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申请学士学位

合集下载

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攻读博士学位是我国学历教育中的最高层次,其培养质量标志着学校的学术水平与科学研究水平,为了发展我校研究生教育,保证与提高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对博士生培养制定提出以下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勤奋学习,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有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写一般的本专业文章。

3、具有健康的身心。

二、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国家最新颁布的目录为依据,其专业属于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属于三级学科。

1、研究方向的调整和设置,要注意突出重点,加强论证。

在突出本学科已有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应密切关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使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能够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2、对同一专业内所设置的研究方向,应在总体上对本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一定范围的覆盖面,既不宜过窄,又要避免重复。

研究方向的调整和设置应力求相对稳定,还应根据新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已经有所扩大的学科范围,注意新研究方向的开拓。

鼓励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交叉与渗透,特别是促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文件.doc

江西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文件.doc

江西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文件校学位字〔2018〕2号关于授予陈新成等737名2018届毕业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的决定各学院、处(室、部、馆)、各直附属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2018年6月26日会议审查,决定授予陈新成等737名毕业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

名单如下:一、哲学硕士1.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陈新成、肖娇、姚慧平、朱家林2.中国哲学专业:聂宁杰、何川、许诺、钟贤林、阙琪3.外国哲学专业:石帅锋、王一楠4.伦理学专业:王大帅、张晓锋、姚晋二、经济学硕士1.区域经济学专业:邓晨欣2.产业经济学专业:肖关月三、法学硕士1.法学理论专业:黄静、胡青青、郭莉、王裕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周庆旺、彭晨、蔡汶汐、王逸风、潘超、卢艺涵、汤金花、邱建洲韦天演3.政治学专业:赵绍新、范宏涛、何宇婷、洪帅、魏日盛、聂鹏方、陈波、赵婷李莉、袁娟萍、王得力、桂贤涛、黄仁森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赵小军、彭艳霞、王李俊、查婷玉、龙飞、刘坚、邱月南、陈巧歌李金博、邓崇卿、曾会会、吴月乔、伏辉、钟志萍、尹佩文、佟帅王笑容、符武坚、陆贝、杨义福、陈莹、王海丹、方丽卿、汤乐彩四、教育硕士1.教育学原理专业:罗爽、余国圣、龙润、王诗雅、宁浩、崔颖婷、汪瑶、刘延婷康传凯、钟朋丽、吴雅琴、郭楠轩、王淑芳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雷开云、张琼作、龚敬、张玲、胡婧妍、舒春燕、阮丽云、黄世淼朱贵珍、龙成珺、张丽、曾小芳、申朝辉、邱弘、陈帆、赖晓瑛邹敏、李云、杨芬3.