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一体化施工创新
建筑施工中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创新

建筑施工中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创新摘要:钻孔灌注桩主要按照埋设护筒、钻孔清孔、下方钢筋笼以及灌注混凝土的工序施工,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这些关键步骤,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本文对建筑施工中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创新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灌注桩;技术应用引言建筑工程项目在基础施工的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且应用效果也较高,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承载力,因此,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在此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需要加强对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分析,明确其应用优势和应用流程,研究技术的优化应用措施,最终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
1灌注桩施工概述所谓的灌注桩,是指在建筑地基上,采用机械钻孔、人工挖掘等方式形成桩孔,将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置于其中所形成的一种地基结构。
其在建筑基础结构稳定性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使相应的施工计划实施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通过对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方面的考虑,可减少建筑地基施工所产生的噪音,为改善其结构状况提供技术保障,有利于降低建筑施工风险,丰富其结构施工方面所需的技术手段。
2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2.1施工测量施工人员在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施工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施工测量,这也是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基础。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控制网、深基坑支护钻孔桩位的平面图进行灌装位置的确定,提高施工测量的准确性。
2.2埋设护筒孔壁坍塌一旦发生就会直接引起钻孔失败。
钻孔深度较高时,静水压作用引起地下水位以下孔壁土坍塌至孔内,甚至会出现流砂的情况。
护筒能增加孔内静水压力,防止孔壁坍塌,除了这一作用外,还具有引导钻头、固定桩孔位置、保护孔口地面以及隔离地表水等作用。
常用的护筒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钢以及木等,护筒要不漏水,足够坚固,内径要大于钻孔直径,通常而言冲抓锥、潜水钻要大40cm,旋转钻要大20cm。
材料的选取上多采用钢护筒。
为了确保钻孔桩刚度足够,减少变形的发生,要在护筒的上中下部位加焊钢筋以确保刚度足够。
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创新与优化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

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创新与优化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灌注桩作为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工艺,在各种建筑和土木工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施工质量,对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创新与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创新与优化,以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
一、灌注桩施工工艺的传统方法传统的灌注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打孔、清孔、钢筋预埋、注浆灌注、养护。
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施工效率低下、质量难以保证、成本过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传统的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创新与优化。
二、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创新方案1.使用新型材料:传统的灌注桩所使用的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和渗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新型的高强度混凝土或特殊的抗渗混凝土,以提高施工质量和强度。
2.引入自动化设备:传统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效率低下且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引入自动化设备,如钻孔机、清孔机和自动化注浆设备,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施工误差。
3.优化灌注桩的构造:在灌注桩的构造中,可以进行优化,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将桩身分成若干段,使用模块化的桩身,方便施工和调整桩长。
