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及新规则简介

合集下载

散打新规则

散打新规则

一、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二、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腿和小腿。

三、禁用方法:1、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2、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3、用任何方法攻击主动倒地方的头部和被动倒地方。

四、得分标准(一)得2分1、一方下台,另一方得2分2、一方倒地(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支撑台面),站立者得2分。

3、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2分。

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顺势站立者,得2分。

5、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

6、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二)得1分1、用手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部位得1分。

2、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得1分。

3、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

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不能顺势站立者,得1分。

5、运动员被指定进攻后8秒内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6、主动倒地超过3秒不起立,对方得1分。

7、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三)不得分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不得分。

双方下台或同时倒地,不得分。

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

五、犯规与罚则(一)犯规1、技术犯规1)消极搂抱对方。

2)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

3)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4)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或不服从裁判。

5)上场不戴或有意吐落护齿、松脱护具。

6)运动员不遵守礼节。

2、侵人犯规1)在口令“开始”前进攻对方。

2)击中对方禁击部位。

3)以禁用的方法击中对方,在“停”口令后进攻。

(二)罚则1、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

2、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3、侵人犯规达3次,取消该场比赛规则。

4、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5、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或局间休息时输氧,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六、暂停比赛1、运动员倒地(主动倒地除外)或下台时。

2、运动员犯规受罚时。

3、运动员受伤时。

4、运动员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超过2秒时。

5、运动员主动倒地超过3秒时。

武术散打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析

武术散打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析

武术散打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析武术散打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武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竞技体育项目。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散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武术散打面前的重要课题。

目前,武术散打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武术散打队在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武术散打也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这项运动。

然而,武术散打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武术散打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很多人对武术散打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武术形式上,缺乏对武术散打的深入了解。

其次,武术散打的竞技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武术散打的赛事和比赛规则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为了实现武术散打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要加强武术散打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武术散打,提高武术散打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其次,要加强武术散打的人才培养,提高武术散打的竞技水平和技术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选手和教练员。

同时,要不断完善武术散打的赛事和比赛规则,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推动武术散打在国际上的发展和普及。

可以邀请国际知名的武术散打选手和教练员来中国进行交流和访问,同时也可以派遣中国的武术散打选手和教练员到国外进行交流和比赛,以提高中国武术散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技水平。

总之,武术散打作为一项传统的中国武术,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在现代社会中,武术散打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实现武术散打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散打运动研究现状

散打运动研究现状

散打运动研究现状武术散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产物,是经过整合、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武术技法的徒手格斗竞技项目,武术散打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

武术散打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实验到逐渐成熟,学届很多专家学者对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

朱瑞琪教授将散打的发展阶段分为:第一,以构建技术与理论体系、研究修订赛规则、培训建立裁判员队伍、积极搞试点的试验阶段(1979-1988年);第二,以散打运动加入全国锦标赛、参赛队伍规模扩大、出版竞赛规则、走向国际、拓宽市场为特点的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年);第三,以修改穿戴护具规定、继续拓宽市场、进一步完善规则为特点的成熟阶段(1999年至今)。

陈浩等将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试验阶段(1979-1988);第二,快速发展阶段(1989-2001);第三,基本成熟阶段(2002-2013);第四,完善巩固阶段(2014-2019)。

姜传银教授将散打运动的发展分为:试验探索阶段(1979-1989年)、曲折发展阶段(1990-1997年)、基本完善阶段(1998-2001年)、成熟发展阶段(2002年以后)。

《武术格斗基础教程》一书中对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做了总结,1988年在深圳举办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1989年被国家体委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1990年于北京召开的国际武术散打邀请赛,1991年被列为第一届武术世锦赛表演项目,1993年成功成为为第七届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同年被列为武术世锦赛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第十三届曼谷亚运会起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2年于上海举办的第一届武术散打世界杯。

综上所述,经过四十余年的时间的发展,散打运动在实践中由探索走向成熟、由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表明了散打运动以其鲜明的特征争得了世界的认同,技术、训练、理论等方面研究逐渐成熟。