教育史专业:周梦、魏文远、潘春梅、罗曼丽4.学前教育学专业:钟典、王攀、王维、夏梦雪、谢依桐5.高等教育学专业:仇雪萍、江梦乐、游其胜、兰丽霞、黄招霞、万文英、温志红、周维甜6.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胡冰7.基础教育学专业:刘洋、李嘉、李旋、吴静、丁福军8.心理学专业:刘会芳、贾珊珊、赵洋、刘舒畅、杨小冬、周侨、林苗苗、陈佩昕郑婕、方小婷、荣爽亦、龚娴、吴志佳、曾文英、范淑娴、刘娟郭少阳、王美霞、李桃、任毛芳、闵梅、王醒、刘相燕、李瑞琦唐俊杰、王宇鸿、谢流芳、胡小燕、朱军成、张学朋、陈礼科、张国英念玉成9.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余鹏、于晓芳、黄传想、程华艳10.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张永兴、甘思萌、邓晓琴1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陶超逸、周灿、郭士安、余君倩、邵哲、徐晟馨、李涛、郭美均李闯、汪晨浩、钱芳、顾鹏飞、黄知、林勇、刘莎、周琼姚晓丹、李游、饶芳、刘楚12.民族传统体育学:伍文娟、吴学毅、艾昀、周凡五、文学硕士1.文艺学专业:余贞伟、董雪晴、吴航、查书雨、向真、蔡高照、黎永蓝、查萍黄梦甜、倪丽莹、李家安、王抒雁、潘佳丽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李睿文、彭思清、聂佳、刘亚玲、廖丽红、方霞、张文娟、龚世婕陈凤华、王凡、朱珠、丽娜(RAVELOMANANONY HELINAH)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廖常清、周玲庆、王亚茹、蒋雪萍、赖秋虔、但炜、陈淑琴4.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杨卓东、周斌、朱淑芳、吴爱民5.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黄德勇、娄啸宇、赵颖、万小云、李娜、鄢景妮、邹建朋、龚宇婷程怡、易文晴、唐文敏、马嘉年、赵中华6.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刘丹、刘明亮、赖琼、李育娴、张珺媛、蒋祎、郑一梦、王青何小春、廖小慧、袁蕾、邓慧7.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谢晨鹭、李奕橙、张应红、梁思怡、汪海浪、倪文婕、项云卿、曾建琴曹鹏越、刘春芳、刘娟、熊静柔、徐忆轩、李鑫颖、虞昕、汪灶蓉肖小方、董齐琪、齐艳容、向雯、麻金红、方柳、邹俊婷8.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徐蓝星、古晶、杨璐璇、郭晓琳、陈明霞9.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刘瑾、邓力伟、刘诗琦、马文思、刘姗、陈颖、韩媚、胡锦芸李红、尹利鹏、郭蕊、郭明海、周兰、张转霞、喻佳、余年红10.新闻学专业:查理思阅、姚群、谭星星、李玉云、梅玉逸、苏妍、刘泽琦11.传播学专业:赵莉、孙强、王珂12.传播社会学专业:王丽华六、历史学硕士1.中国史专业:李晨、李欣骊、张敦锋、刘良、贺剑英、乔强强、张培有、霍黎影张敏、杜元、徐志强、缪丹兰、孙魁、徐恩伟、黄思霞、蓝胤天汤意雄、杨婵、肖春、甘琪、陈慧、陈雪、李小丽、贾玉霞张璨、王韶华、常柳青、陈佩璇、刘骏、高伟、杨绍浩、佘梅美李明明、王珊琼瑶、游梦辉、袁彩艳、姚宝娟、章婧、卢菁怡、李永强2.世界史专业:张莉、刘真甫、张超、杨家翔、雷志伟、常帅、陈旭、欧阳斌宋坚七、理学硕士1.教育技术学专业:熊媛琦、刘颖、刘雪平、吴思瑶、何珊、谢远鹏、张希丽2.数学专业:赵元元、王萍、田娜娜、项梦娟、宋文佩、汪楚航、梁一平、涂元稹高晨、陈斐、朱洪、焦瑶瑶、王正武、贺艳花、刘洋青、许素贞邓样琴、王莹、游杰、陈芬、姜攀、李雲婷、江峻瑜、李晓鹤黄安枝、刘满满、张艳艳、徐璇、郭盛梯、胡美艳、彭松、倪海阁李爽、聂丽萍、汪瑶瑶、冷卉、杜梦颖3.物理学专业:黄镇平、叶炜、李聪、胡策、彭玉辉、邹敬平、陈检、叶顺君周维东、徐莉玲、周文达4.化学专业:韩春雨、栗瑞萍、刘冉、王聪、高洁、彭志媛、陈长凤、樊跃华张文文、高超、李羚、刘苗、刘清泉、张春武、夏丽娟、朱露郑彩虹、曾逸杰、刘雷、李毅、刘婷、王玮、张世亮、丁云付小杰、吴和义、涂永良、陈绪文、王君熠、周莲娣、陈伟豪、曹志军余茜、金枝成、黄庆元、杨皓奇、景阳、孙丽、吴世强、陈蒙黄亚培、赵志鹏、刘洁玉、王慧虹、周豪、余维洁、赵安林、聂权卢方玲、张渊广、陈龙、谭杰、张玉红、高勇、吕康、刘婷徐彩凤、葛世洁、都艺、潘光兴、唐永琼、王彩云、杨鸿、阳敏白雪娇、杨晗、付媛媛、任鹤翔、彭山青、楼敏豪、李嘉玲、杨婷何然、申源5.