本营",而成功策划偷袭珍珠港行动的山本五十六却认为应对美国夏威夷实施再次突击,彻底歼灭美军在太平洋地区残存的海空力量。

可是,最终来自日本海军之外的意见占了上风--首相东条英机看重日本与轴心国盟友德国的"战略呼应",决定向南亚进军,攻取英属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控制印度洋,切断同盟国的战略运输线。

事实上,当时英国在南亚的处境极为不妙,印度境内的反英暴动如火如荼,而邻近的锡兰也没有多少英军部队(那里是英国唯一的橡胶供应地),因此东条英机认为日军拿下这些地区不费吹灰之力。

1942年3月,日本海军组建特混舰队,由海军中将南云忠一指挥,它包括6艘航母,350架舰载机、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及5艘潜艇,目标是摧毁印度洋地区的英国海军主力,夺取制海权,并保障日本陆军进取印度和锡兰。

反观英军,当时在孟加拉湾的安达曼群岛集结着远东舰队,包括3艘航母、130架舰载机、5艘战列舰(大多是一战时期建造的老旧军舰)、6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和5艘潜艇,司令官是刚从地中海战场上调来的海军上将萨默维尔。

作战经过按照既定作战计划,1942年4月初,南云命令近藤信竹率领由5艘航母、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从荷属东印度(今印尼)的苏拉威西岛出发,寻找英国舰队主力决战,与此同时,他还命令小泽治三郎率领剩余的舰艇从爪哇南部出发,攻击英属印度东海岸的目标。

罪大恶极的昭和三大参谋之濑岛龙三

罪大恶极的昭和三大参谋之濑岛龙三

罪大恶极的昭和三大参谋之濑岛龙三罪大恶极的昭和三大参谋之濑岛龙三要说这个濑岛龙三更加让人气愤,一个标准的战犯居然在战后活的滋润无比,居然做了日本知名的商人以及政府高级顾问,95岁才死。

濑岛龙三在二战时是日军大本营作战参谋,陆军士官学校第44期毕业。

陆军大学校51期第一名毕业。

看来也是个会读书的料。

按照资历濑岛龙三比石原莞尔(陆大30期)和辻政信(陆大43期军刀组第三名)都要晚一些,因为那时候的日军已经在走下坡路,而且一泻千里。

不过他所做的事不比他的两个前辈要逊色。

这主要是他和两位前辈一样都胆大妄为,而且俨然以参谋本部总长自居,什么事都敢做,什么命令都敢下。

要说濑岛龙三就必须先说一下一个著名的战役:英帕尔战役。

那时候的日本陆军除了装备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外,还有两点致命伤。

一是忽视情报,二是忽视兵站。

提到兵站,当时日军流行一句话:辎重兵如果算兵,蜻蜓也能算鹰。

也就是说后勤兵不是兵,而兵站参谋不是参谋。

居于这个理由日军所到之处部队一定是自己解决给养,参谋本部就是一个既定方针“现地调达”。

这样到处“三光政策”也就不奇怪了。

可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如果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如何烧杀抢掠呢?这与美军不论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先修建机场和公路,甚至连可乐也要事无巨细的计算清楚相比差距不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而根本在意识之中。

在日军的《帝国资源方针》里这样写道:帝国资源圈以日本,满洲,支那以及西南太平洋为轴心,同时把澳大利亚和印度作为资源补给国!一句话说破,日本根本打不起那么大的仗,只能打一路抢一路。

抢不到了就只有等着饿死,病死。

而对于情报的分析工作更是一塌糊涂,后面我们会细致都说。

话说这个英帕尔战役(又称第21号作战)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缅甸而针对印度的战役。

最初提出这一作战思想是参谋本部和南方总军提出的,可是后来遇到个疯子牟田口廉中将,时任第15军司令官。

在他的贯彻执行下,英帕尔战役成为日军二战史最为痛心疾首的失败之一!这是东条等一帮疯子又一次的疯狂举动。

英帕尔战役-日军魂断野人山

英帕尔战役-日军魂断野人山

英帕尔战役-日军魂断野人山英帕尔(Imphal)是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今属孟加拉)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

