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4《社会学概论》历年试题第04章答案版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034社会学概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D)A、社会实质B、社会现象C、社会属性D、社会事实2、对旧的思想、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及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这种研究称为(C)A、“社会批判”B、“社会改善”C、“社会批评”D、“社会进步”3、提出社会冲突不只是具有破坏性的反功能也具有正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B)A、霍曼斯B、刘易斯·A、科塞C、欧文·戈尔曼D、罗伯特·默顿4、文化传播最原始、最基本的载体是(D)A、书籍B、电子网络C、大众传媒D、人5、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认为,社会调查的支柱是(A)A、问卷B、实地调查C、实验D、询问6、提出“镜中之我”这一概念的是(D)A、弗洛伊德B、科尔伯格7、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是(B)A、先进的制度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C、丰富的文化D、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8、个人空间理论提出的社会距离是指相距(C)A、18英寸以内B、18英寸到4英尺C、4英尺到12英尺D、12英尺以外9、提出科层制的是(B)A、摩尔斯B、马克斯·韦伯C、洛斯奇D、布劳10、最先提出组织的一系列科学管理原则,建立了刺激性的计件工作制的是(C)A、梅约B、马斯洛C、泰罗D、巴纳德11、古斯塔夫·勒庞在1896年出版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解释集体行为的书籍是(C)A、《力的演化》B、《集体行动的逻辑》C、《乌合之众》D、《历史哲学的科学基础》12、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
这属于组织过程中的(C)A、组织决策B、组织沟通C、组织控制D、组织冲突13、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的一致认可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上。
社会学概论00034全国统一自考历年真题

浙江省2001年10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学的关系是______的关系。
2.对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是______。
3.文化的______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4.马克斯·韦伯把权威分成三种理想的类型,即______权威、______权威和______权威。
5.当代现代化理论中的“信息社会论”的代表有:《第三次浪潮》的作者______和《大趋势》的作者______。
6.家庭的结构类型有______、______和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四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1.社会学研究社会关系与其他学科研究社会关系的区别在于社会学是从( )出发加以研究的。
A.社会分层B.社会功能C.社会整体D.社会结构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这种社会学的功能是( )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预测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3.把社会学看作科学之“王后”的社会学家是( )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D.韦伯4.帕森斯的学生K·默顿创立了( )A.交换理论B.冲突理论C.中程理论D.宏观理论5.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 )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利益关系D.人际关系6.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社会关系是( )A.氏族关系B.家庭中关系C.村庄中关系D.朋友关系7.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志缘关系8.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A.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物质设备体系B.规则体系、概念体系、物质设备体系C.规则、组织、设备、人群D.概念、规则、组织、设备9.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区域的边际处,产生的一种混合文化,就是( )A.文化区B.文化区域C.文化圈D.边际文化10.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 )的轨迹向四周扩散。
2015年04月自学考试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斯宾塞是(c)A.法国人B.德国人C.英国人D.美国人2.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八)A.社会批判理论B.常人方法学C.交换理论D.结构功能论3.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属于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D)A0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D.描述性功能4.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是(八)A.人文主义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C0实证主义方法论 D.功能主义方法论5.非介入性研究法是指(B)Ao观察法B,文献法C.访谈法D.实验法6.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B)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7.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C)A.十五届三中全会B.十六届三中全会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七届四中全会8.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C)A.文化融合B.文化传播C.文化冲突D.文化杂交9.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来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是文化多样性中的(D)A.文化中心主义B.文化新权主义C.文化绝对主义D.文化相对主义10.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B)A,再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n基本社会化11.在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科尔伯格的理论认为(C)A.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B.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C.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D.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12.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社会角色可以划分为(B)A.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B.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C.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D.制度性角色与互动性角色13.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较量、争夺,这种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是(八)A.竞争B.冲突C.竞赛 E.比赛14.在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中,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是指(D)A.个人距离B.亲密距离C.公众距离D.社会距离15.以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将社会网络分为(D)A.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B.