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市场现状

合集下载

白酒行业背景

白酒行业背景

行业背景:1. 市场规模和增长:中国酱香白酒一直是中国白酒市场的主要品类之一。

整个中国白酒市场规模巨大,且一直在经历稳健的增长。

酱香白酒占据了中国白酒市场的一席之地,其市场份额较大。

2. 品牌竞争:酱香白酒市场上存在着多个知名品牌,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老牌企业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同时,一些新兴品牌通过创新和市场推广不断崛起,尤其是一些专注于年轻消费者的品牌。

3. 消费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端酱香白酒的需求。

消费者对酒文化的认知提升,开始追求更具特色和独特性的产品。

4. 数字化转型:随着社会的数字化进程,酱香白酒行业也在逐渐进行数字化转型。

品牌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市场推广,通过在线渠道进行销售。

这种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也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5. 地理分布:不同产区的酱香白酒在市场上也有着不同的地位。

一些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产区因其独特性而备受关注。

同时,一些地方性品牌也在不同地区建立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6. 政策和监管:中国酒类市场一直受到政府的监管。

政府对酒类行业有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包括生产、销售、广告等方面的规定。

产区和品牌也可能需要符合一定的认证标准。

市场前景:1. 国内消费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高度文化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尤其是在特殊场合和文化传统节日,酱香白酒的需求持续增长。

2. 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复兴:近年来,中国政府倡导"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复兴",使得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这也促使了一些酒企对传统工艺、地方特色等进行深入挖掘,以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内涵的需求。

3. 品牌创新和差异化: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一些酱香白酒品牌不断进行创新,推出更具差异化和独特性的产品。

白酒行业市场分析

白酒行业市场分析

白酒行业市场分析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也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酒行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白酒行业经历了多次的市场调整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酒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将对白酒行业的市场进行分析,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首先,从市场规模来看,白酒行业在中国的市场规模非常庞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白酒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4年超过1000亿元,而且还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这显示了中国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一直都很高,以及白酒市场的巨大潜力。

其次,从市场竞争力来看,白酒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不同档次和品牌的白酒产品,从高端到中低端价格区间都有。

白酒厂商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等方面。

一些老字号品牌在白酒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度,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而一些新兴品牌则通过产品创新、品质提升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再次,从消费者需求来看,白酒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传统的老年人市场一直是白酒行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但是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他们对白酒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这些年轻人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更倾向于购买品质较高的高端白酒。

因此,白酒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在年龄结构和消费习惯上都在发生变化。

最后,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白酒行业的未来有望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白酒厂商在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上不断创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另外,在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方面,采取多样化手段,如线上销售、线下渠道和合作伙伴等,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销售额。

此外,白酒行业还应关注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以推动优质白酒的发展。

总结起来,白酒行业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消费需求多样化,并且未来有望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白酒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通过多样化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来拓展市场份额。

白酒的市场调查与分析

白酒的市场调查与分析

白酒的市场调查与分析一、引言白酒,作为中国独特的蒸馏酒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饮品之一。

近年来,白酒市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消费需求、品牌竞争、市场趋势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白酒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本文将对白酒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二、市场环境1、政策环境:中国政府对白酒产业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政策,包括酒驾法规的严格实施,限制公款消费等,这些政策对白酒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经济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白酒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节假日和特殊场合,白酒的消费量会有明显的增长。

3、社会环境:白酒在中国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饮品,也代表着礼仪、尊重和情感的交流。

同时,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消费者对白酒品质和口感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

4、技术环境:新的酿造技术、包装技术、营销手段等不断涌现,为白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市场趋势1、消费升级: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和口感的追求不断提高,中高端白酒市场逐渐成为主流。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牌知名度高、品质有保障的白酒。

2、多元化和个性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白酒市场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各种新型口味、特殊包装、定制化的白酒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线上销售:随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线上销售已经成为白酒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

线上销售具有方便快捷、价格实惠、品种丰富的优势,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竞争格局1、行业集中度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白酒行业的集中度逐渐提高。

