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2
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东南亚学(一)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部分内容1、读图7.28:完成31页活动1。
2、河流与山脉的分布特征是。
3、这样的地形条件的好处是上游蕴藏丰富的 ,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
4、完成32页活动2。
(二)“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部分内容1、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读32页图7.29华人分别占到该国的和。
2、读32页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回答:华人是;华侨是;他们对所在国和我国的经济建设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3、读图7。
30,说出东南亚的旅游胜地纠错(红色)练: 12分钟(一)填空题1:东南亚在范围上包括______半岛和______群岛两大部分。
2:东南亚的内陆国是________,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国家是____ ___3、东南亚位于_____洲与_______洲,_______洋与_______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二:选择题: 1.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自东向西依次为()A.缅甸、老挝、越南B.老挝、柬埔寨、越南C。
泰国、老挝、越南 D.越南、老挝、缅甸2。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共同分析东南亚气候、地形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如:“请简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列举三个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对当地生活、农业的影响。”
1.学生对地理位置的认知:学生能够识别我国在亚洲的位置,但对于东南亚的具体位置、国家及边界可能较为模糊。教师应运用地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地理空间概念。
2.学生对气候、地形的了解: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学习了气候、地形等基础知识,但可能对东南亚独特的热带气候和地形特点认识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东南亚的气候、地形对当地生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5.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激发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东南亚这一区域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媒体和网络等方面,但可能较为零散、片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东南亚的短文,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写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东南亚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请简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列举三个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对当地生活、农业的影响。
1.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理环境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七班级地理《东南亚》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奉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技能目标〔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力量。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育同学的区域分析力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进展应当因地制宜的观点,培育同学喜爱祖国、喜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教学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教学方法】观看、比较、演示、商量、归纳等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1.课件展现:图9.1“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9.2“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板书:一、重要的地理位置同学回答,老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老师指图让同学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老师指图让同学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确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课题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环节东南亚课时1课型新授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位置和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特点及其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够利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并比较两种气候的差异。
3.分析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
2.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特征和成因的能力。
初步掌握认识一个区域的方法。
2.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东南亚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南亚位置、气候和农业的图文资料。
教学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东南亚风光)。
学生观看视频,欣导入激发学生学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哪一地区的景观?赏风光并说出这新课习兴趣(教师)板书:第二节东南亚是东南亚地区的地理风光。
前面我们学习日本时,我们知道了学习国家学生回答:地理位教会学生学或地区应从哪些方面学习的方法。
哪位同学置、组成、气候、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请一位同学朗读“学习目标”。
地形、河流、工业、农业等方面。
一名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

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东南亚单元七学科地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能够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
3.能够售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2.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教学步骤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从图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信息?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教师:华人和华侨为东南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华人对东南亚的认识历程。
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步骤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十字路口”的位置体验之旅:(一)整体感知,探寻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重要性。
体验内容:1.读东南亚位置图,找出东南亚的纬度范围。
2.读东南亚位置图,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说说它们位于东南亚的方位。
3.简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通过体验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总结: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2.自然原因:气候高温多雨,利于水稻的生长社会经济原因:①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而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3.天然橡胶、椰子、棕榈油、蕉麻候条件与热带农作物的关系。
课堂总结第二节东南亚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东南亚单元七学科地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知道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重点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步骤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陈毅元帅的诗《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拥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进邻,友谊常积累。
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案【课前预习导学】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范围: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和两大部分。
2.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太平洋与之间的“十字路口”。
3.马六甲海峡:位于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4.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气候和气候。
5.主要的粮食作物: ,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有、、等。
6.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及产品(1)东南亚是世界上、、和的最大产地。
(2)分布:泰国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7.中南半岛具有、的特点。
8.河流沿岸地区已成为东南亚人口、农业的重要地区。
9【典例互动讲练】知识点1、“十字路口”的位置【例1】(2011·山东济南)有关东南亚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洲五海之地 B.“十字路口”的位置C.中纬度大陆西岸 D.地跨亚欧两大洲思路分析: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三洲五海”之地指中东;欧洲西部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俄罗斯、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
自主解答:B知识点2、热带气候与农业【例2】(2011·湖南张家界)小李的爸爸从东南亚采购了一船当地出产的货物回国,入关时报货单上的货物名称最有可能的是()A.棉布服装 B.羊毛小麦C.椰枣地毯 D.天然橡胶椰子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
东南亚是橡胶、棕油、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自主解答: D知识点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例3】(2011·山东烟台)下图是中南半岛山河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1)下面对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特点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山河南北纵列②山河东西横列③山环水绕④山河相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根据中南半岛的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地的气候()A.以热带气候为主B.以温带气候为主C.以亚热带气候为主 D.以寒带气候为主(3)根据图中城市的分布,可以发现中南半岛的城市具有()A.大多沿河流分布的特点B.大多沿海岸分布的特点C.大多集中在南部平原分布的特点D.大多集中在北部山地分布的特点思路分析:本题组考查中南半岛山河分布、气候及城市分布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东南亚(2)【课型】新授课【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1、读“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曼谷、新加坡气温曲线和降水资料图”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举例说出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教学模式】精彩互动(师生共讲)【教学方法】图导图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湿热的气候③【提问】那么咱们同学们来比较一下两种气候类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设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候类型和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影响呢?4、【承接】东南亚的气候高温湿热,那么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适合下列哪些农作物的生长呢?【展示图片】:玉米小麦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沛。
