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7.3.1《几何概型1》教案苏教版必修3
高中数学 几何概型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班级:姓名:小组:等第:课题:几何概型(高考等级:A级)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和意义(2)能正确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化答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关键是求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据的区域测度三、知识点复习1.几何概型的特点:(1)。
(2)。
2. 几何概型: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事件区域的、、成比例.3.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4..几何概型中,线段的端点、图形的边框是否包含在事件之内不影响所求结果四、基础自测1、设线段AB=10cm,在AB上任取一点M,使MA>2且MB>2的概率是。
2、已知半径为3的圆内有一边长为2的正方形,某人向圆内投镖,如果他每次都投入圆内,那么他投中正方形区域的概率为。
3、在1L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ml,求含有麦锈病的种子的概率为。
五例题精析:题型一.区域为线段或区间,测度为长度例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在斜边AB上任取一点M,求AM小于AC的概率。
题型二区域为平面图形,测度为面积例2 (2008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D是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均不大于2的点构成的区域,E是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1的点构成的区域,向D中随意投一点,则落入E中的概率为题型三区域为空间图形,测度为体积例3、已知半径为2的球内有一内接正方体,若在球内任取一点,则这一点落在正方体内的概率是题型四以几何概型为载体,考查线性规划问题例4、设有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b2=0.若a是从区间[]30,任取的一个数,b是从区间[]20,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数解的概率。
变式:把区间换成集合a∈{}3,2,1,0,b{}2,1,0∈六、知识总结:1、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
2、古典概型的规律与技巧七、检测1. 某人午休醒来,发觉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他等待的时间短于10min的概率为2.把一根均匀木棒随机地按任意点折成两段,则“其中一段的长度大于另一段长度的2倍”的概率为3.在长为10cm的线段上任取一点,并以线段为边作正方形,则正方形的面积介于36cm2与81cm2之间的概率是4.向面积为S的△ABC内任投一点P,则△PBC的面积小于2S的概率是5.如图,∠AOB=60 ,OA=2,OB=5,在线段OB上任取一点C试求:(1)△AOC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2) △AOC为锐角三角形的概率._O BC6.甲乙两人相约10天之内在某处会面,约定先到的人等候另一人,经过3天后方可离开,若他们在限期内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是随机的,求甲乙两人会面的概率课后探索:将长为L的木棒随机折成3断,求三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 3.3.1 几何概型》1

几何概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对几何概型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基本特点2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能识别实际问题中概率模型是否为几何概型3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对随机试验的观察分析,提炼它们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从而亲历几何概型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联想等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从丰富实例中抽象出几何概型的模型,引导学生把丰富的生活感知与数学理性有机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增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理性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及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背景中找出几何区域及如何确定该区域的“测度”.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四、教学过程(一) 数学活动1.自主探究(1)在如图1所示的图形中随机地撒一粒豆子,则豆子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 (九年级上册的绳子,中间为红色,其余为蓝色,拉直后在任意一个位置将其剪成两段,则在红色处将其剪断的概率为图1 图2 3m提出问题:上述问题解决的方法有何共同点?2.合作探究从基本事件的角度对上述两个随机试验作进一步分析讨论:(1)试验中每一个基本事件是什么?(2)基本事件有多少个?(3)每个基本事件是否等可能?提出问题:(1)上述两个随机试验中的基本事件有什么共同特点2具有这样特点的概率问题是否为我们已学的古典概型?3.引出课题(二) 数学建构1.几何概型的特点:1所有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 2.几何概型的定义: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每个基本事件可以视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D 内随机地取一点,且区域D 内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可以视为恰好取到区域D 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 中的点.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区域D 、区域d 都是可度量的.它们度量的几何量统称为测度 (测度为长度、面积、体积等)3.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d P A D的测度的测度说明:1 D 的测度不能为0;2“测度”的意义依D 确定;3 事件发生的概率与d 的形状和位置无关(三)数学应用例1 取一个边长为2a 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随机地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假设豆子都能落在正方形区域内且豆子面积不计),求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师生共同分析、解决例1板书:确定概形:看特点提出问题:你能验证例1的结果吗?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撒豆试验:(1)通过大样本下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验证几何概型概率公式的合理性;(2)验证π的近似值练习1:在1L 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mL ,其中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例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在斜边AB 上任取一点M ,求AM 小于AC 的概率.提出问题:例2与例1的区别 板书:确定区域:找临界练习2: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AB 上任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A 的距离小于等于1的概率为多少?变式: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面11AA B B 上任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A 的距离小于等于1的概率为多少?提出问题:(1变式与练习2的区别?板书:确定测度:依区域(2)你能在练习2及变式的基础上构造出一个以体积为测度的几何概型吗?学生自主解决,点评(四)回顾反思1.引导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总结回顾2.对学生总结的不全面的地方给予启发和补充,最后归纳为:一个定义、一个公式;A BM C两个特点、两个方法;三个确定、三个步骤(五)课后作业1.必做题:教材第103页练习第1、2、3题2.选做题(探究拓展):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过直角顶点C在ACB内部任作一条射线CM,与线段AB交于点M,求AM小于AC的概率.(六)板书设计1、几何概型的特点2、几何概型的定义3、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例1(练习)例2练习副板书几何概型A BMC。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 3.3.1 几何概型》26