自然地理学专业:张敏、陈明月、匡伟、李生、江英辉、吴玉立、张亮、李燕李志强、缪君翔、徐乃千、杨涛、李传琼、王莉莉、贝嘉鹏(BAMBANG PRAKOSO)6.人文地理学专业:李成禄、杨舒、章鸣、傅钰、李海燕、周志刚、田红兰、简惠勇徐晓蕊、曾慧、汪志娟、郭剑、黄开成、徐佳萍、车育婧、李姮莹舒小燕、何春博、李许源、刘恒、余斯思、徐文娣、吴敏7.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高晨、李鑫、郑丕珍、兰美玲、顾苏文、颜吉林、熊恬苇、张志翱刘强、汪训平、徐晗泽宇、颜稀8. 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许燕、毛筱锐、徐翼男、张类昉、罗怡、彭清超、刘依婧、缪玥陈坤、卢俊、洪亮、黄萍、汤超宇9.环境地理学:张婷、汪淑贞、赵菲菲、饶滴滴、王秀文、吴海英、吴翔、张建曾少龙10.生物学专业:邵艳红、沈丽琴、杨萍、姚清文、郑婷婷、张朦、叶德晓、钟雪晴陈恬、王智玮、马苏超、郑瑞、赖爱兰、赖木兰、包建莹、袁慧慧余晓、刘梦露、李圣纳、沈校11.生态学专业:钟欣孜、黄倩、吴兴元、赵玉皓、曹煦彬、张东元、李贾、郝金才胡佳、王童童、郑祥、方梅、邱小芳、刘玉槐12.统计学专业:吴国彬、张鹏、张小圆、赵阳八、工学硕士1.信号检测与处理专业:侯海霞、李超、吴嗣珊2.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徐细林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宋欢、张琦、翁泉源、李为州、冯涛、朱毅、陈志明、付德志李晓萍、邱敏、黄硕、丁国泰、杜舒静、高政霞、汪雄、刘震伟万艳红4.应用化学专业:邹非华、方正5.软件工程专业:唐警特、薛良波、谭亦鸣、代来、夏鲸、田明明、严双咏、万叶晶刘燕九、管理学硕士1.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威、余嘉禾、廖立斌、曾嘉欣、赵瑛、吴财贵、卢彦霖、郭凯旋2.会计学专业:熊谜、孙元元、廖惠甜、唐甜甜3.企业管理专业:方梓旭、黄丽佳、方文芳、谭文婷、邹淑远、刘梦菲、张丽珍4.旅游管理专业:许文柱、李晓琳、彭莉5.市场营销专业:程海兵、凌伽、孙茹6.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林玉婷7.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郭菁、施颖、陈小艳、李婷、胡亚玲、邱伟恒、李冬梅、谭河洋熊琦伟8.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张福梅、尧诗恬、熊旭阳、黄丽君、周杨一、许俊十、艺术学硕士1.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张书敏、董桓、罗阳、李晶、吴祎、吴悠、张希之、廖欢牙吴夏蓉、彭梦溪、张艺、李家莉、黄明亮、王冉、朱增帅、杨华韩佳恒、胡思媛、赵琳博、张汉华、张诗琪、栗梦真、彭子澴、彭莉玲田甜、丁霖秋子、刘清兰、胡舒、李佩弦2.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王希楠、郑艾倍、鲍一丁、尚任、黄芷璐3.美术学专业:熊娉婷、潘虹、陈瑜、陈蕾、屈子璐、万佩瑩、曹辉、董行行夏敏、黄盛卫、邓露、解帅、李雪斌、胡亮、刘立军、喻思思王景4.设计学专业:郑雅文、刘天成、文应威、张祎、沈丹、刘丹、唐晓捷、吴静文喻亚瑞、袁玉雯、赖玮、罗翔、金路娟、刘汝、陈页希、盛智露陈宾、徐思、秦怡、刘梓晗、黄薇、肖芳萍、陈贞霖、李愉杭江西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8年6月26日抄送:纪委,党群各部门。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接收推免研究生实施办法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接收推免研究生实施办法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接收年推免研究生实施办法一、学院及接收专业简介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系,创办于年。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罗廷光和邱椿等曾在此任教。

