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校开设海岛野外生存课程的SWOT分析

合集下载

试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野外生存活动训练

试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野外生存活动训练

运用 到教师所 教授的成果 。高校体育课程 教学 中的野外生存 活动 艰苦的过程 , 在这一过程 中可能会遇到各种艰难 险阻 . 从 而能够锻 训 练便 能够满足现代教学 需求 ,能够将教 学内容和生活实践 二者 炼大学生 的心 志。因此高校体育课程 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 活动训 相 结合 , 并对学 生 的精 神 、 身体、 思维等各方 面 的能力进行 优化 提 练还能够提高学生 的精 神素养 , 使得学生 的心志 和毅 力更加坚定 , 升。 在高校体育课程 教学中开展野外 生存 活动训练 , 不仅仅可让 学 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极大 的积极影响 。
2 . 1 、 学 生需 求方面
学 生 在 学 习 的 整个 过 程 中 . 小 学 阶段 由 于 多 动 , 对 世界充满好
奇, 因此 时常进行运 动和做各 种具有挑 战的事情 ; 到 了初 中阶段 ,
传 统高校体 育课 程教学过于重 视形式 ,使得课 堂的灵活性缺 处于青春期 , 好奇 心也 较为强烈 , 但 是 由于学 习科 目的增多和学 习
I SP OR T S A ND T R Al Nl N G> > > 竞技与训 练l
试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教学 中野外生存活动训练
口 欧雅怡 ( 北 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北京 5 1 9 0 8 8 )
摘要 : “ 身体是 革命 的本钱 ” , 对于大 学生 来说 , 身体素 质也是顺利进行 学 习和完成 学业 的基础 , 因此 高校 体育课程教 学 是有其重要性 和必要性 的。体育课 程能够提 高学生的 身体素质 , 强健学生的体魄 , 尤其是 当中的野外生存活动训练 , 强 度和难度都较 大 。但 同时其对 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也有着很 大的优 势 ,如能够培养和提 高学生的野外生存 能

海岛野外生存教学的跨学科拓展研究

海岛野外生存教学的跨学科拓展研究

海岛野外生存教学的跨学科拓展研究近年来,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正处于动荡中,自然极端事件愈演愈烈,对人类的恐吓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

因此,当今社会中,重视环境与自然灾害防护的意识正在持续加强。

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野外生存技能的培养,也就是海岛野外生存技能教学。

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可以不仅帮助人们学习在紧急情况下抵御自然灾害的技能,还可以拓展各种学科,如生物学、地理学、气候学等,来增进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研究表明,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可以从许多方面拓展学科,并促进学习。

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学,地理学,气候学,野外求生经验等。

通过了解海岛野外生存技能,学生可以加深对自然环境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地理环境,开展生态调查,并熟悉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的特征,从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更重要的是,海岛野外生存技能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的野外情况中更好地把握紧急情况下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此外,海岛野外生存技能教学也可以拓展教育理念,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教学。

即可以将生物学、地理学、气候学、社会学等学科结合起来教授,使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使学生有更多元和灵活的学习思维。

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旨在探讨海岛野外生存技能教学的跨学科拓展研究。

本研究将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实施两个方面探讨海岛野外生存教学的跨学科拓展问题。

通过对海岛野外生存教学的实际实施,将了解野外实地调查和参与活动,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以及其他跨学科拓展知识的技能。

本研究将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整理和分析野外生存教学跨学科拓展的理论研究,分析相关研究现状,并针对不足进行改进和补充。

其次,本研究将开展实践实施,对具体的海岛野外生存技能教学进行实施,并深入分析其跨学科拓展的结果,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本研究将综合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出在海岛野外生存技能教学中,如何拓展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在野外情况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如何开展多学科结合的跨学科教学。

关于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探讨

关于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探讨

关于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探讨作者:毛成建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13期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开设是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创新,其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体育课来开展相应的野外生存训练,而且还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该文主要对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野外生存生存训练课探讨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5(a)-0126-0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导致了人们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感到疲惫不堪和力不从心。

而开展相应的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进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1 野外生存的概念及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的意义野外就是指与居民环境相对应的区域,即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其更加注重环境的原始性和自然性。

而野外生存就是指在离居民较远的区域,且在没有外部提供生命所赖以维持的物质的情况下来进行生活,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或集体的努力,以此来不断地保持生命的健康。

首先,通过在高校中开展相应的野外生存训练课,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够积极地走进大自然,以此来不断地体验大自然的生活状态。