几何概型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刘亚飞【课题】几何概型【授课教师】刘亚飞【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几何概型,是新课程改革后新增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之后,引入的另一类等可能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好几何概型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古典概型的学习初步形成了解决概率问题的思维模式,但还不是很成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特别容易和古典概型相混淆,究其原因是思维不严谨,对几何概型的概念理解不清另外,在解决几何概型的问题时,几何度量的选择也需要特别重视,在实际授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会用公式求解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与已学过计算概率的方法进行比较,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提出可行性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想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随机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及如何求几何概型的概率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几何概型,如何将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教法学法】本节课教师采用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探究生成↓形成概念↓巩固深化↓课堂梳理↓布置作业【教学情景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实质:问题4:一杯1升的水,其中含有1个细菌,用一个小杯从这杯水中取出升,求小杯水中含有这个细菌的概率(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独立完成解答然后展示成果,让学生对解答过程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做总结性评价)0.1()0.11P A ===取出水的体积杯中所有水的体积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实质:问题5:问题2,3,4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事件A 的概率是怎样确定的?概率如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上述问题中的概型就是几何概型师生共同总结几何概型的概念、特征与计算公式 内的任意一点,事件A 的概率只与事件A 构成的区域的面积或体积有关,与所在区域的位置、形状无关让学生明确具有无限性基本事件集合,二维时用面积度量,三维时用体积度量问题2,3,4有层次、有目标、有效的的解决了各个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尽可能的揭示知识生成的全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概念几何概型的概念: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的特征:⑴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基本事件具有无限性⑵ 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基本事件发生具有等可能性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的面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的面积()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的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的体积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巩固深化例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如何判断这一试验为几何概型?如何找到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这个事件A所在的区域?如何计算该事件A的概率?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教师对巡视时发现的问题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点评【模拟试验】做一个带指针的转盘,把它6等分,与钟表的格子对应,可以用固定转盘不动旋转指针的方法,或固定指针不动,旋转转盘的方法,做2021验可以得到该事件概率的估计值教师继续追问学生能否把例1转化为“转盘”问题,用几何概型的知识解决课堂练习1.已知4路公交车每5min一班,在车站停1min,求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围绕概念选择典型例题,设置问题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步骤,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达到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点评,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参与评价的意识,获得了积极情感体验利用实物模型,用模拟的方法得到概率的估计值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意识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不唯一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转盘”问题可以用弧长、角度、面积等不同的几何度量去求解,加深学生对几何概型的理解()P A构成事件A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教学反思】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师不是作为一个权威来告诉学生结果是什么,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知识,掌握方法不仅要为当前的学习,而且要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正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2 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中有40平方千米的大陆架储藏着石油,假设在海域中任意一点钻探,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多少? 3向体积为的三棱锥内任投一点,求三棱锥的体积小于的概率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以达到巩固概念,强化应用的目的课 堂 梳 理 让学生自己总结:我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通过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方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有哪些思想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借鉴的等课堂梳理,可以把课堂探究生成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巩固深化这节课的内容布 置 作 业基础题:P142 1,2拓展题:如图,将一个长与宽不等的长方形水平放置,长方形对角线将其分成四个区域在四个区域内涂上红、蓝、黄、白四种颜色,并在中间装个指针,使其可以自由转动对于指针停留的可能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样大B 黄、红区域大C 蓝、白区域大D 由指针转动圈数确定设计了基础题与拓展题,因材施教,这样既面向总体又照顾学生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苏教版数学高一苏教版必修3教案3.3几何概型第一课时