1.散打比赛中常用技术研究现状1989年武术散打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时至今日,散打运动进入了全运会、亚运会、武术世锦赛,开展了武术散打世界杯、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学届很多专家、学者对武术散打比赛中技术运用情况做了统计分析。

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与商业化运作

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与商业化运作

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与商业化运作王梦哲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

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

它可以可强筋骨、壮体魄,培养练习者勇敢、坚强、灵活、自信等精神,形成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散打的确立是对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武术进行拯救与继承。

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它是综合了许多流派的招式,而融合成的一种竞技体育运动。

一、武术散打发展成就1979年散打在我国成为竞技的比赛项目,引起大众的注意。

80年代的电影《少林寺》也曾在中国掀起一股习武热潮,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掀起了武术热。

特别是2000年在湖南长沙市举行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则以全新的形式亮相,并有湖南卫视全程报道。

打造了柳海龙、苑玉宝、宝力高等众多散打明星。

这是中国武术散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开创了现代散打发展的新方向,使得中国武术散打进入了专业赛制的时期。

2003年的世界散打王争霸赛更是武术比赛商业运作的杰作。

激烈的比赛带动全场气氛紧张、有序、热烈,给观众耳目留下很深的印象。

就散打的技术发展及近年来中国散打对外战绩看,散打的技术体系逐渐成型,教练员、运队员和裁判队伍已经基本成熟。

二、武术散打发展的不足1.外在因素可以看到,我们的对手并不都是国外的一流选手。

例如2001中美对抗赛美国代表队的K.J.奴恩思、蒂姆.施尔顿、迈克·奥特曼等在美国都是二三流选手。

中美几次交锋,美国派来的都不是最强阵容。

而纵观中泰对抗赛,貌似每次都是我们大比分获胜。

只是泰国派来的也并不都是最高水平的拳手。

2009的佛山中泰对抗赛中,并不被专家十分看好的中国选手张开印KO泰国高手蓝桑坤的那一场就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并有犯规嫌疑。

而我们的选手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的一线队员。

以一线队员对抗国外参差不齐的选手似乎有些胜之不武。

2010年10月中泰在马来西亚的对抗赛五场对决中,中国就以2比3负泰国而告终。

可见中国散打的技术水平还是要继续提高和完善的。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武术散打是一种综合性格斗运动,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巧和西方拳击的实战性,是一项备受青睐的竞技项目。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制定,旨在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公平公正地进行比赛,同时展现运动员的技术和体能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武术散打竞赛的规则。

一、比赛场地和装备。

1. 比赛场地为标准的搏击台,台面应平整、无障碍物,并设有安全护栏。

2. 运动员比赛时需穿着统一的运动服装,包括运动鞋和护具,以保障比赛的安全性。

二、比赛规则。

1. 比赛分为站立和地面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规则和计分方式。

2. 站立阶段,运动员可以使用拳击、踢腿、膝击等技巧进行攻防,但不得使用摔技和擒拿技术。

裁判会根据运动员的有效攻击、防守和动作技巧进行评分。

3. 地面阶段,当一方运动员倒地后,另一方可以利用地面格斗技巧进行攻击,但不得使用肘击、膝击等危险技术。

裁判会根据运动员的地面格斗技巧和防守能力进行评分。

4. 比赛分为多个回合,每个回合的时间一般为3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

比赛结束后,裁判将根据运动员在站立和地面阶段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以决定比赛胜负。

三、禁止行为。

1. 禁止使用头部攻击对手,包括头槌、头撞等动作。

2. 禁止使用肘击、膝击等危险技术。

3. 禁止使用摔技和擒拿技术,以免造成对手严重伤害。

4. 禁止使用任何违反比赛规则的行为,如故意击打对手的私处、抓挠对手等。

四、裁判判罚。

1. 裁判在比赛中有权利对违反比赛规则的运动员进行警告、扣分甚至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2. 运动员可以对裁判的判罚提出申诉,但裁判的判罚是最终决定。

