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卷) 2020年3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大联考(全解全析)

合集下载

安徽省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精编)

安徽省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精编)

安徽省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 荫庇(yìn)腆着(diǎn)袅袅烟云(liǎo)B . 馈赠(kuì)坍塌(dān)重蹈覆辙(fù)C . 亵渎(xiè)阔绰(chuò)断壁残垣(yuán)D . 瑟索(shè)诓骗(kāng)吹毛求疵(cī)2. (2分)(2017·临沂)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A . 藩篱口头蝉滚瓜烂熟蛛丝马迹B . 门楣城隍庙长吁短叹不容置疑C . 缄默里程碑消声匿迹顾名思义D . 愧怍中轴线语无伦次因地治宜3. (2分) (2019九上·南海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女排夺冠的捷报传回华夏大地,引起举国的欢呼。

B . 草原上的小丘不是用墨线勾勒的,是用绿色渲染的。

C . 漫天的浪花,前仆后继地撞向那巨石,炸裂成无悔的壮丽。

D . 目前,不少国际阴谋家仍在孜孜不倦地宣传着中国威胁论。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 .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常常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 . 盘点2011年,中央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继续加大,“三农”支出首次超万亿元。

D . 老师耐心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5. (2分) (2018九上·高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 .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 . 《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

安徽省初三语文模拟联考试卷带答案

安徽省初三语文模拟联考试卷带答案

安徽省初三语文模拟联考试卷带答案安徽省初三语文模拟联考试卷带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①悠哉悠哉。

(《关雎》)②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③,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④,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⑤,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⑥,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⑧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2)默写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下片,或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片。

(4分)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简约是一种美如果拿四季来比喻,简约既不是春,也不是夏,简约近似于秋,近似于冬。

简约是一种内敛,一种凝聚,一种提炼,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觉悟。

如三秋之树,脱略华茂,去除芜叶的简洁干净透明之美;如万径人踪灭的千山万岭,归于宁静恬淡的自然之美。

炫烂之后是平淡,简约减去了一切重负,浓艳,浮华,回归宁静朴素,回归宇宙万物之大道。

简约尚素,明澈透明,晶莹如玉。

简约尚淡,如山里的一股清泉,甘洌清澈,滋味juàn永。

简约尚山林,尚自然;简约尚风清云淡,尚返璞归真。

要说简约如画,那就是一幅写意画,水墨画了,那是简约的含蓄;要说简约如诗,那就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宁静了,那是简约的内涵。

简约是一种朴素之大美。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恬淡()juàn永()(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返璞归真”的意思是。

“人闲桂花落”中“闲”的意思是。

(3分)(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2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及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诺第留斯号潜艇船长周游海底的故事。

安徽省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卷一附答案解析

安徽省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卷一附答案解析

安徽省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含卷面书写5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羹饭一时熟,。

(《十五从军征》)(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3),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4),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沙漠上坚冰纵横、乌云密布的景象的诗句是“,。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愿望的句子是“,。

”(7)九(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

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鼓励队员,要大家坚定意志,迎接下一场挑战。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2分)然后,一摆他的卷头发,好像似地伸长脖子,眯着朦朦胧的眼睛,轻轻地拨着琴弦,弹起了让人每一块肌肉都忍不住要动起来的曲子。

这曲子像一条急急的小河,自远方的高山而来,从墙缝里冲进来,冲激着人们,让人顿感忧伤却又不无激越!这曲子让你生出了对世界的怜悯..,也加深了对自己的反省,大人成了孩子,孩子成了大人,大家端坐凝听,无语沉思。

空气都凝固了。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作者是。

(2分)(2)“怜悯”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2分)(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中的“他”是谁?②主人公阿廖沙在谁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3.九年级(4)班以“创建美丽校园”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解决以下问题。

(13分)(1)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请你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拟写一条标语,挂在学校门口。

(10字左右)(3分)(2)围绕此次主题,某同学拟写了一份倡议书,有几个问题请你进行修改。

(6分)“创建美丽校园”倡议书同学们: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一点一滴地养成。

安徽省2020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大联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2020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大联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0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安徽卷】语文注意事项:1.注意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

