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技术路线综述
【技术科普】非道路国三柴油机的新型技术路线:傻瓜式D-EGR

【技术科普】非道路国三柴油机的新型技术路线:傻瓜式D-EGR-- 【专家来信】 -- 众所周知,柴油机减排的重点和难点是氧化物(NOx)和颗粒(Pt),尤其是NOx与Pt间的权衡,以及NOx与柴油机燃油耗运。
)间的权衡。
我国车用柴油机的排放已经进入国四(部分城市国五甚至国六)阶段,在柴油机的节能减排上已积累一定经验。
如降低柴油机的Pt,需适当提高燃油系统的喷射压力。
由于非道路柴油机运用范围的特殊性,车用柴油机部分节能减排的经验可以运用到非道路国三,全盘采用车用国四方案并不适合,如降低柴油机NOx,我国车用柴油机通常采用的SCR路线,而非道路柴油机添加尿素并不方便。
今天笔者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适用于非道路的排放技术路线---D-EGR。
D-EGR是指内燃机的部分气缸(或部分排气道)废气经EGR冷却器直接进入进气管。
傻瓜式D-EGR解决了EGR柴油机EGR 率控制难题,并对NOx控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一致性。
我国现有的燃油系统(包括燃油的品质)可以完全满足非道路国三柴油机颗粒限值要求。
采用傻瓜式D-EGR装置,虽然柴油机燃油耗提高1%左右,但NOx排放可以更好的满足非道路国三柴油机限值要求。
D-EGR柴油机,是根据国内燃油系统量身定制的非道路国三柴油机。
“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了亚欧非国家和地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拓展和实施国内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推广农业现代化、以及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建设,都将为内燃机产品提供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
在这个非常广阔的市场中,傻瓜式D-EGR柴油机实现非道路国三柴油机节能减排“直道超车”。
1、非道路国三柴油机限值与车用柴油机限值对比非道路国三柴油机NOx的限值(最大功率Pmax N75)较车用国四限值稍宽松,Pt的限值较车用国二宽松较多。
NOx+HC、Pt具体限值见下表。
注1:车用国四限值NOx、HC是分开单独限制。
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技术路线综述

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技术路线综述摘要:GB20891—2007(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Ⅱ阶段)》已经实施,为满足此法规,探讨一种开发低成本柴油机的路线。
关键词: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控制1.引言能源与环保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世界主要国家均制定了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排放法规。
要满足未来更严格的排放法规,需要对原有机型进行技术升级,进行排放控制研究。
随着全球工业高度发展,环保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各国家和地区都先后推出了本地的环保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然而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汽车和工程机械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一分,发达的国家首先在汽车上执行了排放法规,而后在工程机械其它内燃机动力设备上执行。
我国在汽车和工程机械排放法规执上相对较晚,但从这几年汽车排放标准推进的进度来看是很快。
中国农业的日渐现代化,小型非道路柴油机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小型非道路柴油机的应用,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我国粮食的产量,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的必然趋势,所以小型非道路柴油机在我国还有很广泛的发展空间[1]。
2.排放的法规目前世界上非道路用机动设备排放标准以美国和欧盟的标准最具代表性。
美国是世界上治理尾气排放最早的国家。
196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世界上率先迈出了控制车辆尾气排放的第一步,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净化空气法案”,并组建了美国联邦环保署(EPA)。
同年,欧洲和日本也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控制标准。
