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7) 人物布光

合集下载

影视照明专业布光

影视照明专业布光

场景氛围。
服装道具在照明设计中作用
服装色彩与灯光搭配
01
根据服装的颜色和质地,选择合适的灯光进行搭配,以展现服
装的最佳效果。
道具光影效果
02
运用灯光为道具打造独特的光影效果,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和叙
事功能。
场景氛围营造
03
通过灯光与服装道具的有机结合,共同营造出符合剧情需要的
场景氛围。
实例分析:经典角色塑造照明设计
STEP 02
STEP 03
特效光应用
根据需要,运用特效灯光 设备如激光灯、染色灯等, 打造特殊光影效果。
STEP 01
背景光设置
根据场景需要,设置背景 光源以突出背景元素或营 造特定氛围。
补光运用
使用补光灯等设备对场景 中的阴影部分进行补光, 提高画面整体亮度。
实例分析:不同类型场景布光实践
室内场景布光
补光和背景光等技巧。
室外场景布光
分析室外场景的布光特点,探讨如 何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进行补光 和造型。
特殊场景布光
针对特殊拍摄场景如夜景、水下等, 分享专业布光技巧和经验。
Part
03
人物角色塑造与照明设计
Part
03
人物角色塑造与照明设计
人物面部特征分析及照明需求
面部轮廓塑造
通过侧光、逆光等手法,强化面 部轮廓,突出角色的立体感。
肤色还原与美化
选择合适的灯光色温和照度,真 实还原肤色,同时根据角色需要
适当美化。
表情细节展现
运用局部照明或特写照明,凸显 角色表情变化,传递情感信息。
人物面部特征分析及照明需求
面部轮廓塑造
通过侧光、逆光等手法,强化面 部轮廓,突出角色的立体感。

电影人物照明的基本法则:三点布光法

电影人物照明的基本法则:三点布光法

电影人物照明的基本法则:三点布光法三点布光法一个人如何利用硬光和柔光来获得演员和布景的选择性呈现是构图中创造性照明的乐趣所在。

给演员布光的方法数不胜数,而且在你的导演生涯中有机会在许多人身上做不同的尝试。

然而,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始是有益的,所以我们将要探索照明法中的基本标准——三点布光法 (three point method )。

电影《变形金刚1》里的人物光线照明画面电影《变形金刚1》里的人物光线照明画面三点实际上指的是照明灯具被放入电影布景中的特定位置时三个不同的工作。

此术语是用来定义它们的目的而非描述光的性质的。

主光(key light)是建立照明方案所围绕的光源。

它通常是电影场景或拍摄外景地主要照明的提供者,其他灯具(强度和属性)都需“调节”到主光源之下。

主光灯可以放在被摄主体周围的任何地方,不过通常是放在摄影机镜头轴线45°(纵向和横向)位置并处于人的头部以上的高度。

辅助光(fill light)是一种用于控制反差的光源。

这种光的作用是“填充”往往是由明亮的主光造成的阴影。

辅光灯的物理位置通常是在摄影机镜头轴线的45°(横向),主光灯的相反方向。

背景光(back light)是在被摄主体的背后勾勒出轮廓或做出光环效果的光。

由于它位于被摄主体的后面(在电影布景中处于摄影机镜头的反方向),提供光线来“勾勒”被摄主体的轮廓,所以背景光用于把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在电影画面中增加深度的错觉。

