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3七下第七章东南亚2 湘教版 先学后教 学讲 教案

13七下第七章东南亚2 湘教版 先学后教 学讲 教案
二、自主先学,初步探究(出示“导学单”)
1、富的物产
(1)粮食作物主要是什么?经济作物有哪些?
(2)把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名连线。
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菲律宾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国
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
(3)你知道东南亚最重要的矿产有哪些?分别哪些国家较丰富?
4.自然灾害
你知道世界上火上最多的国家吗?。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为什么呢?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展示印度洋海啸图片。简介:本次海啸伤亡惨重,国际社会都伸出援助之手。
为什么这些地区还有许多居民?
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在小组学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教师在过程中巡查并适当参与小组学生的讨论活动。
六、检测反馈,巩固记忆
1、完成探究与训练相关习题。
2、组内或组间互批订正,教师适当引导。
七、小结反思,领悟升华
师生互动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
1、富饶的物产
2.旅游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
3.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
4.自然灾害



教具和
教学手段
学进去,讲出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合作学习,地理挂图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第一节东南亚2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参考教案(第2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参考教案(第2课时)
《东南亚》参考教案(第2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审批人
审批意见
课题
2.1东南亚(2)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的分布。
2、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方程与方法
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4.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作业布置
必做
地理填充图
选做
板书设计
东南亚(2)
矿产资源
粮食作物
热带经济作物
课后小记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
板书:(四)富饶的物产
三、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2.总结:
(1)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4)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1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1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

《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马六甲海峡在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性。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将地图上反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繁荣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

(2)富饶的物产。

【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华人华侨的贡献。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东南亚地处哪两个大洲和哪两个大洋之间?地理位置如何?(学生回答问题)明确: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地处中部“十字路口”的位置。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东南亚,去了解一下当地的地理事物和资源物产。

二、新课学习(二)马六甲海峡(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的位置。

展示马六甲海峡示意图提问: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在哪里?(学生回答)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1080千米,水深25~200米,有利于航运。

马六甲海峡东南端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的海港。

播放视频:《马六甲海峡》,展示“花园城市”——新加坡图片活动1:1.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学生回答)明确: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2.马六甲海峡航运非常繁忙,但是航道较窄,还有礁石和小岛,影响海上交通安全。

如果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线,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并说出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可以考虑在克拉地峡开挖运河。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东南亚》,主题为了解地区,重点介绍东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等内容。

教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不同地区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重点:掌握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主要地理特点。

2. 难点:理解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对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了解较少,大多数学生对该地区的地理特点、文化和历史知识知之甚少。

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但缺乏实地观察和体验的机会。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多媒体资料、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介绍东南亚地区的视频,例如一段展示东南亚地区风景和文化的旅游宣传片。

视频中可以涵盖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等内容。

播放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特点。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东南亚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和我们所在地有什么不同?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介绍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边界,使用地图和图片辅助讲解。

教师可以指出东南亚地区包括哪些国家,以及它与中国的位置关系。

2. 分析东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图表展示东南亚地区的地形特点(如山脉、平原、河流等),讲解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季风气候等)以及水文特征(如众多的海湾和海峡)。

3. 探讨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以及它们对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东南亚(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东南亚(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东南亚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了解地区”部分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理位置及重要性、东南亚构成、地形与河流、气候和自然灾害,以及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环境。

本节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为“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富饶的物产”、“我国的近邻”四部分,实际分别涉及到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位置、国家、地形、河流、气候、物产、海运、城市、人口等,地名多,知识点琐碎,核心内容是以上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中应重视拐顺各要素的关系,重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1.记住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知道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及其分布状况。

3.了解东南亚国家和首都分布,能举例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的繁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1.东南亚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居民中华人的比例?。

【新课展开】(过渡)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情况以及经济状况。

首先我们来学习东南亚的国家、城市和人口情况(板书)四、国家、城市和居民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空白处。

东南亚为世界人口_______区之一,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和____________,人种以________人种为主,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华人主要来自中国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省。

——内容简单,让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然后抽学生回答即可。

(板书)1.居民人口稠密集中于平原与河口三角洲黄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密集(过渡)你了解东南亚的国家吗?你知道东南亚有多少个国家吗?结合课本,认识东南亚的11个国家。

湘教版七下第七章第1节《东南亚》 第2课时 教案

湘教版七下第七章第1节《东南亚》 第2课时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七单元第2节《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2.请说一说,东南亚富饶的物产有哪些类型?出示东南亚物产图:提示学生:阅读图例。

【追问】(1)哪些国家的热带经济生产量较大?拓展材料:橡胶树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1876年,西方殖民者把橡胶树引种到东南亚,营建了许多橡胶种植园。

由于东南亚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宣橡胶树的生长,更重要的是有大量麻价的劳动力,加上集中种植和科华管理,使东南亚橡校产量很快超过了南美洲。

目前,东南亚的橡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4,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都是橡胶生产大国。

(2)请找出东南亚主要的稻米生产国。

(3)找出中南半岛水稻的主要产区,说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类型。

议一议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温馨提示]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

