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大全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概括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概括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概括亡羊补牢,是一个汉语词语。
意思是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概括。
欢迎阅读!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概括1、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
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2、从前,有人养了许多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大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道理1、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2、道理;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错误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错误出现的机会。
3、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4、“补牢”的时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时补救,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
亡羊补牢的故事例子有哪些呢

亡羊补牢的故事例子有哪些呢亡羊补牢是指在错事之后,及时进行弥补或补救,以弥补损失、挽回损失的做法。
这个词是从古代寓言故事中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有一只羊丢了,不及时地追回来,它可能会跑得太远,你将无法找回它。
但如果你发现了它离开了,及时地去追踪并将它找回来,那么就有机会恢复失去的损失。
亡羊补牢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人生中的各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讲述几个亡羊补牢的故事例子。
故事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诗东汉时代的陶渊明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文学家之一。
在他20多岁的时候,他考试失利,心情十分沮丧,开始游荡于山野之间。
在这段时期中,他与自然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马、鹿、鸟、虫等生命的描绘也十分到位,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这首诗,是他在离故乡十分遥远的地方所写的。
他在山野之间听到一种令人惆怅的声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中的“归去来兮”一词,表明了陶渊明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
但他最终还是决定了回家,在自己的故乡,他终于找回了失落已久的感觉。
这个故事表明,全力追寻自己所渴望的目标,可以达到不可思议的成就。
故事2:贝多芬并不逞强贝多芬是一位德国的音乐家,被认为是古典时代和浪漫主义时代的一位杰出的作曲家。
他的一生中遭受了很多困难,包括失聪的痛苦。
当他意识到他的听力逐渐下降时,他并没有逞强,而是开始发展自己的音乐能力,变得更加专注和努力。
尽管如此,他仍然尽力保持和朋友的联系,并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
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敬仰,并且被推崇为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作品之一。
这个例子表明,当我们遇到挑战和困难时,要高度评估形势,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故事3:塞尔吉奥巴列拉的心灵醒悟塞尔吉奥巴列拉是一位泰国的医疗旅游业者。
他曾经因一张照片而派出了自己的游客,却在他们被束缚的时候被抓了起来。
这让他深受打击,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是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故事内容和所含的寓意吧。
小编整理了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故事背景亡羊补牢: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故事内容: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
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寓意: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
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成语运用:成文用法连动式;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亡:逃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
比喻失误后及时补救。
运用示例宋·陆游《秋兴》诗五首之三:“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二·徐州》:“要之是举必当亟行。
若遇有事更张,不免亡羊补牢矣。
”。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1在暑假里,我看了《伊索寓言》的故事书,里面有一篇名叫《亡羊补牢》的寓言,看完使我感受很深。
这则寓言主要说的是:从前有一个放羊的'人,他家的羊圈坏了,狼从那叼走了一只羊。
邻居劝他修一修羊圈,但是主人却没当一回事。
第二天,狼又叼走了一只羊。
主人非常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好了。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少过。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想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会犯一些小错误,但我们常常忽视了它,不能及时地纠正过来。
有时甚至认为,一些小错误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就有过这样的教训。
有一次,在做练习的时候,我做错了一道题,发现后,我没有及时改正,心想:这点小错误怕什么,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
没想到因为这,我在单元测验中吃了大亏,这种类型的题全都错了,白白扣了很多分。
这时候,我感到后悔极了,如果当时我及时查明原因改正思路,这些分就不会扣了。
经过这次教训后,当我做错了每件事或者题,都要查明原因,及时改正。
因为我知道: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2“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我这个学期刚学会的。
在这则语言中主要内容讲:'在古时后,有一个人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一个大窟窿,丢一只羊。
他听到街坊的劝告,那是左耳进,右耳出的,第二天,他又丢一只羊,后来他醒悟,立刻去把羊圈补好。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因为常常也会因为不听劝告,造成损失。