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C.个人形态和群体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16.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C)A.丁克家庭B.重组家庭C.主干家庭D.核心家庭17.初级群体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全国2010年04月自学考试00034《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答案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1895年,在《原强》一文中首先介绍了斯宾塞及其社会学的学者是( B )1-17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学的( B )2-363.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D )2-414.初级社会关系是次级社会关系的基础,但社会关系大量表现为( C )3-645.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 A )3-676.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 A )3-707.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D )4-858.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现为提供知识和积累成果两方面的是( C )4-869.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B )1-13学习文档仅供参考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 D )2-5111.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被称为( A )5-11012.美国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强调人的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 B )5-11613.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 B )6-14214.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D )7-15615.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A )7-16316.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需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这种观点来自于( A )8-18417.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 B )8-181——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的经济活动的标准和制度,被称为( D )9-20719.属于教育制度的显功能的是( C )9-21220.一个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部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被称为( D )10-228学习文档仅供参考21.我国的农村社区大致有两种形态,即( B )10-23122.韦伯主张从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即( A )11-255A.经济、政治和社会B.经济、政治和教育C.经济、政治和文化D.政治、文化和教育23.美国社会学家特纳提出了两种形式的社会流动,即( C )11-27124.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是( D )12-28125.在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B )12-28826.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有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是( C )12-29527.在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中,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的理论是( A )13-30628.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是( D )13-31429.在社会预警系统中,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认识和参与社会问题防治的知识属于( C )13-32530.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A )14-331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22年4月自学考试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C)A.美国人B.英国人C.德国人D.法国人2.刘易斯·A.科塞提出的冲突理论是(B)A.结构冲突论B.功能冲突论C.辩证冲突论D.阶级斗争论3.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主要著作之一是(D)A.《实践与反思》B.《第三条道路》C.《规训与惩罚》D.《交往行动理论》4.1979年3月15日至18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在北京召开“社会学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代表党中央为社会学正名,从科学上、政治上恢复社会学的名誉的是(A)A.胡乔木B.胡耀邦C.费孝通D.邓小平5.我国通过普查进行的统计调查内容和时间周期已经规范化、制度化,每逢末尾数字为“0”的年份进行(A)A.人口普查B.工业调查C.农业普查D.第三产业普查6.试图通过深入地“解剖麻雀”,达到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全面认识,从个性发现共性,从特殊认识一般,这种研究方法是(B)A.个案研究B.典型调查C.问卷调查D.观察调查7.中国共产党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D)A.十五届四中全会B.十五届五中全会C.十六届三中全会D.十六届四中全会8.环境的功能之一是环境对人类具有(C)A.限制作用B.经济发展作用C.文化启迪作用D.保护作用9.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B)A.文化模式B.文化特质C.文化体系D.文化集丛10.文化反哺属于(A)A.反向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再社会化11.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经历的过程是(B)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B.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C.角色期待→角色实践→角色领悟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12.构成社会互动,一般要具备的因素有(B)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3.交换的四个要索是(D)A.动机、目标、付出和回报B.目标、付出、成本和效益C.动机、付出、成本和效益D.目标、付出、回报和效益14.源于环境变化而发生的调适,其常见的方式之一是(C)A.服从B.和解C.容忍D.妥协15.美国心理学家米格尔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C)A.四个B.五个C.六个D.七个16.霍尔提出,社会存在不同的个人空间有(B)A.三种B.四种C.五种D.六种17.丁克家庭指的是(A)A.无孩家庭B.单亲家庭C.单身家庭D.失独家庭18.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摩尔斯和杰伊·洛斯奇提出的组织管理理论是(D)A.“X”理论B.“Y”理论C.“Z”理论D.超“Y”理论19.美国学者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详尽地探讨了他提出的(C)A.价值累加理论B.乌合之众理论C.搭便车理论D.资源动员理论20.从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角度着重分析为什么来自社会下层的思维方式更容易在正式的学校环境中遭遇排斥的学者是(A)A.布迪厄B.保罗·威利斯C.伊凡·伊利奇D.帕森斯21.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失业可分为(C)A.三种类型B.四种类型C.五种类型D.六种类型22.在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中,凡勃伦提出的是(A)A.炫耀性消费理论B.消费文化论C.消费社会论D.生活风格理论23.德国社会学家膝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最早阐述社区概念的时间是(A)A.1887年B.1889年C.1894年D.1896年24.