此后的几十年,各国都相继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
但非道路用机动设备尾气排放引起的空气污染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到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才开始着手研究和限制非道路用机动设备的尾气排放[2]。
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排放法规在美国最为严格,目前仅有美国和中国对所有功率段柴油机都提出其排放限值。
中国的国家标准GB20891-2007给出了中国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Ⅰ阶段和Ⅱ阶段的限值。
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排放升级技术分析及展望

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排放升级技术分析及展望发布时间:2021-06-21T02:30:34.699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5期作者:张重阳1 刘包锋2[导读] 近年来,车用柴油机技术突飞猛进,使柴油机变得更清洁、更高效,目前发动机污染排放水平已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左右,柴油机的最高效率已逼近55%,可再生合成燃料取得进展。
更高等级的排放法规,促使柴油机采用更多现代技术,也对车辆冷却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的增加,其排放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控制排放,我国针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的第四阶段排放法规实施指日可待。
张重阳1 刘包锋21.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2.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摘要:近年来,车用柴油机技术突飞猛进,使柴油机变得更清洁、更高效,目前发动机污染排放水平已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左右,柴油机的最高效率已逼近55%,可再生合成燃料取得进展。
更高等级的排放法规,促使柴油机采用更多现代技术,也对车辆冷却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的增加,其排放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控制排放,我国针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的第四阶段排放法规实施指日可待。
工程机械行业同样面临着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和竞争,各企业都致力于发展新的技术,使排放满足法规的要求。
关键词:非道路机械;柴油机;排放技术;发展分析引言国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的第四阶段排放法规颁布与实施早已引起工程机械行业的广泛关注,促使行业开展新一轮的技术升级,相关新技术应用得以重视。
基于水冷中冷的双循环冷却系统的冷却散热技术是车辆共性关键技术,能够以最佳方式改善柴油机涡轮增压空气的高效供给,提高柴油机高效燃烧、清洁排放性能,也决定着车辆系统的动力性、节能性、可靠性及环保性。
基于水冷中冷的双循环冷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车辆冷却系统现代技术的发展。
非道路柴油机实施国Ⅳ排放的技术路线

非道路柴油机实施国Ⅳ排放的技术路线一、欧洲非道路柴油机排放限值的演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非道路柴油机的排放在发动机对环境排放贡献度中要达到65%左右,因此非道路柴油机的排放一直是内燃机排放控制领域的重点。
2022年起,欧洲非道路用柴油机已开始实施欧ⅢB(中国国Ⅳ)排放法规,其对柴油机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二、非道路柴油机实现国Ⅳ应具有的基本条件非道路国Ⅳ柴油机应该建立在一台有良好基础的电控国Ⅲ发动机基础上。
且具有如下特征:(1)直列式发动机,采用空-空中冷增压系统。
严格控制进气温度,进气温度每降低1℃,(2)采用铸铁缸盖、水冷、4气门结构,喷油嘴垂直中置。
四气门结构有使发动机功率提高15%左右、降低油耗4%左右的潜力。
(3)机体采用铸铁、水冷、湿式缸套,内置机油冷却器。
(4)采用整体铝活塞/钢顶铝裙组合活塞。
(5)燃油系统采用电控共轨系统/电控单体泵/电控泵喷嘴系统,需3~5次的多次喷射(包括预喷、主喷、后喷)能力和更高的燃油喷射压力,应缩短喷油持续期,使放热接近上止点,喷油规律实现柔和燃烧,降低油耗。
(6)进一步优化进气涡流和燃烧系统,采用直口或略微缩口燃烧室,进气涡流比为0.5~1.5,压缩比为16.5~18.5。
