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合集下载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于晶格中离子的同晶替代造成的,例如硅氧四面体中的Si4+被
Al3+所取代,或者铝氢氧八面体中的Al3+被Mg2+所取代等,都会 产生这种永久负电荷。另一部分为可变电荷,主要随着环境pH
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原因是 Si-OH中的H+ 在碱性溶液中的离解。
Si-OH+OH-=Si-O-+H2O。
特征:这种吸附是一种可逆反应,能够迅速达到平衡。 不受温度影响,酸碱条件下均可进行,其交换吸附能力 与溶质的性质、浓度及吸附剂性质等有关。对于那些具 有可变电荷表面的胶体,当体系pH高时,也带负电荷并
n
以lgG对lgc作图可得一直线。lgk为截距,因此, k值是c=1时的吸附 1
n 量,它可以大致表示吸附能力的强弱。
浓度增长的强度。
该等温线不能给出饱和吸附量。 L型等温式为:G=G0c/(A+c)
为斜率,它表示吸附量随
式中: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A——常数。 G对c作图得到一条双曲线,其渐近线为G=G0,即当c→∞时,G→G0。 在等温式中A为吸附量达到时溶液的平衡浓度。 转化为:1/G = 1/G0 + (A/G0)(1/c)
1 以G
1 对 作图,同样得到一直线。 c
等温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吸附剂与吸附物的特性,其形式在许
多情况下与实验所用溶质浓度区段有关。当溶质浓度甚低时,可能在 初始区段中呈现H型,当浓度较高时,曲线可能表现为F型,但统一起 来仍属于L型的不同区段。 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溶液pH值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物对重金 属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大。当溶液pH超过某元素的临界pH值时, 则该元素在溶液中的水解、沉淀起主要作用。吸附量(G)与pH、平衡 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G = A· C· 10BpH式中:A、B—常数。

第二节 欧式空间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欧式空间的基本概念

α1 = (1 , 1 , 1)T , α2 = (1 , 0 , -1)T , α3 = (1 , -2 , 1)T ,
是一个正交向量组 ,请将该向量组化为正交单位向量组 .

ao = 1 a
|| a ||
1
=
1
|| 1
||1
=
1 (1,1,1)T = ( 1 ,
3
3
1, 3
1 )T . 3
2
=
1
证毕
, .
(3)三角不等式 ||α+β||||α||+||β||.
3 、向量的夹角
定义非零向量a与b的夹角φ为
= arccos a,b ,
|| a || || b ||
(0 )
规定: 零向量与任意向量成任意角.
• 若<a,b>=0, 则称向量a与b正交.
• 范数为 1 的向量称单位向量.
α = 0.
其中α,β和γ是V中任意向量, k是任意实数, 则称实数 <α,β>为α和β的内积, 称定义了内积的实线性空间V为 实内积空间或欧几里得空间, 简称为欧氏空间.
❖ 关于欧氏空间的两点说明
① 欧氏空间定义中的条件(1)-(4)称为内积公理,
其中的(2), (3)统称为内积的线性性质, 且可以写成
(1)与(2)的证明板书推导. 下面证明(3).
三角不等式的证明
|| ||2 = , =|| ||2 2 , || ||2
|| ||2 2 || || || || || ||2 = (|| || || ||)2
两边同时开方可得
||α+β||||α||+||β||, 故三角不等式成立.