五、比赛评分。

1. 比赛评分由一定数量的裁判组成,他们会根据运动员在站立和地面阶段的表现进行评分,最终决定比赛胜负。

2. 比赛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有效攻击、防守和动作技巧等方面。

六、比赛结果。

1. 比赛结果分为胜、负、平局,胜者将晋级下一轮比赛,负者将被淘汰出局。

2. 若比赛出现平局,将进行加时赛决出胜负。

新竞赛规则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影响与分析

新竞赛规则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影响与分析

新竞赛规则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影响与分析【摘要】新竞赛规则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影响与分析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规则的影响进行分析。

新规则对比赛节奏的影响使得选手需要更快速地做出反应和决策。

新规则对技战术策略的影响要求选手调整训练方案,更加注重速度和灵活性。

新规则也提高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需要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最终,新规则对散打运动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促进了该运动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新竞赛规则既带来了利好也有一些不利之处,但对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未来的发展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新竞赛规则、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影响、比赛节奏、技战术策略、训练方案、心理素质、散打运动发展、利与弊、技术水平、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新竞赛规则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影响与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运动科学的不断发展,散打运动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竞赛规则。

对于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来说,新的竞赛规则对他们的技术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新竞赛规则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的意义。

随着新竞赛规则的出台,运动员们在比赛中需要更加注重速度和灵活性,以适应比赛节奏的提升。

这不仅要求运动员们在技术上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

新规则对比赛节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训练方案的调整方面,新规则也给散打运动员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训练需更加注重技术的精准性和快速性,同时也需要结合新规则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这需要教练团队和运动员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新规则的训练方法,以保持竞技状态的稳定。

新规则也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比赛节奏的提升和技战术策略的变化,运动员们需要具备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在激烈的比赛环境下保持冷静和专注。

新规则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是一大挑战。

散打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

散打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武术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而散打则是中华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散打从诞生至今,普及程度尚不算高,仅局限于一些武馆、武校或者体育专业中。

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竞赛项目,散打运动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

本文通过对散打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新时期散打运动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为促进散打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当今,武术搏击项目深受人们喜爱,其项目种类较多,如拳击、摔跤、自由搏击等,这些搏击项目各具特点,有的因为国家重视,已经成功申报为奥运比赛项目;有的因为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在各个国家之内广为流传。

在众多武术搏击项目中,散打运动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开展散打114运动,发挥其所具有的价值是相关研究者重点思考的内容。

1散打运动的发展和普及状况散打运动是近三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20纪80年代,人们开始对散打运动进行研究,并尝试将其引入正式比赛项目。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第一届全国散打比赛,即宜春散打擂台赛,紧接着出台了较为规范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这是散打运动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散打运动正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1991年,散打运动正式成为全运会比赛项目。

1993年,散打被列为世界锦标赛的正式比赛项目。

1992年,在曼谷举行的第十三届亚运会,其中就有散打比赛项目。

2000年以后,国内所开展的各种武术比赛均存在散打运动的身影,目前,散打已经成为国内外重点搏击项目之一。

虽说散打运动在国内名声大噪,但是普及程度并不高,现阶段仅有武馆、武校以及体育专业院校存在散打运动。

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竞赛项目,散打运动尚没有达到应有的普及程度,这就需要对限制散打运动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散打竞赛的规则尚不完善;其次,固有传统思想限制了散打运动的发展;最后,散打运动的传播渠道有限。

这些都是影响散打竞赛无法大面积推广开来的主要因素。

2影响散打发展的因素分析2.1竞赛规则的漏洞限制了散打运动自《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出台之后,有体坛博览关散打竞赛规则便一直处于不断修正以及完善的状态。