(7)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可达18~22MPa,升功率可达35kW/L。
三、结语要实现国Ⅳ对NOx和PM都较低的限值,目前大致上有两条技术路线:其一是先通过优化燃烧,再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来降低NOx排放。
其二是使用EGR使NOx降低,但会导致PM增加,因此加DPF将PM捕捉转化。
考虑到中国国情,燃油品质还有差距,但尿素生产比较普遍,因此我国实施非道路国Ⅳ排放宜首选SCR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1]谭建伟.非道路用柴油机与车用重型柴油机排放标准相关性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22,04.[2]郝勇.重型车用柴油机排放法规及技术路线综述[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22,03.[3]徐阳.面向欧Ⅳ以上法规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方案[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22,08.。
非道路国Ⅱ排放概述

非道路国Ⅱ排放概述我公司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认证情况:2006年下半年,4缸自然吸气和增压90马力机型通过E-mark的stageⅡ认证和EPA的Tier 2认证;2008年上半年,4缸电控100马力机型通过E-mark 的stageⅢA认证和EPA的Tier 3认证;2008年9月,所有系列机型通过非道路国Ⅰ认证;2009年上半年,4缸机械泵100马力机型通过E-mark的stageⅢA认证。
非道路国Ⅱ排放,在以前欧Ⅱ排放的技术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市场情况,开发出低成本、高可靠性、生产一致性易于控制的非道路国Ⅱ排放机型。
一、非道路国Ⅱ排放主要采用的技术有:1. 采用新型低排放燃烧室(缩口ω),实现降低NOx及PM的良好折中。
该燃烧室的结构特点是:燃烧室底部中央的凸起较大,可以提高空气利用率,因为燃烧室底部中央气流运动较弱,燃料喷注油雾不易到达,空气利用率较低;顶部有微缩口,在燃烧上止点后的膨胀行程中仍能保持较强的涡流,对加强柴油机燃烧过程后期的扩散燃烧十分有利,当为了减少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而推迟喷油时,不致造成燃烧品质的严重恶化;缩口燃烧室提高了进气涡流的保持性,燃烧过程中在活塞顶燃烧室缩口内产生强烈的挤压涡流,与进气涡流一起形成复杂的空气运动,引发强烈的紊流促进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加速扩散燃烧,同时降低PM排放。
2. 采用孔数增多、孔径减小的无压力室或小压力室喷油嘴,提高启喷压力,达到主要降低HC及PM排放的目的。
喷嘴结构型式对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特别是HC和PM中有机可溶成分(SOF)排放量的影响很大。
压力室的存在使针阀落座关闭后压力室中仍存在燃油,且此部分燃油靠高温蒸发在无喷射状态下进入燃烧室内燃烧,燃烧不完全导致经济性、排放指标恶化。
本项目采用5×0.28的多孔无压力室喷嘴,有效地降低了HC和SOF排放。
启喷压力对于保证燃油的喷雾质量、加强油气的混合、改善燃烧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针阀落座后的后期,避免因高压油管内的燃油压力波再次推开针阀,形成二次喷射等不正常喷射现象。
浅谈我国现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标准

规 的有关人员参考。 关 键词 : 非 道路 移 动机 械
中图分 类 号 : T K 4 2 7
文 献标 识码 : A
Di e s e l En g i n e Em i s s i o n S t a n d a r d s o n t h e Pr e s e n t S t a g e o f o u r Co u n t r y f o r No n Ro a d Mo b i l e Ma c h i n e r y
道路移动机械 的污染 日 益严重 ,有必要进一步提高 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 ,以减轻 由 于此类机械设备保有量和使用量 的不断增长给环境 带来 的压力 , 早 日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目 标。 我 国于 2 0 0 7年发布 了非道路第一阶段和第二
阶段排 放 标 准 i t ] ,现 阶段 执行 的是 G B 2 0 8 9 1 — 2 0 1 4 《 非 道路 移 动 机 械 用 压 燃 式 发 动机 排 气 污 染 物 排 放 限值 及 测量 方 法 ( 中国第 三 、 四 阶段 ) 》 中的 中 国第 三 阶段 ( 以下 简 称 非 道路 国 Ⅲ标 准 ) , 自2 0 1 6年 4月 1 日起 , 所 有 制造 、 进 口和销 售 的非 道路 移 动机 械 不得
