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部四道沟银_铅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合集下载

河南栗子沟金—银(铅)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栗子沟金—银(铅)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栗子沟金—银(铅)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刘国华;许令兵【摘要】栗子沟金—银(铅)矿区位于豫西熊耳山金银矿集区.矿区内矿化类型有金、银(铅)两种.含矿蚀变构造带按走向大致可分为北东、北西向两组,其中以北西向为主.区内金、银(铅)矿分别集中分布于小章沟—瓦庙沟及前咀—竹园沟、猫疙瘩—黄沙洞沟及司家庄—石鼻梁.经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认为,区域性的石鼻梁断裂带既是矿区内导矿构造,也是容矿构造;该区地质找矿应以银矿为主攻矿种,以熊耳群许山组和鸡蛋坪组接触界面上下地段为重点区域,尤其是猫疙瘩—黄沙洞沟一带,应是下一步找银的重点靶位.该区金找矿应加强深部找矿,寻找含矿蚀变构造带在深处交汇部位.%Lizigou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gold and silver concentrating area of Mt. Xicing' er in the western part of Henan. The mineralization of the deposit includes gold and silver (lead) mineralization and the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structure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ir strike,the NE group and NW group. The latter group is the chief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structures of the deposit. The gold and silver ( lead) ore in the are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Xiaozhanggou-Wamiaogou area, Qianju-Zhuyuangou area, Maogeda-Huangshadonggou area and Sijiazhuang-Shibiliang area. Through field survey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to the deposit,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gional-scale Shibiliang fracture zone is both the ore-transmitting and ore-depositing structure of the deposit. The main prospecting target should be silver and the key prospecting area should be the area around the contacting zone of Xushan formation and Jidanping formation of Xiong' er group. Especially, theMaogeda-huangshadong area should be the key area for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silver. The gold prospecting in this area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exploration work in depth and to find the intersection part of the mineralized alteration structures.【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2(003)003【总页数】5页(P325-329)【关键词】成矿特征;找矿方向;金矿;银(铅)矿;豫西【作者】刘国华;许令兵【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郑州450016;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郑州45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8.51;P618.52熊耳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是在中、新生代伸展构造运动背景中形成的,南以马超营断裂为界,北以洛宁断裂为界,其东西两侧以北东向展布的潭头—嵩县断陷盆地和卢氏—洛宁断陷盆地分别与外方山隆断区和崤山变质核杂岩相隔(图1)。

某银铅锌多金属矿特征及成因分析

某银铅锌多金属矿特征及成因分析

某银铅锌多金属矿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某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并阐述了银、铅、锌的成矿规律。

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控制,燕山期深部岩浆为成矿提供成矿物质,北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

得出该矿床为构造—岩浆热液作用中低温热液脉状硫化物矿床。

关键词:地质特征银铅锌矿热液作用成矿物质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的位于灵山—博白断褶带海西—印支期博北复式花岗岩体中,属西北向与南北向断裂带复合部位。

该区域在海西—燕山期由于发生断裂活动和花岗岩体侵入山体使得山体中有所隆起,并形成了构造—岩浆活动带。

矿区区域内主要发育有北西向、北东向、南北向三组断裂,而银铅锌多金属矿则集中在构造—岩浆带的中部。

海西—印支期花岗岩体岩基很大,直接侵入于泥盆系,与变质带接触的宽度有lkm左右。

灵山断层切割西北侧岩体,岩体中的沉积热液变质岩大小不等。

有二十个补充侵入体,单个出露面积有0.6~l0km左右。

多为岩脉,主要为细粒花岗岩,还有花岗斑岩等。

2、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北西向的压扭性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倾向南西,倾角为60-89°,跟矿床成矿有密切关系的是北西向及北西向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其容矿构造断裂倾向西南方向,倾角度为60-85°。

另外,矿区的另一组断裂倾向北北西向,使之前两组矿体及断裂被切穿,是本矿床的破坏性构造。

该矿床的矿体有二十六个,主要分布在西北向主干断裂带中,包括长为三百米到一千五百米之间主要矿体六个;矿体长度为数百米的有四个矿体,其余的都是小矿体。

矿体主要呈脉状分布,其产状与断裂构造产状基本一致。

矿区西部主要矿体富含Ag、Zn和Pb也比较多,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要金属矿物。