法国建筑学家和城市理论家勒·柯布西耶提出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角度是(B)A.城市地理空间B.城市规划视觉C.城市生态系统D.城市发展潜力25.在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中,精英理论的提出者是(D)A.戴维斯B.摩尔C.达伦多夫D.帕累托26.我国所谓“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阶级、阶层结构形成于(B)A.1949—1952年B.1953—1956年C.1957—1967年D.1968—1977年27.失范理论的提出者是(A)A.默顿B.涂尔干C.弗洛伊德D.莱蒙特28.广义的社会控制从其内容上可分为(C)A.对社会体制的控制、对社会机制的控制和对社会制度的控制B.对社会行为的控制、对社会心理的控制和对社会文化的控制C.对社会行为的控制、对社会关系的控制和对社会价值的控制D.对社会制度的控制、对社会结构的控制和对社会关系的控制29.在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中,更加强调主观性的社会建构理论形成于20世纪(C)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30.中国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的时间是(A)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14年10月自学考试00034《社会学概论》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1410-全国-社会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被称为“社会学之父”的社会学家是()(1分)A:斯宾塞B:马克思C:涂尔干D:孔德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五脏六腑”被用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提出者是()(1分)A:杨庆垄B:费孝通C:孙本文D:吴文藻3、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1分)A:后工业社会论B:信息社会论C:世界体系理论D:依附理论4、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被称为()(1分)A:人文主义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C:实证主义方法论D:功能主义方法论5、在统计调查中,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被称为()(1分)A:问卷调查B:抽样调查C:普遍调查D:统计报表6、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被称为()(1分)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7、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被称为()(1分)A:矿产资源B:环境资源C:环境资源D:自然资源8、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是()(1分)A:文化市场B:文化模式C:文化特质D:文化产业9、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并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被称为()(1分)A:主文化B:亚文化C:次文化D:大文化10、费孝通曾经多次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概括的是()(1分)A:文化震惊B:文化融合C:文化自觉D:文化交流11、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1分)A:再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12、关于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的观点是()(1分)A: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B: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C: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D: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13、权利和义务是有较为严格而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被称为()(1分)A:先赋角色B:自致角色C:规定性角色D:表现性角色14、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某些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影响,这种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是()(1分)A:暗示B:交换C:模仿D:调适15、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1分)A:仪式B:符号C:象征D:语言16、“无孩家庭”被称为()(1分)A:丁克家庭B:重组家庭C:留守家庭D:失独家庭17、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1分)A:内群体和外群体B:大群体和小群体C: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18、组织管理不只是和组织本身有关,而且涉及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灵活地决定组织的决策方式、领导方式和行动方式,持这一观点的是组织管理理论中的()(1分)A:组织行为理论B:权变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19、如果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那么这个群体发生集体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这种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是()(1分)A:乌合之众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C:资源动员理论D:搭便车理论20、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之一是()(1分)A:社会选拔B:减小就业压力C:知识技术创新D:社会化21、在失业的类型中,由于经济波动所造成的失业是()(1分)A:摩擦性失业B:周期性失业C:残余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2、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或者教育新移入的居民,使他们能够融人到社区生活中来,这是社区的()(1分)A:社会控制功能B:社会化功能C:社会参与功能D:社会保障功能23、美国学者林德夫妇的名著《中镇》开创了社区研究中的()(1分)A:人文区位学理论B:类型学理论C:社区全貌研究D:空间结构理论24、社区发展的经费要在社区内自筹集资,社区发展的人才和骨干要在社区内物色、培养,社区发展的物质资源要尽量就地利用和开发,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1分)A:自力原则B:民众需要原则C: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D:民主的原则25、在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阶段中,平稳起步阶段是()(1分)A:1949年~1952年B:1949年~1954年C:1949年~1955年D:1949年~1957年26、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被称为()(1分)A:垂直流动B:代际流动C:结构式流动D:竞争式流动27、文化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倡研究社会实际存在的利益关系,这一观点来自于()(1分)A:价值冲突理论B:社会解组理论C:社会建构理论D:社会病理学28、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属于结构性问题的是()(1分)A:食品安全问题B:腐败问题C:毒品问题D:自然灾害问题29、在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中,为了根本变革社会制度,改善生产关系,从而产生的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被称为()(1分)A:社会改革B:自发变迁C:社会革命D:整体变迁30、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共同体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交换关系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依存性、关联性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被称为()(1分)A:现代化B:世界化C:地球村D:全球化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31、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