比如,在山上留下一根已经燃烧的火柴,就会全山被烧着;因为冲红灯而造成交通事故等。
我想起自己曾经不听妈妈的提醒而吃‘闭门羹’的事。
那是我上二年的时候,妈妈经常去地里干活。
为能让我放学有家可归,妈妈经常让我把钥匙带上。
可是有一天,我出门上学时,背后听到妈妈的`提醒,还都不发觉自己没有带钥匙,把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
放学回家,妈妈没有在家里,我只好呆在门口等妈妈回来,天渐渐黑,我又寒冷,又饥饿。
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回来,才开门,让我进家里。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很久以前,在山下的一个农庄里,有一个吃苦耐劳的农民,他叫张文,他养了一群又肥又胖的小羊。
他每天都把羊圈打扫得干干静静,白天,他把羊赶出去吃青草。
这天晚上,他把羊赶回去之后,一只顽皮的羊把两根篱笆弄松了一点,张文不顾这件事就走了。
这件事被原本就很饥饿的狼知道了,于是,饿狼趁着夜深人静时,把一只一只又肥又胖的小羊给叼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文又要去放羊了,可是,张文发现以前很拥挤的羊圈,却有一点空,于是,他数了一下,发现的确少了一只羊。
这时张文着急了,突然,榻发现完好无损的羊圈有了一个缺口。
他想,一定是昨天羊儿把羊圈给给踢松了,狼把羊叼走了。
他坐在羊圈旁,摸着脑袋。
正在这时,一位老爷爷走了过来,对他说:“小伙子,快起来把羊圈洞补上吧!”可是,张文却不听劝告,说:“少了一只就少了一只,明天再补也来得及的啊!”这天狼又来了,发现洞还没补上,于是又顺“手”叼了一只羊。
早上,张文发现又少了一只羊,他很惭愧,这才清醒过来,赶紧动手把缺口补好了。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羊圈破了及时修补还来得及,等到一只羊都没了再补就来不及了。
现在也告诉我们:发现了问题要及时解决,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2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叫做亡羊补牢。
它讲的是有一户人家,他们养了很多只小羊,每天认真的照顾,喂养它们,很快,小羊就长大了。
可是与此同时,它们弹跳力也越来越好,直到能够跳出栅栏。
巧的是,栅栏的旁边破了一个洞,有一天,几只小羊就从那个洞里跑了出去,邻居看到了,赶忙告诉小羊的主人,他们一脸淡定的样子,觉得无所谓,以为是栅栏矮了,小羊才跳出去的,于是加高了栅栏。
可是没过几天,又有小羊跑了出去,主人还是只加高栅栏,没再检查原因。
结果,小羊越跑越多,到最后栅栏里几乎一只羊也没剩了,并且主人亲眼看到最后几只小羊从栅栏破的那个洞里跑出去,这才明白,原来不是栅栏矮了,而是那个破洞的原因。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
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相信我们都听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跟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有
关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
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回去放牛,辨认出羊太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溃了个窟窿,夜间存
有狼从窟窿里扣了进去,把一只羊滚跑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
他说道:“羊已经偷了,还回去修成羊圈干什么呢?”没拒绝接受邻居们的好心劝说。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
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生气没认得轻易受到邻居们的劝说,回去及时实行补救措施。
于是,他赶
紧堵塞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展开修整,把羊圈修成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说我们:犯下了错误,遭挫折,这就是常用的现象。
只要能够深入细致吸
取教训,及时实行补救措施,就可以防止继续犯错误,遭遇更大的损失。
一、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
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二、“补牢”的时候,先看一看羊圈里的羊与否因耽误时间太久已经全部丧生,如果
不及时解决问题,那么即便解决问题了也无济于事了。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及寓意和道理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及寓意和道理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又发现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那个窟窿,又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
这个寓言的寓意很丰富。
它告诉我们,当错误或者问题已经发生的时候,不要抱着一种消极、逃避的态度,觉得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就不去补救。
就像故事中的养羊人,一开始丢了羊却不愿意去补羊圈,结果又遭受了损失。
它也体现出及时止损的重要性。
虽然已经有损失了,但如果能够及时做出改变,采取正确的措施,就能够防止更大的损失。
另外,还提醒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邻居早就提出了正确的建议,如果养羊人能早点听进去,就不会让更多的羊被狼叼走。
在生活中,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等方面,我们都会犯错或者遇到问题,亡羊补牢的态度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避免让情况变得更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大全篇一:亡羊补牢寓言故事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
篇二: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三合一小校本部片教学设计比赛参赛人:陈燕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3、揭示课题,齐读。
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抽读字词,正音(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2、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2、交流:(1)、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2)、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五、品读评价,体会寓意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评价3、默读最后一段。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
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
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2)、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