2、看图说话观察P21页图片:高脚屋、米饭和汤,说说东南亚气候类型和当地的居民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
①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②全班共同展示交流。
3、通过观察四幅图片,学生选择水稻。
原因是有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水稻大豆5、【延伸拓展】说说其他三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是什么样子。
4、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谈谈其他三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通过本环节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生产的能力。
过渡衔接正是因为这里有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著名的稻米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作物的最大产地。
教学流程二:富饶的物产以图导学了解东南亚的热带作物1、【展示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同时讲解主要热带作物的特性天然橡胶:常绿乔木,有乳状汁液。
直根系,三出复叶,革质全缘。
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
果实为蒴果,种子椭圆形。
1、观察图片以及图片下方关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简介,了解每种热带作物的基本情况。
通过几幅图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富饶的热带作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教案设计说明:本课从学生熟悉的饮食作为切入点,由去东南亚引出四个问题,由这四个问题贯穿全课。
学生围绕四个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并联系实际回答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启发者和服务者。
学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十字路口”的位置时运用Flash演示,这种方法直观、形象、生动。
为了加强学生对“十字路口”位置重要性的认识,引用了中国海军去索马里打击海盗这一事件,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编故事记地名,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探究。
教学中力争用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并了解其重要性;2.描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列举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学习从国家利益角度认识世界地缘关系。
二、教学重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所需信息,对问题进行认识。
采取谈话法,借助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东南亚(屏幕展示课题东南亚),东南亚是个好地方,我告诉同学们东南亚有一种美食──东南亚香米(展示东南亚香米),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屏幕中的内容。
同学们想,当你特别饿的时候,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带着茉莉花香的米饭,那多幸福啊!同学们嘴馋了,下面我们去东南亚吃正宗的香米。
(一)去东南亚会遇到很多问题,谁来说说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如要有足够的钱、要知道东南亚在哪等?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几个问题。
[展示:1.东南亚生产稻米吗?有适宜生长的条件吗?(气候)2.东南亚在哪里?(纬度和海陆位置)3.东南亚地理情况怎样?(岛屿组成、国家组成)4.怎样去?(路线、交通方式)]教师解说。
下面我们一起解决上述问题。
(二)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东南亚生产稻米吗?老师说的是真的吗?我们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分析,东南亚适合水稻生长吗?打开课本28~30页,学生从中找出答案,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看30页图7.25和7.26,请学生分别介绍两种气候(气温和降水)。
我们具体来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播放flash具体展示)教师适时解说。
这时同学们放心了,东南亚真生产稻米。
东南亚不只生产稻米,那里还有更多的热带作物,(放作物幻灯片)介绍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
引导看图7.22作物分布,然后完成下面的连线题(放幻灯片展示问题)。
把下列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家用线连接起来。
①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A.印度尼西亚②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 B.菲律宾③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C.泰国④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D.马来西亚(三)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东南亚在哪里?同学们打开课本26页(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在中国的什么方向?(提示山水相连)赤道从中穿过(南纬10度~北纬2 5度),是什么温度带?海陆位置怎样?(播放flash,说明“十字路口”的位置,强调“十字”)学会了地理知识我们就要用一用,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海军舰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远征索马里打击海盗。
请你指出他们行走的路线。
(展示海盗、中国海军图,)请学生上台指出。
如果不走这条路线行不行,为什么?这条航线对日本重要吗?我们可以看到马六甲海峡非常重要。
(四)到了之后为了不迷路,我们要了解一下东南亚的基本情况。
[幻灯片展示,讨论要求:一、就近自由分组,至少3人1组。
二、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组长分配任务、做总结。
三、时间5分钟。
四、奖励:讨论问题积极,完成任务快并且准确的,得到同学们的掌声。
讨论问题:1.东南亚由( )半岛和( )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在图7.18中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在图7.22中找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
3.想想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
]学生讨论后教师出题测试:1.东南亚由( )半岛和( )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哪些国家与中国接壤?3.哪个国家是内陆国?教师重点引导说明记忆方法(展示岳飞图)“岳(越南)飞(菲律宾)去二丫(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寨(柬埔寨)子里吃老(老挝)面(缅甸)、看新(新加坡)闻(文莱)。
”引导学生说出文字所代表的国家,学生齐读加深记忆。
(五)我们怎样去东南亚呢?(看中国—东南亚图)请学生指出路线、乘坐的交通工具。
(海、陆、空)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去东南亚了。
到东南亚,我们可以吃香米,还可以吃新鲜的椰子、香蕉。
同学们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幻灯片展示:风景图片、水上市场、泰国象、工厂)觉得东南亚好的同学请举手。
提问:你去东南亚还为了什么?学生回答:旅游、投资建厂、做汉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去东南亚既给我们带来好处,也给东南亚带来好处。
总结:东南亚地区是我国的邻居,我们就应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
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两个地方之间的友好事业做出贡献。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我们要到东南亚去,那里的人们正欢迎我们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东南亚包括哪两大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2.东南亚有哪两种热带气候,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气候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东南亚的地形和居民。
二、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东南亚的河流众多,请同学们在图中依次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2.提出问题:(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3.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讲评,得出结论。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山脉和高原。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南北纵列,山河相间。
请同学回顾复述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诗略)。
4.提出问题:继续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1)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5.学生讨论,教师归纳:(1)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
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如下表所示的几个东南亚大城市: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东南亚情况相似,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特别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上(如我国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宜宾、上海等城市),这是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板书: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6.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板书: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7.学生朗读: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应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8.课件展示:图7.29“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和“吉隆坡唐人街”等相关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9.课件展示:图7.30“东南亚的旅游胜地”,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特别是近些年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
在我国,“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
三、课堂小结课件展示:本课知识要点与检测,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归纳小结。
第二节知识要点与检测四、板书设计三、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1.地形特点:山河相间、南北纵列2.城市分布: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1.华人、华侨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五、活动与探究1.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是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试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
(提示:可从城市用地、水源、水运、环境保护、安全性等方面考虑)2.请你作一次导游,安排东南亚之行,选择旅游线路,说出经过的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