全国院系调整后,撤系设教育学教研室。

年恢复教育系并于年招生。

年撤系设教育科学学院,年组建教育学院。

年月,心理学科从教育学院分出,同时成立新的教育学院。

学院现设有教育学系、教育管理系、学前与特殊教育系。

拥有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大数据的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和“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教授人,副教授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人,博士生导师人,“赣鄱英才工程”人选人,国家督学人,江西省中青年文化名家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人,省级教学名师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人,江西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江西省政协常委人,江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人。

自年恢复建系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余人。

现有本科专业个,即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其中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迄今共培养本科生余人。

在学科建设方面,拥有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史”、“基础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育领导与管理”、“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成人教育学”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还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

教育学被评为“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学科”和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硕士点。

各专业已授予硕士学位余人。

教育硕士专业教育管理方向年开始招生,已毕业余人。

在科研方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余项,省级课题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余篇,其它期刊发表余篇;余项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教育学》、《伦理学》等转载;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余部,其它出版社出版余部;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项,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一、二等奖各项,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一等奖余项,二、三等奖余项。

江西师范大学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

江西师范大学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开放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学校决定在全日制本科学生中实行双学位制和主辅修制,允许学业优良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为规范双学位、辅修专业的教学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双学位、辅修专业制。

1、双学位。

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学士学位的同时,选修主修专业所在学科门类以外的其他专业的学士学位(学科门类划分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为准),符合选修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即可获得双学位证书。

学校可授予的学士学位有:哲学学士、经济学学士、法学学士、教育学学士、文学学士、历史学学士、理学学士、工学学士、农学学士、医学学士、管理学学士、艺术学学士。

2、辅修专业。

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选修其它专业的主干课程,成绩合格者即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第二章修读申请第三条学校全日制在籍本科生,原则上连续两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或超过2.0,可申请修读1个辅修专业或1个双学位。

第四条教务处于学年第2学期汇总学院双学位和辅修专业的招收计划,并在放假前公布。

第五条符合修读双学位、辅修专业条件的学生,应于每学年第1学期第1周内向其所在学院提交书面申请,填写《南昌大学本科生修读双学位、辅修专业申请表》;学院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核,经分管教学院领导审核同意后,将《南昌大学本科生修读双学位、辅修专业申请表》转至双学位、辅修专业开办学院审批;开设双学位、辅修专业的学院负责将审批情况通知学生本人,并将录取名单汇总报教务处;教务处在第2周对各学院汇总的录取名单进行复审。

第六条开设双学位、辅修专业的学院,在第3周通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培养费。

未缴费的学生,不得参加双学位、辅修专业的学习。

第三章教学安排第七条双学位、辅修专业的培养方案,由专业所在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制订,经教务处审核后实施。

培养方案的要求,应与该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基本相同;课程由该专业的主要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组成。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模板】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模板】

**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学位论文工作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教育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依据之一。

为规范教育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学位论文工作包括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研究与撰写、论文检测、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

第三条学位论文须由教育硕士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现代教育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条学位论文选题应与培养目标一致,选题来源于中小学、幼儿园、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以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改革与管理有一定价值。

第五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由导师组负责召开,应有教育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参加。

开题报告会一般安排在学位论文答辩前一年时间进行。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前一周,教育硕士生须提交规定格式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开题报告会上,教育硕士生应详细介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及论文大纲等内容,并针对导师组提问进行答辩。

导师组依据教育硕士生开题报告内容及开题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并签署评议意见。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存入本人学业档案。

第六条教育硕士生应确保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其中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集中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

第七条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形式。

第八条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参照各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的论文质量标准执行。

第九条学位论文字数,原则上不少2万字。

第十条教育硕士生学位论文印制格式须符合《**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范》的要求。

提交论文评阅的学位论文须自行隐去作者和指导教师姓名,对于不符合印制要求的学位论文一律不组织论文评阅。

南昌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规定(2024版)

