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2024届云南省三校高考模拟联考语文试卷(二)【含答案】

2024届云南省三校高考模拟联考语文试卷(二)【含答案】

2024届云南省三校高考模拟联考语文试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

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

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

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2024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算法是指计算机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步骤,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预测推理。

当前,算法技术广泛融入线上线下的各种应用场景,在提供各种便利性的同时,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算法作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算法自身不会对人们造成直接的危害,一般是通过算法的运行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带来影响,算法作恶背后的心理效应主要包括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和尖叫效应等。

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简单,但也在无形中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声室”,使得人们更重视跟自己的假设或信念一致的事例。

目前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用户的搜寻结果,进一步提供内容相近的网络信息,这种让人产生“挠到痒处”的心态反而会带来一定的问题。

当我们越喜欢看某一类的文章,算法就越会更多推送类似的内容,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确的。

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一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内容,久而久之,会陷入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

信息茧房会加剧网络用户群体的极化,群体内的成员与外部交流会大幅减少,群体成员因为拥有相似的观点和看法,内部趋同的特征愈发显著,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并诱发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

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肯綮(qìnɡ) 廖(liáo)若晨星潜(qián)移默化妄(wànɡ)下雌黄B.纰(pī)漏饮鸩(zhèn)止渴踽踽(jǔ)独行精神矍(jué)铄C.甲胄(zhòu) 返璞(pǔ)归真万劫不覆(fù) 敛(liǎn)声屏气D.荫(yīn)庇靡(mǐ)计不施茅塞(sè)顿开蓬荜(bì)生辉2.下列各句中,虚词“而且”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覆盖新疆南部地区,而且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825.7万,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石油化工基地。

B.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大潮面前,我们青年人仍需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做艰苦而且朴素、勤劳、勇敢的继承者、开拓者。

C.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863”计划5周年成就展的综合馆、生物馆、信息馆等,而且询问了超导等先进技术的开发情况。

D.一些人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也知道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中的地位,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按照古老的习俗,这个村的居民到了春节祭祖的时候,要把家中早已准备好的食品________在祖先牌位前。

②为了保证水资源不被污染,有关法规规定,沿河的工厂不得把工业污水__________到河里。

③1905年同盟会成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此_____________。

A.供奉倾注揭幕B.供奉倾泻开幕C.贡奉倾泻揭幕D.贡奉倾注开幕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很不以为然。

B.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甘心上当”的人可谓多矣,这是因为信奉“千错万错,马屁不错”的人络绎不绝。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关于农村脱贫现状的调查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现在看,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

根据河北省的调查,深度贫困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

“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

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22%以上;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在15%以上,高于全省贫困县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接近35%,高于全省贫困村平均水平近24个百分点。

“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

深度贫困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650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8元,分别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7%、36.2%、49.7%。

“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

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村内道路、入户路、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

“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

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摘自2017年6月23日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2012~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及发生率材料三: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比解决贫穷难。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也就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国家统计局近期对云南六个市州‘直过民族’贫困村进行调查,59.5%的受访者对当前生活表示满意,35.2%表示一般,只有5.3%的表示不满意。

2024年浙江省三校共同体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浙江省三校共同体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浙江省三校共同体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2024-02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在20世纪中叶以后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系统中,《诗经》和楚辞建构的“诗骚”传统被解释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被认为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而屈原及楚辞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是欧洲近代以来重要的思想运动,和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实践无疑有许多相通的特征,但如果立足于中国文化立场,用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概括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传统,包括以浪漫主义概括屈原及楚辞的特征,可能并不是恰当的。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而战国时代思潮与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确有不少共性,比如: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个人主义,重视自然,强调主观感情,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色彩,异常的情节,大胆的夸张,向民间文学学习,神秘主义,无道德倾向,追求个人自由,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现实社会、理性、科学,悲观主义,等等。

《欧洲文学的背景》一书中,把浪漫主义的众多特征概括为个人主义、感情主义、崇尚自然、异国情调、国家主义、幻灭,而归结为自由主义。

战国时代所具有的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相似性,使我们相信,一个有创造力的时代,其思想及文学总是具有某种“浪漫主义”品格。

而这种相似性,正是中外文化互通的基础。

尽管战国时代思想、文学、艺术表现出了与欧洲18世纪以来浪漫主义运动广泛的相似性,但它们产生的时代、表现的形式、文化传统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2025届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近些年涌现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新时代文艺▲ 。

文化自信的底气鼓起文艺的精神风帆,在文艺作品中读者能感受到▲ 、奋斗进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感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与▲ ,感受到主旋律更加响亮。

A.焕然一新自强不息鼓动B.气象一新自强不息鼓舞C.气象一新发愤图强鼓动D.焕然一新发愤图强鼓舞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山地是世界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主要地貌骨架,其面积占整个陆地的30%。

山地不限于单纯的地貌学概念,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和经济综合体。

在山地,热量和水分条件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垂直分布变化,农业生产方式也因此而变化。

世界上许多高大山系不仅是自然地理的界线,而且是重要的农业界线。

山地地区人口虽然占比不大,但是依赖山地资源生活的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30%~40%。

山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山地的自然风景和空气清新的山地气候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大多数自然保护区位于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或珍稀动物、植物种属的山地地区。

人类认识山地,利用和改造山地有数千年的历史。

广东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三校2024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人地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人类早期,在文明初期,地理环境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本质性的。