此外,也可以在钢筋的布置和结构上做出一些优化,以提高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加强施工管理:在灌注桩施工中,合理的施工管理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例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难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三、灌注桩施工工艺优化的效果通过对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创新与优化,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效果:1.提高施工效率:采用自动化设备和优化的施工流程,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和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2.保证施工质量:使用新型材料和优化的桩身构造,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桩的承载能力,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3.降低施工成本:优化施工流程和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人力投入,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桩基施工中的钻孔与灌注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分享

桩基施工中的钻孔与灌注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分享近年来,钻孔与灌注施工技术在桩基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创新,成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分享几个成功案例,探讨桩基施工中钻孔与灌注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案例一:超卧式钻机在高层建筑桩基施工中的应用在高层建筑桩基施工中,钻孔深度常常较大,而传统的立式钻机在这种情况下面临操作不便和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某建筑公司引进了一款超卧式钻机。
该钻机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较大深度的钻孔作业,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超卧式钻机采用多管插入的方式进行钻孔,其中一根管用于注入灌浆材料,其他管道用于排除钻孔产生的泥浆,以及输送钢筋等工具。
这样的设计使得施工更加方便快捷,且钻孔质量可控性强。
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该建筑公司成功完成了多个高层建筑的桩基施工,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案例二:微型钻孔与灌浆组合技术在土地钉工程中的创新应用土地钉在岩土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土地钉施工过程中常常存在施工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某工程公司引入了微型钻孔与灌浆组合技术。
微型钻孔技术采用了直径较小的钻孔工具,可以在狭小、复杂地形下进行施工。
而灌浆则通过压力注入的方式,确保灌浆材料完全填充土壤孔隙,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通过微型钻孔与灌浆组合技术的创新应用,该工程公司成功完成了多个土地钉工程,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案例三:超长连续钻孔技术在特殊地质环境中的应用钻孔深度是衡量钻孔施工工艺创新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特殊地质条件下,传统钻孔技术往往无法满足工程需求。
某勘察公司在一次特殊地质勘察中,采用了超长连续钻孔技术,成功解决了施工难题。
超长连续钻孔技术通过创新的钻杆设计和钻具选用,可以实现超过传统钻孔深度的连续施工。
该技术在特殊地质环境中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钻孔技术无法达到的深度需求,还保证了钻孔质量和施工安全。
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一体化施工创新教材(PPT 47张)

创新型
11人 3次 /月
制表时间:2011年3月23号
制表人: 吐尔洪太.潘海尔丁
2/15/2019
2. QC小组成员
序号
1 2
姓名
周宇 王佛来
文 化 程 职称 度
硕士 本科 高工 高工
职务
副总工程师 项目经理
组内职务 组内分工
组长 副组长 主持小组工作 项目负责人
3 4 5 6 7 8 9 10
2/15/2019
四、设定课题目标
• 1. 课题目标 • 通过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一体化施工创新,一次性完成桩与柱定位与 浇注工序。 • 2. 目标可行性分析 • (1)可以通过设计验算,降低钢管柱内混凝土标号,提高冲孔灌注 桩混凝土标号,增加钢管柱壁厚等手段,使冲孔桩与钢管柱混凝土标 号统一,可以为一体化施工创造连续施工的基本的技术条件。 • (2)特制液压千斤顶组合定位器,提出新的定位工艺及垂直度控制 措施,与现有的导管法浇注工艺结合,并编写专项施工方案后予以实 施。 • (3)严格把关施工团队技术交底工作,可确保技术方案顺利实施。 • (4)经过定位精度质量、施工安全、整体进度、经济造价等多项指 标的对比分析,可验证创新一体化施工工艺所拥有的实用价值。 • (5)本小组的技术力量强、创新意识强,施工团队有多年丰富的冲 孔灌注桩施工及地下钢管柱安装施工经验,能群策群力,可以完成 QC课题任务。
灌注桩联合钢管桩垂直支护施工工法

灌注桩联合钢管桩垂直支护施工工法一、前言灌注桩联合钢管桩垂直支护施工工法是在土方开挖工程中,通过利用灌注桩和钢管桩相互配合产生的垂直支护力,以增强土方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施工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等内容。
二、工法特点 1. 灌注桩和钢管桩相结合,具有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的特点。
2. 施工过程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适应多种土质情况。
3. 施工周期短,可大幅度缩短工期。
4. 工艺配合优异,能够实现土方开挖与支护同时进行。
5. 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三、适应范围灌注桩联合钢管桩垂直支护施工工法适用于较松软的土质地层,在地铁、地下车库、基坑开挖等工程中广泛应用。
对于泥土、黏土和砂土等敏感土体也能较好地适应。
四、工艺原理灌注桩联合钢管桩垂直支护施工工法的核心是通过灌注桩与钢管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土方的支护。
