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问题及对策解析
论我国中小企业诚信问题

论我国中小企业诚信问题论我国中小企业诚信问题1. 引言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中小企业诚信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问题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 问题分析2.1 诚信缺失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诚信问题:不履行合同,违约行为频发。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质量问题,不负责任。
偷税漏税,偷工减料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恶意拖欠工资,剥削员工权益。
2.2 问题原因分析中小企业诚信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原因:经济压力: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有些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造成诚信问题。
规章制度不健全: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监管不严,导致一些企业可以逃避法律责任。
公共信用环境不良:社会公众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度不高,企业间的合作、信贷等问题也受到影响,从而造成信用问题。
管理不善:一些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缺乏规范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导致诚信问题的发生。
3. 影响分析3.1 经济影响中小企业诚信问题对经济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降低企业间的合作意愿和效率,影响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良性运转。
树立了一种不诚信的经营模式,形成了恶性竞争的恶性循环。
损害了消费者权益,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2 社会影响中小企业诚信问题也对社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加重了社会治安压力,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挑战。
降低了社会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4. 解决策略4.1 完善法律法规我国应加快立法进程,完善中小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4.2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信用记录,对诚信企业给予奖励和优惠政策,对失信企业进行惩罚,倡导诚实守信的经营行为。
4.3 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培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和规范化经营水平,减少管理不善引发的诚信问题。
论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

论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诚信问题日益突出。
企业诚信缺失对企业自身、社会经济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虚假宣传。
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一些企业可能夸大产品的性能和效果,或者虚构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误导消费者。
这种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企业不履行合同义务。
一些企业在签订合同后,未能按照约定的内容和时间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提供次品产品和劣质服务。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合同精神,也损害了企业信誉。
企业行贿腐败。
为了获取利益、扩大市场份额或者规避法律法规,一些企业可能采取行贿、贿赂等不正当手段。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也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企业泄露客户信息。
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商业利益,可能将客户信息出售给其他企业,或者未经客户同意将客户信息用于商业用途。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针对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的诚信标准和行为规范,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
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协会和商会应加强自律,建立行业诚信公约,推动企业提高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
加强行业内部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以起到警示作用。
加强消费者教育。
通过开展消费者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识别虚假宣传和不诚信企业的能力,增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维权意识。
建立消费者投诉渠道和维权机制,及时解决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社会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
企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诚信机制和奖惩机制,引导企业员工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诚信缺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第一篇: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9月4日,2007“诚信兴商宣传月”开幕式暨高层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副主任程多生先生出席“企业信用—风险控制与财富增长”分论坛,就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从几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目前诚信建设的状况企业诚信建设方面有一些初步的成效。
第一个方面就是企业不断重视诚信建设,创新诚信管理模式,企业诚信管理已经通过单纯的道德规范范畴,转变为新企业的管理职能,许多企业开始制定诚信建设目标,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有90%企业已经把诚信作为重要的战略考量。
83%的企业已经在定制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64%的企业有明显的诚信建设目标。
第二个方面就是企业信用风险防范制度逐步健全。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有65%的伙伴对商业伙伴进行信用管理。
主要有信用评级、建立档案、评估和计算机数据库等。
通过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占75%,通过行业协会的占69%,通过行业内企业交流获取信息的占66%。
这个在企业里面已经成为普遍的实践。
第三个方面是企业重视职业道德管理。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5%的企业对员工有明显的职业道德要求,并与企业的奖惩制度进行挂钩。
有一些企业还引用了道德检察官制度,建立了道德问题和树立机制。
第四个方面是积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大家都知道诚信是很重要的。
根据我们的情况来看,这已经成为中国非常普遍的实践。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说企业在经济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到员工、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具体的说,也就是说企业要尊重人权,尊重工人的基本权利等多方面运用。
社会责任报告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普遍流行的做法。
一个就是有利于向公众公布企业的实际情况。
另外一方面就是把企业放在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得企业能够不断的持续改进。
中国企业从这几年来看,已经有一些发布报告。
据我们了解的情况,中国现在已经有20多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
论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