此外,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水稻种植和农田管理。

出示资料图:补充:人文条件——劳动力:东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验:种植历史悠久。

1.东南亚的国家有哪些?出示东南亚国家分布图:(1)读图,找出东南亚有哪些国家?他们的首都是哪些城市?补充—群岛国家: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文莱——斯里巴加湾市;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东帝汶——帝力(2)找出东南亚哪些国家是内陆国?哪个国家是面积最大的?哪些国家是与我国相邻的?2.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什么?它流经哪些国家?注入哪个海洋?补充:湄公河是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有”亚洲多瑙河”之称。

3.填写下列各国首都以及流经那里的河流名称。

4.观察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的特点,并举例说出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补充:古代时,河流还为城市提供防卫功能。

追问:河流对城市的发展有没有弊端?河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易危害两岸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再追问:城市的发展会不会对河流产生影响?5.提问:你认识这些明星吗?出示梁静茹、林俊杰等明星的图片引出这些东南亚人的祖籍是中国。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重点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有关湄公河游记的描述中,有这样几句话“渡船静静地依着喧闹的码头”“来到这里的是河水、是街道,是街道连接着河水,还有等待摆渡的人”,试想东南亚的大河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便利为什么这里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二、讲授新课(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请学生再次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1)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2)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3)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2.范围3.位置(1)纬度位置(10°S──23°26′N) :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4)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七下7.2东南亚两课时教案

七下7.2东南亚两课时教案

《7.2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教学设计(一)学案导引:1、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一)位置:相对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的。

纬度位置——纬度范围,绝大部分位于带。

海陆位置——“十字路口”的位置,位于洋和洋;洲和洲之间。

(二)范围:由半岛和群岛两部分组成。

东南亚共有个国家,其中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内陆国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刚刚独立不久的最年轻的国家是。

2、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3、东南亚有哪些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4、利用气温、降水图分析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对《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以及相应的学习能力。

在对“认识大洲”的学习中,学生们又接触了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思路。

现在该是老师放手让学生拄着拐杖试探着自己走路的时候了。

因此,教学中切忌大包大揽。

在本节的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就相当于学生手中的拐杖,当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时,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不要因为怕孩子摔交,就一直抱在怀里。

给学生机会去探索,他才可能有所发现。

《7.2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教学设计(二)学案导引:1、学生读图:“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找一找东南亚都有什么河流?(2)这些河流的流向有没有共同特点?(3)这些河流的上游的在什么地方?(4)河流与山脉的分布有什么特点?(5)找一找这些河流的沿岸都有哪些大城市?2、你了解哪些有关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教学反思: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一连串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探索、发现,是本节学习中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图幅,每一幅图都包含了大量地地理信息,有些用直观地文字和符号表示,还有一些则需要对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后自己得出。

对图的掌握程度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是学好地理地金钥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构成的特点。

(4)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5)了解马来群岛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培养借助图片资料体验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富饶的物产及其居民构成特点。

教学难点: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

1.东南亚的位置及组成。

2.东南亚的气候特征。

3.谈谈东南亚重要的海运交通枢纽所起的作用。

二、导入。

感谢同学们上节课的辛勤考察,我们大家对东南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出发了。

不过,我们到那去要知道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会品尝到哪些美食,还要了解是否会有语言障碍、可能突发的自然灾害等.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东南亚的农业、旅游、居民和自然灾害。

三、自主学习,领悟新知。

学生自由结成四组。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一组物产考察队:考擦富饶的物产与本地的气候之间的关系。

二组景观考察队:考擦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地区的经济影响。

三组居民考察队:考擦居民集中地区分布特点以及主要居民种族。

四组灾害考察队:考擦东南亚自然灾害现象及发生的原因。

1.富饶的物产
课件展示:
(1)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2)把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名连线。

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菲律宾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国
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
(3)你知道东南亚最重要的矿产是和,分别属于的国家为
和。

2.旅游景观。

学生搜集图片:缅甸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人鳄表演、越南的下龙湾、新加坡的狮头鱼尾公园、
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本区的经济有何影响?
3.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问题?
东南亚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否相同?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读课本40页第二段,思考回答:
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他们主要在什么时间来到东南亚?祖籍我国哪?他们为东南亚做出了哪些贡献?
我们去东南亚会有语言障碍吗?(不会。

他们大多会讲汉语)
4.自然灾害
你知道世界上火上最多的国家吗?(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为什么呢?(因为马来群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现象。

)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展示印度洋海啸图片。

简介:本次海啸伤亡惨重,国际社会都伸出援助之手。

为什么这些地区还有许多居民?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全班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最后小组进行展示。

五、课堂小结。

最后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诗,思考这首诗的内容在地理上有什么依据?(屏幕打出陈毅的《赠缅甸友人》诗句)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靠复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板书:
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达到了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理念,突出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还给了学生的自主权。

教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角色。

学生对本节课比较感兴趣,学到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对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多设计一些贴近生活、接近学生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个案补充:本节课可以多加入一点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图获得地理知识。

通过学习,主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的自己进行总结的能力。

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思考、讲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