将其分为()(2分)A:违法行为B:违规行为C:偏差习惯D:偏差心理E:偏差文化32、社会学的社会管理功能的表现有()(2分)A:建立规范B:提供模式C: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D:帮助人们合理选择E:反馈信息33、1977年,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可分为()(2分) A: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知识分子阶层E:无产阶级34、消费社会的特征包括()(2分)A:消费是一种消费心理过程B:消费成为社会的核心C: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张D:消费主义盛行E:消费是一种文化3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有()(2分)A:社会性B:普遍性C:特殊性D:集群性E:复杂性三、文字题(共12题,共60分)36、名词解释:显功能(3分)37、名词解释:文化(3分)38、名词解释:婚姻(3分)39、名词解释:劳动(3分)40、名词解释:偏差行为(3分)41、简述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目标的实现(5分)42、简述社会学研究筹划阶段的主要工作(5分)43、简述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正面影响(5分)44、简述初级群体的特征(5分)45、简述当前我国社区发展的基本任务(5分)46、联系实际试述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10分)47、试述如何促进中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10分)1410-全国-社会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考点】奥古斯特·孔德答案:D解析:孔德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全国2020年8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0年8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009f8faeaad1f347933f30.png)
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P37( A ) A.奥古斯特·孔德B.卡尔·马克思C.赫伯特·斯宾塞D.埃米尔·涂尔干2.涂尔干认为,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是P40( D ) A.有机团结B.集体团结C.个体团结D.机械团结3.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P43( B ) 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4.《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的作者是社会学家P45( C ) A.霍曼斯B.麦肯齐C.布劳D.沃斯5.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社会学”之名的是P48( B ) A.康有为B.谭嗣同C.章太炎D.梁启超6.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讲“五脏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中六腑是说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P54( C ) A.六类学会组织B.六种学科分支C.六门基础课程D.六种研究机构7.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P64( A ) A.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B.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C.社会学研究应立足于微观层面D.社会学研究人类对社会现象做出的解释以及赋予它们的意义8.自然资源的特征之一是P83( D ) A.均匀性B.不确定性C.普遍性D.系统性9.西方学者中首先给文化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P86( D ) A.马林诺斯基B.理查德·利基C.麦克法兰D.爱德华·泰勒10.文化交流开始于P89( B ) A.文化采借B.文化传播C.文化冲突D.文化融合11.职业学校教育属于P95( C ) A.继续社会化过程B.重新社会化过程C.基本社会化过程D.二级社会化过程12.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P97( D ) A.三个阶段B.四个阶段C.五个阶段D.六个阶段13.根据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相距4英尺到12英尺以内属于P122( C ) A.公众距离B.亲密距离C.社会距离D.个人距离14.以布朗等为代表,将社会资本分为P128( B ) A.同质性社会资本和异质性社会资本B.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C.结构性社会资本、过程性社会资本和功能性社会资本D.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15.在家庭结构类型中,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終生不育的家庭属于P136( A ) A.核心家庭B.联合家庭C.主干家庭D.残缺家庭16.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概念是P144( A ) A.初级群体B.参照群体C.正式群体D.内群体17.科层制的提出者是P148( A ) A.马克斯·韦伯B.罗伊斯里斯伯格C.约翰·摩尔斯D.巴纳德18.斯梅尔瑟对集体行为进行解释的理论是P155( B ) A.搭便车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C.乌合之众理论D.社会运动理论19.最早的教育形态是P160( C ) A.家庭教育B.个人教育C.社会教育D.学校教育20.学校成为统治阶级用以生产与其特殊地位与利益相吻合地位的工具,这种关于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是P162( D ) A.控制论视角B.管理论视角C.功能论视角D.冲突论视角21.以精益生产、柔性专业化等非大规模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新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及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劳动方式,被称为P168( B ) A.新福特主义B.后福特主义C.福特主义D.前福特主义22.根据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城市的第五环是P178( C ) A.中心商业区B.过渡区C.高级住宅区D.工人居住区2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可分为P197( B ) 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2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认为,分工分为P210( B ) A.“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B.“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C.“虚拟分工”和“真实分工”D.“个人分工”和“集体分工”25.“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是P214( D ) A.身份B.财富C.地位D.职业26.社会流动可分为结构式流动与P220( A ) A.自由流动B.竞争式流动C.赞助式流动D.授权流动27.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偏差行为可分为P226( B ) A.偏差习惯、偏差价值和偏差心理B.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和偏差文化C.偏差道德、偏差习惯和偏差文化D.偏差风俗、偏差习惯和偏差道德28.社会控制的特点之一是P234( C ) A.具体性B.单一性C.规范性D.可变性29.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富勒和理查·麦尔兹认为,所有社会问题都要经过P241( A ) A.三个阶段B.四个阶段C.五个阶段D.六个阶段30.美国学者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闸述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P267( D ) A.后工业社会论B.依附理论C.世界体系理论D.信息社会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抗日战争时期,费孝通主持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实地调查,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2014年10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被称为“社会学之父”的社会学家是(D)A.