矿区东部主要矿体富含Zn及少量Pb和Ag。

3、矿体地质特征矿区的矿床工作区矿化带宽一般为三白米,长约二千米左右,由断裂控制和岩体控制矿化,断裂主要有西北向、南北向两组,西北向构造断裂控制矿体展布方向,矿体一般呈层状、透镜状。

豫西南地区铅锌银成矿规律

豫西南地区铅锌银成矿规律

豫西南地区铅锌银成矿规律豫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银矿产区之一,其矿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这片土地上,铅锌银矿床分布广泛,但是它们的成矿规律却是有所不同的。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成矿类型、成矿物质等方面,对豫西南地区铅锌银成矿规律进行探讨。

一、地质背景豫西南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华北克拉通与华南地区的过渡地带。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是铅锌银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铅锌银矿床。

二、成矿类型豫西南地区铅锌银矿床主要分布在太古界、元古界和寒武纪地层中。

根据成矿物质和成矿过程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热液型、岩浆热液型、沉积型和变质型等多种类型。

热液型铅锌银矿床是豫西南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成矿物质主要为硫化物和氧化物。

这种类型的矿床通常形成于断裂带、褶皱带和岩浆侵入体周围,成矿过程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岩浆热液型铅锌银矿床是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其成矿物质主要为硫化物和氧化物。

这种类型的矿床通常与花岗岩、斑岩等岩体有关,成矿过程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沉积型铅锌银矿床是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其成矿物质主要为硫化物和氧化物。

这种类型的矿床通常形成于海相沉积岩中,成矿过程与沉积环境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变质型铅锌银矿床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其成矿物质主要为硫化物和氧化物。

这种类型的矿床通常形成于变质岩中,成矿过程与变质作用密切相关。

三、成矿物质豫西南地区铅锌银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为硫化物和氧化物。

硫化物主要包括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氧化物主要包括铅锑矿、银矿等。

这些成矿物质在成矿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热液、岩浆、沉积和变质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铅锌银矿床。

四、总结豫西南地区铅锌银矿床的成矿规律是多方面的,与地质背景、成矿类型、成矿物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今后的矿产勘探和开发中,需要深入研究这些规律,探索新的成矿模式和成矿机理,为豫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河南瓦房沟口铅—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河南瓦房沟口铅—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河南瓦房沟口铅—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杨华;张旭;余芳菲;何玉州;杨贺杰;英亚歌【摘要】瓦房沟口铅—萤石矿主要受构造及岩浆岩的双重控制,矿体沿NNE向构造破碎带及酸—中酸性岩浆岩的接触带呈成对共生产出.矿体空间形态同时受背斜的影响,部分矿体呈对称分布.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成分及组构、围岩蚀变及控矿因素等分析,阐述了瓦房沟口铅—萤石矿地质特征和找矿前景.【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8(009)004【总页数】5页(P637-641)【关键词】瓦房沟口;铅—萤石矿;控矿因素;找矿前景;河南【作者】杨华;张旭;余芳菲;何玉州;杨贺杰;英亚歌【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郑州450016;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郑州450016;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郑州450016;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郑州450016;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郑州450016;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郑州45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2;P619.210 前言瓦房沟口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德亭乡黄水庵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8′50″~111°51′00″,北纬34°12′00″~34°13′00″。

前人先后在该区做过不同程度的勘查工作,共发现3条铅矿体和1条萤石矿体。

通过本次野外地质调查、坑道编录、采样化验等工作,在矿区新发现萤石矿体3条、铅矿体1条。

根据本次及前人的勘查工作,笔者发现铅矿和萤石矿二者在区内呈现独特的共生关系。

本文根据矿区已取得的勘查资料,对区内铅—萤石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

1 成矿地质背景嵩县瓦房沟口矿区位于河南省西部熊耳山东段南麓,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凹陷、潭头—嵩县凹陷北缘与熊耳山隆断区南缘接壤地带。

某银铅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某银铅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某银铅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赵松; 吴灿【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9(000)019【总页数】2页(P79-80)【关键词】某银铅矿;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探讨【作者】赵松; 吴灿【作者单位】江苏华东八一四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寻找银铅矿物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技术的持续改进对银铅矿区地质特征分析和勘探方向有推动力[1]。

