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文学名著(湖北)

合集下载

202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

202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

202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仿照示例,运用所给三组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致,并与所给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

第一组:诚信建功抗争第二组:诛暴秦御外侮轻生死重然诺持金戈破巨浪第三组:立木取信闻鸡起舞军民抗倭尾生抱柱破釜沉舟击楫中流A.①借代②夸张③排比 B.①比喻②夸张③排比C.①借代②比喻③反复 D.①比喻②借代③反复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美满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B.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C.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校将于9月1日如期开学,相关事宜欢迎家长来函垂问。

B.拙作已经寄出,心中惶恐不安,望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感谢您的家父雪中送炭,明日我将从百忙中专程到府上致谢。

D.令郎不愧生在丹青世家,他的奔马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文言文《明史·王守仁传》节选,完成下列各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

湖北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扎实/军队扎营雏形/橱窗广袤/玳瑁B.靡费/望风披靡柠檬/盟约愚昧/联袂C.喷泉/头喷棉花央浼/媒介收拢/垄断D.钻床/钻牛角尖沪剧/扈从癸丑/诡秘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迤逦蟊贼披肝沥胆削足适履B.辐射落寞心无旁骛攻城掠地C.冠冕膨胀殒身不恤锐不可挡D.颓圮惦量指手画脚甘拜下风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一些老站名在消失十余年后,又重新登上了城市的公交站牌。

对于老站名的回归,民俗学家认为,恢复______历史文化内涵、______历史文脉的老站名,可以唤起市民对城市历史的______,留住他们对城市的记忆。

A.凸显继承品味B.突显传承品味C.突显继承回味D.凸显传承回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个人信息漫天飞,人人都可能“躺着也中枪”的年代,通过法律手段对违法使用信息者加大打击力度,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的根本措施。

C.西红柿籽外面的黄色液体可以减少血小板的黏性,让血液在血管中平缓流动,减少血管堵塞和硬化的危险。

D.小说要有好看的故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否则故事不好看,无论企图表达怎样重要的思想也很难吸引读者。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小说集《呐喊》,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B.《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湖北语文高考完整试卷真题

湖北语文高考完整试卷真题

湖北语文高考完整试卷真题第一节选择题(共50分)1. 下列词语中,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令人发指B. 令人发窘C. 令人发噱D. 令人发噱2.表与诗词《长干行》主题不符的是:A.《渔歌子》 B.《秋词二首·其一》 C.《南泠夜语》D.《八阵图》·第二节概括大意与总结归纳(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读下面的文字,不必耽误工夫去推究作者为什么写,要领悟它的意趣在哪里。

我们总是只看到这件事情很难做到。

我们看不到,也无须看到的。

小说它的意义不在那里。

小说便怕我们如此若即若离,抱到这有,摸到那有,失了感性和艺术的读者。

我们若问:这文章到底写的是什么呢?偏要我们就事论事,吹毛求疵,动不动就恼羞成怒,此岿然不动。

夫那也容易!倘或真要写得明白,何如说出来,读者就不必再费力气来读了。

那与小说谈心的人,倒可以白诣逡巡,但到了试着去写,在那无边无涯里便遇到无穷无尽各种变化。

人以国为家,。

要求从事文字。

://·第三节阅读表达(共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腊月的夜晚,晒铁锅的人们将炉子拉到门前,搬来几根可燃物点燃,使热量减至最大程度。

又或是直接将铁锅摆在大火边,让里面的东西煮得香气扑鼻。

南方的家庭一般午饭是烧熟的梗米,或者是其他的热菜,例如油菜、芥菜、萝卜丝。

特别是山区,有些地方民风淳朴,庭院内遍植黄桷、白葡萄,冬季点炉烧煨鸡鸭鱼肉。

这些食物为杀年,尤以解馋。

年初一庙会开始,各家去集市买些红换花炮,庙壁上贴黄纸,垂挂灯笼,渡船的舱板上贴红纸,翻盖上打灯笼,大街小巷挂门幕拴门炮,这些小商小贾贩晓沧添饯年五邮箱,坐二步车悦着穷人赴庙会。

农家人把准备好的食物放入篮子里,在这临近上班谋生的节日,用小火煮饺子。

中午饺子呼呼堵,三五个小孩一个碗,夹锄碎兔肉、饼袷楚�…问题:1. 在腊月的夜晚,南方家庭一般午饭是什么?2.在山区,人们冬季点炉煨食物的目的是什么?3. 农家人在临近上工的节日,用小火煮饺子的目的是什么?4.以上资料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第四节综合阅读解决问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专题【24】文学名著、文学常识(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专题【24】文学名著、文学常识(含解析)