其次,在高校中开展相应的生存训练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与了解大自然,进而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开展大多都选择在离居民居住地较远的地方,且条件大多都较为简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坚定、勇敢以及自立的性格,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后,野外生存训练课的开展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挖掘学生的生存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国内学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育开展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不断地重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的长期试点和推广,野外生存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在开设过程存在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本文从重视程度、内容设置、教学资源和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野外生存;教学效果;安全保障一、引言2021年11月15日,4名地质人员在云南哀牢山科考探查失联,经过8天的搜救,最终确定4人全部遇难。

四名人员均系地质调查专业工作人员,有过当兵经历,受过专业化训练。

这次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大众轻视野外安全和野外生存技能缺失的问题,也引发了对高等院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问题的思考。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拥有合格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从2002年教育部首批课程试点开设,到2007年“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在全国推广,成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类选修课。

野外生存教育是指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以野外生存常识和野外生存技能为基本目标,以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自然环境体验体育活动。

通过开展野外生存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而大大降低日后工作和生活中在自然环境中的风险。

二、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野外生存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不同,其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教学管理具有复杂性。

由于受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限制,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存在实际参加人数少、教学实践活动开展难、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等问题。

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原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高对于野外生存课程,大多数高校只是把它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没有能够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对于一门新开设的选修课,老师更多的注重其潜在的实用性,而学生则相对关注更课程趣味性。

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意识与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意识与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
F ia g H a uJl n , u n i g al I g
( e舡删 Dp
o o dA t 2 ei gO enU iesy ̄l sa ,10 4Z ea , h a f pr a l ,1j n ca nvrt, o h 360 ,hj nC i ) se n s aa i un i n
h l esu e s e lt n es dn fsria ns8ia d.T efco ta fc olg u et u vv m c sa di aml捌 ,a d8t sg tec l g td t gt teu d rtnigo uvvlO e s n o e n i l a l h at h t et l es d n sria r a c e t s l 8ailn s I y n or u -  ̄ gs o aepo iefri. ef m l rvd o t i Ke r s cl g td t;sad ;ud ossria; osiu es; it y wo d : eesu e s iln s o to r u vvlc nco m s a l o n b i y
主要对大学生 海 岛野外生 存 的了解程 度 、 目的取 向、 能 力现状和影响 因素等 几个 方 面为主要 研究 内容进行 性别和 年级 比较 。按性别分男生组 和女生组 ; 按体 育教学 的开课情 况进行分组 , 大一 、 将 大二 两个年 级合 并为 有体育课 年级组 ( 简称低年级组) 将 大三、 四两个年 级合 并为无 体育课年 , 大 级组 ( 简称 高年级 组 ) 。其 中低 年级组 男生 24人 , 生 26 3 女 1 人; 高年级组男生 19 , 6 人 女生 11 。 6人
中, 这样 做既有利于 激发学 生 的学 习动 机、 培养学 生 的学 习

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探索

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探索
第 1卷 1
第lJ URN I NI RST O AL OF JXlU VE I Y
Vo . 1 No 1 1 1 .2
De . 0 l c 2 1
21年 l 01 2月
文章编号 :6 2— 7 8 2 1 )2— 14— 17 6 5 (0 1 1 0 4 2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 程 内 容 包 括 : 外 基 本 生 活 条 件 的 获 课 野
取、 野外 基本技 能学习 、 简单 生活用 具的制作 、 野外基 本 设备 的使用 、 基本体能训练 、 特殊技 能训练 、 心理训练 、 野 外综合训练 、 野外 险情 的处置 、 野外 伤病 的 自救 与互救 、 野外应急措施 、 野外求救信号 的发放与接收 。 实验表 明, 过野外生存课程训练后 , 通 绝大 多数 学生 掌握 了一定 的野外生存 技能 , 高 了对 恶劣天 气情况 下 提 的 自我保护能力 , 在遇到 突发性 的地质 灾害 时能够 冷静 处理 , 用正确合 理的解救方法 , 采 避免伤害或降低伤 害程

通过该课 程的学习 , 要求 学生 改变对体 育运动 的态 度, 体验在 自然 中活动 的乐趣 , 激发和培养 学生参与体育 活动的兴趣 和爱好 。在活动 中掌握相应 的野外生存生活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运动技能 。培 养 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 品质及 临危不惧 、 着冷静 的 良好 沉 心理素质 , 形成积极 、 乐观的生活态度 。 2 不断出现的恶劣天气 和地质灾害需 要高校开设野 . 外生存课程。 近年来 , 随着全 球气候 的逐年 恶化 , 汶川 、 玉树 地震 以及部分地区的大雪 、 暴雨等恶劣天气 的出现 , 需要人 们 掌握一定 的野外生存技 能和 自救 知识 。高校 开设 “ 外 野