大型白酒企业凭借品牌优势、产品质量、营销手段等优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品牌竞争激烈:白酒市场的品牌竞争越来越激烈。

各大白酒企业都在努力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3、价格竞争: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价格竞争也日益激烈。

各大白酒企业通过推出中高端产品来抢占市场,同时也通过降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

2023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

2023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

2023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一、背景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白酒行业也处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白酒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产物,一直以来都在我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的白酒行业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之中。

本文将分析2023年我国白酒行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白酒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二、行业概况分析1. 行业规模我国白酒行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涵盖了生产、销售、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白酒行业的总产值已经突破了1000亿元,成为我国食品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需求的增加,白酒行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2. 品牌竞争在我国的白酒市场上,品牌竞争一直是一个激烈的环节。

从茅台、五粮液等国内知名品牌到一些小而美的酒企,都在积极争夺市场份额和消费者青睐。

各大白酒企业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和推动品牌营销,力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白酒行业也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生产工艺,提高白酒的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已成为白酒企业的共同选择。

一些创新型的酿酒企业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酿造工艺和配方,推动我国白酒行业的创新发展。

三、市场需求分析1. 消费升级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了白酒行业的一个明显趋势。

不再满足于一些低端的白酒产品,消费者开始更加追求品质和口感。

高端白酒产品的销售逐渐增加,成为了市场上的一大亮点。

2. 多元化需求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他们的白酒消费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白酒产品外,一些调味型的白酒、果味型的白酒等新型产品也开始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这种多元化的需求正在推动我国白酒行业朝着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四、政策环境分析1. 监管政策近年来,由于白酒行业的发展过快和一些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国家对白酒行业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2024年清香型白酒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清香型白酒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清香型白酒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清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高度酒品之一,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在中国酒类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清香型白酒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方面。

2. 市场规模清香型白酒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清香型白酒市场的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人民币。

随着中国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白酒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清香型白酒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 竞争格局当前,清香型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几个知名品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茅台、五粮液等传统白酒品牌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的龙头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同时,近年来也涌现出一批新的清香型白酒品牌,它们利用创新的产品和营销策略迅速崭露头角。

4. 消费者需求清香型白酒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正发生着一些变化。

以往,消费者主要关注白酒的品牌和价格,追求名酒和高档产品。

但现在,消费者更加注重白酒的品质、口感和健康价值。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口感柔和、香气浓郁的清香型白酒,同时也更加注重酒的文化和品味。

5. 市场机遇与挑战清香型白酒市场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高品质白酒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同时,国内外优质白酒品牌的竞争也将加剧,如何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此外,政府的监管政策和消费者对健康饮酒的关注也给市场带来了一些限制和规范。

6. 发展趋势与建议清香型白酒市场的发展趋势将围绕品质和创新展开。

首先,企业应该继续提升产品质量,注重酿造工艺和原材料的优化。

同时,创新产品和营销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推出新口味、打造个性化包装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

此外,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市场宣传也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

7. 总结清香型白酒市场在中国酒类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前景广阔。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格局激烈,消费者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一、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庞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酒消费市场,白酒行业一直是中国酒类市场的主导力量。

2024年,全国范围内实现白酒总产量超过100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8000亿元以上。

2.白酒种类繁多:中国白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品种体系,包括郎酒、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品牌,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

3.品质不断提升:近年来,中国白酒行业不断加大品质提升和研发创新力度,推出高端白酒产品,提高品牌附加值和市场议价能力。

这使得中国白酒的品质得到了全球认可,出口量不断增加。

4.品牌竞争激烈:白酒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上,各大品牌争相推出新品、新规格、新口味,通过广告、营销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二、发展分析:1.消费升级导向: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不断改变。

白酒行业应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加大对高品质白酒的生产和销售力度,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互联网+白酒模式兴起:互联网+白酒模式的兴起为中国白酒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互联网平台,白酒企业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销售,缩小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3.品牌国际化提升:中国白酒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出口量逐年增加。