3.3 几何概型整体设计教材分析这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几何概型是另一类等可能性概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试验的结果不是有限个,利用几何概型可以很容易举出概率为0的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的例子,概率为1的事件不是必然事件的例子.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是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一点与古典概型是一致的.本节的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模型为教具,如教科书中的长度3米的绳子模型、例1中的随机撒豆子的模型等.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均匀随机数进行模拟试验,得到模拟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体会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结果的精度会越来越高.随机数的产生与随机模拟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动手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活动.第一个课时主要讲授几何概型的特点及其概率计算公式和运用几何概型解决求某一个事件的概率的例题教学;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例题教学及用计算机随机模拟试验(运用Excel 软件),以及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几何概型的巩固.几何概型也是一种概率模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是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所以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与随机事件所在区域的形状、位置无关,只与该区域的大小有关.如果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一个单点,由于单点的长度、面积、体积均为0,则它出现的概率为0,但它不是不可能事件;如果一个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全部区域扣除一个单点,则它出现的概率为1,但它不是必然事件.教材中例1的教学可以分解为如下步骤:(1)把问题抽象成几何概型.随机撒一把豆子,每个豆子落在正方形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则落在某个区域的豆子数只与这个区域的面积大小有关(近似成正比),而与区域的位置和形状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可以看成几何概型.(2)利用几何概型求概率的公式,得到P(豆子落入圆内)=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3)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圆周率π的近似值,用多种方式来模拟.三维目标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例去感受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2.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率.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4.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2.用样本估计总体.3.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率.教学难点:1.等可能性的判断与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的区别.2.把求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设计思路一:(问题导入)根据下述试验,回答问题:一个实验是这样做的,将一条5米长的绳子随机地切断成两条,事件T 表示所切两段绳子都不短于1米的事件,试问事件T 发生的概率.设计思路二:(情境导入)根据下列游戏,回答相应问题:游戏规则如下:由边长为1米的四方板构成靶子,并将此板分成四个边长为1/2米的小方块(如图).由游戏者向板中投镖,事件A 表示投中阴影部分为成功.试问投中阴影部分即事件A 发生的概率.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我们先来解决“导入”中设计思路一中的问题.分析:类似于古典概型,我们希望先找到基本事件组,即找到其中每一个基本事件.注意到每一个基本事件都与唯一一个断点一一对应,故设计思路一中的实验所对应的基本事件组中的基本事件就与线段AB 上的点一一对应.若把离绳AB 首尾两端1的点记作M 、N ,则显然事件T 所对应的基本事件所对应的点在线段MN 上.由于在古典概型中事件T 的概率为T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总的基本事件个数,但这两个数字(T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总的基本事件个数)在引例1中是无法找到的,不过用线段MN 的长除以线段AB 的长表示事件T 的概率似乎也是合理的.线段AB 长5,线段AM 、BN 长为1,则线段MN 长为3解:P (T )=3/5.此结果用第一节的统计的方法来验证是正确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一个随机试验,如果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抽取一点,而该区域内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内的点.这样就可以把随机事件与几何区域联系在一起.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geometric probability model )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的测度的测度D d . 这里要求D 的测度不为0,其中“测度”的意义依D 确定,当D 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时,相应的“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和体积等.类似于设计思路一的解释,完全可以把设计思路二中的实验所对应的基本事件组与大的正方形区域联系在一起,即事件组中的每一个基本事件与大正方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点一一对应,则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就与阴影正方形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我们用阴影正方形的面积除以大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事件A 的概率是合理的.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用设计思路一的方法验证其正确性.解:P (A )=(1/2)2/12=1/4.在某些情况中,可把实验中基本事件组中的每一个基本实验与某一个几何区域D 中的点一一对应起来,这个区域可以是一段曲线(一维区域),或一个平面区域(二维区域).这样在实验中某一事件A ,就可与几何区域D 中的子区域d 表示了,如下图:试验:从D 中随机地取一点;事件发生:所取的点属于d ;事件未发生:所取的点不属于d.这样事件A 的概率如何计算呢?在设计思路一中,P(A)=子区域d 的长度/区域D 的长度=3/5.在设计思路二中,P(A)=子区域d 的面积/区域D 的面积=1/4.