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7、散文诗两首(第一课时)市级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E3%80%802021-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二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躲到你的怀里。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 学科网
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 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 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 妙处。
1、请简要概括这篇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通过写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 护着一枝红莲的情景,表达母亲是人生唯 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种思想感情,歌颂 了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
2、文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为红莲 而动的?
红莲
亭亭立着
我的心情
烦闷 不适意
(浓阴的天,为红莲而担忧)
左右攲斜 不摇动了
无法可想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变回孩子
拿灯去牛棚时———— 求妈妈讲故事
1、从“我”和妈妈的嬉戏中,可以看 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我”是一个调皮、机灵、 可爱、善良的孩子。
1、从“我”和妈妈的嬉戏中,可 以看出一个什么样妈妈呢?
妈妈十分的温柔、慈爱。
表现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想象和托物寄 情的手法。
小结
这是一篇托荷赞母的散文诗。写荷 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 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 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 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表现手法
作者是借助荷叶来歌 颂母亲,这种写法叫什么?
触物生情、借物喻人
一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 文其形,诗意其质”。
金色花
泰戈尔(印 度)
印度佛教圣物— —金色花:印度圣树, 木兰花,属植物,开 金黄色碎花。译名亦 作“瞻波伽”或“占 博伽”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课件:7.散文诗两首 (共33张PPT)

金色花
又译作: “瞻波伽”或 “占波”, 印度圣树, 木兰花属植物, 开金黄色碎 花。
一、新课导入
• 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 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 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 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 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 —— 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 次美的洗礼!
• 小结: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 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 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 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 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 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表达实在 美妙!(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板书 “爱”。
六、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二、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 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 豪 —— 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 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 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 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受到富有宗教意 义的爱 —— 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 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 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 3.学生自己朗读。注意以下句子。 •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 气去读,为什么? •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 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 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 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 生读) •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了。(调皮,撒娇) •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 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 评点。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 散文诗两首》课件

7 荷叶·母亲
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1 品味这两首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其中浓浓的母子情;初步
感知散文诗的体裁特点。
重点
2 通过朗读,感受作品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纯朴的情感。重点
3 整体把握这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艺
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能进行简单的比较阅读。难点
学习目标
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
——丰子恺《我的母亲》
我想一般人都会同意,凡是自己母亲做的菜永远都是
最好吃的。
——梁实秋《想我的母亲》
预习资料速查
知
识 链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
接 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
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
课文细读品味
5.怎样理解妈妈对“我”说的“你这坏孩子”的一句嗔怪?
上文写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 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 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妈妈自然会嗔怪孩子,所以说 “我”是“坏孩子”,嗔怪中透出的其实是至真的母爱。
课文全篇探究
[难点] 《金色花》中,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 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品格素养
体会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
简 介
动家,获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
力的作家,被称为“东方诗圣”,他同情苦难深重的下
层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古老的民族文化,亲自创办学
校,进行民族传统教育。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
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新版新人教版ppt课件

不摇动了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感动 (赞美荷叶,为红莲而高兴)
讲授新课
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与母亲相似? 荷叶为莲花遮蔽风雨,这与生活中母亲为子女遮风挡 雨,对孩子细心呵护和关爱多么相似。
讲授新课
作者将自己比作红莲,从文中看,她们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莲花会被风吹雨打,我也有“心中的雨点”。
象征着人生路上的 挫折、磨难
拿灯去牛棚时———— 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
精选版课件ppt
13
合作探究
孩子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 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 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 就是瞒着妈妈。
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
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 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 活泼、可_爱__、__顽__皮_、_ 天真、但__又__体__贴_,__的孩子。
关心母亲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慈__爱____的妈妈。
精选版课件ppt
10
1、“我”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自己对母亲
究 合的 2、爱“的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作3、“我”回报母爱,为什么总是悄悄的
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 你这坏孩子”?)
精选版课件ppt
19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ppt教学课件