通过加大品牌建设、产品宣传和市场推广,中国白酒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绿色可持续发展:白酒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生产环节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白酒企业还应加大对农户和供应商的帮扶力度,促进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白酒行业作为庞大而复杂的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品质不断提升,品牌竞争激烈。

然而,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白酒行业需要加大品质提升力度,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以保持行业的良性发展和长久的竞争力。

白酒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白酒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白酒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精神饮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白酒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分析白酒行业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白酒行业的现状白酒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酒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目前,中国白酒市场主要由国内领先企业垄断,如茅台、五粮液等。

这些企业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质的产品质量,稳定地占据市场份额,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同时,白酒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品质更高、口感更好的白酒需求也日益增长。

一些新兴的白酒品牌通过创新产品和营销手段逐渐崭露头角,给传统白酒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此外,环保问题也成为白酒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二、白酒行业的未来趋势1. 健康与品质取向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白酒行业也将趋向于健康与品质取向。

消费者将更加注重酒类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营养价值,对无添加、低度数的白酒将更加青睐。

同时,高品质的白酒产品也将成为市场的新宠,消费者希望通过品尝高品质的白酒,享受独特的口感和文化内涵。

2. 地域特色与差异化竞争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酿酒文化的国家,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酿酒工艺和风味特色。

未来,白酒企业将更加注重挖掘地域特色,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特点,通过差异化竞争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例如,贵州茅台通过发扬贵州酿酒文化,成功打造了“贵州茅台”这一国际知名品牌,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佼佼者。

3.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白酒行业将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包括智能酿造设备的引入、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在品牌推广和消费者行为洞察中的运用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将会提高白酒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4. 国际市场的拓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白酒消费市场,但白酒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2篇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中国白酒行业是我国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酒类市场之一。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酒类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中国白酒行业进行分析。

一、行业现状中国白酒行业目前呈现出以下特点:1.稳步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白酒行业实现了稳步增长。

酒企的销售额和利润不断提升,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尽管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整体上呈现出稳定的发展态势。

2.竞争激烈:中国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品牌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等方面。

白酒品牌众多,市场上存在着一些老字号品牌和一线酒企,它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由于技术工艺的普及和模仿,白酒产品同质化严重,很难区分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这给白酒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

3.消费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白酒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了转变。

过去,人们更注重价格和酒精度,而现在,消费者更加注重酒的品质、口感和健康标准。

这使得一些高端白酒在市场上受到青睐,特殊酿造工艺和品牌文化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二、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白酒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品质至上: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未来白酒企业将更加注重酒品质量的提升。

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白酒的口感和品质,满足消费者的更高要求。

2.健康饮食: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白酒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健康标准和营养价值。

开发低度、低糖、低卡路里的白酒产品,迎合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3.品牌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未来白酒企业将加大品牌营销和传播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同时,通过挖掘和传承品牌文化,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情感共鸣,增加品牌忠诚度。

4.线上线下融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白酒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白酒市场现状白酒历史悠久,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

通常情况下,人们按香型将白酒划分为清香型、米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和兼香型五种类型。

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494万千升,同比增长24.38%。

四川已经替代山东成为我国第一大白酒生产地,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17.5%。

从产品构成来看,浓香型白酒在市场中占统治地位,占总产销量的70%以上;而出厂价格5~30元的低价白酒是主流,约占55%;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低度酒亦成为发展趋势。

2007年国内白酒销量485万千升,略小于同期产量,处于攻略大于求的状态。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的增加,我国白酒消费呈现数量减少、度数降低的趋势。

而啤酒和葡萄酒等替代品的蓬勃发展,更压缩了作为烈性酒的白酒的生存空间。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居民白酒消费明显高于收入水平更高的东、南方地区,这表明消费习惯才是推动白酒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收入只是将需要变成有效需求的催化剂而已。

30~55岁的男性是白酒消费的主力军,而30岁以下男性由于选择面较广,消费占比并不高。

自用和请客是最主要的购买动机,而用来送礼的人不足20%。

口感、价格、品牌是影响人们白酒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调查结果也显示精美包装也有助于购买。