论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它承载着社会的责任和担任着经济的责任。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1.虚假宣传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往往采取虚假宣传手段,夸大产品功效或者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伪造。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也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健康竞争的扭曲。
2.不履行合同一些企业以不履行合同为手段,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和条件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和后顾之忧。
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也会影响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
3.以次充好为了节省成本和追求利润,一些企业采用以次充好的方式,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巨大的风险。
4.不负责任售后服务一些企业在销售产品后不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对于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和投诉置之不理。
这种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声誉。
以上种种行为都体现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诚信缺失的问题,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健全内部审核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
2.加强员工教育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的教育,使员工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经营规范,不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
3.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加强质量检验和监控,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4.加强对外宣传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宣传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宣传监管体系,加大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对企业宣传行为的有效约束,维护市场秩序。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提高其信用管理水平。
一、问题分析1. 缺乏信用意识:当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信用意识不强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对信用管理的重视,导致企业信用观念不健全。
2. 信息不对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一方面,企业在进行交易时,常常无法全面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这给企业的信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造成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难度。
3. 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当前,一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规范和制度。
这导致企业在信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和规范指导,信用管理的效果不够理想。
4. 诚信意识淡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为了获得利益,一些企业不择手段,对合同、协议等信用承诺轻易背弃,导致企业的诚信意识淡薄。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信用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的信用意识培养,通过开展信用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信用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间信用信息的共享,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强化对诚信行为的奖励和对失信行为的惩处,提高员工和企业对诚信的重视程度,从而推动企业整体诚信水平的提升。
5. 加强监管和惩戒: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信用监管和惩戒机制,对违反信用规则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约束力。
6. 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推动企业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完整版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一)企业诚信现状根据调查表明,某些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产品质量偏低,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以次充好较为普遍,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私营企业的形象。
2.私营企业普遍没有工会组织,其劳资纠纷比其他企业增长快,使企业无法吸引优秀的员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3.财务不透明,形成了税务信用、贷款信用、财务信用缺失的不良状况。
4.公司治理薄弱。
5.赖债、躲债、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私营企业之间存在大量且长期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款,严重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后劲。
6.毁合同、打官司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私营企业在交往过程中提心吊胆,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7.私营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其信用缺失的一种表现。
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搞低价倾销等,导致广大消费者对私营企业整体的不信任。
(二)诚信缺失的危害性企业诚信缺失会带来很多危害性,如:1.威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其员工如能真诚团结,互相协作,各自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企业就能促进创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增加利润。
但如果内部缺乏诚信,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不信任,情况就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2.破坏市场秩序。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的疲软,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流动资金不足,为了维持再生产,一些企业采取拖欠其他企业贷款的方式来购买原材料,企业之间你拖欠我、我拖欠他资金的现象日益严重,形成“三角债”问题,严重阻碍了资金的正常流通,扰乱了市场流通秩序。
3.引致国际贸易摩擦。
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力量和开发能力薄弱,又急功近利,于是热衷于仿制、盗版、冒用他人商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和专利权。
这些问题,早已引起了外国企业的不满。
4.损害投资环境。
5.影响社会安定。
我国仅一、二十年就形成了极为悬殊的贫富差距,为世界见所未见。
收入差距合理拉大,广大群众还能认同,但是,某些私营企业主靠“偷税漏税”等各种非正常、非法手段而“暴富”起来,广大群众当然不满。
论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

论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企业诚信在商业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代表了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感。
当前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给消费者、合作伙伴和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需要深入分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1. 利益至上,以短期利润为导向。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放弃了诚信原则,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利润,比如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行为。
