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厚度现状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工程质量
管理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本文将介绍这些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通病
1. 沥青路面厚度不足
厚度不足会导致路面承重力不足、易出现裂缝,长期会降低路
面使用寿命。

预防措施:控制施工厚度,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在施工前应测量地基承载力,以确定沥青路面的最小厚度要求。

2. 沥青路面出现网裂缝
网裂缝是指交叉的、不规则的裂缝,由于路面承受交通荷载和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沥青路面伸缩变形,最终导致裂缝。

预防措施:采用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增加路面厚度,减少交通荷载对路面的
影响。

3. 沥青路面结构破坏
形成裂缝后,如果不及时修补,会导致沥青路面结构破坏。

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和修复裂缝,检查路面的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

防治措施
1. 加强选址调查
在选址前应进行相应的调查,掌握地质地貌等信息,确保路面的承载性能与排水性能满足要求。

2. 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
沥青路面属于高速公路特种工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过程监测
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施工质量。

4. 定期进行路面维护
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发现裂缝及时进行修补、养护,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之,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施工不合格、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只有从选址、施工到维护,各个环节都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才能有效预防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出现。

沥青路面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沥青路面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沥青路面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通过对已修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情况,就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原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完善沥青路面建设中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的的方法。

关键词: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mon diseases of asphalt pavement has been repaired,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raw material sele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material selection, mixture ratio design, construction process method.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common diseases, materials, mixing ratio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沥青混合料路面是由以沥青材料作为结合料黏结矿料而修筑的路面结构,它与基层和垫层共同组成完整的路面结构。

它与水凝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性好、噪声小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修筑沥青路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级道路的不断增多,沥青混合料路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虽然沥青路面得到广泛推广,但是对于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认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沥青路面出现许多问题,如车辙、水损害、裂缝、路面坑槽、拥包隆起等病害。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现状、原因及对策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现状、原因及对策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现状、原因及对策李祥营(河北省东光县交通局,河北东光061600)喃要]与水泥路面相比较,沥青路面具有造成价低,易修复等优点,因此在农村公路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大多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厚度一般为3,--7C M;公路基层—般采取一步灰土,厚度15~18CM,路面宽度4—9米。

[关键词】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现献;原因;对策据交通部年度发展报告,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1万公里,其中国道13.34万公里,省道23.96万公里,专用公路5.80万公里,县道50.65万公里,乡、村等农村公路251.96万公里。

“十一五”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中部地区基本实现所有乡镇和85%以上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实现9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考虑到大部分县道具有农村公路功能,农村公路总里程近300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0%左右。

1现状与水泥路面相比较,沥青路面具有造成价低,易修复等优点,因此在农村公路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大多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厚度一般为3~7C M:公路基层一般采取一步灰土,厚度15—18CM,路面宽度4—9朱1.1路况现状由于技术标准较低,对行驶车辆又不加限制,农村公路大修周期明显缩短,限于资金等方面原因,待修路段较多,路况和通行能力并不乐观,实际路况与应有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12病害现状农村公路目前主要病害有:沉陷、松散、车辙、龟裂、拥包、波浪、坑槽等,有的病害较为严重,个别路段积水排不出,路基长时间水浸,已无强度可言,明显的影响到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13养护现献一般县道可以得到充分养护,乡村公路养护力度不够,部分存在弃管弃养现象,由于养护不到位,至使可前期处理的病害进一步加重,大多数乡村公路因养护不到位,没有经过中修罩面阶段,路面病害,基层病害严重,直接进入大修待修。

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况调查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况调查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况调査分析摘要:通过对沥青路面破损状况、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五个方面的检测,综合评价该项目路面使用状况。

关键词:路况调查;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测评定0工程概况某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按照公路建设标准设计,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米,路面宽23米,自运营已有十多年了。

在行车载荷和各种恶劣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沿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路面病害。

现对该项LI K435+067-K446+753共ll・686km路面技术状况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统讣结果综合评价该项目的路面使用状况。