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提出有关矿区勘探工作的建议。

1 矿区的地质特征(1)构造。

①断裂结构。

矿区断层构造具有多期建设运动的特点。

矿区断层构造的特点如下。

a)断层结构在地形上有直沟。

b)断面形状大部分呈平缓波浪。

c)断层结构的断层坡度高,更陡。

d)断层结构的两板有非常密集的剪切连接带,断层侧面具有右旋剪切的特征。

e)断层区域大部分发生变化。

②延性剪切带。

软剪切区发展自矿区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分,该剪切区向东北方向延伸,有非常大的迈洛岩区,该剪切区可以是相对较弱的软剪切区,该区域内的每个部分可能会根据自愿程度而变成不同的迈洛克岩[2]。

(2)岩浆岩。

矿产区域的燕山晚期岩层与地表的对接面表现为侵入式对接,此岩体的产出表现为岩基产出,广阔的岩基区域,容易受接触变质与区域变质的影响[3]。

2 找矿方法的选用原则(1)经济性。

在进行对有色金属的探测过程中,有关机构组织应当遵循经济性准则,保证资金在矿产勘测方面的支出达到最好的收益效果,也就是尽可能的开源节流、减少浪费,从而提升有色金属矿产为社会带来经济收益和资金储备,也为探测的长效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统筹兼顾。

在进行找矿的过程中,遵照兼顾性准则,对探测工作具有较高的统筹规划意识,是成为有色金属找矿工作者的必备条件。

在进行细致的探测任务前期,必须确定一定区域之内有色金属全局的覆盖特点,进行细致的解析和总结,有效利用区域内的地势特征,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通过全方面的调查,保证高效的展开矿区找矿的工作,从而提升有色金属开采与应用的成效和收益。

河南省熊耳山沙沟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银的富集规律研究

河南省熊耳山沙沟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银的富集规律研究
Master Candidate: ZHENG Rongfen Major: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Economic Geology Study Orientation: Metallogenic Process Dissertation Supervisor: Prof.MAO Jingwen
Faculty of Geosciences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83, P.R. China
II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以沙沟矿床的典型矿脉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系统野外工作基础上,运用 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等离子质谱分析对银铅锌矿石矿物开展研究,鉴定了矿 物的种类,描述了矿石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特征,划分成矿阶段及蚀变分带,阐 明各阶段矿物共生组合,揭示银的赋存状态和富集特征。
本矿床主要的赋矿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高级变质岩。矿脉总体走向 NEE 或 NE 向,矿体主要呈脉状产出。根据野外观察将蚀变带划分为 3 个:绿泥石-绢云母 化带﹑石英-碳酸盐-绢云母-(黄铁矿)化带﹑硅化矿化带(矿化最强部位)。硅 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熊耳山是河南省重要的金银铅矿化集中区之一,位于熊耳山北坡西段的沙沟 矿床,是近些年来先后由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查明 的大型银铅锌富矿床,目前主要矿段的勘查程度已达详查,所控制的矿化规模银 和铅锌都为大型。前人对与其相邻的铁炉坪大型银铅矿床、蒿坪沟中型银铅金矿 床的研究很多,对沙沟矿床矿物组合、银的赋存状态研究却非常少,而这方面的 工作对银矿床的开发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北秦岭(河南段南阳以西)银铅锌主要矿床类型特征及找矿方向

北秦岭(河南段南阳以西)银铅锌主要矿床类型特征及找矿方向

0 引言
北秦岭 ( 河南段南阳以西) 的范围北起 栾川—维摩寺断裂带( 该断 裂带为华北古陆块与秦岭一大别造山带 的分界断裂 )南至西官庄一镇 . 平断裂带 ( 断裂带为中国华北与扬子两大构造体系的界限断裂 )西 该 . 起豫陕两省边界 . 东至南阳盆地东缘 该 区开展地质工作 已达一个世 纪. 系统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始于 2 世纪 5 年代初期 . 十年 0 O 几 来. 地质工作者先后在本区开展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调查 、 不同矿种的勘 查评价和不 同 层次、 同 不 性质的科研工作 . 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 发现一 系列金 、 、 、 、 、 银 钼 铅锌 铜 铁等金属矿床( )以及一大批物探、 点 , 化探异常
石墨 大理岩与斜 长 片麻岩 :2 1—— 晚太 古代 变质岩 :3 1 ——燕 山期 花 岗岩 类 : 1—— 海 西期 花 岗岩 :卜 4 1 加 里 东期 花 岗岩 与石 英 闪长 岩 ; 1 断层 ; 1——金 矿床 :8 7 1 ——铜锌矿床 :9 1——银 多金属矿床 ;O 2 —一铜钼矿床
【 摘
河南
郑州
401) 5 0 6
要】 文章在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 综合论述 了北秦岭 ( 河南段 南阳以西) 银铅锌矿床 的成矿地质背景 、 时空分布和基本特征。 根
据矿床地质特征和控 矿 因素, 将北秦岭 ( 河南段 南阳以西) 银铅锌矿 划分为大型构造蚀 变岩 型矿床 、 海底 火山喷流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和受碳酸 盐岩控制 的沉型沉积—— 变质 ( 热液) 矿床 3类, 中大型构造蚀 变岩型矿床是最重要的矿床 类型。探讨 了北秦岭 ( 其 河南段 南阳以西) 银铅锌矿 床 的成矿 时代 、 成矿物质、 成矿流体 来源和成矿规律研 究, 为以后在该 区找矿指 出了A a 。 -s