图3.26三点布光法在实践中的进化。

图3.27三点布光灯具布置俯视图。

从这三种光发出的光的强度必须足够实现整个场景的曝光。

显然主光会提供最多的照明。

辅助光将根据想要反差的大小(阴影的大小)提供不同程度的额外照明,背景光只需要给被摄主体的轮廓提供能够被感光材料拍到的足够的光晕(如图3.26和图3.27 )。

给被摄人物的特定照明反差被称为反差比或光比。

光的强度可以用手持测光表测量,不过实际上应该试着锻炼眼力来衡量两边脸上光的相对量。

人像摄影布光 PPT课件

人像摄影布光 PPT课件
人像摄影布光
人像摄影布光
一、光线特性 二、常用布光灯具 三、布光的一般步骤与规律 四、布光技巧 五、几种常见人像布光方式 六、户外人像摄影用光 七、闪光灯布光场景
一、光线特性
光线的特性分为光质、光位、光色、光型、 光比和光度六个方面。
光质
光和其他物质一样,有着自己的质地。
光质有软有硬,闪光灯直接照射到的物体
伞灯
将不同质地、规格的反光伞装在闪光灯上就成为伞 灯。伞灯的特点是发光面积大,光性柔和,反差弱。
柔光灯
在各种闪光灯灯头上
加上柔光罩,就成为柔光灯。
柔光灯所发出的光是由闪光 灯发出的直射光与反光罩的 反射光混合后,再经柔光罩 透射扩散而成的。柔光灯的 特点是能提供平均而充足的 照明,发出的光光性柔和, 但方向一般强于伞灯,反差 清晰,投影浓于伞灯,富有 良好的层次表现。
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辅助光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在 使用各种灯具作辅助光的同时,别忘了尽量多使用反光板, 它往往能产生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3.设置背景光
背景的主要作用是烘托主体或渲染气氛,因此,在对背景 光的处理时,既要讲究对比,又要注意和谐。
拍摄细小物体时,往往因主体与背景距离很近,一般难以 对背景单独布光,此时主光兼作背景光。在主体与背景光 比的具体控制中,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灯距、方位和照明范 围来控制,或用各种半透明的漫射体或不透明的遮光物在 主光与背景轴线上适当部位进行遮挡,以得到适当的亮 度。
3.选择合适的灯距
首先,灯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被摄体的受光 强度,被摄体的受光强度是按灯距的平方倒数变 化的,光强随灯距的变化非常大。
此外,灯距的大小还会影响被摄体的明暗反 差效果。当灯距很小,并且光源面积小于被摄体 时,光源可看作点光源,被摄体的反差较大;反 之,当灯距很大时,光源可看作面光源,被摄体 的反差较小。

影楼人像布光技法

影楼人像布光技法

影楼人像布光技法影楼人像实用布光技法室内单色背景用光多种多样,更可以随着拍摄的主题的不同而“千变万化”。

这里我就和大家分享几种单色背景的用光方法,探讨如何通过光线的设计使画面更加契合主题,表达摄影师的创作意图。

下面一起来看看!在单色背景中,单灯的使用是比较普遍的,并且可以说得上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当然不同的主题使用的单灯手法——柔光、硬光、闪射光、持续光等,以及使用的灯具——柔光箱、雷达罩、蜂巢等都是不同的。

这里我们会从简至繁,逐步分解灯光的用法。

两种简单实用的单灯布光法一是硬光单灯拍摄,一是柔光单灯拍摄。

灯具使用了雷达罩和柔光箱两种。

显而易见,利用不同的光质可以表现时尚及柔美两种不同的人物情绪。

使用雷达罩在拍摄时,人物尽量靠近背景,这样就能减少灯光照射人物时在背景上产生的阴影面积。

灯光则尽可能离人物远一些,建议距离在6米左右,目的是为了使背景大面积受光。

这样布光画面更干净,人物面部的塑造也更显立体。

雷达罩的高度尽量高于被摄人物,光位要和镜头在一条直线上,并至于相机的后方,这样就可以把人物的投影面积减少,更利于拍摄。

采用此种光线拍摄的好处是:人物和背景处于一个光场下,光线更干净,人物有更好的质感表现。

缺点则在于:人物面部光线造成的投影略硬。

柔光箱的单灯拍摄方法和使用雷达罩其实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光质不同导致投影的变化。

柔光箱下的投影更柔和,过渡更自然。

使用雷达罩拍摄光圈:f/4.5,速度:1/125s,ISO:200,焦距:85mm使用柔光箱拍摄光圈:f/5.6,速度:1/160s,ISO:200,焦距:70mm减小光比的单灯布光法在单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做一些调整,使背景以及人物的光线更干净、更柔和,简而言之就是减小光比,一般只需要在背景旁再加两盏灯即可。

背景旁的两只灯对整个画面的光比控制至关重要,光值强则背景颜色浅,光值弱则背景颜色深,而投影强。

布光要点:背景旁的两只光建议用柔光箱,这样光质更柔和。

影视作品人物的光线处理

影视作品人物的光线处理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在文艺作品的表现主体中,人物是最主要的对象。

所以人物的布光是非常重要的。

人物造型的布光包括了电视剧人物、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以及各类专题片人物的布光等。