该城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英帕尔平原。

自英军兵败缅甸撤退至此后,英国人就把英帕尔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

平原上遍布着军营、医院、军械库、弹药库和军需库。

为了清除英军的这个反攻基地,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拟订了“两步走”行动方案:第一步,日本第28军西进至印缅边境的若开山脉一线,消灭英印第14集团军中的精锐——第15军。

第二步,牟田口廉也亲率3个师团在英帕尔平原消灭英印第14集团军,占领英帕尔,进而杀入孟加拉地区。

1944年2月,日本第28军以两个师团率先在若开山区发动战术突袭,但调整到位的英印第15军很快粉碎了这次进攻,总数8000人的日军死伤5000余人。

恼羞成怒的牟田口廉也遂亲率第15、31、33师团以及印度国民军一部(由4.5万名印度战俘组成的傀儡武装)共约10万人,于3月8日跨越印缅边界的钦敦江,拉开“乌”号作战的第二步。

为了实施闪电进犯,并且考虑到丛林中不利于装甲机动与作战,大部分日军放下了沉重的反坦克武器,只带三周口粮和给养,发动所谓“乾坤一掷”的疯狂进攻。

日本第15集团军司令牟田口廉中将宣布:“只要一个月,日军就能占领英帕尔”。

4月5日,日军第31师团的主力部队已进逼科希马。

日军闪电突袭已获初步成功。

但是也暴露出他们的致命性战略缺陷——补给匮乏。

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路易斯·蒙巴顿敏锐地指出,日军要背靠宽阔的钦敦江作战,还得依赖丛林山地运输线,攻势不可能持续。

于是,蒙巴顿决定把钦敦江以西的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诱使日军远离后方,然后轰炸日军运输队,断其补给,使日军自行崩溃。

英军第14军迅速抓住这一战机,在集结了英军主力防御的同时,用大批空降兵切断日军的陆上补给线,并请美国、中国空军支援,用飞机对日军进行地毯式轰炸。

二战中的东南亚战场

二战中的东南亚战场

二战中的东南亚战场1941年12月,日本攻击了美国的珍珠港,这个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蔓延到东南亚战场。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东南亚成为了激烈战斗和血腥冲突的舞台。

本文将探讨二战中的东南亚战场,并介绍一些关键事件以及战争对于该地区的影响。

1. 日本对东南亚的入侵日本希望通过占领东南亚的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帝国野心。

他们迅速占领了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并试图扩大自己在该地区的控制力。

这些日本侵略行动使得东南亚战场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2. 英国在东南亚的战败日本的闪电战战术使得英军难以抵挡,导致英国在马来亚和新加坡遭受重大战败。

英军在新加坡的投降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的耻辱,并导致英国进一步丧失了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3. 菲律宾的抵抗尽管遭受日军的强大攻势,菲律宾的抵抗力量持续进行着对日本侵略的抵抗。

菲律宾抵抗运动的领导人包括菲律宾总统曼努埃尔·奎松以及军事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然而,最终菲律宾还是难以抵挡日本军队,被迫投降。

4.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盟军对抗日本的重要战役之一。

盟军在这场战役中成功抵挡并击败了日本的进攻。

这场战役对于扭转东南亚战场的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给盟军注入了信心,并削弱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

5. 缅甸战役缅甸战役是盟军和日本在东南亚的又一次大规模冲突。

盟军通过与中国、英国以及缅甸反抗力量的合作,最终成功夺回了缅甸,并从日本手中解放了该地区。

这场战役极大地削弱了日本在东南亚的势力。

6. 东南亚战场的影响二战期间,东南亚战场经历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大量的城市被摧毁,无数平民丧生。