豫西沙沟一带银铅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豫西沙沟一带银铅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6 4 0 X 1 0 矿 床 围岩蚀 变 分带 明显 ,从 围岩 元 素分 带 十 分 清晰 … ,大 体 可分 为东 西 两 个地 球化 学 富 高银 品位 可达 5 绢 英岩 化带 、 硅化 带 。 集 区。 以秋 扒 一 兴 华 一 线 为界 , 向东 向西 银 含 量 均 明 显 向矿 脉依 次发 育绿 泥石~ 绢云母 化带 、 主 要 由多阶 段的次 生 石英 组 增 高 ,但 向东 升 高 主 要 是 以 与金 伴 生 的 形 式 存 在 ,而 向 硅化 带为 成矿 热液 活 动 中心 ,
西升高则反映为银 的独立富集、与铅共生并形成银铅矿 成,局部形成结晶较粗的石英脉,为矿体主要产出位置。 床的特点 ( 图2 ) 。
1 . 3矿床地质特征 2 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 沙沟 一带的银 铅矿赋存 于熊耳 山地 体西南 缘 N E — 为了研究成矿物质来源 ,对沙沟、铁炉坪、蒿坪沟、 NN E向断 裂 破碎 带 中,属 于蚀 变 破 碎带 型 矿床 ,矿体 呈
矿床地 质 ・ K U A N G C H U A N G D I Z H I
为绢 云母 、黝 帘石 、角 闪石 、黑云 母 。 中生 代 岩 浆 岩 以酸 性 岩 浆 活 动 为主 ,形 成 了西 部 蒿
坪 沟 的花 岗斑岩 ,区内仅 见到 少量 花 岗斑 岩脉 。
构 造 活 动 频 繁 且 强 烈 ,尤 其 是 断 层广 泛 发 育 ,表 现
脉 状 产 出 ,一般 单 个矿 体 的长 度为 2 0 0 ~6 0 0 m,厚 度为 波 菜 沟 四 个 银铅 矿 区 的矿 石 、 片 麻岩 、辉 绿 岩 、花 岗岩 3 件样 品 ,送 河 南省 有 色金 属 地 质勘 查 0 . n - n m ,最 厚 可达 5 0 i n ,但 多为 0 . m。蚀 变破 碎 带 内 进行 采 样 ,共 采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与地质2005年第4期 第19卷2005年8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总第110期河南省西部四道沟银2铅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①袁跃清,王秀全,冯 昂(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南安阳455004)摘 要:通过对河南省西部熊耳山地区四道沟银2铅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矿化富集特点的分析,综合该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四道沟银2铅矿区具有大型银2铅矿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银2铅矿床;找矿前景;地质特征;四道沟;熊耳山;河南中图分类号:P618.52;P61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5)04-0371-04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该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秦岭地槽东端北侧,熊耳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的西段。

成矿区带属熊耳山金、银、铜、铅、锌成矿带的北亚带,是河南省金、银、铜、铅、锌矿集区之一,在熊耳山东段有上宫金矿、七里坪金矿,西段有铁炉坪大型银2铅矿、蒿坪沟中型银2金2铅矿等。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其中太华群变质岩系的源岩为形成于裂谷型火山-沉积盆地构造环境的镁铁质-长英质火山岩系和同构造期花岗岩类,属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建造,对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成矿十分有利[1]。

太华群变质岩系为区域上主要赋矿地层,多数金2银2铅矿床(点)均产在该套地层内(见图1)。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断裂构造有两类,即拆离断层及断裂破碎带。