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一个随机试验,如果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抽取一点,而该区域内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内的点.这样就可以把随机事件与几何区域联系在一起.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geometric probability model )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 的测度的测度D d . 这里要求D 的测度不为0,其中“测度”的意义依D 确定,当D 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时,相应的“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和体积等.通过对以上两个设计思路的分析,我们看到事件A 的概率用子区域d 的大小与几何区域D 大小的比值来表示是合理的.当子区域d 和几何区域D 是一维区域时,它们的大小用它们的长度来表示;当子区域d 和几何区域D 是二维区域时,它们的大小用它们的面积来表示;当子区域d 和几何区域D 是三维区域时,它们的大小用它们的体积来表示.为定义统一,若几何区域的大小我们称为这个区域的“测度”,则P(A)=子区域d 的测度/区域D 的测度.由于几何区域d 是几何区域D 的子集,于是我们有0≤d 的测度≤D 的测度,在不等式两侧同时除以D 的测度(一般假定其为正数)则有的测度的测度的测度的测度的测度D D D d D ≤≤0,即0≤P≤1,这个不等式表明几何概型的概率在0和1之间. 注意到当p(A)=0时,d 的测度一定为0(一个点的长度是0,一条曲线的面积是0),且当p(A)=1时,d 的测度必须等于D 的测度.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是:(1)在每一次随机试验中,不同的试验结果有无穷多个,即基本事件有无限个;(2)在这个随机试验中,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即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从几何概型具有的特点来看,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几何概型是无限多个等可能事件的情形,而古典概型中的等可能事件只是有限个.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判断下列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1)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2)如图中有一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特点,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事件的区域长度有关.解:(1)抛掷两颗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有6×6=36种,且它们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属于古典概型;(2)游戏中指针指向B 区域时有无限多个结果,而且不难发现“指针落在阴影部分”,概率可以用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衡量,即与区域长度有关,因此属于几何概型.点评:区别某一个问题是属于古典概型还是属于几何概型,要注意抓住它们的特点:几何概型是无限多个等可能事件的情形,而古典概型中的等可能事件只是有限个.例2 在一个量杯中装有1升的水,其中含有一个细菌,现在用一个小杯子从中取出0.1升的水,求这个小杯子所取出的水中含有这个细菌的概率.分析:细菌在量杯的水中的分布可以看成是随机的,因此符合几何概型的特点,所以可以运用几何概型概率的解法来求解.解:细菌在水中的分布看成是随机的,符合几何概型的特点,从这个量杯中取出的0.1升水看成区域d ,所有的1升水看成区域D ,记事件A 为“小杯子所取出的水中含有这个细菌”,则P(A)=11.0 所有水的体积取出的水的体积=0.1. 答:这个小杯子所取出的水中含有这个细菌的概率为0.1.点评:在本题中,“测度”是体积;基本事件(这个细菌可以生存在这1升水的任何区域)有无限多个,同时因为是随机分布的,即基本事件是等可能的,所以符合几何概型的特点,因此,选择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计算概率.例3 将正方形ABCD 等分成九个小正方形,并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涂成如图所示的图案,向正方形ABCD 内随机投点,分别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点落在红色区域;(2)点落在红色或蓝色区域;(3)点落在黄色或蓝色区域.分析:因为投点时是随机的,而且点落在正方形是随机分布的,因此,符合几何概型的特点,所以,用几何概型计算概率的方法来解.解: (1)记事件A 为“点落在红色区域”,假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9个单位,则 P(A)=94=的面积正方形红色区域面积ABCD . (2)记事件B 为“点落在红色或蓝色区域”,同样假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9个单位,则 P(B)=32924=+=的面积正方形积之和红色区域与蓝色区域面ABCD . (3)记事件C 为“点落在黄色或蓝色区域”,同样假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9个单位,则P(C)=95923=+=的面积正方形积之和黄色区域与蓝色区域面ABCD . 点评:在本题中,计算概率时所涉及的“测度”是正方形的面积,因此,准确判断几何图形的面积是解决“测度”是几何图形的面积的几何概型问题的关键.例4 甲、乙两人相约在上午9:00至10:00之间在某地见面,可是两人都只能在那里停留5分钟.问两人能够见面的概率有多大?分析:由于甲、乙两人是随机出现在约会地点,而且在每一时刻出现是等可能的,因此用几何概型来解.解:为(9+x )小时,乙到的时间为(9+y )小时,则0≤x≤1,0≤y≤1.点(x,y )形成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0,0),(1,0),(0,1),(1,1)为顶点(如图).由于两人都只能停留5分钟即121小时,所以在|x -y|≤121时,两人才能会面.由于|x -y|≤121是两条平行直线x -y=121,y -x=121之间的带状区域,正方形在这两个带状区域是两个三角形,其面积之和为(1-121)×(1-121)=(1211)2,从而带形区域在这个正方形内的面积为1-(1211)2=14423,因此所求的概率为14423114423=.点评:本题将时间看成是“测度”,因此,建立适当的“测度”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思路2例1 有一段长为10米的木棍,现要将其截成两段,要求每一段都不小于3米,则符合要求的截法的概率是多大?分析:由于要求每一段都不小于3米,也就是说只能在距两端都为3米的中间的4米中截,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解:记两段木棍都不小于3米为事件A,则P(A)=52103310=--.点评:本题中“测度”为长度.例2 飞镖随机地投掷在如图所示的靶子上,(1)在每一个靶子中,飞镖投到区域A、B、C的概率分别为多少?(2)在靶子1中,分别投中区域A或B的概率是多少?(3)在靶子2中,飞镖没有投中区域C的概率是多少?(假设每一次投掷都没有脱靶)(靶子1是正三角形,三角形内的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顶点与重心的连线;靶子2中水平线是圆的直径,竖直的线段是垂直于直径的半径)分析:由于飞镖投中的位置是随机的,因此,投中的结果有无数个,而飞镖投中任何位置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本题符合几何概型的特点,所以运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方法来求解.解:(1)在靶子1中分别记“飞镖投到区域A、B、C”为事件A、B、C,设正三角形的面积为S,则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是区域A、B、C的面积)都是正三角形面积的31,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都是3S,所以,P(A)=P(B)=P(C)=313==SS正三角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在靶子2中分别记“飞镖投到区域A、B、C”为事件A1、B1、C1,设圆的面积为S1,则区域A的面积为21S,区域B、C的面积为41S,因此,P(A1)=21,P(B1)=P(C1)=41.(2)记事件D为“在靶子1中,分别投中区域A或B”,所以,P(D)=32=正三角形的面积的面积之和与区域BA.(3)记事件E 为“在靶子2中,飞镖没有投中区域C”,则有P(E)=43=圆的面积的面积之和与区域B A . 点评:在本题的飞镖的投掷中,因为是随机投掷,且没有脱靶,因此,符合几何概型的特点,所以用几何概型来计算有关的概率.