沿海地区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沿海地区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沿海地区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是现代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沿海地区大学生,对海洋环境、资源、文化等的认知和体验,应当是其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能够提高大学生生存、适应和应变能力的有效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本研究拟针对沿海地区大学生开展一种新形式的生存训练课程,即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以期达到本科生核心素质教育和探索海洋文化的双重目的。

二、研究意义1. 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创新途径和方法。

通过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实施,发掘海洋文化中的人类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与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自我超越的能力。

2. 培养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学生会学会如何在特殊环境下自主判断并采取行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而团队协作的需要也迫使他们相互合作、完善、沟通,使其更好地跨越自我,承担更大的责任。

3. 提高大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和海洋意识。

海洋是我们国家无法缺少的资源和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本次科学实验,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其自然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对大学生的海洋经验的深入体验,提高了大学生对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大学生的海洋意识。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践调查方法,对沿海地区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教学运行状态进行全方位研究,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特色体验和实际效果等多个方面,旨在寻找最佳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并会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四、预期结果与结论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通过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沿海地区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海洋文化经验,同时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其自然科学素养和海洋意识,促进了大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深入实施。

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建设研究

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建设研究

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建设研究作者:袁博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06期作者简介:袁博,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从事野外生存、警察体育、擒敌技术等教学工作。

摘要: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是在陌生的野外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各种安全事故成为影响该课程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本文通过案例引出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安全意义、存在的风险隐患等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有利于降低野外生存课程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促进野外生存课程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野外生存;课程;安全问题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13-01前言2002年7月,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把野外生存引入其中,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但因为该课程基础薄弱,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该课程在实践中由于安全问题研究不够,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要开设野外生存课程并使之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安全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

1.野外生存课程安全问题案例分析案例1:2010年12月12日,18名来自上海的大学生游客在安徽黄山岗景区云谷寺1号地区被困,由于该地区无法接受手机信号,难以联系到18名同学,黄山景区管委会等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紧张搜索,13日上午,18名大学生成功获救,一名24岁的民警在搜索过程中不幸牺牲。