浅谈在体育强国目标下散打在大众体育中的发展现状

浅谈在体育强国目标下散打在大众体育中的发展现状

1、练习散打在大众体育中的作用1.1、散打的一般强身健体功能大众通过练习武术散打,能够提升核心腰腹力量,上下肢的肌群也能得到有效发展,使骨骼更加坚硬,提升整体速度与力量,同时无氧耐力也会得到增强,还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提升反应能力,能够使大众身体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大众练习散打主要以参加散打俱乐部培训为主,普通大众、青少年在休息之余进行散打课程的培训,学习武术散打的基本内涵和武术精神。

不仅锻炼自我,也让他们远离低端趣味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断促进发展着良好的身体状态,以及获取防身自卫的技能与技巧。

1.2、散打培养竞争意识功能武术散打是一项具有强对抗性的运动,练习者在实战练习中,在面对拳腿的进攻与技术交流,有胜者则必然有败者,能够让练习者拥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竞争精神,同时也能让练习者直面成功与失败、失落与欣慰,竞争意识不仅是现在社会各类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青少年培养竞争意识更是尤为重要,这让他们在以后进入社会大熔炉中,充满竞争活力。

1.3、散打磨炼意志的功能大众在学习武术散打的训练过程中,会感受到一定程度的运动疲劳和肌肉酸痛,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中,是在一次次不断挑战身体的极限,咬紧牙关,然后超越它,不仅是克服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在实战中遇到厉害的对手,从害怕到冷静的面对,在拼搏中取胜,能够让练习者具备拼搏精神。

同时大众通过共同以学习武术散打为目的而结交,成年人以及青少年在不断学习散打的过程中,逐步将武术散打发展为自己的爱好,在练习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散打技术,实战中相互切磋,训练中互相鼓励、帮助,相互监督,共同进步,训练后交流心得与体会,能够让大众结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交际圈。