在本题中的“测度”是面积.例3 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半圆,现向半圆内随机投一点,求该点落在正方形内的概率.分析:由于点是随机投入半圆中,因此,符合几何概型的特点,考虑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方法来求解.解:设半圆的半径为R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x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x 2=(R -2x )(R+2x ),得x 2=54R 2. 记该点“落入正方形内”为事件A ,则P(A)=ππ58222==Rx 半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0.51. 点评:根据实际问题的背景,本题符合几何概型的特点,本题的“测度”是面积.例 4 某人欲从某车站乘车出差,已知该站发往各站的客车均每小时一班,求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分析:假设他在0~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车站等车是等可能的,但在0到60分钟之间有无穷多个时刻,不能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几何概型的求概率公式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因为客车每小时一班,他在0到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站等车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到站等车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解:记事件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我们所关心的事件A 恰好是到站等车的时刻位于[50,60]这一时间段内,因此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61605060=-,即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为61. 点评:在本题中,到站等车的时刻X 是随机的,可以是0到60之间的任何一刻,并且是等可能的,因此符合几何概型的特点,所以用几何概型概率的计算方法来求解.知能训练1.在500 mL 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2 mL 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草履虫的概率是( )A.0.5B.0.4C.0.004D.不能确定2.平面上画了一些彼此相距2a 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r<a 的硬币任意掷在这个平面上,求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3.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如图),并规定:顾客每购买100元的商品,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如果转盘停止时,指针正好对准红、黄或绿的区域,顾客就可以获得100元、50元、20元的购物券(转盘等分成20份).甲顾客购物120元,他获得购物券的概率是多少?他得到100元、50元、20元的购物券的概率分别是多少?4.(丈夫与妻子相遇问题)一位丈夫和他的妻子要上街购物,他们决定在下午4:00到5:00之间在某一街角相会,他们约好当其中一个先到后一定要等另一人15分钟.若另一人仍不到则离去.试问这对夫妇能够相遇的概率为多大?假定他们到达约定地点的时间是随机的且都在约定的一小时之内.解答: 1.C (提示:由于取水样的随机性,所求事件A :“在取出2 mL 的水样中有草履虫”的概率等于水样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2500=0.004)2.把“硬币不与任一条平行线相碰”的事件记为事件A ,为了确定硬币的位置,由硬币中心O 向靠得最近的平行线引垂线OM ,垂足为M ,如图所示,这样线段OM 长度(记作OM )的取值范围就是[o,a ],只有当r <OM≤a 时硬币不与平行线相碰,所以所求事件A 的概率就是P (A )=ar a a a r -=的长度的长度],0[],(.3.甲顾客购物的钱数在100元到200元之间,可以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转盘一共等分了20份,其中1份红色、2份黄色、4份绿色,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因此对于顾客来说:P (获得购物券)=20720421=++; P (获得100元购物券)=201; P (获得50元购物券)=101202=; P (获得20元购物券)=51204=. 4. 设x 和y 为下午4:00以后丈夫和妻子分别到达约定地点的时间(以分钟计数),则他们所有可能的到达时间都可由有序数对(x ,y )来表示,这里0<x <60,0<y<60,基本事件组所对应的几何区域即为边长为60的正方形区域(如下图),为使得两夫妇相遇,他们的到达时间必须在相距15分钟的间隔之内,用数学符号表示即为绝对值不等式|x-y |<15(例如当妻子比丈夫晚到14分钟时,他们是可以相遇的,这时,只需注意到x-y=-14,即给出|x-y|=14,不等式满足),而基本事件组所对应的几何区域中|x-y|<15的图形构成事件r发生的区域,事件r的阴影部分和R的区域如图所示.因此P(r)=1673600157536002025360060245245602222==-=--.点评:依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是关键所在.课堂小结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三种方法来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了.这三种方法分别是一、通过做试验的方法得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以此来近似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二、用古典概型的公式来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三、用几何概型的公式来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用古典概型的公式或几何概型的公式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时,首先应该判断该试验是否符合古典概型或几何概型的特征,然后再解题.具体地说,如果一个试验满足:(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在每一次试验中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古典概型的公式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果一个试验满足:(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数个;(2)每个基本事件在每一次试验中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几何概型的公式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第一种方法通过做试验的方法得到事件发生的频率,以此来近似估计概率.这种方法对计算任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题型都适用.但是,这种方法求出来的是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而不是概率,只是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几何概型(1)设线段l是线段L的一部分,向L上任意投一点,若投中线段l上的点的数目与该段的长度成比例,而与线段l在线段L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投中线段l的概率为P=的长度的长度Ll;(2)设平面图形s是平面图形S的一部分,向图形S上任意投一点,若投中图形s上的数目与该图形的面积成比例,而与图形s在图形S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投中图形s的概率为P=的长度的长度Ss;(3)设空间几何体v 是空间几何体V 的一部分,向几何体V 上任意投一点,若投中几何体v 上的数目与该几何体的体积成比例,而与几何体v 在几何体V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投中几何体v 的概率为 P=的长度的长度V v . 作业课本习题3.3 1、2、3.设计感想由于几何概型是在学习了古典概型之后,将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因此,在引出几何概型之后,将几何概型的特点与古典概型的特点进行比较,总结它们的相同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两者都是等可能事件,所不同的是,古典概型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何概型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无限的,两者的区别必须讲清楚.另外,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中的“测度”,可以是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几何体的体积等等,还有一些是可以转化为上述量的具体问题,要会转化.(设计者:王国冲)。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 3.3 几何概型》25