Ke y wo r d s :No n r o a d , Mo b i l e ma c h i n e y, r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 E x h a u s t e mi s s i o n , S t a n d a r d
引言
近 年来 , 在道 路机 动 车排 放 收 紧控 制 的 同时 , 非
Oe t . 2 01 6
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排放升级技术及发展概述

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排放升级技术及发展概述发布时间:2022-07-11T02:50:19.66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5期3月作者:段莉芹[导读]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开始广泛关注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的污染物排放的相关问题,所以,做好技术升级并控制排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对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升级排放技术进行了系统性剖析与探究。
段莉芹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滁州市 239500摘要: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开始广泛关注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的污染物排放的相关问题,所以,做好技术升级并控制排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对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升级排放技术进行了系统性剖析与探究。
关键词:非道路机械;柴油机;排放升级技术;发展由于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的废气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已经日趋严重,再加上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非道路机械柴油机的污染排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非道路机械柴油机的排放规范,持续地开展技术升级与污染控制技术研发,以满足排放规范更新的需要。
相对应的,非道路机械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在近些年也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一、柴油机排气污染物及其生成机理柴油发动机所排出废气的主要成份为CO、HC、NOx及PM颗粒物,而且由于燃料中存在着少量的硫元素,促使发动机同时排出了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柴油发动机属压燃式内火机,因易燃液体混合物在点燃前或燃烧中的极短时间内产生,同时易燃混合气体有着极强的混合不平衡程度,所以柴油不可能进行充分的氧化反应。
CO也正是因柴油的氧化反应不充分而形成的;HC中含有未燃和尚未充分燃烧过的燃料、润滑油,以及裂解和部分抗氧化的物质,如烷烃、烯烃、芳香烃、醛、酮、酸等几百种成分;从内火机中排放的氮氧化物大部分是一氧化氮,少部分则是二氧化氮,通常用NOx代表,其大致的形成机制可分成三类型:高温型、燃料型和快速温度型。
高热型是室内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可以在高热下进行大量的抗氧化反应,而生成NOx,燃油型则是柴油中的含硫有机物通过点燃而氧化反应发生NOx,快速温度型则是氮氧化物的原子和燃料在焚烧工作过程中所需要产生的中间产物,进行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HCN和CN后在氧化为氮氧化物;发动机中排出的细颗粒物大多为0.3μm,其主要成分是碳烟微粒以及吸附的有机化合物,而关于它的形成机理一般认为是由燃油中的主要成分—烃在高热以及缺氧的条件下裂解而成。
柴油机排放法规技术路线

2、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柴油机将来满足严格的排放法规将采用的技术路线有哪些,尽可能全面。
答:目前,世界各国对车用柴油机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排放控制,其中最为关心的NOx和微粒物排放。
NOx和微粒物的排放是相互折衷的关系,即很难同时降低这两种污染物。
同时,在燃油经济性方面,柴油机的燃油耗与排放,尤其是与NOx 排放方面也存在着折衷的关系。
对于这两个折衷问题,目前已采用了控制喷油定时、提高喷油压力、采用增压中冷、改进燃烧室设计、采用废气再循环(EGR)和氧化催化转化器,以及包括降低摩擦和泵气损失等多项技术在内的力求改进发动机整体设计的其他技术,并一直在努力开发新的技术。