2. 管理层理念不健全。
部分企业管理层的理念存在问题,他们对诚信缺乏重视,导致公司内部出现了违法乱纪现象。
3. 缺乏监管,制度不完善。
一些行业监管不到位,企业内部的制度也不够规范,导致了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
4. 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受到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自身也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
二、对策1. 建立健全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管理层要重视诚信,将诚信作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加强对员工的价值观培养和教育,树立正确的诚信理念。
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权责,对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进行完善,确保企业内部的风气健康。
3. 加强企业自律。
企业要积极参与行业自律组织,加强自身的规范管理,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
4. 提高员工诚信意识。
企业要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加强员工的诚信意识培养,让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诚信规定。
5. 加强外部监管。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诚信行为。
6. 提高社会诚信意识。
企业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社会诚信意识,推动整个社会诚信建设。
三、案例分析1. 企业A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产品频繁被召回,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追求短期利润,企业A一直在隐瞒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了诚信危机。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安全性,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对产品的抽检和检测工作,及时公布产品质量信息,增强企业的诚信度。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企业诚信缺失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企业诚信缺失不仅伤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
那么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1. 利益至上,短期行为导致企业诚信缺失许多企业因为利益至上,只考虑眼前的利润,而忽视了长期发展和诚信经营的重要性。
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业在短期行为中不择手段,经营手段不正当,造成了企业诚信的缺失。
2. 法制环境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我国企业法制环境一直不够健全,一些企业对法律的意识比较淡薄,往往以规避法律条款为手段,导致企业在合规和诚信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3. 人才短缺,导致企业管理不规范一些企业在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短缺的问题,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出现了漏洞,进而导致企业在诚信方面出现问题。
一些行业和领域在监管方面存在不力的情况,企业缺乏对行业的规范约束,使得企业在经营中有了过多的自由度,导致企业诚信缺失。
1. 完善法制环境,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合规经营,加强对企业的法制教育,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保证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规范和正规。
3.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打造诚信企业品牌企业应当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确保诚信经营。
4.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各行业应当建立自律机制,加强对行业的约束和管理,确保企业在经营中规范自律,遵守行业规范和伦理。
5. 强化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诚信意识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的透明度管理,及时公布企业信息,提高企业的公开透明度。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品德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诚信问题及对策解析企业诚信问题及对策解析论文关键词:企业;诚信;失信论文摘要: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法制的逐步健全、竞争的逐步加剧,使“诚信”逐渐成为人们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初期,企业失信行为严重,给企业的经济运行带来了恶劣的后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设置了障碍,同时为社会诚信体系的确立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社会各界均在呼吁企业诚信,本文就是就企业诚信的一系列问题加以分析,以便找到企业诚信的问题及对策。
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加强企业诚信管理,是当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我国本是一个礼仪之邦,诚信乃处事之根本,然而,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文化冲突,已经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诚信危机。
市逐步深人,不仅是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而且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理念、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
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断面,使得社会失序、行为失范、价值失衡,原有的道德规范被打破,而新的行为规范尚未形成,造成了企业诚信严重滑坡。
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诚信加以阐述。
一、企业诚信现状企业诚信普遍较差,但已有所好转。
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其诚信程度比一般企业要好;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诚信度要高。
市场经济的逐步深人与进一步完善,为诚信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修复已有的理念断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市场经济本来就是一柄双刃剑,市场经济本身的逐利行为有可能造成企业的失信行为,但这种逐利行为本身又要求企业必须保持诚实守信,这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基本前提。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诚信最终将成为企业长远本。
目前,很多企业已开始建立和确立自己的诚信,而且也在紧急呼吁社会诚信体系的确立,因为欺骗他人、欺骗顾客,也就是欺骗市场,也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二、企业诚信的重要性1.诚信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巳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共识,那种短期行为和投机心理巳逐渐被市场淡出,正所谓“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是一个投机的事业,他便不具备长远立足的资本。
如果一个人总是用投机的心态选择事业,他将永远也长不大。
如果一个人总想愚弄别人,乃至愚弄整个天下,他最终也必将被深深地愚弄。
”短期行为、投机行为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可能能够得到快速回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诚信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
纵观、横观社会经济及企业的发展,任何一家大规模、能够长期发展的企业无不是以诚信为本的。
而且,这种诚信的社会环境本身也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只有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运营和商务活动才会没有后顾之忧,企业才会把更多的精力投人到企业发展上去。