(10分)①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②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③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④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⑤在《渔家傲·秋思》中,交织着思念家乡与御敌报国矛盾心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李商隐在《无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⑦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2分)他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上面文字节选自名著《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大联考(3月)试卷(I)卷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大联考(3月)试卷(I)卷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大联考(3月)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鲜妍嘶哑飘逸一代天娇B . 摇曳翅冀谐奏原驰蜡象C . 枉然呢喃聘婷树林阴翳D . 忧戚冠冕妖娆岸芷汀兰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了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B .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习电脑充满了信心。

C .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D . 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

3.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 . 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 .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10米跳水冠军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 . 《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们把屈原又未免估计得过高。

①他其实只会做几首谈情说爱的山歌,时而说些喧宾夺主的大话罢了,并没有什么大本领,②只要你们不杀他,老百姓就不会闹乱子。

何苦为了一个夸大的诗人,③要烧毁这样一座庄严的东皇太一庙?④我实在有点儿不了解。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估计B . 谈情说爱C . 喧宾夺主D . 庄严(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5. (5分)古诗文默写,根据上下句或提示填空。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参考答案)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参考答案)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参考答案1.【答案】(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何事长向别时圆(4)在乎山水之间也(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每空1分)2.【答案】(1)鲁达史进(6分)(2)《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深厚的爱国热情(6分)3.【答案】(1)示例:纪录片《书法在校园》即将播出(3分)(2)示例:各地学校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书法中的做法和学校书法教室的设置受到好评。

(3分)(3)示例:传承华夏文明;传承中华文化。

(3分)(4)示例:妈妈,你这样说是不对的。

汉字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练练书法,劳逸结合,既可以提高书写能力,又可以陶冶性情,传承中华文化,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4分)4.【答案】母亲烧猪食、提猪食;父亲打豆子、装豆子。

(2分)5.【答案】(1)拟人、比喻,赋予豆粒人的情态,将豆粒比作精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豆粒成熟饱满的样子,表达了父亲收获的喜悦。

(3分)(2)肖像(外貌)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父亲的吃苦耐劳、朴实无华,虽苍老却还算健康。

(3分)6.【答案】不能删去。

(1分)景物(环境)描写,写乡亲们挑谷回家,借家乡最普通的生活场景,烘托宁静祥和的美妙情境,表达“父母在”的幸福感受。

(2分)同时也和前文第②段的内容相照应。

(1分)7.【答案】同:勤劳、朴实,关爱子女。

(2分)异:母亲对我的关爱显得更为直接、更为细腻;(2分)而父亲说话不多,不善表达却更为深沉。

(2分)8.【答案】父母渐渐老去,更要珍惜“父母在”的每一天。

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关爱,“父母在”的宁静祥和、温馨美妙,是这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幸福。

作者以“父母在”为题,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和爱,表达了对父母安在的最美好的祝愿。

(4分)9.【答案】做事要有专一精神。

(3分)10.【答案】(1)引用《韩非子》中的名句,提出本文的论点——做事要有专一的精神;(2)充当道理论据证明论点;(3)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安徽省2020年九年级名校联盟语文模拟考试卷及答案(一)

安徽省2020年九年级名校联盟语文模拟考试卷及答案(一)

安徽省2020年九年级名校联盟语文模拟考试卷(一)考生注意:1.本卷共三大题,17小题,全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一、语文积累和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________________,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3)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5)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想到自己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阅读名著,回答(1)~(4)题。

(12分)“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

”(1)以上文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_,“你”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分)(2)“平庸”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徽省合肥市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11.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 分)
12.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分)
13. 下面对于文章的结构思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①\②\⑧①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三] (15 分)
[甲]
那菩萨早已看见行者来到,即命守山大神去迎。那大神出林来。叫声:“孙悟空, 那 里去?”行者抬头喝道:“你这个熊罴! 我是你叫的捂空?当初不是老孙饶了你,你已此做了 黑风山的尸鬼矣。今日跟了菩萨,受了善果,居此仙山,常听法教,你叫不得我一声老爷? ”那黑熊真个得了正果,在菩萨处镇守普陀。称为大神,是也亏了行者。他只得陪笑道: “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题他怎的!菩萨着我来迎你哩。”这行者就端肃尊诚, 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菩萨道:“悟空, 唐僧行到何处也? "行者道:“行到西 牛贺洲万寿山了。” (1)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作者是(朝代)时的(姓名),(2 分)
6.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中母亲的形象。(4 分)
7.作者为什么说“再也吃不到-顿那样香甜的好饭了”? (4 分)
8.说说作者以“梦里一枕高梁红”为题的好处。(4 分)
[二]读书人是一个高责的身份(18 分) 鲁先圣
①在我们的社会中,究竟有多少个身份,恐怕谁都说不清楚。因为,不仅仅社会上的 行业有多少难以说清,同一个行业里又因为岗位和职务的不同身份也千差万别。而且,就 是具体到一个人,往往也有多个身份:在社会上一个身份,在家庭中一个身份,在朋友中一 个身份等等。
(选自《说苑》)
[注]①舍人: 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 天。④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同“跗(f0) "。脚背。⑤务;一心,一 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安徽卷】语文·全解全析1.【答案】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马作的卢飞快③何日遣冯唐④一抹晚烟荒戍垒⑤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⑦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本题中应注意“遣”“戍”“燕”“炬”这几个字的写法。