首先,钢管桩作为导向桩,在土方挖掘过程中,起到支撑土体的作用。
然后,通过在钢管桩的内部灌注混凝土形成灌注桩,进一步加强了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这种联合施工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灌注桩和钢管桩的优势,确保了土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 1. 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面开挖,并进行土体检测和处理。
2. 导向桩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开挖的土体内部设置并固定钢管桩。
3. 灌注桩施工:在钢管桩内部灌注混凝土形成灌注桩,使其与钢管桩紧密结合。
4.后期处理:根据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如振捣、防水等。
六、劳动组织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阶段,合理组织施工队伍,包括项目负责人、施工队长、技术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等。
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施工过程的协调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挖掘机、起重机、钢管桩导向装置、混凝土输送泵等。
这些设备能够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需求,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八、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壤进行检测和处理,确保土体的稳定性。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的优化与创新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的优化与创新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灌注桩作为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基础中。
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优化和创新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灌注桩施工工艺的优化与创新方法,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基本原理灌注桩作为深基坑开挖时的辅助施工工艺,是通过钻孔和灌浆技术完成的。
其基本原理是在地下先钻孔,然后加注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形成一定直径和长度的桩身。
灌注桩的主要功能是增加土壤的承载力,提供稳定的基础支撑。
二、灌注桩施工工艺的流程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勘察与设计、设备及材料准备、施工前期准备、钻孔、加注材料、养护等环节。
其中,钻孔和加注材料是整个工艺流程的核心环节,也是后续优化和创新的重点。
三、灌注桩施工工艺的优化1. 钻孔优化钻孔是灌注桩施工的首要环节,钻孔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施工质量。
优化钻孔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使用先进的钻孔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合理选择钻孔孔径和长度,根据地质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采用导向钻孔技术,提高孔径的精度和桩身的直径一致性。
2. 加注材料优化加注材料是灌注桩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优化对提高桩身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选用优质的混凝土材料,提高桩身的强度和耐久性;- 优化混凝土配比,使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浇筑性能;- 控制加注材料的速度和均匀性,以确保灌注桩的整体质量。
四、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创新除了对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外,创新也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现代化的灌注桩施工工艺创新的例子:1. 无振动灌注桩技术传统的灌注桩施工通常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无振动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高施工效率。
2. 微型振动灌注桩技术微型振动灌注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方法,通过微小的振动力量实现土壤的松动和加固。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流程的优化与创新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流程的优化与创新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灌注桩的施工流程也在不断优化和创新。
本文将对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其优化与创新进行探讨。
1.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桩基准备工作、钻孔、清孔、灌注、固化、试载等。
1.1 桩基准备工作桩基准备工作是灌注桩施工的首要步骤,包括桩基布置、标志桩的设置、桩位测量等。
在这个阶段,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桩基位置,并进行相应的测量和布置工作。
1.2 钻孔钻孔是灌注桩的核心步骤之一,它决定了桩的质量和承载力。
在钻孔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孔工具和钻孔方式,并进行适时的岩土层检测和取样。
1.3 清孔清孔是指在钻孔完成后,用清孔器将钻孔中的土层或岩层清除,以保证桩身质量。
清孔作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孔深合理选择清孔工具和清孔工艺,以确保清孔效果。
1.4 灌注灌注是将混凝土浆液注入钻孔中,填充钻孔空隙,并形成桩身的过程。