1路况调查方法通过对路面破损状况、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五个方面的检测, 对该项目路面使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采用人工调查的方法检测评定,通过车载式激光平整度仪、激光式车辙检测仪检测道路行驶质量RQI、车辙深度RDI,路面结构强度PSSI 采用贝克曼梁与FWD检测评定,抗滑性能SRI采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检测评定,同时釆用路面取芯机进行钻芯取样。

2路况检测统计2.1破损状况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本次检测共调查22km (上行10km、下行12km)…上行行车道PCI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87.463, 均值为93.16,有一个评定单元等级为良,其余都为优。

由下行行车道PCI分布可知,下行车道PCI 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90.59,均值为92.93。

对路面破损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对路面破损病害进行统讣分析,发现路面病害主要以块裂、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为主,局部路段有龟裂、修补不良。

2.2行驶质量评价全线行车道RQI值为9337,全线评定单元的等级都在优以上,不存在良、中、次、差路段。

其中上行行车道RQI值为93.55,检测路段内有9km长度的优路段; 下行行车道RQI值为93.18,检测路段内有9km长度的优路段。

根据标准中平整度评价等级对百米路段对应的IRI进行统计,每评定单元的IRI值都低于2・3m/krm 表明行车道路面平整度良好,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小,行车较为平稳。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厚度现状调查分析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厚度现状调查分析

气 候 类 型 , 全 国光 、 、 资 源 最 为 丰 富 的 地 区 . 度 沿 纬 是 热 水 温
度 的变 化 显 著 , 平 均 气 温 自粤 北 而 南 为 9 1 ℃ . 夏 7月 年 ~6 盛
平 均 气 温 为 2 ~ 9 。全 省 多 数 地 区年 平 均 降 雨 量 为 l0 82℃ 5o 2 0mm, 蒸 发 量 为 10 ~ 2 0 m, 湿 润 地 区 , 雨 量 的 00 年 0 0 10 m 属 降
仍将是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
关 键 词 沥 青路 面 ; 面厚 度 ; 理 厚 度 范 围 ; 路 合 工程 实践
0 引 言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高 速 公 路 的 里 程 不 断 增 加 。
资 金 浪 费 , 么 路 面 结 构 过 薄 , 成 早 破 坏 , 将 造 成 经 济 损 要 造 也
半 刚性 基 层 具 有 强 度 大 , 定 性 好 及 刚 度 大 等 特 点 , 广 泛 用 于修 建 高 等级 公 路 沥青 路 面的 基 层 或 底基 层 。在 我 稳 被 国 已建 成 的 高 速 公路 路 面 ,0 9 %以 上 是 半 刚 性 基 层 沥 青路 面 , 今 后 的 国道 主 干 线 建 设 中 , 刚 性 基 层 沥青 路 面 在 半
面 ,0 9 %以上 是 半 刚 性 基 层 沥 青路 面 , 今 后 的 国道 主 干 线 建 在
2 半 刚性沥 青路 面厚度 调查 与研 究
国外 沥 青 路 面 结 构 设 计 方 法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完 善 . 已经 提
出 了 比较 成 熟 的 设 计 方 法 , 多 国 家 提 出 了典 型 结 构 设 计 方 许

沥青路面性能调查统计与分析评价

沥青路面性能调查统计与分析评价
面质量检测发现,沥青路面在公路运行期间出现的 破损状况存在许多种,主要形式有:松散、龟裂、修 补、纵缝、横缝。本项目利用多功能道路检测车的 路况摄像系统结合人工进行路面实地检测,利用检 测到数据对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进行分析计算 得到赣崇高速公路A线(南康-上犹段)、B线(上 犹--崇义段)的评价等级:A线路面破损状况等 级为“优”的路面长度共有123.76 km(97.3%),路 面破损状况等级为“良”的路面长度共有2. 10 km (1-7%);B线路面破损状况等级为“优”的路面长 度共有122.36 km(96.5%),路面破损状况等级为 “良”的路面长度共有3. 110 km(2.5%),具体所占 百分比如图1所示。
1交通荷载状况
1.1 现有交通量及其组成 赣崇高速公路2016年,2017年交通量及其组
成情况如表1和2所示。
表1交通量预测结果pcu/d
路段名
2016 年
2017 年
南康一上犹 上犹一崇义 崇义一文英
整线平均 整线平均增长率/%
14 618 13 212 12 388 13 406
6.27
28 470 26 076 22 249 25 598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在2015 -2017年间,各类 车型所占百分比相对变化平稳,其中为交通量组成 部分的主要部分为1类车和5类车,每年1类车和 5类车合计所占百分比都超过80% ,另外代表重载 交通的4类和5类车的共同百分比均超过40%。
2路面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2. 1 路面损坏状况调查分析 2017年10月份对赣崇高速公路路段进行了路
表2最大交通量及其组成