不同的人物造型有时需要不同的布光方式。

不同的画面要用不同的光效。

布光的不同也可以看出人物角色的重要程度。

人们希望在电视节目或影视剧中看到具有美感的人物,所以在为人像布光时,应增加美感把人物的缺点隐藏起来,更多地展示人物的美好形象。

如何让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光线处理得更好?笔者将结合影视作品,从动态静态的人物光线、室内室外光线处理等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布光光线处理人物布光毕业论文外文摘要Abstract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in body of artistic works, the characters are the main object. Character of the cloth is very important. The character modeling light includes the TV series character, variety show host and guests, and a variety of feature films figure light.Different character modeling sometimes requires different light. Different screens use different light effects. Different Light distribution can also see the important level of the characters. People want to see the beauty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TV show or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 portrait light cloth, should increase the beauty hid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haracters to show a better image of the character. How to let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better handled? I will combin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o illustrate their point of view, from the character of dynamic and static light, indoor and outdoor light treatment.Keywords lighting Light Processing character lighting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影视光线艺术与照明技巧》

《影视光线艺术与照明技巧》

三。光线作为一种剧作元素: 除了造型和表达情绪外,光线在影视摄影拍摄 中,摄影师们利用一些特殊条件或环境下的光 线突变,使得剧中人物由于这些光线的变化, 作出与自己性格和命运相悖的行为,从而,改 变了自己的命运。在这些场景中,光线已经成 为了一种剧作元素,在不断地推动剧情的发展, 人物的塑造也更加丰富多变
散射光的特点: 1。散射光发出 的光线比较均匀 柔和,而且,光 线的方向性不强, 所以,在被摄物 体上,不太容易 形成明显的受光 面和阴影,投影 也没有明显的边 缘轮廓;因此, 散射光的造型效 果比直射光要弱。
2。散射光的光线比较均匀, 柔和,反差比较小,所以, 它能够反映被摄物体的细微 变化,尤其是那些表面光滑 的物体,更能够体现出物体 本身的质感和层次。但是, 不宜表现那些表面粗糙的物 体。
序言
而在我们的电影摄影艺术中,光和影对于我们则有着 双重的意义。首先,作为物质存在的光线,它有揭示物 质世界的功能。它为我们提供了分清被摄体的表面结构、 外部轮廓形态、空间位置和色彩的线索,而且,为我们 对被摄体的最基本判断和识别提供了视觉基础。第二, 光影在电影摄影中的运用,又使我们在感知物质世界时 产生了某种心理暗示。我们似乎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 们处在黑暗中的时候,便感到寒冷和恐惧;当我们重又 回到阳光下的时候,便感到温暖和安全。所以,光线在 我们的生活中起了一个微妙的感染作用,使我们观察事 物和感知世界时,产生了某种特定的感情。光线的这二 种意义,给我们的摄影创作带来了二个方面的作用。物 质层面的光线为我们提供了对现实事物的造型把握,感 知层面的光线则为我们提供了摄影艺术表现的手段。
光源种类
标准蜡烛
(表2) 一些常见光的色温:
色温(K)
1930
2600-2900 3100-3200 6000 6000-7000 2800-3500 4500-4800 5400-5500 5500-6000 6800-7500 8000 10000-20000

影室人像布光方法

影室人像布光方法

影室人像布光方法--“伊斯特伍德”式布光“伊斯特伍德”式用光也是一种效果强烈的例光照明技术,由于这种用光最初见于美国西部电影明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照片,因而得名。

其独特的照明方式能把这位明星面部和下领那种不同凡人的富有阳刚之美的层次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突出他那剽悍的牛仔形象,因而又被称作表现男子汉气概的照明方式。

