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的意思】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的意思】亡羊补牢【成语名字】亡羊补牢【汉语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成语解释】丢失了羊,就赶快修补羊圈。
比喻犯错后及时更正,尚能补救。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成语典故】《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祅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祅祥也。
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
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于城阳。
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
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成语注解】1、顾:找。
2、牢:羊圈。
【成语出处】1、《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源)2、宋.陆游〈秋兴〉诗一二首之八:“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
”3、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二.河漕.徐州》:“要之是举必当亟行,若遇有事更张,不免亡羊补牢矣。
”【成语用法】语义说明比喻犯错后及时更正,尚能补救。
使用类别用在“及时补救”的表述上。
【亡羊补牢造句】1、以前努力不够,现在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千万不可自暴自弃。
2、输掉这场球,原因很多,让我们虚心检讨,以为亡羊补牢之计。
3、这件事虽然遭遇挫折,但是如果针对原因改进,亡羊补牢,尚犹未晚。
4、这批产品为何会出现瑕疵,一定要仔细检讨,要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5、亡羊补牢,并非为了弥补以往的损失,而是为了减少或杜绝以后再发生类似的状况。
辨识【参考词语】:牢补羊亡【汉语拼音】:láo bǔ yáng wáng【成语解释】:犹“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亡羊补牢,指犯错以后有所悔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以后出现更大的损失。
这个成语是来自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一天,一位农民在放完羊之后,发现有一只羊不见了。
他很着急,马上开始寻找。
可是,羊已经离开了原先的围栏,走向了危险区域,掉进了一个深坑里。
农民找到羊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只好黯然神伤地回到家。
他明白自己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于是,他决定要亡羊补牢,及时处理好其他的羊。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遇到问题或错误时,应该及时采取行动,尽力修复损失,防止继续出现更多的问题和损失。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有时候我们会犯错,疏忽或者没有考虑到某个方面的影响。
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错误,采取行动,努力解决问题,就可以减少损失,防止后续问题的出现。
亡羊补牢的含义,不仅仅是要及时采取措施,而且还要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成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应该明白错误不止是犯错,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它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避免重蹈覆辙。
亡羊补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经常会使用这个成语来教育孩子们。
孩子犯了错误或者犯了错时,家长会教育他们要及时认识到错误,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以后再次犯错。
亡羊补牢也可以在工作环境中得到应用,企业遇到问题时,经理会采取亡羊补牢的方法,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防以后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
在社交环境中,亡羊补牢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朋友之间发生了误解或者争执,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够避免久困在误解中,失去宝贵的友谊。
亡羊补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和错误时,要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损失和后续问题的出现,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顺利和稳定。
亡羊补牢的思想,不仅仅是应对错误和问题的态度,更是一种管理和治理方式。
亡羊补牢的意思

亡羊补牢的意思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接龙】:亡羊补牢——牢什古子——子夏悬鹑——鹑衣百结——结草衔环——环肥燕瘦——瘦骨零丁——丁一确二——二缶锺惑——惑世诬民——民怨沸腾——腾空而起
【近义词】:知错就改、将功赎罪、将功折罪、将功补过
【反义词】: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成语典故】: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
亡羊补牢的意思和道理

亡羊补牢的意思和道理
亡羊补牢的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晚。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事情不及时改正。
更重要的是不要一错再错,这样才能防止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原句为:“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战国时期,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良臣庄辛赶出了楚国。
秦国则趁机征伐,很快就占领了楚都。
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
”以此来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来的,表示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补救,还不吃的意思。
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不要对存在的失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失误的产生只是意外。
而是要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就及时改正,不要一错再错。
否则时间长了,可能连最后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亡羊补牢课文原文