在灌注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灌注顺序和灌注量,并采取相应的灌注方式和工具,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填充孔隙,形成坚实的桩身。
1.5 固化固化是指灌注桩内混凝土浆液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形成坚实的桩身。
在固化过程中,需要根据混凝土类型和孔内温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固化时间和保温方式,以确保桩身的强度和稳定性。
1.6 试载试载是对灌注桩承载性能的评估和验证,通过施加一定的载荷,并进行相应的变形观测和数据分析,以判断灌注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
试载过程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试载装置和试验方法,以确保试载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施工流程的优化与创新2.1 设备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灌注桩施工所使用的设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出现了多功能钻机、高效清孔器、自动灌注装置等先进设备,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作质量。
设备技术创新使得施工过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提升了施工效率和桩身质量。
灌注桩联合钢管桩垂直支护施工工法(2)

灌注桩联合钢管桩垂直支护施工工法一、前言灌注桩联合钢管桩垂直支护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于基坑支护的工法,通过将灌注桩与钢管桩进行联合施工,能够有效增强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一些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1. 稳定性好:联合采用灌注桩和钢管桩能够形成双重支撑体系,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适用于较大基坑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支护。
2. 承载力大:联合使用灌注桩和钢管桩能够充分利用两种桩基的优势,提高整体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适用于高承载要求的工程项目。
3. 施工效率高:该工法的施工过程简便、快速,不受季节和天气的限制,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4. 环境友好:由于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大量脱模剂和取土,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适应范围灌注桩联合钢管桩垂直支护施工工法适用于高层建筑、地下结构、交通运输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等需要进行基坑支护的项目。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核心原理是联合应用灌注桩和钢管桩,通过灌注桩提供土体的梯度支撑,钢管桩提供垂直承载力,形成双重支撑体系。
工程中,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径、桩长和桩间距,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五、施工工艺1. 基坑布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基坑的位置和尺寸,并做好基坑的边界标志。
2. 探桩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勘探,确定桩的位置、长度和间距,并进行地质分析。
3. 钢管桩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桩位进行钻孔,安装钢管桩,并进行浆液灌注。
4. 灌注桩施工:在钢管桩外围开挖孔洞,安装模板,进行灌注桩的施工。
5. 施工质量检验: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钢管桩、灌注桩和其他关键节点进行质量检查,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六、劳动组织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工期计划,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包括项目经理、技术员、班组长和施工人员等。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机具设备主要包括挖掘机、水泥搅拌机、钻孔机、灌注桩打桩机、钢筋焊接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无施工先例可借鉴; ②需要自行编制操作安全规程 ,质检、试验工作等要点;
先成孔浇注冲孔灌注桩后, ①节约定位设备费用,
桩混凝土初凝前,利用吊车, 施工成本低;
将底端封闭的钢管柱插入至 ②施工方法简单、安全
桩混凝土设计标高。
,快速。
①钢管柱定位工序不严谨,可 靠性差; ②垂直度测量纠偏过程中钢管 柱反复插入混凝土,插入部位 混凝土内易产生气泡、空洞; 封底板底桩顶残留浮浆排不净 ,易出现软卧层;
• 方案一、HPE机械垂直插入法施工方案; • 方案二、特制千斤顶组合定位器一体化施工方案; • 方案三、原设计“插入钢管柱”法施工方案;
28/12/2019
1. 方案对比、分析
序号
方案 名称
HPE 机 械 垂 直 方案一 插 入 法 施 工
方案
方案二
特制千斤组 合顶定位器 定位一体化 施工方案
原设计“插 方案三 入 钢 管 柱 ”
初步 结论 不适合
最佳
不适合
3. 确定最佳方案
• 3.1方案各项指标的论证过 程
• 针对方案一、二、三的初 步结论,从方案定位精度、 施工进度、经济性进行进 一步论证:
• A. 平面定位精度、垂直度 控制指标对比论证:
• 精度控制依据:钢结构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T50205-2001规范 附录表 E.0.1)
定位精度高
自制定位器
定位精度满足规 范要求。
安全可靠
安全可靠
定位速度快
设备使用场所 要求高
施工速度快
易于工人掌握
经济适用
机械费用高
施工工艺无先 例可借鉴,有
风险。
“插入钢管柱” 法施工
定位原理简单 施工速度快 机械投入较少
经济性优越
定位精度低, 垂直度控制时 易造成质量事
故
(原设计建议施工方法)
汇总共提出了三种主要施工方案:
主持小组工作 项目负责人