“伊斯特伍德”式布光(图片由样片摄影师曹杰提供)“伊斯特伍德”式用光并不复杂,只用两盏基本灯和一个简单的背景,既可以在摄影室里使用,也可以在其他许多场合下使用。

由于其简单易行而且效果显著,被广泛用于拍摄一些较为严肃的肖像或一些商业性肖像。

运用这种照明技术可以从各种角度突出男士脸部最美的部分。

具体布光如下:主灯,置于略高于被摄者头部的位置,以使在额头下鄂一侧边缘造成强烈的亮光。

这盏灯还会以其强烈的照明将被摄者身躯的这一侧同背景区分开来。

正面放一盏加柔聚光灯。

放置在相机的左侧,基本上对着脸部强光照明的一侧,其大部分光线通过带支架的反光板变成反射光。

但是,须注意反射光不能过量,否则会削弱例光的强烈效果。

置于被摄者左侧的一块白色长柱形反光板将充分地为脸部阴影一侧补光。

整个背景用的是一块反光铝板,目的是提供适当的灰色调。

具体拍摄过程如下:先把主灯放在被摄者身后稍远的位置,但要对着其身体一侧,从而使强光从额头到下领照亮其面部的一侧,并且延伸到面部宽度的四分之一,达到嘴角的位置。

然后在正面放置加柔聚光灯,其位置要既能增加侧光照明的效果,又能刚好为脸部的另一侧提供充分的补光。

补光只需显出细部就够了,不要形成亮光区域。

安放带支架的反光板,必要时可请被摄者配合以适当的角度把住反光板以打出反射光。

这种布光的难度是要使双眼都能得到同样的光亮,尽管脸部两侧的照明是不均匀的。

反光板起着平衡双眼亮度的作用,并增加肖像的立体感。

在作为侧光用的主灯前面要放置挡光板,这样就不会在镜头中产生光晕。

最后进行测光并检查背景。

影视照明技术

影视照明技术

《影视照明技术》
作者:夏光富【目录】
第一章影视照明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节光
第二节白光与色温
第三节视觉特性
第四节光与色彩
第五节光影结构
第六节光的分类
第七节光与造型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影视照明
第二节演区照度与照明对比度
第三节基本布光方法
第三章影视照明灯具
第一节灯具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灯具的分类和名称
第三节聚光灯
第四节无透镜聚光灯
第五节泛光灯
第六节特殊效果灯
第七节交、直流两用电池新闻灯与电瓶新闻灯
第八节电脑效果灯
第九节三基色柔光灯
第四章影视照明灯光设计中的构成艺术
第一节设计工作中的构成原理
第二节基本形的排列设计
第三节实践中的设计构成
第四节光幕、光位、光束、介质对图像空间的构成
第五章外景光线处理
第一节自然光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外景光线处理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晴天条件下的光线处理
第四节阴天条件下的光线处理
第五节特定条件下的光线处理
第六节夜景的光线处理
第六章内景照明
第一节内景人工光线照明的特点
第二节人工光线的造型
第七章人物布光
第一节人物布光的概念与原理
第二节人物静态主体的布光
第三节双人布光
第四节多人布光和人群布光
第五节动态人物的布光
第六节反射光布光
第七节人工光与自然光混合性布光
第八节人物光的处理形式
第八章电视剧的布光方法
第九章综合文艺节目的灯光设计
第十章电视新闻照明
第十一章虚拟演播室灯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单人物光的布光——选择主光
主光的水平角度
主光光
辅助光的水平角度
辅助光的垂直角度
(二)单人物光的布光——选择辅助光
模拟窗外光线辅助光
正面辅助光配置
(二)单人物光的布光——选择辅助光
常规辅助光设置
位置不同环境气氛不同
(三)单人物光的布光——选择逆光 方位在被摄物的后面,与摄像机镜头的轴线成30度水平 角。高度与摄像机镜头的轴线成30~60度垂直角。
人物、阳光、反光板的关系
七、反射光布光 (二)反射光在外景中的运用 阳光作为主光在前侧光位,人 物成明暗调光效,设置辅助光 反光板,可以减弱明暗对比, 丰富暗部层次。设置逆光反光 板,增加了人物造型,间隔了 空间。
阳光为主光在前侧光位,辅助光 逆光分别使用反光板
七、反射光布光 (二)反射光在外景中的运用 阳光作为主光在侧光光位,明 暗调光效进一步加大,为了提 高暗部亮度,把辅助光反光板 往前提,设置在中侧光位置。 逆光反光板设置在轮廓光位置。