2.诚信是企业间合作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企业要想发挥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做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有时合作不失为一条很好的策略,尤其是在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更多的企业选择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部分,而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每个企业都只承担供应链或价值链中的一部分工作或任务,而其它部分则由更具竞争力的其它企业去完成,这样,合作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诚信是企业间互相信任,取得双贏的基础,只有诚信才能使企业间互相谅解,达到企业之间利益的一致,进而形成合作联盟。
3.诚信是企业融资的基本前提。
在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投、融资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国家职能、政府行为逐渐退出市场的同时,更多的金融机构或其它法人组织选择了“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此时,企业诚信成为企业融资的基本前提,金融机构或其它法人组织首先考察的是企业的诚信度,而后才是企业的效益、发展方向等等与企业发展有关的其它方面。
4.诚信是企业进行国际交流的有力保障。
目前’改革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成为必然趋势,企业竞争与企业的国际交流必然加大,在此过程中企业诚信成为企业国际交流的有力保障。
在大多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诚信为本,诚信是金”已经成为大企业、大公司的座佑铭,诚信巳经成为企业或个人的一种资源或资本,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诚信取得所需资源。
为此,在国际交流中也必然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具备某种诚信度,否则将没有哪家企业愿意与我们交流,以致形成我国企业进行国际交流的一种障碍。
三、企业诚信的主要影响因素1.企业经营者个人诚信观、道德素质、品格是影响企业诚信的首要因素。
企业经营者在此主要指对企业经营有绝对影响的个人。
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取向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者个人的价值观、品格及其诚信观念,企业的文化体系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体系,企业理念也是企业经营者个人理念的一种贯彻,那么,企业诚信也就成为企业经营者诚信观念的具体体现。
2.社会环境与道德观念也是影响企业诚信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与道德观念对企业的经济行为有重大影响,在一个普遍守信的社会环境下,失信企业将没有存身之处,而在一个普遍失信的社会环境下,守信企业也必然有失信的趋势,这也正是社会环境对企业约束力的体现。
3.失信成本与失信效益的比较。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同时市场经济本身也是一个利益经济,那么,企业失信的目的之一也是一种逐利行为,为此,企业失信必然会比较失信成本与失信效益,如果效益髙于成本,则企业在逐利行为的驱使下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失信行为。
相反,如果失信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企业自然不敢失信,即而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
4.法制环境是否健全。
对于企业的失信行为来说,应该加大法律的打击力度。
因为,市场经济对于企业来说也应该是一种法制经济,应该具有相关的规则、制度,以保证市场经济的运行有序,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一定要进行切实的打击,以免使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进而保证经济运行的公正、公平、有序。
四、企业诚信的主要问题1.“三角债”问题。
企业“三角债”问题可以说是企业诚信度最大的问题,也是目前企业最担心的问题,其源头是国有企业。
可以说“三角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而信用体系是企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如果信用面断层,则只能是“现钱现货”,这样势必就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较发达的江、浙等地区,由于社会化生产的实施,己推动了信用体系的形成,可见,市场经济也必然要求是一种信用经济。
2.合同失信严重。
企业间的合同失信严重,合同纠纷不断,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影晌。
合同失信可以说是企业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要想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则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道德自律’在签订合同前必须要考虑到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要加大对于合同失信的赔偿。
3.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假冒伪劣猖撅、花样翻新、屡禁不止从一个很大的侧面反映了企业诚信缺失的严重性,从豆腐渣工程到假大米、毒瓜子,从假烟、假酒到假药,个人在逐利过程中甚至不惜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当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法制的逐步健全,这种假冒伪劣现象正在有所好转。
4.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
虚假会计信息可以看作是践踏诚信的祸首之一,纂好东在2002年第8期《会计研究》的“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一文中指出:以银广夏为代表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使证券市场频频遭遇“地雷”,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己经到了使中小投资者难以忍受的地步。
上市公司由会计舞弊导致的诚信危机成为2001年股价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见虚假会计信息对于企业诚信造成了恶劣影响。
五、提高企业诚信的对策1.创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对企业失信行为形成巨大的约束力。
诚信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要想从根本上去治理,主要就是加强道德约束。
树立全民的诚信意识,树立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使企业的失信行为在社会中无立足之处,进而促使企业强化自身的诚信建设。
在企业诚信建设过程中,环境约束力的作用是重大的,因为企业毕竟要在环境中生存’要适应环境对于企业的要求。
这种社会诚信环境的建立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使诚信环境的建设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2.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将企业发展与运营纳人到社会诚信体系当中来。
通过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诚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使企业的诚信建设可以纳人到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来,这样来重新确立诚信面,使得经济转轨过程中所造成的诚信面断层得以弥补,使得企业和经济发展得以顺利进行,为企业发展开拓空间。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只是提高企业诚信的外部力量监督,而要真正对企业诚信有所约束,还必须有法律作为保障。
尽完善法律体系对于加大企业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使得企业在失信行为面前有所惧,而不至于使企业认为企业诚信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只是企业自身道德自律的事情。
4.建立企业诚信记录,使诚信成为企业的资本。
诚信是有价值的,这一点必须要让企业意识到,而且还必须要让企业从中受益,比如让企业通过诚信可以较容易的获得发展资金。
建立企业诚信记录,对于企业诚信的不良记录也要公布于众,以促使企业改变其不良行为。
目前,在我国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有的地方已进行了尝试,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这一诚信记录的建立与公布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状况以及当地的社会诚信大环境而定,切不可盲目仿效。
5.加大企业失信成本。
企业失信的根源还在于失信行为所获效益与其失信成本的比较。
因此,加大企业失信成本不失为一改变企业失信行为的如果一家失信企业将没有哪家企业再愿与之合作,没有哪位顾客再愿购买其产品,则企业必然不敢失信。
在此,要尽快通过法律、通过诚信记录对企业的诚信行为进行管理,使企业的失信成本加大,使企业的失信行为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