副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技术负责人、技术协 调 现场总指挥 数据采集、分析 定位控制负责人
定位器订制 材料试验
安全技术交底
放样定位 钢管柱吊装
三、选择课题
3.1. 问题的提出
• 原逆作法设计图纸中,要
求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施工 时,钢管柱底部采用封底板, 冲孔桩混凝土浇注至设计标 高后,吊装钢管柱,利用地 面定位井架定位后,插入桩 顶混凝土内,插入深度为桩 顶标高以下1.000米,如图(图3-1) 所示。
②施工速度快,安全性 适用性有限;
能可靠。
③封底板底桩顶残留浮浆排不
净,易出现软卧层;
冲孔灌注桩钢筋笼与钢管柱 连续吊装,通过特制千斤顶 组合定位器,平面定位及垂 直度测量后,桩与柱一体化 施工完成连续浇注。
①特制定位器设备施工 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及设 计说明; ②定位装置经济、适用 ; ③施工简炼,安全,易 于工人掌握; ④一体化施工速度快, 整体浇注、桩与地下钢 管柱不存在施工缝及二 次浮浆;
• 方案二(桩柱一体化施工)的经济性分析:钢管柱定位费用: 包干价(以Ф1400mm冲孔桩与钢管柱一体化施工单价为例,包括的机械、人工、 特制千斤顶定位器费用);计:11500元/钢管柱。
• (1)水下桩顶(钢管柱底)节点混凝土临界层受反复扰动,水会比 增大。钢管柱封底板下附着浮浆,造成节点质量出现隐患。
• (2)封底钢管柱浇注混凝土后重量可达19吨,由于没有定位器等辅助 设备,若出现定位偏差,靠人力或地面机械设备“生拉硬拽”,无法 完成定位纠偏,势必出现质量事故。
• 故此,排除存在较大质量隐患的方案三;对方案一、二
28/12/2019
HPE
方 案
桩混凝土浇注完成。
一 (
HPE垂直插入机械就位对中。
调整HPE垂直插入机水平度。
直
吊装钢管柱。
插
法 HPE插入机插入钢管柱。
)
:
重力平衡。
施
工钢管柱孔口固定。简易HPE插入机移位。
流 程
钢管柱四周回填砂石并排浆。
图 :
钢管柱内浇注混凝土。
28/12拆/2除01工9 具柱并回填孔口拔出干护筒。
要求。
方案二
特制千斤组合 顶定位器定位 一体化施工方
案
≤5mm
H/1000,而 且不应大于
25mm。
-8~5mm
钢结构施工验 收(GB502052001)规范; 垂直度偏差值 来源于一体化 施工定位原理
推测。
施工精度 满足规范
要求。
原设计建议 方案三 “插入钢管柱”
法施工方案
28/12/2019
≤5mm
28/12/2019
3.2、 课题确定
• 为了保障钢管柱底端平面定位精度及钢管柱整体垂直度, 避免浇注混凝土时的二次干扰问题,QC小组通过施工方案 的对比,通过分析施工方案的质量、安全、进度、经济等 多项指标,选择符合规范要求及设计说明的冲孔灌注桩与 钢管柱一体化施工方案。
28/12/2019
四、设定课题目标
案完成单桩所需时间差仅为5小时,累计完 成 27 根 桩 与 钢 管 柱 施 工 后 , 方 案 一 比 方 案 二提前5天7小时完成所有桩与柱的施工任务。
28/12/2019
C.方案一与方案二的 经济性对比论证:
• 方案一(HPE直插法)的经济性分析:HPE液压垂直插入定位机属于专利设备, 目前在建筑市场上不多见,佛山南海一项大型公共建设项目中引用该定位工 艺设备,据资料显示,定位费用在5至8万元/钢管柱。 该费用已包含人工回填碎石保护费用。应用该专利设备定位,估算本工程定 位费用单价约为6.3万元/钢管柱。合计定位费用为6.3×27=170.1(万元)
H/1000,而 且不应大于
25mm。
-8~5m
钢结构施工验 收(GB502052001)规范, 以及借鉴以往
工程数据;
施工精度 满足规范
要求。
• A.结论:虽然方案一、二、三最终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但方案实施过 程中,只有方案一、二依靠定位器,而方案三则未通过定位器实现施 工精度。方案三中,为了达到规范要求的施工精度,封底钢管柱将插 入至设计标高后复测平面定位、验证垂直度、确认标高合格后方可浇 注钢管柱。在这三项指标中,假如有任一项达不到规范要求,则拔起 钢管柱重新插入至设计标高,然后再复测,直至施工精度满足规范要 求。因此,反复插入定位造成如下缺陷隐患:
方案二(桩柱一体化施工):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方案二预计完成天数为:4 天7小时。
28/12/2019
名称
方案一(HPE直插法)
单桩完成所需的 工程桩数 时间
4天12小时 27
方案二(桩柱一体化施工) 4天7小时 27
累计完成时间
121天12小时 115天21小时
B.结论:综合施工施工理论进度对比:两个方
方
案
冲孔灌注桩定位、冲孔清孔。
二
(
桩钢筋笼吊入孔口。
桩
柱
特制定位器就位并平面定位。
一
体
下钢管柱。
化
施
复测定位、垂直度监控。
工
)
导管法浇注冲孔桩。
:
施
导管法浇注地下钢管柱。
工 简
钢管柱顶部溢出新鲜/清洁砼料。
易 流
回填空管段。
程
图
:
• 方案一(HPE直插法):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方案一预计完成天数为:4 天12小时。
28/12/2019
五、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 QC小组成员通过 “头脑风暴法”集 思广益对一体化施 工方案进行讨论, 绘制亲和图加以归 类.
• 亲和图如图5-1所示。
28/12/2019
图5-1
冲孔灌注桩与钢管 柱一体化施工方法 创新性
HPE机械垂直 插入法施工方案
桩与柱 一体化施工
HPE机械
法施工方案
28/12/2019
主要施工方法
可行性分析 优点
缺点
通 过 HPE 液 压 垂 直 插 入 机 (专利技术)机身上的两个 垂直插入装置,桩混凝土初 凝前将底端封闭的钢管柱插 入至设计标高。
①钢管柱平面定位精确、 ①定位机械自重大,对冲孔桩
垂直度刚性机械控制, 孔口承载力要求高;
精度高;
② HPE 专 利 设 备 机 械 费 昂 贵 ,
逆作法施工
冲孔灌注桩与钢管柱 一体化施工创新
28/12/2019
汇报人:吐尔洪太潘海尔丁 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一体化QC小组
2013年3月26日
28/12/2019
简要
• 一、 工程概况 • 二、 QC小组概括 • 三、 选择课题 • 四、 设定课题目标 • 五、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 六、 制定对策 • 七、 对策实施 • 八、 效果检查 • 九、 巩固措施 • 十、 总结及今后打算
大专
5
谢伟玲
本科
6
严运龙
本科
7
郑宝玉
本科
8
蔡添林
本科
9
杨水榕
本科
10
刘德扬
28/12/2019
11
叶伟导
大专 本科
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现场负责人
工程师
科员
助 理 工 程 技术员 师
工程师
科员
助 理 工 程 技术员 师
助理工程 专职安全员
工程师 工程师
放线、测量 吊装队队长
组内职务 组内分工
组长 副组长
钢管柱封底板已插入 1700mm~1800mm,
如图3-2所示。故此,钢管柱底 端在水下定位及垂直度控制存在 隐患,并无从验证垂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