3.3几何概型〔1〕授课教师:单成香苏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能识别几何摡型并会用其概率公式求解;2、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体会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通过问题求解,领会将实际问题或一般数学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的解题策略;3、在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探索交流活动中感受合作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几何摡型概念的建构。
教学难点:几何概率模型中根本领件确实定,几何“测度〞的选择;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节课以直观观察为主线,采用“引导发现、归纳猜测〞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课题性问题和导向性问题解决〞作为教学路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问题情境】试验1〔幸运卡片〕我手上有10张扑克牌,其中4张黑桃,6张方片。
随机选一张,恰好挑到黑桃的概率是多少?【设计意图】拉近师生距离,复习古典概型。
试验2〔剪绳试验〕取一根长度为30c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度都不小于10cm的概率有多大?【设计意图】引发认知冲突,引入几何概型。
【情境拓展】3 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的分环从外向内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的比赛靶面直径为122cm,黄心直径为12.2cm运发动在70m外射箭,假设每箭都能中靶,且射中靶面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那么射中黄心的概率是多少【设计意图】丰富感性认知,呈现面积测度。
【互动交流,建构新知】【设计意图】分步提炼概括,分散教学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设D是一个可度量的区域〔例如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每个根本领件可以视为从区域D内随机地取一点,区域D内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时机都一样;随机事件A的发生可以视为恰好取到区域D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中的点这时,事件A发生的概率与d的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等〕成正比,与d区域的形状,位置无关我们把满足这样条件的概率模型称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活动3:结合“打靶问题〞,假设让你改造箭靶,你将如何设置黄色区域,仍使击中黄色区域的概率为呢?【设计意图】及时回扣情境,完成新知建构【解决问题,运用新知】例1:取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如图,随机地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求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解:记“豆子落入圆内〞为事件A,由于是随机地丢豆子,故认为豆子落入正方形内任一点的时机都是均等的,2a。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参考教案2

3.3 几何概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dD的测度的测度;(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4)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取一根长度为3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 的概率有多大?2.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得分环.从外向内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的比赛靶面直径为122cm,靶心直径为12.2cm.运动员在70m 外射箭.假设射箭都能中靶,且射中靶面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那么射中黄心的概率为多少?3.两个人约定在8:00至9:00之间到某地点约会,规定先到的人等十分钟后离开,问两人能见面的概率是多大?二、建构数学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
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在几何区域 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d D 的测度的测度. 这里要求D 的测度不为0,其中“测度”的意义依D 确定,当D 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时,相应的“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和体积等.三、数学运用1.例题例1 取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如图),随机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求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思考:由此例可知,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4P A π=,我们可用Exc el来模拟撒豆子的试验,以此来估计圆周率,请你设计出相关算法。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3.3.1 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赣榆高级中学卢海燕教学过程: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古典概型,其基本事件特点?概率计算公式?m和n含义?问题1:一根3m长的绳子上有五个等份点,随机的从某个等分点处将绳子剪断,求剪得两段长都不小于1m概率。
师:拿到一个概率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试验的一个基本事件是什么?生:从每个等分点处剪断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师:基本事件个数有限(共5个)且等可能。
师:显然是一个古典概型,记A=“剪得两段长都不小于1m”。
当从哪几个等分点处剪断时事件A发生?生:从B、C、D三点。
师:即A中包含3个基本事件,故长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求剪得两段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师:(这题实际上是由上题发展而来)试验的一个基本事件?生:从每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师:因此,基本事件无限且等可能,这样分析本题不属于古典概型,记A=“剪得两段长都不小于1m”。
当剪断点落在哪些位置时随机事件A发生?生:如图将绳子3等分,当从中间一段CD处剪开时,事件A发生。
师:直观感觉事件A发生的概率与什么有关?生:与中间一段线段CD的长度有关。