生物化学: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生物化学: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4.辅酶Q(CoQ)
辅酶Q属于醌类,由于它广泛存在于生物系统中,所 以又叫泛醌(UQ)。
辅酶Q是呼吸链中唯一的非蛋白质组分。它分子小 ,且呈脂溶性,可以在线粒体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 疏水区自由扩散,往返于比较固定的蛋白质类的电子 传递体之间进行电子传递。
5、细胞色素
细胞色素是以铁卟啉(血红素)为辅基的蛋白质,红 色,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中。
由NADH开始的呼吸链 —— NADH呼吸链; 由FADH2开始的呼吸链 —— FADH2呼吸链。
2、电子传递链分布 原核细胞存在于质膜上 真核细胞存在于线粒体的内膜上
二. 呼吸链的组成
电子传递中有四个复合体参与:
NADH-CoQ还原酶(复合物I) 琥珀酸-CoQ还原酶(复合物Ⅱ ) 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III ) 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物Ⅳ)
五. 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
呼吸链各复合体在线粒体内膜中的位置
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
1. 烟酰胺脱氢酶
是指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 属于烟 酰胺的衍生物。以NAD+为辅酶的脱氢酶主要参与线 粒体底物到分子氧的传递, 以 NADP+为辅酶的脱氢 酶主要参与将电子传给生物合成过程.
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
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氧化为延胡索酸,同时其辅基FAD 还原为FADH2,然后FADH2又将电子传递给Fe-S聚簇。
最后电子由Fe-S聚簇传递给琥珀酸-Q还原酶的辅酶CoQ。 这一步不能形成的ATP.
功能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三、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 (复合体Ⅲ)
功能:将电子从泛 醌传递给细胞色素 C
2. 黄素脱氢酶 以FMN,FAD为辅酶

第二节_孟子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_孟子的教育思想

20
(一)性恶说与外铄说 “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 好愉逸。” 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形成善的道德品德。 礼义法度、道德观念是属于“伪”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二)教育内容
《诗》《书》《礼》《易》《乐》《春秋》
(三)学习方法
防邪近正 积学积善
虚壹而静
学思行一致
孟子的故事
孟 母 三 迁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 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 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 日成才。但小时候的孟轲片天性顽皮好动, 不想刻苦学习。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 爬树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孟母开始 又骂又打,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 果。她后来一想:儿子不好好读书,与附近 的环境不好有关,于是,就找了一处邻居家 没有贪玩的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周围没有邻居, 门外是一片坟地。孟母想,这里再也没有什 么东西吸引儿子了,他总会用心念书了吧! 但转眼间,清明节来了,坟地里热闹起来, 孟轲又溜了出去。他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 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 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 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 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 回了家。
(: 一、人性论 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 二、教育思想 孟子主张“内发”,而荀子更倾向于“外铄”。在 学与思的关系上,孟子比较强调“思”,主张深造自 得,专心致志;而荀子更提倡“学”。 三、教学过程 孟子将其视为“存养”、“内省”、“自得”的过 程,把它看成是发扬人的善性过程,唯心主义的倾向 较重;而荀子把教学过程看成是闻见、知、行三个环 节,充分反映其唯物主义的思想。

第二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文献检索一、文献的种类根据标准的不同,一般可对文献作如下的分类:1.按文献载体的材料和记录方式分1(1)书面型文献。

以纸张为载体,用文字记载的文献资料,它是社会科学研究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且跨越年代久远的一种信息源,一般包括:(1)出版物,如报纸、杂志、书籍;(2)档案,如会议记录、学位论文、统计年鉴、备忘录、大事记等案卷;(3)个人文献,如日记、信件、笔记、自传等。

这类文献便于阅读,但笨重占地大,易被虫蛀、鼠咬、水蚀,而且整理也相对困难。

(2)微缩型文献。

以感光材料为载体,采用摄影的方法把文献的影像缩小了的文献,它体积小、容量大、成本低、便于复制、携带、存储,但阅读不方便,需要阅读机才能阅读,容易引起研究的疲劳,且易伤害眼睛。

(3)视听型文献。

一般称视听资料或声像资料,是指以视频或声频为载体而记载的文献,包括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影带、幻灯片等,可闻其声,见其形,有很强的存储能力,能长期保存,还能反复播放和录制。

(4)计算机阅读型文献,它是通过程序输入将文献信息存储在磁带、磁盘、磁鼓、光盘上,并需要用计算机来阅读的文献。

这种文献存储量大,检索速度快、准,随时使用,很方便,但一次投入大。

目前印刷型文献仍居多数,但电子多媒体及网络提供的电子信息会越来越重要,现在电子图书馆、无纸图书馆已成现实。

2. 根据文献的内容,文献可分为2:(1)党和政府正式文件与档案,包括国家法律条文、政策文件及其制定过程中的会议记录等,以及其它重大活动记载。

(2)社会组织与团体的文件与档案,包括各类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的档案资料、工作报告、文件、声明以及各种音像资料等。