绝对数
年份

沥青路面现场调查报告

沥青路面现场调查报告

沥青路面现场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沥青路面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压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沥青路面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现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查目的1.了解目标道路的交通量和使用情况;2.调查和记录沥青路面的现状、问题以及损坏程度;3.分析沥青路面状况的原因;4.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建议。

三、调查方法1.实地考察:对目标道路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沥青路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2.交通量测算:使用交通量测算仪器测量目标道路的交通量和车流速度;3.公众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公众对目标道路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查结果1.目标道路交通情况:目标道路交通量较大,主要由汽车和摩托车组成,车流速度相对较快。

2.沥青路面现状:沥青路面呈现较为明显的老化迹象,出现龟裂、坑洼、剥落等问题,路面平整度不高。

3.沥青路面问题原因:a.材料质量问题:部分路面使用的沥青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路面的耐久性较差;b.交通量大:交通量的增加对路面造成较大压力,加速了路面老化和破损程度;c.气候因素:长期暴露在紫外线、雨水、温度变化等自然环境中,导致沥青路面老化加剧。

五、改进建议1.升级材料:使用耐久性更高的沥青材料,增加路面的寿命。

2.加强维护:定期进行路面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出现的问题,防止进一步恶化。

3.增加路面的平整度:对低凹坑洼的路段进行填补和修复,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减少行车不舒适感。

4.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理,合理分流和控制车辆的通行,减少车流对路面的损害。

5.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对沥青路面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六、结论通过对现场的调查,发现目标道路的沥青路面存在老化、龟裂、坑洼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改进建议,旨在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提升行车舒适度和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采纳改进建议,以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沥青路面厚度检测报告

沥青路面厚度检测报告

沥青路面厚度检测报告沥青路面验收标准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96%;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小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

检验方法: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

2)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0~-5mm。

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

检验方法:钻孔或刨挖,用钢尺量。

3)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

一般项目3 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

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5.1的规定。

表8.5.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注:1 测平仪为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标准差σ;无测平仪时可采用3m直尺检测;表中检验频率点数为测线数;2 平整度、抗滑性能也可采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3 底基层表面、下面层应按设计规定用量洒泼透层油、粘层油;4 中面层、底面层仅进行中线偏位、平整度、宽度、横坡的检测;5 改性(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可采用此表进行检验;6 十字法检查井框与路面高差,每座检查井均应检查。

十字法检查中,以平行于道路中线,过检查井盖中心的直线做基线,另一条线与基线垂直,构成检查用十字线。

9.4 检验标准9.4.1 沥青贯入式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 沥青、乳化沥青、集料、嵌缝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及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次1次。

检验方法:查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复检报告。

2 压实度不应小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m2抽检1点。

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蜡封法。

3 弯沉值,不得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按设计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里程不断增加。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它平整性好,行车平稳舒适,噪音低,许多国家在建设高速公路时都优先采用。

而半刚性基层具有强度大,稳定性好及刚度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修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

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路面,90%以上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今后的国道主干线建设中,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仍将是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

半刚性沥青路面用于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具有其合理性,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一般来说,半刚性基层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压弹性模量,并具有一定的抗弯拉强度,且它们都具有随龄期而不断增长的特性,因此半刚性沥青路面通常具有较小的弯沉和较强的荷载分布能力。

由于半刚性基层的刚度大,使得其上的沥青层弯拉应力值较小,从而提高了沥青面层反抗行车疲惫破坏的能力,甚至可认为半刚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不会产生疲惫破坏,这就鼓励人们去减薄面层。