亡羊补牢课文原文
亡羊补牢课文原文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亡羊补牢课文原文,欢迎大家浏览。
亡羊补牢课文原文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亡羊补牢的基本解析:。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通用10篇)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通用10篇)亡羊补牢寓言故事篇一从前,有一个人,靠着养羊为生。
这个人做事随意,看他家的羊圈,就知道了。
围栏高高矮矮的参差不齐,看起来,还不坚固。
一天,他的羊圈围栏出现了一个大窟窿。
仔细一数,诶?好像少了一只羊。
同村的人看到了,就对他说:“赶紧补了这个洞吧。
要不你羊又丢了。
”那人听这话,就回答:“不就丢了一只嘛,我还有很多呢。
”同村那人听了,摇了摇头,就走了。
日复一日,圈里的羊,变得越来越少了。
同村人又来了,说:“你那羊八成被狼抓了,或自己跑了,你早该听我的,早早修圈,羊也不至于变那么少了。
”那人听了,不耐烦地回答他:“你几次来说我,烦死了,我的羊该不会是你偷的吧?”同村人叹了口气,离开了。
又过了几天,圈里的羊剩下不到十只了。
养羊人开始慌了,他想起同村人说的话,想:还是补吧,要不然我的羊会全没的。
说完,他跑去邻家借工具去了。
“嗒嗒嗒”“嗒嗒嗒”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停下了。
“哈,终于修好了。
这下,我的羊再也不会丢了吧。
”养羊人擦着汗说。
从此,养羊人的羊再也没有少过了。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从前,在一座山下有一个平静的村庄,有一个牧羊人叫秦英,他家的羊是全村最好的,秦英每天把羊赶到山上去吃草,几个月下来,秦英的羊长的又肥又壮,秦英可高兴了!一天晚上,雷雨交加,把羊圈的篱笆劈掉了一根,此时在森林里等了好久的狼正好借这个机会把一只羊叼走了。
第二天,秦英一大早就到羊圈里去看,他走到羊圈一看,"哎呀,不对呀!怎么少了一只羊啊。
"秦英在羊圈周围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看见地上有几根散落的羊毛,还有几个狼的脚印,这时,秦英才悄然大悟,"肯定是恶狼偷走了我的羊,"秦英一屁股坐在地上,绞尽脑汁地想办法。
这时,秦英的老父亲朝这边走来,他说:"孩子啊,昨天我看见有一只狼钻进了羊圈把一只羊叼走了,你快把这个洞补上吧。
亡羊补牢的解释及故事

亡羊补牢的解释及故事【亡羊补牢故事】: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
五个月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
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
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成语】:亡羊补牢【拼音】:wng yng bǔlo【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举例造句】: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
★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拼音】:wng yng bǔlo【近义词】:见兔而顾犬【反义词】:后悔莫及【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知错就改亡羊补牢译文故事: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
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
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
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
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亡羊补牢【十二生肖成语】

亡羊补牢【十二生肖成语】【汉字书写】亡羊补牢【汉语发音】wáng yáng bǔ láo【成语释义】因为羊圈的破损导致羊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能够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英文书写】It is not too late to mend the fold evenafter somesheep have been lost.【近义词】知错就改、迷途知返、回头是岸、知过则改、浪子回头【反义词】知错不改、一错再错、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屡教不改【语法结构】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感情色彩】褒义词【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知错就改【同韵词】室迩人遥、鸠夺鹊巢、遇水叠桥、油煎火燎、哀思如潮、整瓶不摇半瓶摇、风举云摇、路远迢迢、中心摇摇、寿同松乔【相关灯谜】亡羊补牢(打二字词语一) 谜底:失修[2]成语示例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以上所陈,皆今日维系人心,亡羊补牢之计。
”2、郭沫若《悼一多》:“日本投降了,我们幸而免掉了亡国之痛。
亡羊补牢,尚未为晚。
”3、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
”4.当初罗马旧教不能适合环境,力图改革,以致逼成了宗教革命。
反过来,宗教革命却逼使罗马旧教实行『亡羊补牢,』开始一种『反宗教革命的运动。
5.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层次是,大家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之类。
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不怨天、不尤人,亡羊补牢,知耻后勇,奋起直追。
2成语典故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
五个月后秦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
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 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 了错误,只要 及时改正 ,就不 算晚。
亡:①逃跑 ③灭亡
②丢失
圈:①养牲畜的建筑 ②围起来
《亡羊补牢》中”亡” 丢失 ), 的意思是( 羊圈 “牢”的意思是 ( )。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 要肯接受意见,认真 改正,就不算晚。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窟窿 叼走
街坊
劝说 羊圈 后悔
(juàn)(羊圈)
圈
(quān)(圆圈)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修补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 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 修羊圈干什么呢?”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 了一只。„„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 有少了一只„„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发生 类似的事,你能举例说说吗?
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作业:
再读一些寓言故事和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