双人布光中的常规机位
如图为专用主光相互借用逆光的布光方法。要注意光斑 对两人的范围,灯具的焦点应该在靠前的位置,同时要 选择合适的灯具功率,以达到图像照度要求。
背后交叉布光
淡化阴影共用辅助光
四、双人布光 (一)一灯多用途布光方法 如图,也为专用主光,借用逆光的方法,但是它们的灯 位是在人物视线正面,设置在与人的视线相对的位置上。
细腻的连续性布光
六、动态人物布光 (二)分区布光 如图,分区布光法对戏的处理是淡化运动过程,突出表 演支点的一种布光方法。
过程区与表演区的分区布光
动态过程中分区布光
七、反射光布光 (一)反射光在实景中的运用 室内墙壁面为白色,天花板高度有限是形成反射性布光 的良好条件。
小空间单灯反射性布光
大空间多灯反射性布光
正逆光
侧逆光
双边逆光
(四)单人物光的布光——选择背景光 衬托人物、反映环境、控制图像格调。
四、双人布光 分为简洁方法和细腻方法,简洁方法是一灯多用和公用, 细腻方法是一灯专用。一灯多用,节省设备,但如果两 人皮肤反差大时,不易平衡;每灯专用,可以分别控制, 图像平衡好。
四、双人布光 (一)一灯多用途布光方法
分别式不同功能性布光
分别式不同功能用光
四、双人布光 (二)每灯单用途布光方法 模拟日光环境写实性光效。按照不同功能性要求,分别 布光。
写 实 性 布 光
五、多人布光和人群布光 (一)单体布光 对每个人采用单独的主光和逆光,辅助光采用共用的形 式。
人群单体布光
五、多人布光和人群布光 (二)分组布光 每个方桌为一组,分为三组光。采用正主光布光,辅助 光采用借用主光边光的形式,逆光采用与主光相对设置。
多灯并列式整体布光
六、动态人物布光 (一)连续性布光 如图,如果人物的运动只是表现过程,镜头图像也只是 全景、小全景、很少演员搭戏的中近景图像,就可以采 用简单的连续性布光,图像需要的只是人物下楼梯的运 动过程。
简单的连续性布光
六、动态人物布光 (一)连续性布光 如图,人物在月亮门一亮相,镜头为中近景。人物在运 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表演支点,这样的连续性布光需 要采用细腻的布光方法。
九、人物光的处理形式 (二)明暗对比法 1、以前侧光、中侧光为主的明暗 调处理。 主光采用前侧光、中侧光,使人 物大部分面积产生均匀照明;辅 助光设置在主光对面,以减少脸 部的起伏自然形成的阴影,控制 光比;使用侧服饰光加强服装的 立体感;使用一台小型灯,设置 在正面,用于眼神光;轮廓光加 装滤色片,产生色调感。
七、反射光布光 (二)反射光在外景中的运用 目前使用的反光板有:铝箔反光板、白布反光板、聚苯 乙烯反光板等;铝箔反光板反光偏强、偏硬,聚苯乙烯 反光板偏弱、偏柔。
漫反射型反光板
散射型反光板
七、反射光布光 (二)反射光在外景中的运用 如图,正面光位反光板(A),反 光效力强,阳光直接反射到人物 身上,成平调光效果(对人物略 为刺眼);前侧光位反光板(B), 与阳光成25度角左右反射到人物 身上,成明暗调效果,图像造型 效果强;在侧面光位偏斜面设置 的反光板(C),由于与阳光构成 直角,成为无效反光板。
七、反射光布光 (一)反射光在实景中的运用 墙面反射光与反光板的结合使用
通过反光板提供辅助光
设置地面反光板补充人物 低头时的脸部光线
反射光与反光板结合使用——采用 较强反光的铝箔反光板反射轮廓光
七、反射光布光 (一)反射光在实景中的运用 使用反射工具,完成反射光的布光
通过反光伞反光板进行反射性布光
面向人物正面交叉布光 分别位于两人两侧布光
面向人物正面交叉布光立面图
四、双人布光 (一)一灯多用途布光方法 如图,是专用主光,相互借用辅助光的布光方法。灯位 分别位于两人连线的侧面。
专用主光借用辅助光
专用主光,借用辅助光
四、双人布光 (一)一灯多用途布光方法 如图,在专用主光,相互借用辅助光的基础上,增加了 共用逆光,使图像更细腻。
第七章、人物布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灯位、光型、光质的造型原理与作用。 2.掌握人物光的处理形式。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和影片观摩分析相结合
使用CAI多媒体辅助课件。
[思考] 如何实现混合布光?
第七章、人物布光
一、照明光线的种类和概念 1、按造型作用分类(光种):主光、辅助 光、环境光、修饰光、效果光。
(二)侧光灯位 中侧光(40-50度)造型特点:图像层次
丰富、光比适中、适合各种人物脸型。