2.【答案】(1)儒林外史吴敬梓清(3分)(2)昏迷过去,失去知觉(2分)(3)笑了一声道,噫!好了!他中了!(3分)(4)考中了举人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4分)【解析】(1)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熟记。

阅读选段可知文中的“他”指的是范进,选段出自《范进中举》,该文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2)考查选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阅读文段可以看出该段主要描写的是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过程,因此在这里“不省人事”的意思是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3)考查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

该题是直接陈述改为间接陈述,首先要把句中双引号内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成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若双引号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所指,则不用转换;其次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成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综上所述,画线语句有第一人称“我”,应改为“他”。

然后将句中“道”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句中双引号即可,即句子改为“笑了一声道,噫!好了!他中了!”。

(4)考查对名著内容的分析能力。

该文段选自《范进中举》,主要讲述了原先是一个穷书生的范进,遭到了街坊四邻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

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范进努力考到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

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范进竟然神经错乱疯了起来,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恢复正常。

文章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充分展示了当时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

由此可知,范进发疯的原因是考中了举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3.【答案】(1)①④⑥(3分)(2)荣辛荣幸冼耳恭听洗耳恭听(2分)(3)D(3分)(4)示例:张老师的专题讲座内容丰富,讲解生动,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受益良多,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张老师致谢。

(5分)【解析】(1)考查敬辞和谦辞用法的掌握。

解答时要结合语境和词语含义来判断用法是否恰当。

①处“久闻大名”意思是“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原文“您学富五车,久闻大名”的意思就变成了“您这么有文化,一定听说过我们文学社的大名”,故“久闻大名”这一词语使用有误;④处“光临寒舍”是谦辞,文中是邀请张老师来作报告,应该用敬辞“亲赴贵府”等;⑥处“不耻下问”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向张教授学习,应该用“聆听教诲”这样意思的敬辞。

故①④⑥错误。

(2)考查对形近字词的辨析修改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和词语意思进行分辨。

“荣辛”改为“荣幸”,意思是荣耀而幸运。

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冼耳恭听”改为“洗耳恭听”,意思是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指专心地听。

据此作答即可。

(3)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对联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字数相等;二是同类对同类;三是词性相对。

根据所给的选项,“白”对“青”,“浪”对“云”,“河”对“山”,颜色对颜色,地下对天上,从词性、内容角度来看,对仗最工整。

故选D。

(4)考查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解答时,主持结语要围绕题干中提示的“评价”和“致谢”来总结。

首先要对张老师的专题讲座的内容进行评价,可采用“内容丰富、讲解生动、博引旁征、深入浅出”等词语概括。

另外表达出张老师讲座对于受众的益处,如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最后要带动全场观众用热烈掌声表达出对张老师的感谢。

据此作答即可,注意语句连贯通顺。

4.【答案】C(3分)【解析】本题考查还原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语境。

甲处,前面主要讲父亲“风雨无阻”地送“我”上学,此时“我”内心不应“茫然、埋怨、嫉恨”。

乙处根据后面句中的“渐渐地”“憋屈”等词,可知此时“我”心中有落差,略感不满。

丙处,根据前面句中出现的三个“为何……而……”,可知此时“我”心中是“茫然、埋怨、嫉恨”的。

丁处,上文说“我”积压的怨气喷涌而出,故此时“我”的心中是充满怨恨的,但并不“茫然”。

据此,答案选C。

5.【答案】(1)“一……就”、“一下子”表现“我”怒气爆发的速度之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一直以来压抑在心中的茫然、埋怨、嫉恨等情绪突然发泄而出的状态,表达了“我”内心的怨恨之情。