拆离断层带有北、南和西三条,规模大,基本控制了区域上银2铅矿床分布的格局,但是蚀变弱,矿化差。

断裂破碎带在区内极为发育,大多位于变质核杂岩内部,形成N E、NN E向断裂构造带,是区内的主要控矿、含矿构造。

如蒿坪沟、铁炉坪矿区银2金2铅矿体均受控于该类断裂。

区域上的岩浆岩主要有早期的辉长辉绿岩和燕山期的花岗岩(或花岗斑岩)。

其中花岗岩类与成矿关系密切,区域上的矿田或矿床的分布受岩体空间位置的影响,如熊耳山东段的金矿床均围绕花山花岗岩体分布,形成东部巨型金矿田;西段的银2铅矿床均围绕本区南侧寨凹隐伏岩体分布[2~3],形成西部大型银2铅矿田,四道沟银2铅矿区即位于该矿田之中东部。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石板沟组(A r sh)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龙潭沟组(A r l)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混合岩化片麻岩,龙门店组(A r ln)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元古界熊耳群许山组(P t2x l)玄武安山岩、安山玢岩、安山岩以及零星的第四系(Q)等。

2.2 构造矿区内主要构造为断裂构造,次为基底小褶皱。

断裂构造以NN E向为主,其次为近NNW向。

断裂是区内的主要控矿和含矿构造,共有大小二十余条。

其中规模较大、含矿较好的NN E向断裂为F29、F3、F32等;近NNW向断裂为F8。

走向为NN E断裂的倾向为NWW,倾角一般为60°~80°。

矿化以银、铅为主,其延长超过1000m,分别有F29、F3、F32等。

走向为近NNW向断裂的倾向为SS W,倾角一般为50°~85°,矿化以银、铅为主,以F8为代表,宽度为3~15m,延长800余m。

①收稿日期:2005-05-11 作者简介:袁跃清(1965-),男,河南内黄县人,地质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主要从事野外地质找矿工作。

图1 四道沟银2铅矿区区域地质简图F ig.1 R egi onal geo logical m ap of Sidaogou A g-Pb o re fieldQ-第四系 E-第三系砂砾岩 P t2x n-熊耳群火山岩 A r-太华群片麻岩 Χ3c5-细粒二长花岗岩 Χ3b5-斑状角闪黑云母花岗岩 ΧΠ35-花岗斑岩 ∆O2-石英闪长岩 Μ1-变辉长岩 1-断层 2-金矿床(点) 3-银2金2铅矿床(点) 4-银2铅矿床(点) 5-铜矿床(点)2.3 岩浆岩区内出露的岩浆岩相对较少,有早期的辉长岩及变辉长岩体,分布于矿区的中部,规模不大;在矿区的中部零星可见石英脉及脉状角闪岩,在矿区西北部见有细碧岩脉。

在矿区西南侧2km处推断为寨凹花岗斑岩隐伏岩体中心。

蒿坪沟及铁炉坪矿床成因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明显,已发现的主要矿床铁炉坪、蒿坪沟及沙沟银2铅矿区均分布于其周边。

2.4 变质作用矿区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常见混合岩化现象。

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遍布全区,主要为中深变质的斜长片麻岩类,典型的岩石类型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

另外,还有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等。

3 矿床地质特征3.1 矿体地质特征区内含矿脉体以NN E向为主,其次为NNW向,经初步工作和控制,在C29、C29-1、C3、C32及W6号脉中,地表已圈出工业矿体,其中C29、W6规模较大, C29号脉延展长度达5500余米,W6号脉延展长度为800余米,其它矿脉延展规模相对小一点(图2,详见表1)。

现就主要矿脉特征简述如下:C29:南西起李家沟,北东至杨家村一带,地表延长5500余米,蚀变带宽度为1~15m,产状为295°~330°∠56°~80°。

根据槽、坑探的控制情况,其含矿段长度约为2000m,厚度为0.5~5.6m,一般为1~115m。

矿石品位:w(A g)为21.9×10-6~1964×10-6,w(Pb)为0.21×10-2~22.03×10-2。

W6:位于杏槐沟一带,全长800余米,蚀变带宽度为1~5m,产状为230°~260°∠65°~85°。

根据槽、坑探的控制情况,其含矿段长度为800m,厚度为0190~1140m,矿石品位:w(A g)为45.1×10-6~607.1×10-6,w(Pb)为0.56×10-2~14.28×10-2。