舐犊之情
涕
常见的工具
常见的工具
压线钳
是用来压制水晶头的一种工 具。常见的电话线接头和网线 接头都是用驳线钳压制而成的。
常见的工具
钢卷尺
这些工具我们见过吗?
螺丝刀
这些工具我们见过吗?
橡胶锤
用来抹平和贴瓷砖 等易碎装饰材料的。
这些工具我们见过吗?
钢锯
这些工具我们见过吗?
剥绝缘线,拔 钉子,拧螺帽, 剪拧断螺电帽线,等敲 钉子等 打开瓶盖等
夹取物品
铁钉
有哪几样工具能拔出 最合适的是
下面的钉子
哪种
羊角锤,剥线钳,小刀
羊角锤
螺丝钉 螺丝刀,羊角锤,小刀
图钉
小刀,剪刀,羊角锤, 钳子
螺丝刀 剪刀
• 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
• 大石头用撬棍当杆杆去撬,比较省力。
• 利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可以方便地将 国旗挂到旗杆上。
2)第二次嬉戏(5~6):“我”在妈妈读诗 时,将影子投射到书页上。
3)第三次嬉戏(7~9):“我”在妈妈拿了 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她身边,恢复了原 形。
这些看似是孩子与母亲嬉戏的诗歌,其实
表达的是孩子对母亲的 喜爱、依恋
(可见他们母子情深)。
《荷叶·母亲》 冰心
冰心 (1900-1999)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荷叶·母亲》
散文诗小常识
散文诗是兼 有散文和诗的特点 的一种文体,一般 篇幅短小,具有诗 的意境和散文表现 力。
表象是散文, 本质是诗。
— 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 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 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代表作: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7散文诗两首 (共35张PPT)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2021/3/162021/3/162021/3/16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162021/3/16March 16, 2021
找出文中集中感受到母爱的句子?它流 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 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 天空下的荫蔽?
对母亲感激、赞美之情
朗读探究:
用怎样的语气语调去读? 舒缓地、饱含深情地
品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滋味
• 请找出文中你感受最深或你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一 句话或一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你的喜欢的理由。( 如修辞、用词生动、写作的手法、流露的情感……)。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 是红莲,心中 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 我在无遮拦天 空下的荫蔽?
点明主旨
深化中心
借景抒情:
指作者借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 来抒发感情 、表达思想的写作手法。
荷叶护莲
母亲呵护儿女
感激、赞美母亲
请大家仿照下列句子 来找寻你身边的母爱。
母爱是清晨厨房忙碌的身影。
母爱是出门一句关爱的叮咛。
…….
以寸草之心报三春之晖!
报谁意临游慈
得 三 春 晖
言 寸 草 心
恐 迟 迟 归
行 密 密 缝
子 身 上 衣
母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 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 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 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 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 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7 散文诗两首 (共28张PPT)

•
《荷叶·母亲》就是这样的诗歌。
自主预习
•
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
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
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 【交流点拨】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
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
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
爱。
合作探究
• 1.文本探究 • (1)作者看红莲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
发生这些变化? • 【交流点拨】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
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 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合作探究
•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打得左右 攲斜,“我”无法可想。
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 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 【交流点拨】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 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 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 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 雨的人。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 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 志。
• 示列: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 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 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 我要在妈妈口渴时, 让妈妈品尝我准备的甘甜的水,使她变得容光焕 发。
•
《金色花》以其充满童真意趣的语言,
表达了母子之间亲密的感情,向母亲倾诉
了自己深深的依赖之情。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妈妈(勤劳美丽、爱孩子、圣洁、笃信宗教) 孩子(活泼机灵、爱妈妈、聪明、神奇) 做祷告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读书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图) 去牛棚时 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初一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ppt课件

