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阿房宫赋》第一课时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下册0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高中语文必修一等六单元第一篇课文。
2. 课文内容:学习《阿房宫赋》的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课文中的难句翻译。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阿房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3. 字词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难句进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结构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6.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
7.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阿房宫赋》2. 板书内容:课文结构、重点字词、作者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2. 作业答案:读后感应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表达技巧的分析、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阿房宫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高中语文必修一等六单元第一篇课文。
2. 课文内容:学习《阿房宫赋》的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3)掌握《阿房宫赋》的基本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文的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理解历史兴衰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3)领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2. 《阿房宫赋》的基本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3. 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结构;2. 《阿房宫赋》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分析;3. 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研究性学习:(1)学生针对《阿房宫赋》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引导学生感受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兴衰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3)引导学生领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阿房宫赋》的情况;2.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4. 学生对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注释;2. 相关历史资料:秦始皇、阿房宫等;3. 文学鉴赏书籍或文章;4. 多媒体教学设备。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年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阿房宫赋》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阿房宫景象及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文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阿房宫的赞美之情,对秦始皇的敬仰之意;(2)认识古代宫殿建筑的辉煌与壮丽,激发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全文背诵《阿房宫赋》;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 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阿房宫景象及其寓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与应用;2. 文中修辞手法的辨识与欣赏;3. 对阿房宫景象的想象与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新课《阿房宫赋》进行简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文中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文言文句式、修辞手法和阿房宫景象的描绘。
5. 朗读欣赏: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音韵美、节奏美,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意境。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和研究相关作品。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阿房宫赋》;2. 整理并总结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 写一篇关于阿房宫景象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想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16.1阿房宫赋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阿房宫赋》的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对赋文特色的分析、历史意义的探讨等。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4. 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设置多媒体展示区,方便展示教学资源。同时,确保教室环境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赋吗?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16.1 阿房宫赋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16.1 阿房宫赋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选自千古绝唱《阿房宫赋》,作为一篇富有诗意的历史散文,既体现了杜牧深厚的文学功底,又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节课将重点解析赋文的语言特色、艺术手法以及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古人对宫殿之美的描绘,以及对秦朝兴亡的深刻反思。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 艺术手法:意象的运用、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 情感表达:对秦朝宫殿的描绘与对历史的反思
3.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 秦朝的历史背景:统一六国、阿房宫的建造与毁灭
- 作者杜牧的历史观:对秦朝兴亡的思考
- 赋文中的历史教训:权力、奢华与灭亡的关系
4. 文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唐诗在古典文学中独领风骚,唐朝一些散文也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
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
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阿房宫赋》的语言绚丽多姿,朗朗上口,运用了排比.比喻、对等修辞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时期,鉴赏语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潜移默化积累语言知识,使有意而变为无意从而提高语言的品位,不但能提高语文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篇句句精彩,更适合诵读,语言的学习规律证明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教材强调诵读无疑是育人之长久大计。
3、教材重点、难点:①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②本文的结构层次二、说教法。
《阿房宫赋》是课内自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
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
(2)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文章的结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
2. 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文章的结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读。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斯及《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查阅字典,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古代文化知识,如宫殿、服饰、礼仪等。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5. 课堂小结(2)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阿房宫赋》,巩固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拓展阅读,了解李斯的其它作品,对比分析其文学特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探讨表现等。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对关键字词掌握情况、文章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
3. 单元测试评估: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和思想。
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解读《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介绍杜牧的生平和思想背景。
分析《阿房宫赋》的文体特点和修辞技巧。
解读《阿房宫赋》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探讨《阿房宫赋》的历史价值和文学影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阿房宫赋》的文体特点和修辞手法。
《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阿房宫赋》的历史价值和文学影响。
2.2 教学难点分析《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解读《阿房宫赋》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
理解《阿房宫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
采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房宫赋》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提供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拓展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和在线平台进行互动学习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步骤和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和思想。
分析《阿房宫赋》的文体特点和修辞技巧。
解读《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探讨《阿房宫赋》的历史价值和文学影响。
4.2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并做笔记。
分组讨论《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和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活跃度。
学生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的质量。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深度和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的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辅导。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六章:教学扩展与深化6.1 教学扩展引入其他唐代文学作品,比较分析杜牧与其他诗人的创作风格。
高中语文必修下 816下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阿房宫赋》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李商隐《杜司勋》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文体“赋”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并归类总结。
3.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5.背诵全文。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翻译全文,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赋”的写作特点,把握作者铺叙的目的,以及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不骄不躁不自满保持谦虚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体会古代士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三、预习检测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缦回(màn )雨霁(jì )妃嫔媵嫱(yìng )椒兰( jiāo )辘辘(lù )杳不知( yǎo )尽态极妍(yán )剽掠( piāo )鼎铛( chēng )逦迤( lǐ yǐ)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 )庾之粟粒(yǔsù ) 横槛(jiàn ) 呕哑(ōu yā ) 参差( cēn cī )四、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
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樊川文集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