3.2 矿石特征原生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其次为黄铁矿、黄铜矿,微量矿物有黝铜矿、辉铜银矿、斑铜矿、自然银、辉银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其次为方解石、绢云母、白云母等。

次生矿物主要有褐铁矿、软锰矿,其次还有白铅矿、铅矾、针铁矿、黑锰矿、铜蓝、孔雀石、黄钾铁矾等。

方铅矿、黝铜矿为银的重要载体矿物。

辉铜银矿、辉银矿、脆银矿等微量矿物也是银的载体矿物。

矿石呈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细脉-网脉状、浸染状构造。

图2 四道沟银2铅矿区地质简图F ig.2 Sketch of geo logy in Sidaogou silver-lead o re fieldQ-第四系 E-第三系 P t2x l-熊耳群许山组 A r ln-龙门店组 A r l-龙潭沟组 A r sh-石板沟组A r c-草沟组 Μ-辉长岩 Μ1-变辉长岩 z-细晶岩 q-石英脉 ∆-闪长岩 1-矿脉 2-断层表1 四道沟银2铅矿区矿脉特征一览表T ab le1 L ist of vein characteristics in Sidaogou silver-lead o re field矿脉编号产状区内矿脉长(m)矿脉宽(m)含矿段长(m)含矿段厚度(m)含矿段品位w(A g)×10-6w(Pb)×10-2C29295°~330°∠56°~80°55001.0~1520000.50~5.6021.9~19640.21~22.03 C29-1285°~310°∠60°~80°1901.0~3.01900.51776.06W6230°~260°∠65°~85°8001.0~5.08000.90~1.4045.1~607.10.56~14.28 C3285°~300°∠60°~78°6000.5~2.71500.6021218.28C32295°~310°∠63°~80°7001.1~3.13000.6052711.823.3 围岩蚀变特征矿区围岩蚀变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蚀变。

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岩化、黄铁矿化等,矿体顶部往往可见褐铁矿化及锰矿化。

严格受构造带控制,构造带外侧蚀变较弱,一般以绢云母化为主,蚀变范围不超过5m。

蚀变带由多期多阶段石英-硫化物-碳酸盐脉构成,局部夹有围岩碎块或团块。

硫化物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其次有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等。

3.4 矿化特征根据野外观察,按矿化类型、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相互穿插关系,可将本区矿化分为三个阶段。

(1)石英-黄铁矿阶段:导致银的初步富集。

(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银的主要成矿阶段。

随着石英脉状贯入,伴生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沿破碎带充填、胶结,呈浸染状、团块状产出。

(3)碳酸盐化阶段:该阶段矿化强度已大大减弱。

可见方解石呈细脉状在含矿破碎带内产出。

矿化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

矿体顶部常有明显的碳酸盐化;中部为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等,银、金矿化皆较强;深部以闪锌矿化、黄铜矿化为主,银、铅矿化之间密切相关。

4 找矿前景分析4.1 成矿地质条件矿区位于变质核杂岩构造的西端(见图1),北拆离断层带与西拆离断层带交汇处附近,北西部有蒿坪沟银、铅、金矿化集中区,东南部有铁炉坪银、铅矿化集中区,区内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石板沟组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区内构造断裂带呈现N E或NN E向,个别近SN向,延展规模最大达5500余米(C29号脉)。

N E、NN E向的断裂带内蚀变强烈,银、铅、锌矿化明显,局部存在富矿段。

矿区中部及西南部,有一辉长岩体出露,面积约3km2,可见矿区具备“三位一体”的成矿背景条件。

4.2 区域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根据以往的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可知[2],在沙沟西-铁炉坪地区,其剩余重力异常呈NNW向舌状展布,矿床(点)分布亦沿NNW向分布,说明矿产的分布与一定的地球物理场相关,几个较大的矿床——铁炉坪、蒿坪沟、沙沟西等则位于舌状突出部位,而四道沟矿区则位于这些矿床沿NNW向分布区的中部,成矿位置条件优越。

在经数据处理后的航磁∃T异常图上,显示出已知矿床分布的特点,等轴、似等轴状负磁异常的侧边及伸展部位是矿床(点)最容易集中的区域,铁炉坪一带为寨凹负磁异常的延展部位,蒿坪沟、沙沟西则位于其侧边部位,而四道沟矿区则位于其负磁异常区内,与铁炉坪的位置相似,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