现代柴油机已开始采用直喷式燃烧室、4气门、高压喷射、电控、涡轮增压和中冷、可变截面涡轮、EGR、以及氧化催化器等先进技术,使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2.1 目前比较成熟的路线(1)是优化燃烧+SCR 路线,先通过强化机内燃烧来降低微粒排放,再用 SCR 来降低因燃烧优化而产生的 NOx 排放。
该路线在欧洲采用较多,能够满足欧Ⅳ和欧Ⅴ排放标准;(2)二是 EGR+DPF 路线,先通过 EGR 降低燃烧温度以降低机内 NOx 生成,再用 DPF 捕集因使用 EGR 而略微增加的颗粒物,从而达到同时降低 NOx 和 PM 的效果。
该路线美国采用较多。
对于轿车,从欧Ⅲ升级到欧Ⅳ大多采用 EGR+DPF 路线。
同时为降低柴油机排气中的CO、HC、PM和NOx可以采取的装置有:(1) 四元催化转化器四元催化转化器是可由稀燃Nox催化剂和柴油PM过滤器两种技术,或者由LNC和DOC两种技术综合为一体的单一装置。
近年来,四元催化净化器技术己经达到实用化阶段。
(2) DPNR催化去除Nox和PM 在柴油机排气的富氧环境中,用PM一NOx催化净系统同时去除NOx和PM。
(3) NPAC技术同时去除NOx和PM NPAC技术应用于处理柴油机排放时,可同时降低NOx、PM、HC的排放,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后处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技术路线综述摘要:GB20891—2007(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Ⅱ阶段)》已经实施,为满足此法规,探讨一种开发低成本柴油机的路线。
关键词: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控制1.引言能源与环保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世界主要国家均制定了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排放法规。
要满足未来更严格的排放法规,需要对原有机型进行技术升级,进行排放控制研究。
随着全球工业高度发展,环保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各国家和地区都先后推出了本地的环保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然而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汽车和工程机械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一分,发达的国家首先在汽车上执行了排放法规,而后在工程机械其它内燃机动力设备上执行。
我国在汽车和工程机械排放法规执上相对较晚,但从这几年汽车排放标准推进的进度来看是很快。
中国农业的日渐现代化,小型非道路柴油机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小型非道路柴油机的应用,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我国粮食的产量,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的必然趋势,所以小型非道路柴油机在我国还有很广泛的发展空间[1]。
2.排放的法规目前世界上非道路用机动设备排放标准以美国和欧盟的标准最具代表性。
美国是世界上治理尾气排放最早的国家。
196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世界上率先迈出了控制车辆尾气排放的第一步,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净化空气法案”,并组建了美国联邦环保署(EPA)。
同年,欧洲和日本也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控制标准。
此后的几十年,各国都相继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
但非道路用机动设备尾气排放引起的空气污染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到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才开始着手研究和限制非道路用机动设备的尾气排放[2]。
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排放法规在美国最为严格,目前仅有美国和中国对所有功率段柴油机都提出其排放限值。
中国的国家标准GB20891-2007给出了中国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Ⅰ阶段和Ⅱ阶段的限值。
美国、欧盟、日本的≤37kW的非道路用柴油机法规排放限值如表1、表2和表3所示,中国现行的≤37kW的非道路用柴油机法规排放限值如表4所示。
分析表1~表4可以看出,美国是控制排放最严的国家,最早提出控制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