并且以多层体系弹性理论为基础的现行规范计算出的这种路面结构面层受到的弯拉应力很小,已不起控制作用,因此得出的路面厚度也偏小。

随着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大量使用,工程实践证实,假如面层不够厚,路表面会很快产生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行车无明显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或雪水的浸入,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会导致路面强度明显下降,产生冲刷和唧泥现象,使裂缝两测的沥青路面碎裂,加速沥青路面的破坏,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所以路面究竞要多厚,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观念。

不同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存在很大差别,甚至不同单位设计的同一条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也有显著差别。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厚度差异很大,薄的仅10cm左右,厚的20cm左右,最厚达32cm,路面结构组合的厚度上的这些显著差异既反映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还没有成熟,也反映了设计方法的随意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使路面结构设计要么过分保守,造成较大的材料和资金浪费,要么路面结构过薄,造成早破坏,也将造成经济损失。

国外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完善,已经提出了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法,许多国家提出了典型结构设计方法。

第十八届世界道路会议上,认为沥青面层厚度取20cm或20cm 以上,则可很少出现表面裂缝。

壳牌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在概括各国的观点和使用经验时指出,水泥底基层上沥青路面面层厚度取决于答应产生裂缝的程度,常变化在15~25cm之间。

在德、法、英、比利时、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家是采用典型结构法,并通过适当增加面层的厚度等措施来减少反射裂缝。

为了研究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合理厚度范围,为设计路面厚度提供依据,我们对我国广东、浙江、江苏、河南等省区的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及使用情况作了调查,下面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广东省:广东省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

大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是全国光、热、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温度沿纬度的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自粤北而南为9℃~16℃,盛夏7月平均气温为28℃~29℃。

全省多数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mm,年蒸发量为1000~1200mm,属湿润地区,降雨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全省土质以红壤土为主。

我们此次调查的路段有:广州—佛山高速公路、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花都高速公路和深圳深南大道一级公路。

名称路段面层联结层基层广深4cm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0cm沥青碎石23cm水泥碎石上基层8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5cm级配碎石底基层10cm沥青碎石下面层广佛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沥青碎石25cm6%水泥石屑上基层5cm沥青下面层25~28cm4%水泥土(石粉砂砾)底基层广花3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0cm6%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30cm4%水泥稳定碎石、石粉底基层4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深南5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0cm6%水泥石屑上基层8cm沥青贯入下面层15cm4%水泥石屑底基层从表中的路面结构来看,广深高速公路是最厚的,包括联结层其面层厚度为32cm,路面总厚为100~110cm,这个结构是当时外商出于商业目的,自己定的,不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的,所以受到了专家的批评,被认为是不合理不经济的结构,尤其不适用于高温多雨的广东地区。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表面车辙严重,由于孔隙较大的LHII型在广东多雨地区不适应,下雨后唧水,出现大面积松散,翻修率高。

从车辙调查来看,这条路上车辙最大深度达17mm,平均车辙深度为10mm.然而对其纵横缝调查结果来看。

深南大道是1990年建成通车的汽一级专用路,沥青面层13cm厚,沥青下面层是8cm的沥青贯入式,从使用情况来看,这段路结构较合理,开始使用前3年没有裂缝和车辙,3年后出现裂缝,目前裂缝较多,但并不影响行车,到现在没有大修,其最大车辙深度为15mm,平均车辙深为5.4mm.浙江省:在浙江省我们主要考察了杭甬高速公路的情况,这条路始建于1992年,完工于1995年,路面结构为:计划后续3~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6cm沥青碎石5~8cm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28~34cm级配碎石20cm杭甬路所经地带的软土深度在全国是最严重的,深达60m,含水量70~80%,沉降量达到填一半陷一半,全线145km,有94.5km为软土,占杭甬路总长的65.2%,考虑到深层特厚软土通车后必定会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计划采用过渡路面,分二期铺筑,一期面层厚度为12cm左右,二期路面间隔5年,铺筑后为12~18cm.全线路基平均高度为3.8m.由于当时工期紧,预压期没达到要求,提前1年完工。