(3)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图书、声像等传播媒体。

(4)研究文献,指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调查纪实等。

(5)私人文献,包括个人的日记、文书、信件、回忆录以及家庭文书(如家谱)等。

1朴雪涛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2秦伟,吴军编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第二节 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第二节 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县、区政府人员
市政府人员
市人大代表
乡、镇政府人员
间接选举 省人大代表 市检察院、法院人员
………………
4、选举制度的制约因素
从根本上来说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约,受国 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国家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
选举制度
国家经济制度
文化发展水平
5、投出庄严的一票
(1)公民成为选民的程序:
D、意义(目的):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A、内容: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 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B、方式:公示 C、依据(原因):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 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D、意义(目的):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3)社会听证制度 A、内容: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 提出建议 B、方式:听证会 C、依据(原因):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D、意义(目的):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4)专家咨询制度
A、内容: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对专业 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 透明度高威力大时效 快影响广 见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2、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1)监督机构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最重要 的是公众的直接监督。 (2)公众的直接监督是各种监督机构发挥监督作 用的基础。公民可通过检举、控告、上访等形式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和失职、渎职行为实 施监督。
间接选举
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 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 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

第二节_屏护

第二节_屏护

第二节屏护一、屏护的概念、特点、种类1、概念:屏护是指采用专门的装置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防止人体接触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电气设备发生短路,以及便于安全操作的安全防护措施。

屏护装置主要包括:遮栏、栅栏、围墙、罩盖、箱闸、保护网等。

2、特点:屏护的特点是屏护装置不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对所用材料的电气性能无严格要求,但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

3、分类:(1)屏护装置按作用不同,可分为屏蔽装置和障碍装置(或称阻挡物)两种。

两者的区别在于:屏蔽可以能防止人体有意识和无意识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障碍只能防止人体无意识触及或接近带电体,而不能防止有意识移开、绕过或翻越该障碍触及或接近带电体。

从这点来说,前者属于一种完全的防护,而后者是一种不完全的防护。

(2)屏护装置按使用要求分为永久性屏护装置和临时性屏护装置两种。

前者如配电装置的遮栏、开关的罩盖等;后者如检修工作中使用的临时屏护装置和临时设备的屏护装置等。

(3)屏护装置按使用对象分为固定屏护装置和移动屏护装置两种。

如母线的护网就属于固定屏护装置;而跟随天车移动的天车滑线屏护装置就属于移动屏护装置。

二、需要使用屏护的场合屏护装置主要用于电气设备不便于绝缘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的场合,具体有:(1)开关电器的可动部分,例如闸刀开关的胶盖、铁壳开关的铁壳等;(2)人体可能接近或触及的裸线、行车滑线、母线等;(3)高压设备,无论是否有绝缘;(4)安装在人体可能接近或触及的场所的变配电装置;(5)在带电体附近作业时,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过道、入口等处应装设可移动临时性屏护装置。

三、屏护装置的安全条件就屏护的实质来说,屏护装置并没有真正“消除”触电危险,它仅仅起“隔离”作用。

屏护一旦被逾越,触电的危险性仍然存在。

因此,对电气设备实行屏护时,通常还要辅以其他安全措施1、凡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为了防止其意外带电,必须接地。

2、屏护装置本身应有足够的尺寸,其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第二节 两个自变量的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

第二节 两个自变量的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
通解为 u( , ) f ( ) g ( ), f , g任意函数 故原方程 (3)的通解为 :
u( x, y) f ( ( x, y)) g (( x, y)) f (1x 1 y) g(2 x 2 y)
: B 4 AC 0时,
Step2: 化方程为标准型,求其通解。 Step3: 将第二步所求通解中的变量 , 换成 x, y
的函数即可。 评点该方法: 化标准型的过程很麻烦,很容易出错。但
是对于一些特殊方程,它们的标准型有一定的规律,给
求解带来很大的方便。 三、 Auxx Buxy Cuyy 0的通解求法
四、 Auxx Buxy Cuyy D( x, y)的通解求法
Auxx Buxy Cuyy D( x, y)
的齐次方程(2)的通解与(6)的特解之和。 例4:u xx 4u xy 4u yy e
y
(5)
(5)是非齐次线性方程,易得到(5)的通解等于它所对应
y
u ( y), 代入方程得到: 解:设原方程的特解为
e 4u yy e , 可以找到一个特解为 u 4 设原方程的通解为 : ey u ( x, y ) xf (2 x y) g (2 x y ) 4