我国单缸柴油机产量最大,按功率计算占总产量的近40%,因此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全功率段提出排放限值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但我国起步较晚,以2009年10月执行第Ⅱ阶段限值为例,它与美国2000年开始执行的第Ⅰ阶段限值是相同的,两者相差10年。
日本和欧盟等国小功率、单缸柴油机用量较少,欧盟对18kW以下的柴油机尚未提出排放法规限值[3]。
表1美国≤37kW的非道路用柴油机法规排放限值表2欧盟≤37kW的非道路用柴油机法规排放限值表3日本≤37kW的非道路用柴油机法规排放限值表4中国≤37kW的非道路用柴油机强制标准的排放限值另外,从国外排放法规看,由于小功率柴油机多为单缸或两缸柴油机,对18kW以下的柴油机排放法规限值加严量相对较大,功率段要少,如美国从现在到2013年,法规有Tier3,Tier4初和Tier4终共3个阶段,但18kW以下的柴油机排放限值仅都为一个阶段限值。
欧盟第Ⅲ阶段有A,B,C对37kW以下的柴油机排放限值也仅为一个限值,但限值要求明显提高。
这说明,小功率柴油机受结构、成本及用途等因素限值,降低排放的一些先进技术(如增压、EGR、电控等)难以应用。
特别是单缸柴油机对较低要求的排放限值仅能通过机内净化解决,而高要求的排放限值也只能以机内净化为主,通过排气后处理(如氧化型催化器)解决。
随着柴油机的广泛使用,柴油机的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冷起动性能及振动,已经成为衡量柴油机的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在加强立法和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应进一步依靠技术进步和先进的测试设备支撑。
要满足现行及未来的排放法规,就必须降低有害物质 CO、HC、NOx 和微粒的排放,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实现动力性,经济性和低排放目标。
3.技术路线3.1喷雾油束油线在燃烧室的周向分布设计通过油束油线在活塞顶燃烧室周边落点的几何分布可以讨论燃油与空气的周向混合的均匀性。
对于传统的两气门发动机,考虑到进气、喷油和燃烧室的匹配要求,气缸中心、燃烧室中心、喷油嘴中心三者不能重合。
由于油嘴中心与燃烧室中心不重合,按在活塞顶投影布置油线落点的原则,已有的设计有等圆弧、等角度、等面积3种。
所谓等圆弧是指落点之间的燃烧室的周壁等弧长,等面积是指两油线夹角在活塞顶上的扇形投影面积相等,等角度是指相邻两油束在活塞顶平面的投影夹角相等。
试验结果表明:油线等角度布置时,柴油机的低速性能较好;油线等面积布置时,柴油机的高速性能较好;油线等圆弧布置时,可在高低速之间取得折中的性能指标。
此外,无论采用哪种方案布置油线,其喷孔的油束油线均应以燃烧室中心与油嘴中心形成的连线为中心对称布置,此时各油线的长度差值最小。
因喷油器相对气缸中心倾斜安置,各喷油孔与喷油嘴轴线之间有不同的倾斜角,造成喷油嘴各喷孔的喷油量不均等,由于存在各喷孔的喷油量差异,采用上述等面积布置油线显然不能实现周向等空燃比的油气分布。
合理的周向油线布置原则应该是喷孔的喷油量偏差与活塞顶燃烧室油线夹角的投影面积大小成对应关系[4]。
3.2重新设计燃烧室结构燃烧室形状对室内的气体流动、油气混合和燃烧的进行影响很大,从提高性能、降低排放的全面要求出发,在设计时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增大燃烧室容积比,这对于提高柴油机的冒烟界限、降低碳烟和颗粒的排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两种结构的共同之处是都由直口式结构改为缩口结构,径深比适当减小以增强燃烧室内涡流强度,从而加速了混合气的生成、避免局部混合气过浓。
缩口结构形式的燃烧室虽然使燃烧室的燃烧温度略有上升,不利于控制NOx的排放;但它能够满足推迟供油的要求,这又很大程度上抑制了NOx的生成,最终推迟供油对NOx的抑制作用成为了主要影响因素,使得NOx的排放大大降低[5]。
3.3柴油机机体的改进设计在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机体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机体进行了强化改进,改进的指导思想是采用刚性化设计,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上满足今后进一步提升平均有效压力的要求,在性能上满足排放要求,机体的气缸盖螺栓孔采用深沉孔结构,将气缸盖螺栓孔搭与主轴承盖螺栓孔搭通过较粗的加强肋联为一起,使机体在承受气缸爆发压力时变形降至最小。
同时将机体裙部改为双曲面结构并布置合适的加强肋。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大大强化了机体的刚性,减小了机体缸套孔在工作过程中的变形量[6]。
3.4机体铸件质量水平的提高缸孔壁厚的均匀性除对柴油机的散热效果有影响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其壁厚不均而产生较大的变形,这无疑会导致排放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重新设计制造铸模,采用新的缸体工艺生产铸件,使生产的铸件不但缸套孔壁厚均匀,其冷却水套形状以及铸件的强度、刚性、外观质量等都有明显的改善提高[7]。
3.5配气相位的调整合适的配气相位对柴油机的性能和排放的有非常大影响。