从价格方面来看,中低价格的白酒是消费的主流,而高档白酒消费占比非常低。

包装和粮食是白酒产业最主要的生产成本,分别占40%和20%左右。

白酒制造业在面对极其分散的粮食和包装物供应商时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而对于白酒行业普遍存在的高毛利率,我们认为生产成本并未我们关注的最主要因素。

酒店依然是白酒销售的最主要渠道,当前白酒的零售终端价格一般相当于其出厂价的2倍,正是由于整个白酒行业的暴利,使得生产厂商和销售渠道之间并没有出现激烈的争夺利润的情况。

著名白酒生产企业对下游渠道亦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行业结构:质量全面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九五”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提高白酒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和综合经济效益,国家对白酒行业制定了以调控和调整为基础的产业政策,“九五”期间白酒产量下降23%;“十五”期间,白酒产量下降,1984年白酒产量占饮料酒产量的45%,2006年白酒产量占饮料酒总产量降至8.6%,烈性酒在整个饮料酒的比例日趋合理。

“十五”期间,国家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粮、满足消费为目标走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道路,对白酒行业调整的力度加大。

目前,白酒产品结构调整已见成效,白酒质量全面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高中档产品增加,低档产品比例下降。

2003年白酒行业开始缓慢复苏,1999年,前20位白酒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只占整个行业的26%,利润占行业的55%,到2006年前20位白酒企业销售收入已53.73%,占利润比重64.53%。

从香型、酒度、酒质看行业结构。

香型是按照白酒的感官品评和理化成份确定的典型。

目前,我国白酒分为11种香型,其中主要包括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为代表的浓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米香型和兼香型等。

在目前市场上,浓香型占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在60%,清香占12%,酱香占0.43%。

近两年,酱香型、清香型的市场份额发展加快,尤其是酱香型的茅台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已上升到6%左右。

目前白酒行业烈性酒的比例日趋合理,酒度在28%vol~65%vol不等,60%vol 以上的白酒已经很少见。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度白酒占12%,中度白酒占59%,低度白酒占29%(见图1)。

据糖酒快讯市场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较为畅销的白酒品牌以38%vol和53%vol两种为主,占据市场约九成份额。

目前53%vol酒仍然是产品的主流,此在一定时期内,53%vol白酒仍将受到消费者以及各种社交场合的青睐。

白酒从酒质上可分为:高档白酒、中档白酒和低档白酒。

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1999~2006年连续组织的白酒产品质量的国家监督情况看,高档酒抽查合格率为100%,中低档酒抽查合格率平均在85%。

根据协会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高档白酒销量约占总数的1%,销售收入约占白酒行业总数的15%左右。

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所占市场份额最大,所占的份额为整体高档白酒的75%左右;其次则是国窖1573和水井坊,占10%左右的份额;剑南春集团东方红高端白酒占高端市场3%-5%左右的份额。

而其它一些品牌销量则较小,年销量不超过两百吨。

高中低档白酒的产量和利润分别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型,高档白酒虽然比例小,但利润约占50%,中档白酒的比例和利润均为35%,低档白酒的比例最大,但利润却最小。

从白酒企业数量及企业结构看行业结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白酒企业约为18000家,其中获生产许可证企业8799家,纳入国家规格以上企业统计1026家。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统计2006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026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38家,占13.4%,116家大中型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790.86亿元,占行业的81.35%,利润总额97.36亿元,占行业的97.3%。

从以上数据说明白酒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初步成效。

大、中型白酒企业以明显的优势主导着我国的白酒市场,是带动白酒发展的动力,是构成行业的主体。

2008年: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消费快速减弱2008年,白酒产业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以我国目前第一大白酒生产地四川为例,具体表现为:消费预期快速减弱,白酒行业出现了2003年以来的首次需求“不振”;增长趋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难度骤增;中小企业处境艰难;产品销量大幅下降。