专题24文学名著或文学常识[:1.(2018·天津卷)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②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A.①韩愈②班固③屈原④苏轼B.①韩愈②司马迁③屈原④李清照C.①欧阳修②司马迁③贾谊④苏轼D.①欧阳修②班固③贾谊④李清照【解析】选B。

A项,是指韩愈。

所谓“金石文章”,是指韩愈的文章“掷地有金石声”,掷地有声。

所谓“空八代”,源自苏轼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认为自从汉魏八代以来,只有韩愈的文章是直接继承圣人文章。

B项,是指司马迁,写了司马迁刚直不阿的精神,奋发图强的努力,勾画了司马迁坎坷的人生路,还有他写成史书的伟大历史意义。

C项,是指屈原,上联“三户”指楚,下联“九歌”指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

D项,是指李清照,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

2.(2018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3分)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玄德闻言大惊失色,是因为担心之前的哪件事被曹操觉察?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识记能力。

对于客观题来说,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对文学名著有更加深入全面的把握,对主要情节要烂熟于心。

高考试卷中设置主观题对文学名著进行考查,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要点识记题,即要求记住名著中的一些要点;二是故事情节概括题,即对名著中某个故事情节做简要的梳理、概括,可以针对全书,可以针对某章节,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设题;三是人物形象描述题,即针对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描述,考查的对象既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湖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权威解析

湖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权威解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笑靥.(yè)盥.(ɡuàn)洗粗犷.(guǎng)蓦.(mù)然回首B.书箧.(qiè) 装帧.(zhēn) 碑帖.(tiè) 博闻强识.(zhì)C.敷.(fū)粉脂.(zhǐ)肪烙.(lào)印刀耕火种.(zhòng)D.采撷.(jié) 竹笋.(sǔn) 咋.(zé)舌拈.(niān)轻怕重1.B[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A. 蓦(mò)然回首;C. 脂(zhī)肪;D. 采撷(x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俸禄切蹉投桃报李一笑泯恩仇B.发轫枢纽并行不悖久旱逢甘霖C.花哨原委如雷贯耳时事造英雄D.调剂伸张促不及防真人不露相2.B[解析] 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A. 切磋;C. 时势造英雄;D. 猝不及防。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

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________,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_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________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绚丽多彩顽固框定B. 滋养绚丽多彩稳固锁定C. 滋润多姿多彩稳固框定D. 滋养多姿多彩顽固锁定3.D[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特别是近义词语。

“滋润”指增添水分,使不干枯;含水分多,不干燥;舒服。

“滋养”指供给养分,补养。

“滋养”比“滋润”更突出供给养分以促使其生长的意思。

“绚丽多彩”指灿烂美丽,色彩丰富。

“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

高考语文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考点24 文学名著(湖北)

高考语文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考点24  文学名著(湖北)

考点24 文学名著(湖北)
(湖北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

“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和“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错。

哈姆莱特的这番风言风语是为了迷惑两个刺探,不能理解为他真的对人类没有兴趣;更不能说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因为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塑造的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

第- 1 -页共1页。

最新湖北近十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合集

最新湖北近十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合集

目录2005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20分) (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1)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1)二、(12分,每小题3分) (12)三、(9分,每小题3分) (14)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15)五.(18分) (16)六、(12分) (17)七、(60分) (18)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19)一、(15分,每小题3分) (19)二、(12分,每小题3分) (20)三、(9分,每小题3分) (22)四、(24分) (23)六、(12分) (25)七、作文 (26)2009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27)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30)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36)2011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4)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5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 (6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71)2005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20分)一、(18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羚羊邻居可怜孤苦伶仃B、质问桎梏幼稚炙手可热c、喉咙宠罩垄断得陇望蜀D、楼盘搂抱头颅光怪陆离2、卞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边陲船仓放空炮高朋满座无心插柳柳成阴B、沟通赋与唱双簧有恃无恐有缘千里来相会c、稼穑皇历跑龙套记忆尤新壶里没酒难留客D、通缉砂糖碰钉子披星戴月有一利必有一弊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

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江苏卷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23.简答题(10分)⑴《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⑵《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

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A、E(5分)23.⑴惜春迎春。

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

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6分)⑵“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文学名著(湖北)
(2015·湖北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

“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和“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错。

哈姆莱特的这番风言风语是为了迷惑两个刺探,不能理解为他真的对人类没有兴趣;更不能说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因为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塑造的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