(3分)(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眼前的一幕”比作“一根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瞥见父亲破旧棉袄内的棉花已硬结成块、黄里透黑时内心的刺痛,表现了“我”反省自己行为后内心的羞愧、懊恼、自责之情,对父亲充满了心疼。

(3分)【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从哪一方面进行赏析,有针对性地作答。

(1)首先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一……就”表示两件事时间上前后承接;“一下子”表示短暂的时间。

然后结合语境可知,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我”怒气爆发的速度之快。

最后从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心理刻画等角度入手,可知通过加点词语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一直以来压抑在心中的茫然、埋怨、嫉恨等情绪突然发泄而出的情感状态,强烈表达了“我”内心的怨恨之情。

(2)通过作者将“眼前的一幕”比作“一根针”,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表达效果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瞥见父亲破旧棉袄内的棉花已硬结成块、黄里透黑时内心的刺痛之感,进而写出了“我”反省自己行为后内心的羞愧、懊恼、自责之情,引出了对父亲情感上的转变,由怨恨变为心疼。

6.【答案】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和父亲摔倒的情节,引出下文“我”奋力前行的内容(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在文章中作用的分析能力。

分析语段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题干中已有提示。

结构上要结合语段在文本中的位置来分析,第⑧段属于中间语段,中间语段在结构上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之所以独句成段,是为了突出强调语句的内容。

上文中写到连人带车摔在田野里,“我”冲父亲发火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下文写“从那时起”“我”的转变。

所以从内容上来看,则是承接了上文“我”和父亲摔倒的情节,引出下文“我”奋力前行的内容。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7.【答案】①勤劳俭朴:他每天凌晨套上“装备”,骑着老旧的摩托车,奔赴学校;棉袄穿了多年,里面的棉花已硬结成块,黄里透黑。

②疼爱子女:悉心指导“我”学习;每天早晨,帮“我”裹严实,送“我”上学;“我”冲他发火时,仍为“我”拍去身上的泥土。

③执着坚韧:每天早晨,风雨无阻送“我”上学,从不间断。

(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答时,根据本文主要情节,进行归纳和概括。

从文中第①段“他每天凌晨套上‘装备’,骑着老旧的摩托车,奔赴学校”和第⑦段“棉袄穿了多年,里面的棉花已硬结成块,黄里透黑”,可以看出“父亲”具有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从文中第③段父亲悉心指导“我”学习和第④段“每天早晨,帮我裹严实,送我上学”以及第⑥段“我”冲他发火时,仍为“我”拍去身上的泥土,表达出父亲对孩子的关心疼爱;从文中第④段“每天早晨,父亲都帮我裹严实,送我上学,然后自己赶往学校上课,风雨无阻”和文中第⑨段“是他的简朴、执着、坚韧深深地影响了我”可以看出父亲的执着坚韧。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8.【答案】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交代文章主要内容:父子间围绕“车灯”发生的一系列事情;④“车灯”象征了父亲的品格,父亲的品格如车灯般明亮,指引着“我”前行。

(5分)【解析】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

首先掌握标题的一般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往往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

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解答时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阅读全文可知,“车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作手法上,起到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在文章内容上,交代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父子间围绕“车灯”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在表达意象上,“车灯”象征了父亲的珍贵品格,从文中可知,在“我”的成长中父亲一直在帮助着“我”不断前进,父亲的品格也如车灯般明亮,指引并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据此作答即可。

9.【答案】C(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材料二中的“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这句话可知选项中的“‘阅’指不必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少了一个“专”字,“专”是“专门”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完全否定“从文字上记忆揣摩”,过于绝对,也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故选C。

10.【答案】要有好读书的习惯,重在会意;读书要“阅”“读”结合,注重方法。

(6分)【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和概括。

细读这三则材料,根据第一则材料的第一句可知这一则材料主要介绍了读书的习惯,说明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并通过陶渊明的例子说明读书要会意;第二则材料和第三则材料都是介绍读书的方法,由材料二中的“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可知阅读还要“阅”“读”结合。

11.【答案】主张读书要会意;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我们学习时不能骄傲自满,因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并不是什么书一读就懂,所以平时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读书的方法,做到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这对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会起到很大帮助。

(5分)【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及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