分析:野外生存活动要严密组织,并认真了解目的地海拔、地貌等特征,同时带足基本的户外装备和有经验的户外者一同出行。

案例2:某高校学生在野外生存训练中由于下雨,学生饮用了不卫生的河水,加之又吃了油腻性的食物,导致多名学生上吐下泻。

分析:野外环境条件下饮食要当心,不要吃变质的食物[1]。

另外拿好常用的药物。

2.高校野外生存课程安全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野外生存课程的顺利开展。

野外生存课程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野外生存课程的安全管理势在必行,通过安全管理可以降低学生安全事故,保证野外生存课程顺利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程 中来 。
“ 特 区奇迹 ”中就 包括 以 “ 不求 所 有、但 求 所在 ”模 式 引进来 的各 高等 院校 。 珠 海各 高校 多为 新机 制办 学,羁绊 较少, 如 教育 部要 求北 京师 范大 学珠海 分 校“ 按 照 实事求 是 、 改革 创新 的精 神 , 大 胆进 行 教学模 式 、管理方 式 、国际合 作 以及 产学 研一 体化 等方 面 的改革 尝试 ” 。因此 ,珠海 的 各高 校 多 想活 跃、 充满 活力 ,师生 乐 于也 易于接 受新 事物 。 1 . 3日趋完 善 的教学 优 势 由于 按照新 机制 办 学 , 珠海 各 高校 的专业 及方 向设置 多 紧贴 市场 需求 ,具有 一 定前瞻 性 。2 0 1 2年 6月 ,北京 师范 大 学珠 海 分校成 立 了 国内首家 以运 动休 闲命 名 的学院 , 是以 我 国健 康和 休 闲体 育产业 需求 为 导向设 立 的创新 型学 院。 目 前 ,这一 学院 开设 有户 外与 旅游 方 向 ,开 设皮 划艇 、帆船 、 登 山、攀 岩 、营地 教 育等 多项与 海 岛生存 课程 相关 的项 目。 在 该校 的 大学体 育课 中, 也开 设有海 岛野 外生 存俱 乐部课 程 培 养 了一批 海 岛野外 生存 的 爱好者 。 除北 京师 范大 学珠海 分 校 的休 闲体 育专 业 外 , 中山大 学珠海 校 区和吉 林大 学珠海 学 院都 开设 有旅游 管 理专业 , 在 开课 的课程 体系 上注 重与 本地 优 势 资源 的结合 。 这 都为 大规模 的课 程开 设打 下 了扎实 的专 业 基础 ,提供 了有 力 的专 业支 撑 。
体 育科 技 2 0 1 7 年 ( 第3 8 卷 )第 2 期
SP O R T SCI E N C E AN D TE C H NO L O G Y
Vo 1 .3 8, N O. 2 . 2 01 7
珠海 高校 开设 海岛野外生 存课程 的 S W O T分析
那 宇飞 王 丹 吴 自涛
( 北京师范大 学珠海分校 ,广东珠海,5 1 9 0 8 7 )
S W OT An a l ys i s o n t h e Co u r s e of I s l a n d S u bs i s t e n c e i n Col l e g e s a n d Un i v e r s i t i e s i n Zh u h a i NA Y_ uf e i . e t a 1 .
作 为 一座 以宜 居 闻名 的滨海 城 市, 珠海 市共 有 1 4 7个海 岛 ,素有 “ 百 岛之 市 ”的 美称 。 海 岛是 珠海 发展 的重 要 战略 资源 ,也是 其健 康 持续发 展 的强劲 动 力 。如何更 加 充分 、有 效 地利 用海 岛, 使 之成 为珠 海生 活 的 日常 内容 , 不仅 是 当地 政 府应 该深 入 思考 的 问题 , 也是作 为 思想集 散地 的高 等 学校 义 不 容辞 的社会 责任 。 本 文立 足珠海 各 海 岛开发 利用 的 实际
1 . 4 数 量庞 大 的受众 基础 珠海 各高 校经 过十 余年 的发 展 ,现 已有 1 O所 高校 ,在 校生达 1 4万人 以上 。珠海 的在校 大学生 数量 在省 内仅 次于 广 州 ,有 着广 泛的 受众基 础 。 以每年 n 月后 的海 岛淡 季来
1 珠 海 高校 开设 海 岛野 外生 存课 程 的优势 分析
3珠珠海高校开设海岛野外生存课程的机会分析31政策机遇现重大利好就珠海海洋开发和海岛建设而言国家发改委在2014年批复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和广东省发改委批复的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综合开发规划中明确要把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建设成为广东省海洋经济开发示范区粵港澳经济融合发展区国际高端海洋海岛休闲旅游胜地国家科技兴海基地珠江口优质生态生活湾圈这为海岛生存课程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契机
( Z h u h a i S c h o o l o f B e i j i n g N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Z h u h a i 5 1 9 0 8 7 , G u a n g d o n g , C h i n a )
摘 要 :海 岛野 外 生存 是一 门集 教育 、科 普 、运动 为一体 的探游 类适 应性 课程 。通 过采 用 S W O T分析 分析 法对珠 海 高校开 设海 岛野 外生 存课 程 的可行 性进 行初 步 分析 ,认为 此课 程在 珠海 有 广 阔的发 展前 景 。 关 键词 :海 岛 ;野 外生 存 ;S W O T 分 析
1 . 1丰 富 的资源 优势
海 岛是 开 展海 岛野 外生 存 的基本 条件 , 有 着“ 百 岛之 市 ” 之 称 的珠海 在 这方 面有 着得 天独 厚 的优势 。 在珠 海市 拥有 的 1 4 7 个 海 岛中 ,以有 无居 民居住 划 分 ,既 有如淇 澳 岛 、桂 山
情 况 ,通过 调查 研 究法 、文献 资料 研 究法 、对 比研究 法和 访 谈 的方 法对 在 珠海 市各 高校 开 设海 岛野 外生 存课 程 的优 势、 劣势 、机遇 与挑 战做 了 详细考 察 ,并提 出 自身 的建 议 。
我 国大 陆高 校 海 岛野 外 生存 课 程 最早 开 设 于 厦 门大 学 和 浙江 海洋 大 学,是 高校体 育课 程 改革 的产物 。 厦 门大学在 2 0 0 3 年 启动 的 “ 海 岛生 存生 活训 练 ” ,并在 大兔 屿 岛建立 学 校 训练 基地 。 目前开 设这 一课程 最 为成 熟 的当属 浙江 海洋 大 学 ,该校 2 0 0 6年 起开 设海 岛野 外生存 选修 课 ,2 0 0 7年起 进 行 海 岛生存 实 践活 动 。 该 院还拥 有全 国唯一 一个 海 岛野外 生 存 基地 ,填 补 了 “ 野 外生 存生 活训 练 ” 在 海 岛实 验基 地建 立 上 的 空 白。2 O 1 O年 起 ,该 院又 开展 全 省和 全 国大学 生海 岛 野 外生 存夏 令 营活 动 , 影 响越 来越 大 。理论 基础 、课 程体 系 和 以此 为基 础 的教 育及 赛事平 台 日臻 完善 , 出了一大 批研 究 成果。 在 他们 的带 动 下, 越 来越 多的高 校和 学生 开始 参 与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