而且很有信心)(3)、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4、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六、明确寓意,指导实际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2、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防偷盗方法。
)板书:亡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未羊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补结果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再也没丢为迟也篇三: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优质课教学实录《亡羊补牢》教学实录教材分析:《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目标:1、会认5个词语、会写8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师:老师给你们猜的不是日用品、也不是动植物。
我们来看图猜成语。
请同学们看。
师:你们真棒!百猜百中!谁知道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板书:寓言)师:那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寓言?师:(ppt)师:对。
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道理,寓言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板书:故事道理)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亡”是什么意思?师:“牢”呢?师:这两字个的意思都清楚了,谁能完整的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这篇故事内容?(二)、句中识字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1、三个学生分别读句子,再齐读。
2、理解“街坊”意思?。
3、请同学们来观察标红的字体,你感觉哪个字比较难写?4、伸出你的小手,一起来写一写“窟窿”这两个字。
5、同学们准备好生字本,一起来听写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寓言两则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狼狗)(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师:“窟窿”这个词不但难写,它还给养羊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呢。
谁来说说它带来了哪些麻烦?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展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师:假如你的羊圈上有个窟窿,你会怎么办?师:可是这个养羊人呢?街坊劝告,他不听。
假如你们就是丢羊人的街坊,你快来劝劝他吧。
(齐读)(出示ppt: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师:街坊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劝说养羊人的?师: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师:街坊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怎样想的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ppt: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师: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ppt)师: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
街坊着急,他无所谓。
下面谁来和我们合作着读一读这组对话。
师:读的非常好。
请同学们和同桌分角色来读一读吧!师:哪位同桌来展示一下呢?师:引: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师: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句子中读出来的?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后悔)他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从“后悔”一词中了解到了什么?师:你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四)、体会寓意(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师: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生: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师: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同学们应该读过很多的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篇,并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师: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版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
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1、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其它的寓言故事。
二、板书设计亡羊补牢窟窿破劝丢补学生听写的生字篇二: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_亡羊补牢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真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
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篇三:亡羊补牢的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农夫家里养了十多只羊。
白天,农夫赶着羊群到山上吃草;傍晚,农夫将羊儿赶回羊圈,清点对数后,他才安心去睡觉。
一天早上,下起大雨。
雨水把羊圈冲坏了,羊圈上出了一个窟窿。
农夫发现后没有立即动手修补羊圈,他想等那天有空时再补吧。
第二天早上,农户准备去放羊,刚走到羊圈,他发现羊圈上的窟窿更大了,羊也少了一只。
他才突然意识到昨晚可能有狼进来把羊叼走了。
农夫非常心痛自己丢失的羊,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羊。
看到地上的血迹后,他才明白羊是被狼吃了。
好心邻居大伯知道后,忠告农夫应该赶快把羊圈上的洞修补好,否则,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
农夫接受邻居的建议,他立即找来一些木材,将羊圈的窟窿修补好,修补后的羊圈比以前更结实更坚固了。
羊圈里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生活中出了差错,应设法及时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学习也是这样的,错了就改,那么,相同的或者相似的错误也就不会再犯了。
广西柳州市景行小学0802班三年级:彭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