师:你们觉得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如何计算?生:CD AB 122cm12.2cm70m()AP的测度的测度Dd()AP的测度的测度Dd 域长度(面积或体积)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区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师:为什么基本事件概率为0?每个基本事件都看作区域D中一个点,而点的测度为0,所以基本事件概率为0。
下面试着用几何概型去解决一些概率问题例1 取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随机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求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师:基本事件?特点?概型?生:豆子落入正方形内任一点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基本事件无限且等可能,故几何概型。
师:将豆子抽象为点,问题抽象为?生:向正方形内等可能任投一点,求恰好投入圆内概率,故D为正方形,d为圆,测度面积。
(一起书写解答过程)解:设A=豆子落入圆内,则2aπ2a4/π4/π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师:基本事件?概型?生:麦锈病种子出现在1L小麦种子中每一个位置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基本事件无限且等可能,故为几何概型。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附教学进度)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平面的基本性质第7 章概率数学 1 (高一下6)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 章集合7.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高一上1)7.2 古典概型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7.3 几何概型1.2 子集、全集、补集第4 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7.4 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1.3 交集、并集(高二上1)数学 44.1 直线与方程第8 章三角函数第2 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高一上3)直线的斜率(高一上2)8.1 任意角、弧度直线的方程2.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8.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两条直线的交点8.3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的表示方法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函数的简单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第9 章平面向量映射的概念4.2 圆与方程(高一上4)2.2 指数函数9.1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圆的方程分数指数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9.2 向量的线性运算指数函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9.3 向量的坐标表示2.3 对数函数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9.4 向量的数量积对数空间直角坐标系9.5 向量的应用对数函数空间两点间的距离2.4 幂函数第10 章三角恒等变换2.5 函数与方程数学 3 (高一上5)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5 章算法初步10.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高一下4)10.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2.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5.1 算法的意义10.3 几个三角恒等式5.2 流程图数学2 5.3 基本算法语句数学 5第3 章立体几何初步 5.4 算法案例第11 章解三角形3.1 空间几何体(高一下1)棱柱、棱锥和棱台第6 章统计11.1 正弦定理(高一下5)11.2 余弦定理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6.1 抽样方法1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直观图画法6.2 总体分布的估计空间图形的展开图6.3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第12 章数列柱、锥、台、球的体积6.4 线性回归方程(高一下2)3.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 等差数列112.2 等比数列1.2 独立性检验第1 章导数及其应用12.3 数列的进一步认识1.3 线性回归分析1.1 导数的概念1.4 聚类分析1.2 导数的运算第13 章不等式第2 章推理与证明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高一下3)(高二上5)1.4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3.1 不等关系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5 定积分13.2 一元二次不等式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2.3 公理化思想第2 章推理与证明线性规划问题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3.4 基本不等式第 3 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入2.3 数学归纳法选修系列 1 (高二上6)2.4 公理化思想1-1 3.1 数系的扩充第1 章常用逻辑用语3.2 复数的四则运算第3 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高二上2)3.3 复数的几何意义6.1 数系的扩充1.1 命题及其关系3.2 复数的四则运算1.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第4 章框图3.3 复数的几何意义1.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4.1 流程图5.2 结构图2-3第2 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1 章计数原理(高二上3)选修系列 2 1.1 两个基本原理2.1 圆锥曲线2-1 1.2 排列2.2 椭圆第1 章常用逻辑用语1.3 组合2.3 双曲线1.1 命题及其关系1.4 计数应用题2.4 抛物线1.2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1.5 二项式定理2.5 圆锥曲线与方程1.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2 章概率第2 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第3 章导数及其应用2.1 圆锥曲线2.2 超几何分布(高二上4)2.2 椭圆2.3 独立性3.1 导数的概念2.3 双曲线2.4 二项分布3.2 导数的运算2.4 抛物线2.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2.5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 正态分布3.4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6 曲线与方程第3 章统计案例第3 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假设检验1-2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 独立性检验第1 章统计案例3.2 空间向量的应用3.3 线性回归分析1.1 假设检验2-2 4.4 聚类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课时7.3.1 几何概型
学习要求
1、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2、熟练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3、正确判别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
试验1 取一根长度为3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 的概率有多大?