y
u( x, y) xf (2 x y) g (2 x y)
例3: uxx u yy 0
2
dy 解: 特征方程: 1 0 dx ix y C1 特征线: ix y C2
u( x, y) f (ix y)) g (ix y)
: B 2 4 AC 0时,
1x 1 y c1 1x 1 y 求出特征线: ,引入变量 2 x 2 y c2 2 x 2 y 其中1 ,2,1 ,2为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文君 《十六岁少女》 《孤女俱乐部》
二、儿童文学的两大门类
• 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样式的文学。
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的创作者、 购买者,甚至讲解者多是成年人,而接受 对象是少不更事的孩子。
• 儿童文学的“消费”和“生产”领域的“ 代沟” 成年人的审美趣味、文化心理、价值观 念等与孩子的接受机制是不相协调的,成 年人很难复归到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想象世 界中去。
• • • • • • •
《丑小鸭》 《野天鹅》 《拇指姑娘》 《海的女儿》 《白雪公主》 《灰姑娘》 《长袜子皮皮》
• 少年文学 少年时期是从幼稚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近 乎突变的时期,也有人称其为“危险期”,情绪 的不稳定与性发育为其突出特点,故少年文学必 须特别重视美育与引导,帮助少男少女健全地走 向青年,走向成熟。 少年文学在强调正面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全 景式的生活描写,引导少年正确把握和评价社会 人生的各个方面。创作方式上以现实主义为主。 主要文体为少年小说,少年诗、寓言、散文 、报告文学等。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与两大门类
一、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1
幼年文学 3岁至六七岁
2 3
童年文学 6、7岁至11、12岁
少年文学 12、13岁至17、18岁
• 幼年文学 由于幼年期的身心刚开始发育,缺乏知识和 生活经验,他们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主导,处于启 蒙阶段,故幼年文学应强调正面教育,特别注重 娱乐与趣味,顺应满足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帮助 幼儿认知客观事物,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品德 ,养成幼儿的学习能力,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 幼年文学是一种“浅语艺术”,创作上深入 浅出、形象易懂,易于背诵。主要文体有:儿歌 、幼儿诗、低幼童话故事等。
• 儿童文学的两种悖反现象 a.处处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 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的契合儿童审美趣味 与接受心理的纯粹的儿童文学。《安徒生 童话》 b.出于成年人某种宣教、传道、惑众的政治 需要或其他需要,用来演绎教义或图释概 念的形式上的儿童文学。《天路历程》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叫妈妈,妈妈不在, 咕噜咕噜滚下来!
• 童年文学 童年期的生活是以学习为主导,富于幻想, 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特别喜欢那些充满浪漫 幻想和故事性强的作品,故童年文学也应强调正 面教育。 还要注重想象与认知,顺应满足儿童发展想 象的能力,开阔认识世界的视野。 创作方法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互补为特色 。人物形象既有类型,也有性格丰满的典型。主 要文体为童话、幻想文学、科学文艺及儿童小说 、儿童诗等。
• 从成人文学中寻找适合自己审美趣味的作 品。 1、孩子是变化的、生长的,他们的文学修养 、视读经验、审美理想也时时在变化、生 长着; 2、孩子总是好奇的,他们虽然迷恋于自然和 幻想的世界,但对成人世界充满好奇。
• “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 这类文学的中心读者是成年人,它是以表现 成年人眼光中的现实世界或心灵中的幻想世界为 中心内容、以再现和提升成年人的审美意识为重 要美学特征的文学。但是,由于这类文学作品的 某些艺术元素深深吸引了小读者,契合他们的审 美接受心理与阅读兴趣,于是被他们也当做了自 己的读物。《西游记》。
• 儿童文学实际上是一种“模糊”文学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没有泾渭 分明的界限;只有比较意义上的相对 独立的儿童文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 绝对完善的儿童文学。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