2、散打在大众体育中发展中影响因素2.1、竞技散打对武术散打在大众体育中的影响在竞技散打比赛的过程中,散打运动员必须在比赛中充分运用技术与战术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但是散打运动员只有在专业的运动训练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运动竞技能力,而运动竞赛则是将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表现出来,这是竞技散打的主要任务,其本身目的是为了提高比赛过程的激烈性和观赏性,但在大众练习散打的过程中,其技术动作、规则都是以竞技散打为基准,这对爱好散打运动的成年人、青少年在在练习中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较高,并且需要长时间坚持训练,练习者在实战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受伤,而他们本身练习目的不是以竞技对抗为主对其身体安全性有所考虑,而是希望强身健体,放松身心,这对散打在大众体育中的发展颇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998年起散打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五枚金 牌。 6、亚洲、欧洲、美洲等洲际性武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赛,都设有散打比赛。
7、2003年的东南亚运动会,散打设8块金牌。
散打新规则简介之一:散打竞赛规则的演变
1、国内散打竞赛规则修改情况: 1990年第一版《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1996年第二版《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1998年第三版《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2004年试用版《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 同时编写了试用版《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裁判法》
谢谢各位!
请提宝贵意见!
(5)很多城市少儿业体校也成立了散打班
(6)公园、健身俱乐部练习散打的人群比比皆是 (7)散打王赛一场比赛的电视收视率高达5200万人。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二:国内发展现状 3、散打理论不断完善、加强了对散打项目的科学研究 (1) 1990年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编写了第一本系统介绍散打理 论、技术的专业指导书籍《中国散手》。 (2) 1998年出版了《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散手)》 为提高教练员的理论知识及训练水平提供了参考。 (3) 2004年经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出版了《中国武术 教程》其中下册主要内容为散打部分。进一步规范了术语。 (4) 2004年“七科大”共有104篇武术论文入选,其中研究散打 的学术论文22篇,包含了散打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训 练问题,以及散打理论框架、竞赛、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涉 及了运动医学、生理、生力、生化、心理、计算机软件等相关学 科。
散打新规则简介之三:新规则主要条款的具体变化
1、取消了得分部位中的小腿。(引导技术发展方向) 2、取消了4分得分标准。只有得2分、1分、不得分标准。 (便于裁判判罚) 3、腿法击中头部,改为得2分。(引导运动员使用高腿) 4、取消了互打互踢不得分条款。(可以累计分数,提倡组合 击打,使比赛场面更紧张激烈) 5、取消了技术犯规中的场外指导和大声叫喊。(使赛场气氛 更活跃) 6、规定了仲裁不能改判裁判组的评判结果。(避免了不必要 的赛场纠纷) 7、规定了比赛护具为:护头、护胸、护裆、护齿、拳套等。 (与国际比赛相一致) 8、增加了擂台和保护垫的高度:擂台高80厘米、保护垫高30 厘米。(使比赛场面更清晰,便于裁判记分)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二:国内发展现状 2、目前散打在国内的普及程度
(1)每年参加全国散打比赛有近50个队伍,其中专业队伍有 32支。而且参加女子比赛的队伍达到25支。 (2)散打成为公安系统录用、考核、评比的一个重要内容 (3)体育院校相继成立散打专业、普通高校开设散打选修课
(4)全国范围内武术馆校的兴起,散打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三:国际发展现状 1、1988年首届国际武术节,设立了散打比赛项目,是散打首 次在公开场合亮相。
2、1991年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被列为表演项目,只 有10几个国家参加比赛。从第二届起,散打被列为比赛项目。
3、2003年第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已有5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比赛。并第一次设立了女子散打五个级别的比赛。 4、2002年和2004年分别举办了第一、第二届世界杯散打赛。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二:国内发展现状 1、国内散打竞赛现状 (1) 1989年散打被列入全国正式体育竞赛项目。 (2) 1993年被列为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3) 历届全运会金牌数对比: 1993年七运会:团体一块金牌。 1997年八运会:小、中、大级别团体三块金牌。 2001年九运会:48-52、56-60、65-70、75-80、 85-90、90以上共六块金牌。 2005年十运会:50、58、67.5、77.5、87.5、无差、 女子团体共七块金牌。 (4) 国内现有散打比赛一览: 常规赛:全运会散打比赛、全国散打锦标赛、全国散打冠军赛、 全国青少年散打锦标赛、全国武术馆校散打比赛、 全国城市运动会散打比赛、全国体育院校散打比赛等。 商业赛:散打王比赛、武术散打俱乐部赛、散打水上擂台赛等。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一:散打运动概述
3、关于散打与散手 1979年3月国家体委决定将散手列为竞技比赛试验项目, 同年5月在南宁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散手作 了尝试性的表演。1980年,列入“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 赛”。为尊重历史沿革,“散手”一词作为武术徒手对抗 项目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从1979年开始试点比赛之后,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 点。一种观点认为“散手”这个名称,尊重了历史的沿革, 是自然而合乎情理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散手”这个名 称不准确,不好理解,应该改为“散打”。 中国武术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 1998 年开 始在正式的比赛和交往中,推广使用“散打”一词,并逐 渐规范统一。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 及新规则简介
曲润杰
二00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1、散打运动发展现状 (1) 散打运动概述 (2)国内发展现状 (3)国际发展现状 2、散打新规则简介 (1) 散打竞赛规则的演变 (2)散打规则修改的依据 (3)新规则主要条款的具体变化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一:散打运动概述
套路:
1、武术
散打: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 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 代竞技体育项目。 2、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叫法 先秦——搏;春秋——相搏、手搏;汉代——卞、弁; 明——白打(正规比武——打擂台);近代——散手、 散着(招)、散打、拆手; 现代——散打
2、国际散打竞赛规则修改情况: 1999年《国际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2004年《国际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散打新规则简介之二:散打规则修改的依据
1、引导技术发展方向。规则不能阻碍技术的发展,应该是 技术的导向,要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2、可操作性。条款简单化,便于执行评判。 3、最终进入奥运会。首先散打规则应符合现代体育竞赛特 点,迎合奥运会的条件要求。 4、国内、国外散打竞赛规则相一致,便于推广、交流和规 范项目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