战争还对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东南亚国家也开始迈向独立,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地区力量。

结语:东南亚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重要而血腥的战场,日本的入侵和盟军的反抗给该地区带来了剧烈的动荡和破坏。

然而,东南亚国家的团结和抵抗,以及盟军最终在该地区的胜利,为东南亚的和平与繁荣铺平了道路。

日军战史中英帕尔笑柄 进攻印度英帕尔饿死过半

日军战史中英帕尔笑柄 进攻印度英帕尔饿死过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日军战史中英帕尔笑柄进攻印度英帕尔饿死过半
导语:1944年印缅的英帕尔地区爆发了一场缅甸战役有史以来日军失败最为惨烈的一次。

这次战役出了一个日本军官名人==牟田口廉也。

这场战役直到现在
1944年印缅的英帕尔地区爆发了一场缅甸战役有史以来日军失败最为惨烈的一次。

这次战役出了一个日本军官名人==牟田口廉也。

这场战役直到现在还被日本的广播协会定为最不负责的战役。

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室编纂的《缅甸作战》一书,称它是驻缅日军“进行的一场无谋的作战”。

现在先来介绍一下印缅边境的情况
印缅国境的面貌
地处喜马拉雅山脊的印缅国境地带,是举世闻名的不毛之地。

此地山脉幅员达数百公里,高峰耸立,有的高达海拔一万英尺。

而且穿越这些高山峻岭之前,在缅甸境内还有着两大障碍。

其一是河面宽达一千公尺的亲敦江;另一个是海拔二千五百英尺、幅员有五十公里的明京山脉,这一带是一片林海、土人罕至的瘴疠之地。

行军道路只有二至三条,其中距离最短的主要行军道路是曼德勒——瑞波——达木——英帕尔——科希马——迪马普尔道路,这条道路也大部分是险峻的羊肠小路,以曼德勒为起点长达1200余公里。

而且这一不毛地带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区,每年6-9月季节风期,连天豪雨不断。

在这个季节里,天地为之一变,所有河流、溪谷,泛滥奔流,大树漂浮,道路坍坏,交通完全断绝。

在来介绍一下英帕尔的环境。

英帕尔是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今属孟加拉)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

该城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日本对印度的英帕尔战役影响英帕尔战役的背景
导语:英帕尔战役是日本在印度地区发动的一场属于太平洋战场上的战役,其实这时候日军的主力是放在中国身上的,那么为什么日军会突然发动对印度
英帕尔战役是日本在印度地区发动的一场属于太平洋战场上的战役,其实这时候日军的主力是放在中国身上的,那么为什么日军会突然发动对印度的战争呢?英帕尔战役的背景是什么呢?
在1941年年底开始,由美国和英国为首的国家开始商讨各国合作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也是从这时候起,不断有国家加入这个联盟,逐渐形成了同盟国。

随着同盟国的成立,各国人民通力合作,开始了反扑的战争。

先是太平洋战场上的中途岛战役,美军沉重打击了日本在海上的势力。

之后是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战役,德国在苏联这场战役中受到重挫,实力开始被削弱。

德国集中兵力对付斯大林格勒战役,随着苏联人民的抵死反抗,最后德国不但没有得到斯大林格勒,反而消耗了自己更多的力量。

紧接着,是英军在北非战场对德军的沉重打击,再加上意大利的投降,德国此时在欧洲的局面已经是孤立无援的地步。

随着库尔斯克战役和瓜岛战役的结束,轴心国彻底失去了主导权。

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德国要求日本发起英帕尔战争来缓解德军在欧洲的压力。

这就是英帕尔战役的背景。

日本应德国的要求,再加上自己对印度的野心,所以主动策划了这场战役的爆发。

但是最终这场战役的胜利还是在同盟国这边,日本与德国的阴谋最后还是被粉碎了。

英帕尔战役的影响
二战中英帕尔战役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这只是日本的一场侵略战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