1、对于端正的脸,尤其是长脸和直鼻效果更好。 2、对于鼻子过小的人,需要借助辅助光校正; 对于脸部线条不正的,主光设置在不正的一边, 通过明暗关系平衡进行校正。 3、中侧光常用作主光。灯具为硬光、聚光型灯。
(二)侧光灯位 左右侧灯位(90度)造型特点:光源明确,
人物造型感清晰,有力度。
1、电视节目(演播室或人物采访)人物布光中 60-90度侧光不作为主光使用。 2、影视剧拍摄布光,左右侧光是经常出现,如窗 前阳光下侧面人像,沙发旁落地灯下的侧面人像。 3、文艺晚会灯光设计中,左右侧光是不可缺少的 灯位,对侧机位画面构图尤其重要。 4、左右侧光是模拟阳光和水的反射光的有利灯位。
人群分区布光
五、多人布光和人群布光 (四)整体布光 如图,如果人群相对集中,简洁的方法是采用大功率的 灯具,使用整体布光方法。对于人群体使用了三只灯, 主光、辅助光、逆光的三点布光方法。
人群整体布光
五、多人布光和人群布光 (四)整体布光 如图,对于大的人群表演场面,可以采用多灯连接的布 光方法。使用多灯并列做主光、辅助光、逆光的方法。
向 灯 光 平 衡
八、人工光与自然光混合性布光 (二)向阳光平衡 在具有落地玻璃的大厅拍摄,阳光为主导光线。人物光 线需要灯光进行辅助。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选 用5500K的日光型灯具镝灯,使其色温与穿窗而入的阳光 相匹配;二、选用雷登82B滤色纸,安装在具有3200K色 温灯具前部,将色温转化为5500K。与阳光色温相统一。
人群分组布光
五、多人布光和人群布光 (二)分组布光 由于人群是以两人一组的形式出现的,可以采用共用主 光,辅助光,逆光的布光方法
四人分组布光
五、多人布光和人群布光 (三)分区布光 如图,对于三排人群,可以采用分区的布光形式,前区 使用一组光,采用正面光加后逆光的布光方法。后区使 用一组光,布光方法相同,灯光数量要少,照度低于前 区光。
二、灯位、光型、光质的造型原理与作用 (二)侧光灯位
前侧光(20-30度)造型特点:光线效果分布 在脸一侧,另一侧存在阴影,能较好表现轮廓线条, 图像效果有光源感,光影效果非对称。
1、使用中低位前侧硬光,影子紧凑,稍有曲线,有 适中的三维造型。 2、使用高位前侧光,鼻子、头部光影拉长,鼻影边 缘接近嘴角,整体效果不协调,出现戏剧性光效。 3、用柔光作辅助光使用,起到柔化光影、丰富层次 的作用。
2、按投射方向分(光位与灯位): 正面光、 斜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脚光、 夹板光。
3、按性质分类:直射光(硬光)、散射光 (软光)、高色温光、低色温光。
一、照明光线的种类和概念
灯位水平位置与角度平面图
灯位垂直位置与角度平面图
二、灯位、光型、光质的造型原理与作用
(一)正面光灯位(0-10度) 造型特点:人物正面均匀受光,光比小,画面平淡, 没有光影,缺乏纵深感,整个头部三维立体感差。
阳光为逆光在侧逆光光位, 主光辅助光使用反光板
七、反射光布光 (二)反射光在外景中的运用 人物移动过程中的运动拍摄, 需要反光板和灯光配合使用, 对于人物运动过程图像,可以 采用正面光光位的反光板设置。 主要目的是提高亮度,不用设 置辅助光。在人物运动到镜头 前,为中近景时需要一台镝灯 提供辅助光。
平调光线处理
九、人物光的处理形式 (一)平光法 三基色柔光灯的布光过程中可以全部采用三基色柔光灯, 如图是三基色柔光灯的平调光运用。
三基色柔光灯的平调光处理
九、人物光的处理形式 (一)平光法 也可以采用三基色柔光灯与聚光灯进行冷光源与热光源 混合性布光,如图是冷光源与热光源的混合性布光。
冷光源与热光源混合性平调光处理
共用逆光
三人圆桌简洁布光
四、双人布光 (一)一灯多用途布光方法 如图,主光、辅助光、逆光为双人共用灯位
共用灯位布光
四、双人布光 (二)每灯单用途布光方法 分别三点式布光:主光、辅助光、逆光都为专用灯位。 灯位的水平角度、垂直角度都严格按照人物光三点布光 原理进行。
分别三点式布光
背景进行单独布光
四、双人布光 (二)每灯单用途布光方法 如图,正面光与逆光分别布光。
使用日光型灯具向阳光平衡
使用滤色纸向阳光平衡
八、人工光与自然光混合性布光 (三)使用单一光源 在很多情况下,解决混合照明最直接的方法是使用单一 光源。在阳光充足的空间,使用多组不同表面质量的反 光板,完全胜任高质量的拍摄任务;在阳光有限的空间, 使用灯光完全可以主导全部照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