初一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 》ppt课件
目录
• 课程导入 • 散文诗概述 • 《散文诗两首》内容解析 • 课程总结与思考题 • 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 • 参考文献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作者介绍
介绍《散文诗两首》的作者,包 括其生平经历、主要作品及文学 风格等。
时代背景
简要介绍作品所处时代的社会背 景,为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打下 基础。
散文诗的历史发展
起源
散文诗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文诗逐渐发 展壮大,成为世界文学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散文诗 的发展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时期。
代表作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茅 盾、郁达夫等作家都曾创作过优
秀的散文诗作品。
03
《散文诗两首》内容解析
艺术特色
分析《散文诗两首》的艺 术特色,如语言、修辞、 意境等方面的特点。
02
散文诗概述
散文诗的定义
01
散文诗是一种兼具诗歌和散文特 点的文学体裁,它以诗的意境和 散文的叙述方式相结合,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体验。
02
散文诗不受诗歌韵律和格律的限 制,但在语言运用、形象表达和 情感抒发上仍具有诗歌的特质。
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散文诗两首》中的 生字、生词及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 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
课程内容概述
文章结构
《散文诗两首》由两篇独 立的散文构成,每篇散文 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
目录
• 课程导入 • 散文诗概述 • 《散文诗两首》内容解析 • 课程总结与思考题 • 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 • 参考文献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作者介绍
介绍《散文诗两首》的作者,包 括其生平经历、主要作品及文学 风格等。
时代背景
简要介绍作品所处时代的社会背 景,为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打下 基础。
散文诗的历史发展
起源
散文诗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文诗逐渐发 展壮大,成为世界文学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散文诗 的发展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时期。
代表作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茅 盾、郁达夫等作家都曾创作过优
秀的散文诗作品。
03
《散文诗两首》内容解析
艺术特色
分析《散文诗两首》的艺 术特色,如语言、修辞、 意境等方面的特点。
02
散文诗概述
散文诗的定义
01
散文诗是一种兼具诗歌和散文特 点的文学体裁,它以诗的意境和 散文的叙述方式相结合,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体验。
02
散文诗不受诗歌韵律和格律的限 制,但在语言运用、形象表达和 情感抒发上仍具有诗歌的特质。
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散文诗两首》中的 生字、生词及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 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
课程内容概述
文章结构
《散文诗两首》由两篇独 立的散文构成,每篇散文 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 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 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 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 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 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 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 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的语言” 。
写法探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 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 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 巧妙的手法。即是借物抒情的写法。
☆
小结
《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 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
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 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 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
又译作:“瞻zhān波 伽 qié”或“占波”, 印度圣树,木兰花属 植物,开金色碎花。
泰戈尔: 印度作家、诗人,他一生 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 集》、《飞鸟集》《吉檀 tá n迦jiā利》等,曾获 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 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爱、欢乐、光明是他 歌唱的永恒主题。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 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要读出母亲的嗔chēn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自学指导二(5分钟)
齐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 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调皮、懂得回报母爱 母亲:慈爱、善良、关爱孩子
自学指导三(8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2.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为什么一而 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3、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 “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
学习目标(1分钟)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 读诗歌,掌握重点字词。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 浓的母子情。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受到美的熏 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 审美能力 。
自学指导一(3分钟)
齐声朗读诗歌,比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 字清晰。若有不会读的做上记号。 1.笑嘻嘻地在空中yáo bǎi( 摇摆 )。 2.我暗暗在那里nì xiào( 匿笑 )。 3.当你mù yù( 沐浴 )后湿发披在两间。 4.穿过金色花的lín yīn( 林荫 )走在做dǎo gào( 祷告 )的小庭院。 5、《罗摩yǎn那》( 衍 )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 子”?
明确: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
在哪里呀?”这体现出母亲因孩子离 开而感到着急、惊慌的心情,更表达 了母亲见到孩子后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你发现 诗歌美在哪里?
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纯真的母子之爱,
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亲情美,人性美。 “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质朴
2. “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做了些什么事? 3.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 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自学检测二(5分钟)
2、“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做了些什么事?
(1)看着母亲工作。 (2)让母亲嗅到花香。 (3)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 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 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 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 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 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 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分钟)
1、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 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 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2.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为什么一而再、 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 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 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美读指导
☆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 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
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
会认识我吗?(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9、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