南昌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规定(2024版)

20XX 标准合同模板范本PERSONAL RESUME甲方:XXX乙方:XXX南昌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规定(2024版)本合同目录一览1.1 学位授予条件1.1.1 研究生课程学习要求1.1.2 研究生学术研究要求1.1.4 研究生答辩要求1.2 学位申请程序1.2.1 研究生学位申请时间规定1.2.2 研究生学位申请材料要求1.2.3 研究生学位申请提交流程1.2.4 研究生学位申请审批流程1.3 学位授予仪式1.3.1 学位授予仪式时间规定1.3.2 学位授予仪式参加人员1.3.3 学位授予仪式流程1.3.4 学位证书领取规定2.1 学位撤销与恢复2.1.1 学位撤销情况2.1.2 学位恢复程序2.2 学位申诉与复议2.2.1 学位申诉范围2.2.2 学位申诉程序2.2.3 学位复议结果2.3 学位授予信息管理2.3.1 学位授予信息登记2.3.2 学位授予信息变更2.3.3 学位授予信息查询2.3.4 学位授予信息保密规定3.1 研究生学位证书管理3.1.1 学位证书颁发3.1.2 学位证书补发与更换3.1.3 学位证书作废与回收3.1.4 学位证书保管规定3.2 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3.2.1 学位档案建立3.2.2 学位档案归档3.2.3 学位档案查询与借阅3.2.4 学位档案保密与保管规定4.1 研究生导师职责4.1.1 研究生学术指导4.1.2 研究生学业规划4.1.3 研究生论文评审4.1.4 研究生答辩指导4.2 研究生培养单位职责4.2.1 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4.2.2 研究生教育资源提供4.2.3 研究生学术活动组织4.2.4 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保障4.3 研究生管理部门职责4.3.1 研究生学位申请受理4.3.2 研究生学位授予审查4.3.3 研究生学位证书发放4.3.4 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5.1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处理5.1.1 学术不端行为界定5.1.2 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5.1.3 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结果5.2 研究生学位授予违规处理5.2.1 违规行为界定5.2.2 违规行为处理程序5.2.3 违规行为处理结果5.3 研究生学位授予争议处理5.3.1 争议情形界定5.3.2 争议处理程序5.3.3 争议处理结果6.1 研究生学位授予规定修订6.1.1 修订程序6.1.2 修订生效时间6.1.3 修订解释权归属6.2 研究生学位授予规定补充规定6.2.1 补充规定制定程序6.2.2 补充规定生效时间6.2.3 补充规定解释权归属第一部分:合同如下:1.1 学位授予条件1.1.1 研究生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需按照培养方案规定,完成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成绩合格。

英语本科专业申请学士学位.doc

英语本科专业申请学士学位.doc

英语本科专业申请学士学位附件申请学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简况表名称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学位授予单位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代码13430 名称英语申请学科专业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代码050201 时间2003年本科专业设置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学制 4 年名称文学申请授位门类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代码050000 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2012年3 月14 日填填表说明一、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统计数字要准确无误、有据可查。

纸张限用A4规格,装订要整齐。

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封面。

按规定需提供的佐证材料,订在本表之后。

二、各项经费应是实际获得并计入财务帐目的经费。

三、本单位现有教学科研人员含本单位在编人员和外聘兼职人员外聘兼职一年以上的人员0.5计入总数。

四、“学位授予单位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4年3月1日出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管理信息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高等学校代码填写。

五、填写的论文、获奖项目、在研项目等应是作者(完成人)署名本单位的科研成果或项目,本单位人员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计入。

本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单位之前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本单位人员在外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不计入。