斯宾塞 B. 马克思 C. 涂尔干 D. 孔德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五脏六腑”被用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提出者是( B )A.杨庆堃B.费孝通C.孙本文D.吴文藻3.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A)A.后工业社会论B.信息社会论C.世界体系理论 D. 依附理论4.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被称为(C)A.人文主义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C.实证主义方法论D.功能主义方法论5.在统计调查中,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被称为(B)A.问卷调查B.抽样调查C.普遍调查D.统计报表6.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被称为(B)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7.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被称为(D)A.矿产资源B.环境资源 C. 生物资源D.自然资源8.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是(B)A.文化市场B.文化模式 C. 文化特质D.文化产业9.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并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被称为(A)A.主文化B.亚文化 C. 次文化D.大文化10.费孝通曾经多次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概括的是(C )A.文化震惊B.文化融合C.文化自觉D.文化交流11. 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B)A.再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12.关于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的观点是(D)A. 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B.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C.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D.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13.权利和义务是有较为严格而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被称为(C)A.先赋角色B.自致角色C.规定性角色D.表现性角色14.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某些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影响,这种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是(A)A.暗不B.交换C.模仿D.调适15.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D)A.仪式B.符号C.象征D.语言16.“无孩家庭”被称为(A)A.丁克家庭B.重组家庭C.留守家庭D.失独家庭17.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A)A.内群体和外群体B.大群体和小群体C.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18.组织管理不只是和组织本身有关,而且涉及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灵活地决定组织的决策方式、领导方式和行动方式,持这一观点的是组织管理理论中的(B)A.组织行为理论B.权变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19.如果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那么这个群体发生集体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这种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是( D )A.乌合之众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C.资源动员理论D.搭便车理论20.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之一是( B )A.社会选拔B.减小就业压力C.知识技术创新D.社会化21.在失业的类型中,由于经济波动所造成的失业是(B)A.摩擦性失业B.周期性失业C.残余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2.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或者教育新移人的居民,使他们能够融人到社区生活中来,这是社区的(B)A.社会控制功能B.社会化功能 C. 社会参与功能D.社会保障功能23.美国学者林德夫妇的名著《中镇》开创了社区研究中的(C)A.人文区位学理论B.类型学理论C.社区全貌研究D.空间结构理论取反应性行动的效果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201304单选]12.“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被称为(B)4-95
A.正向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201304单选]13.库利认为,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它的出现有(B)4-97 A.两个阶段 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201307单选]12.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B)4-104 A.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B.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C.目的性角色与过程性角色
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201404单选]11.再社会化也称(D)4-96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201404单选]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B)4-97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201404单选]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C)4-105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二、多项选择题
[201307多选]3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ABCDE)4-95
A.生活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价值观念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E.角色社会化三、名词解释题
[201307名词解释]37.社会化4-94
答:
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四、简答题
[201304简答]42.简述实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4-102
答:
(1)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1分)(2)社会实践通常包括生产活动、科学实验、社会斗争和人际交往等形式。
(1分)
(3)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观察学习;(1分)二是角色扮演;(1分)三是知识积累。
(1分)
五、论述题
[201307论述]46.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4-108
答:
(1)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的社会化提出的最高目标。
(1分)(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
(1分)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1分)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
(1分)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分)
(3)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
(1分)具体阐述。
(2分)
(4)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就开始产生的一种美好向往。
(1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