进气采用较小的早开晚关角,有利于最大扭矩点的充气效率。
排气采用较小的晚关角,使气缸内留的排放。
有适量的残余废气,以改善NOX3.6油泵油嘴的重新匹配为了降低排放,在供油系统上首先考虑提高喷油泵的泵端压力、提高供油速率。
(1)泵端压力提高了以后,燃油雾化变好、油雾颗粒的平均直径减小,这使得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充分、燃烧更加充分,柴油机经济性、动力性提升的同时,排放结果也得了改善。
(2)当最大供油量一定并保持喷油终点不变时,供油速率增大时相应喷油正时减小,在各工况下NOx的浓度均减小。
因喷油终点不变,放热规律受影响不大避免了烟度的上升和功率的下降,这比单独减小喷油正时的方法要好。
为了提高泵端压力和供油速率,采用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加大凸轮轴升程和柱塞直径。
喷油器的改进,主要从孔径、油束空间分布、压力室容积、开启压力等方面入手。
适当增加开启压力并采用小孔多点喷射,使喷油颗粒更加细化、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充分均匀;根据燃烧室的形状和位置的不同对喷油器的油束空间分布进行重新设计,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喷油落点、油线夹角、进气门位置等因素;在燃烧过程的后期喷油器的针阀虽然已经给关闭,但压力室内储存的燃油受高温影响膨胀,其中一部分以滴漏的形式进入燃烧室参加燃烧,生成了大量的HC,为此减少压力室容积,这样对控制HC生成非常有效[8]。
3.7微粒捕集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可将排气中微粒捕捉不使其排出机外,再利用催化剂,氧化器,燃烧器等进行分解、燃烧。
这利装置可将柴油机排气中有害物微粒减少70%~90%。
用来捕集微粒的过滤器的材料和结构有许多种,常用的有整体式陶瓷,金属丝网,纺织纤维圈,陶瓷纤维,泡沫陶瓷等。
3.8催化净化装置催化净化装置是一种内部装有催化剂的装置,装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中。
催化剂能使发动机排气中的有害成分加速转变成无害成分。
催化净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催化氧化法(如氧化催化反应装置),它以铂,钯,黄金,钴,镍等金属及其氧化作为催化剂,使有害成分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氧化成无害成分二氧化碳(CO2)和水蒸气(H2O)。
另一种是催化还原法(如氨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 (NH3-SCR)),它以碱金属,钴铬合金作为催化剂,使有害成分氮氧化合物(NOX )还原为氮气(N2)和氧气(O2)。
氧化催化反应装置在车用发动机中已广泛应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NH3-SCR)是当今 NOx 催化净化的研究热点之一[9]。
4.总结通过前期多方查阅资料,发现以下规律和改进途径:(1)改进机体的结构,提高刚性减少变形是有效改善柴油机排放的基础。
(2)合理优化燃烧室、镶块、高压油管的设计参数可以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开发出满足严格排放法规的非道路用柴油机。
(3)采用微粒捕集器、催化净化装置也能有效地改善小型非道路柴油机的排放。
从中可以看出唯有技术进步和先进的测试设备支撑才能最快达到排放限制。
在以后的调研中,将继续深入研究实现小型非道路柴油机低排放的各种办法,对各种方法的技术路线、花费、排放优化程度进行详细总结,并找出最优的技术路线。
5.参考文献[1]谭丕强,胡志远.非道路用直喷式柴油机排放性能改进.农业机械学报,2008:5[2]郭红琦.工程机械柴油机的排放标准与控制技术.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7:1[3]张庚乾,吴洁红.非道路柴油机实现欧Ⅲ排放的技术路线研究.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6:4[4]丁雨林.满足未来排放法规的非道路用柴油机技术.现代零部件,2008:4[5]林晓磊.我国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标准现状及挑战.工程机械,2004:4[7]张维海,李艳红.非道路多缸小缸径柴油机排放控制措施.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09:3[8]王世龙.国内外非道路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标准及管理制度.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0:8[9]丁洪春,李忠照.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法规与控制策略.中国水运,2008:1随着非道路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非道路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