六、除已注明的栏目外,一律不得另加附页。

一、学术队伍1-1 本学科、专业点的组成及其人员配备院(系、所)教研室或研究室现有人员数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助教(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具有硕士学位人员人数合计36人(其中外教7人)3 2 18 13 2 10 英汉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教研室赵国杰袁平华袁雪生汪海燕章根荣彭银梅邹玉梅凡艳孙水根董维婷李云英洪遗水姜瑶邓丽青郭艳梅周丹Tim Joyce Greg Aileen Yiding Aaron Tony 洪晓青熊韡薇杨丽姜陈军章淑芬吴元珍李兴安胡丽娟王皇刘小花孙英梁华宁梁庆袁平华袁雪生汪海燕彭银梅孙水根洪遗水洪晓青熊韡薇杨丽姜陈军章淑芬吴元珍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合计35岁及以下36至45岁46至55岁56至60岁61岁及以上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3 1 1 1 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2 1 1 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8 12 6 助教(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3 13 其中35岁及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人数7 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人数 1 本专业在校本科学生数共计2008 级2009 级2010 级2011 级683 123 215 189 156 本专业批准设置主管部门江西省教育厅批准文号注所统计学位按获得的最高者计入。

江西师大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暂行)

江西师大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暂行)

江西师大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暂行)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暂行)一、前言1.学位论文是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全面训练,获得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科学价值是评定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为规范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提高论文撰写水平,便于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和传播,特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申请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的撰写。

3.本规范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制定。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必须是申请者亲自参加科学研究做出的成果。

论文应包含作者对研究课题的新见解或新成果,论文研究的课题力求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论文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论证正确,资料或数据可靠,论证或计算严谨准确、条理分明、文字通顺,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必须是申请者亲自参加科学研究做出的成果。

论文应包含作者对研究课题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并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论文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论证正确,资料或数据可靠,论证或计算严谨准确,文理通顺,逻辑性强。

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解决或探索本学科、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3.字数要求学位论文用中文撰写(外语专业除外),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和字数要求。

理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6万字,文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10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申报学士学位的有关
通知
1、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赣学位办[2009]1号文件精神,现将2010年上半年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①主干课(见附表)成绩合格;
②论文答辩成绩合格;
③符合条件1、2后可申请学士学位,并须加试一门外语;学位外语申报时间为每年的3月1日—3日和9月5日—7日;
④每年6月份毕业的考生(学位外语已通过),如需申请学士学位,可在当年的9月5日至7日申请;每年12月份毕业的考生(学位外语已通过),如需申请学士学位,可在第二年的3月1日至3日申请。

2、根据赣学位办[2002]3号文件精神,凡是愿意申请学士学位的江西师大主考的自学考试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都可报名参加学位外语考试,且一次考试未合格,还可报名参加第二次、第三次考试、直到领取毕业证书前。

3、凡符合条件申报学士学位的考生,如需申请。

其程序如下:
①出示主干课程成绩和学位英语成绩,经审查合格后办理学位申报手续;
②按要求填写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考生资格审查表和学士学位申请表;
③主干课程成绩按附表专业主干课的顺序填写;
④政治理论课成绩填写“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成绩,未考这门课程的即填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绩;
⑤本人自我鉴定要写清现实表现,并加盖公章;
⑥整个填表过程必须做到认真、仔细、字迹清楚、不准涂改。

4、学位外语报考需填写学位英语资格审查表(一式两份)并准备三张蓝底1寸彩照,其中两张贴在表内,一张上交用于学位外语考试。

5、申请学士学位需准备与本科毕业证书同底版的二张1寸、一张2寸彩照,其中二张1寸的贴在表内,一张2寸的上交,用于学位证书。

6、收费标准:学位外语报考费50元,学位专业课考试及学位评审申报费200元。

(外语考试或专业课考试未合格者,将不授予学位,申报费也不予退回)。

7、下半年凡需申请学士学位的考生请于2010年3月1日至3日携五门主干课和一门政治理论课的合格证、毕业证(复印件)、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学位申请表(一式两份)到本自考办办理缴费及交表交照片手续。

8、外语合格标准为:总分≥60分;其中主观题,非外语专业考生≥13分,外语专业考生≥16分。

(根据新的《考试大纲》规定,非英语专业考生的考试取消听力部分,新增翻译题型。

)考试后一个月可以成绩查询,成绩查询网址为
学位外语考试时间:11月6日
领科考证时间:11月5日专业课考试时间:待定
9.江西师大自考部联系电话:8506054
2010年9月5日
附表一:
自学考试本科各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