试验2 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得分环.从外向内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的比赛靶面直径为122cm ,靶心直径为12.2cm .运动员在70m 外射箭.假设射箭都能射中靶面内任何一点都是等可能的.射中黄心的概率为多少?
【分析】第一个试验,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剪断位置可以是长度为3m 的绳子上的任意一点.
第二个试验中,射中靶面上每一点都是一个基本事件,这一点可以是靶面直径为122cm 的大圆内的任意一点.
在这两个问题中,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虽然类似于古典概型的"等可能性",但是显然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
【解】实验1中,如下图,记"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 "为事件A .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位置处在中间一段上时,事件A 发生.由于中间一段的长度等于绳长的
13,于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1()3
P A =. 实验2中,如下图,记"射中黄心"为事件B ,由于中靶心随机地落在面积为2211224
cm π⨯⨯的大圆内,而当中靶点落在面积为 22112.24
cm π⨯⨯的黄心内时,事件B 发生, 于是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为
2
2112.24()0.0111224
P B ππ⨯⨯==⨯⨯.
【小结】
1.几何概型的概念:
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
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几何概型的概率:
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d P A D =的测度的测度
. 说明:(1)D 的测度不为0;
(2)其中"测度"的意义依D 确定,当D 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相应
的"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和体积.
(3)区域为"开区域";
(4)区域D 内随机取点是指:该点落在区域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
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测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位置无关.
【精典范例】
例1 判断下列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1)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
(2)如图所示,图中有一个12等分的圆盘,甲乙两人玩游戏,向圆盘投掷可视为质点的骰
子,规定当骰子落在阴影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
【分析】本题考查的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特点,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
性.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事件的区域长度有关.
【解】(1)抛掷两颗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有6×6=36种,且它们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属于古典概型;
(2)游戏中骰子落在阴影区域时有无限多个结果,而且不难发现“骰子落在阴影
部分”,概率可以用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衡量,即与区域长度有关,因
此属于几何概型.
例2取一个边长为2a 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如右图),随机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求豆子
落入圆内的概率.("测度"为面积)
【分析】由于是随机丢豆子,故可认为豆子落入正方形内任一点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于是豆子落入圆中的概率应等于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
【解】记"豆子落入圆内"为事件A ,则
22()44
a P A a ππ===圆面积正方形面积. 答: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为4
π.
思维点拔:
1、几何概型的意义也可以这样理解: 向区域G 中任意投掷一个点M ,点M 落在G 内的部分区域g ”的概率P 定义为:g 的度量与G 的度量之比,即:
g P =的度量的度量
G .
2、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计算圆周率π的近似值.实验如下:向如图所示的圆内投掷n 个质点,计算圆的内接正方形中的质点数为m ,由几何概型公式可知:2S m n S π
==正方形圆, 即 2n
m
π=
. 追踪训练
1、求例1中(2)的概率.
解:由例1(2)分析可知:
1()2
d P A D ==的面积的面积. 2、若[2,2],[2,2]x y ∈-∈-,则点(,)x y 在圆面222x y +≤内的概率是多少?
解:8P π
==
3、靶子由三个半径分别为R,2R,3R 的同心圆组成,如果你向靶子随机地掷一个飞镖,命中半径
分别为R 区域,2R 区域,3R 区域的概率分别为123,,P P P ,则123::P P P =____
1:3:5__.
第6课时7.3.1 几何概型(1)
分层训练
1、在500ml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2ml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草履虫的概率是()
A.0.5 B.0.4 C.0.004 D.不能确定
2、在长为10cm的线段AB上任取一点M,并以线段AM为边作正方形,则正方形的面积介于
2
36cm与2
81cm之间的概率是 ( )
A.0.3 B.0.6 C.0.7 D.0.9
3、水面直径为0.5米的金鱼缸的水面上飘着一块面积为2
0.02米的浮萍,则向缸里随机洒鱼食时,鱼食掉在浮萍上的概率约为 ( )
A. 0.1019
B.0.2038
C.0.4076
D.0.0255
4、以假设△ABC为圆的内接三角形,AC=BC,AB为圆的直径,向该圆内随机投一点,则该点落在△ABC内的概率是 ( )
A. 1
π
B.
2
π
C.
4
π
D.
1
2π
5、设标靶的半径为10cm,则中弹点与靶心的位置小于5cm的概率为.
拓展延伸
6、一海豚在水池中自由游弋,水池为长30m,宽20m的长方体.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m的概率.
7、如果在一个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里有表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大陆架贮藏着石油,假如在这海领域里随意选定一点钻探,问钻到石油的概率是多少?
8、平面上画了一些彼此相距2a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r<a的硬币任意掷在这个平面上,求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