通车1年半以后,局部路段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断裂、贫油、松散、龟裂,上基层、底基层开裂、变形、破损、唧浆等病害。

由于破坏严重,有些数据已无法统计。

从工程实践来看,采用超载预压效果比较好,但有些路段稳定性不够,没办法加载。

稳定性计算够时,应采用尽量大的超载,实际表明,实际沉降量远大于计算的沉降量。

若采用等载预压,则耗费时间较长。

施工时在中间设置了排水沟,但实际看来,因路基变形而排水沟断裂,在江南多雨地区,水都渗下去了,没起到作用,造成的危害较大。

分析其路面结构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所采用的过渡路面将原设计的路面面层的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cm沥青碎石1cm沥青砂下封层结构,改为5cmIA型半密实式中粒式沥青混凝土7cm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乳化沥青透层油结构似有不妥,其一是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中为加强防水抗渗功能明确要求应有一层及一层以上是I型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现场修补表明,当半刚性基层损坏后,此时沥青碎石混合料浸水、松散,并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间的结合不良,就有可能降低路面结构层的整体受力、抗弯拉应力降低,面层开裂。

改变后的路面厚度为12cm,也有些偏薄。

调查路上我们又对正在建设的沪杭高速公路进行了了解,沪杭高速属于世行项目,开工于1994年7月,计划1998年底通车。

全线102km,所经地区大部分为软土,平均300多米一个构造物,因此解决软土地基上的桥头跳车问题将成为此条路上的要害技术。

该路路基设计为6车道,一期路面4车道,所有桥梁均为6车道,路基平均填高为3.05m,软土路段主要是采用预压,打插板桩,部分桥头是粉喷桩,局部换土。

路面结构如下:4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7cm 二灰碎石(分两层摊铺)20cm水泥碎石土江苏省:沪宁高速公路是江苏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江苏段长248.21km,1994年6月开工,1996年9月竣工,历时2年3个月。

沿线水网密布,地质复杂,有软土分布的路段长约92km,软土层厚薄不匀,厚的达几十米。

全线平均路基填土高3.73m,软土处理基本上是采用了堆载预压、砂垫层土工布、喷粉搅拌桩3种方法。

对于路面结构,沪宁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从1992年至1994年,历时3年的研究内容包括:沥青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基本材料与混合料试验研究;路面结构组合与结构厚度研究;路面表面使用品质研究;路面结构环道试验研究;由于这条路经过了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铺筑,所以使用情况良好。

经过2年运营,面层出现少量横缝和松散,在少数丘岭地带仍有沉降发生,造成了路面纵缝发生。

从工程实践的体会中了解到,16cm厚的面层仍感觉有点薄,18cm 可能会较合适。

假如中间加沥青碎石层反射裂缝会少,但疲惫裂缝可能会成为主要问题。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北起南京绕城公路,南至南京禄口机场,全长28.75km.1995年6月28日开工建设,1997年6月28日建成通车。

在总结现有国内高速公路沥青面层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如下路面结构:上面层:4.5cm厚AC-16B级配类型中面层:6cm厚AC-25I级配类型下面层:6cm厚AC-25II级配类型基层:34cm厚二灰碎石底基层:20cm厚二灰土从通车1年的使用情况来看,效果良好。

路面各方面都满足要求,唯一出现的是渗水问题,这可能一个是因为级配造成,另一个是当时压实不够,使用1年出现了压密现象,但没有泛油现象,路面平整度均方差通车时为0.549mm,1年后为0.68mm.河南省:河南省地处中原,即黄河中下游、淮河上游地带,自然气候大部分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南部跨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区。

从调查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常用的半刚性基层有水泥稳定粒料和二灰稳定粒料;为了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必须保证半刚性基层有足够的强度,适宜的刚度和耐久性,较小的变形,良好的抗裂性能。

裂缝是半刚性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缺陷之一,由于裂缝的出现会导致一系列病害的产生。

为了防止裂缝过早出现,即使基层有足够的强度,沥青面层也要有一定的厚度。

根据所调查路段的使用情况,高速公路的沥青面层厚度在15~18cm之间较为合适,究竟多厚最佳,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