当时的人,基本上没有办法突破地理环境的限制。

但长期使人困惑的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大致相同的河流为什么会孕育出不同的文明?②这里需要弄清一个基本的概念。

地理环境“决定”了什么?“决定”到什么程度?其实,被“决定”的是一个上限或下限,超过或突破极限当然不可能,但是在这个极限之内,人可以有相对无限的创造力和发展空间。

如约旦河的供水量是有极限的,开发粗放的耗水农业只能维持有限的农田,以色列人用暗渠管道取代明渠水沟,以喷灌取代漫灌,同样的水量就可以灌溉更多的农田。

而且,人可以通过利用新的可利用资源,发现新的地理空间来突破这个极限。

③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与河流互动。

人类与河流不同形式或程度的互动,自然会在同样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程度地塑造文明形态。

在人类早期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能掌握全面的、准确的地理信息,对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也难以做出完全自觉、自主、理性的选择。

任何一种文明都不是事先规划好的、完全有意识发展的结果。

因此,人类与河流的互动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④首先,自然环境的变迁。

河流所处的自然环境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有其自身的规律。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联考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联考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联考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在恺撒被刺杀的前夜,当时人们曾经注意到,有一颗硕大的流星陨.(yǔn)落在西北方向,而西北方向正是恺撒当时的府邸所在,于是当时有不少流言,认为恺撒即将遭到不测。

B.无论生活在省内或省外,中原作家都会把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的人民的生活当作创作源泉,从中汲.(jī)取写作灵感,再现中原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C.试想,如果他们为一时之誉而急躁,那就不会有《离骚》《红楼梦》等光照千秋的扛.(káng)鼎之作了。

古往今来,那些留得住的精品力作,哪一个不是远离浮躁、讴心沥血铸就的!D.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chánɡ)机制,支持农村偏远地区宽带建设,是补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带动有效投资、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举错。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文物的聚散回归,与国家治乱兴衰,紧紧中华儿女心弦。

回望2019年,回归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意义之重大,留下了的一笔,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流失文物的“回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每一件流失文物回归的背后,几乎都有着波澜曲折的故事。

A.息息相关牵动淋漓尽致B.息息相关牵动浓墨重彩C.休戚相关牵挂淋漓尽致D.休戚相关牵挂浓墨重彩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蝼蚁,一缕残阳,都在天地光阴里默默生长,在风霜雨雪中让自己越来越丰盈饱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卷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必考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模.棱摹.拟落寞. r r、、¥、/—顶礼膜.拜B.扉.页菲.薄斐.然匪.夷所思蜚.短流长C.诋.毁底.蕴邸.所低.首下心砥.柱中流D.搁.浅奶酪. 贿赂. 洛.阳纸贵一丘之貉.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B•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D•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国家有关部门的 ________ 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_________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__________ 着饱满的生气。

A. 监测私自充斥B.监控擅自充斥C.监测擅自充溢D.监控私自充溢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我国的出口棉布受各国顾客欢迎。

B .我们不能把开会积极发言作为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高低的标准。

C .一辆越野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在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上疾驰。

D .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而成的。

文言文阅读。

蛴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囋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弓I 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 吾为物所苦,亟索烛照。

”烛至,絺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蚊如蝇,禾熾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此非 吾血者耶?尔不谨, 蹇帷而放之人。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童子拔蒿束之, 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 ,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 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 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絪緼二气, 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 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

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 雄。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若其踪, 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 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可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 类也,犹可言也。

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 有求焉。

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白 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 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 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本文有删节) [注1 :①翣(sh a ):扇子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赋形受质.质:资质 B .今人乃自贵.其贵贵:以……为贵 C .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养 D .乘其同类之间而陵 之 陵:欺凌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7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天台生困暑,夜卧(于)絺帷中B .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C .其烟勃郁,(烟)左麾右旋,绕床数匝D .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

本文借用对”形式, 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 .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 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 .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入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 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 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 •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 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又批判了忽视异类 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9分,每题3分) (1 )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3分)译文:A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B•尔不谨,蹇帷而.放之人。

C .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 邻之厚,君之薄也.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其孰能讥之乎D .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 译文:(3 )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 3分) 译文: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4分) 1 1.根据所提示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关课文的原句。

(6分)[四选三](1)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荀况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来演变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 说》 中与此语意思相类似的话是: “是故(3)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安古《登飞来峰》)(4)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代文阅读(必考)(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 虽然达到了逼真、 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

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

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 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 意境”。

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 感受的 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

如陆龟蒙《白莲》云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 ”,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

钟嵘《诗品》中说: ’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

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 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

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

”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

"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 ’得意忘象”之趣。

如从形貌之似 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犊还珠之讥。

如司 空图所云: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

”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 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 ’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 境外生境”。

境外生境”者,于 物境”之外生出 意境”也。

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 古人。

故司马光云: 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

”(《诗人玉屑》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 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 将自身情感托之于 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 ——“情境”。

这已是 “移情作用 ”的表现,已经不完全 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

在 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 “兴者托事于物 ”,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 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 “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 ”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 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

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

寄意的深隐,以造成 情味的隽永。

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露湿秋香满池岸,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九日枝枝近鬓毛。

由来不羡瓦松咼。

(2分)10.阅读郑谷《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12 .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 .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

B .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

C •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

D •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意。

13 •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A •'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