自11月以来,四川省各名酒企业、部分优质酒骨干企业和重点原酒企业的系列产品均有较大幅度销售滑坡,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各类高端名白酒销量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区域分别下降了10%~30%不等。

此外,名酒价格显现回落,四川名酒高端产品在各地酒类批发市场价格下降幅度总体几达10%,经销商信心明显受挫。

随着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白酒行业销售形势日益严峻,高端产品销量大幅萎缩。

白酒市场压力从今年第四季度起就表露无遗,预计2009年高端白酒销量会萎缩20%,直到2010~201年销售形势将好转。

市场消费:高端市场还有巨大潜力根据CTR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全国15个城市的研究发现,中国白酒市场消费者具有以下特征:白酒消费的消费人群构成。

退休人员、公司普通雇员和失业人员是白酒市场的消费主力。

数据显示,退休人员在白酒消费者中购买白酒数量最多,数量占有率高达34.7%。

其次为公司普通雇员和失业人员,分别为26.6%和13.9%。

可见,目前白酒的消费主力是休闲时间相对比较富裕的人群,社会中低阶层成就了很大一片中国白酒市场。

消费的季节性趋势。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酒类饮品,其消费特征体现出很强的季节性特点。

根据不同季节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表现出节奏性的趋势。

冬季白酒销售明显旺于其他季节。

数据显示,比较寒冷的1、2月份和11、12月份白酒消费数量占比是全年的42.41%,金额占比达到52.65%。

其中,1月份白酒消费的数量占比和金额占比最高,分别为16.43%和30.15%。

因为白酒清冽而性烈,可以活血取暖,最适合冬季饮用。

节日长假白酒消费进入高峰。

数据显示,1月份是全年白酒消费的最高峰。

由于1月份正逢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无论是举家庆祝的饮品还是走亲访友时的礼品,白酒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白酒消费市场的地域特征。

北方城市是白酒消费的主要市场。

在15个城市的白酒消费中,北京居首,其数量占有率达19.9%,金额占有率达17.5%。

其次为天津,分别为12.2%和15.6%。

数量占有率最低的是杭州,仅为1.72%,与北京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反差与不同地区人们对于酒的口味偏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江南人喜好温和的黄酒,北方人豪气十足更偏爱浓烈的白酒,而这种口味差异在中国酒类市场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白酒消费的渠道选择。

白酒消费者通常通过收取礼品免费获得白酒产品。

通过渠道数据显示,通过收取礼品获得白酒的数量占有率达17.81%,即白酒获得各类渠道中,这部分人不需要有任何花费就能够免费得到白酒产品,而这部分的消费金额占有率却高达40%,两个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由此证明,作为礼品的白酒通常都比较高档,其价格远远超过普通自饮白酒的价格。

大型仓储超市金额占有率高,杂货店依然具备强大的渠道竞争力。

数据显示,除去收取礼品的渠道以外,大型仓储超市的白酒消费金额占有率最高,达15.17%,但是这一渠道的数据量占有率却居于第二,为19.6%。

而在杂货店购买白酒的数量占有率为28.7%,可以预见,杂货店作为离消费者生活最近的一种商业渠道,在白酒消费领域具备极大的竞争优势。

外资进入:中外资间的相互试探2008年9月,美国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完成对口子窖业25%股权的收购,这笔收购涉及的金额为5200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3.55亿元),这是继泰国TCC、帝亚吉欧、轩尼诗、瑞典V%26S入主本土白酒企业后的又一笔外资并购。

在全球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高盛积极入主口子窖,证明了中国白酒行业存在着巨大的魅力。

目前中国白酒市场的年销量已经突破千亿元,且每年仍以12%的速度持续增长,其中高端白酒的增长速度更是达到20%以上。

但是,因为文化和酿造工艺的差异,外资进入白酒行业的门槛较高,往往只能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

从2005年开始,外资开始大举进入中国白酒领域。

2005年,世界五百强之一的“泰国酒王”TCC出资5500万元整体收购玉林泉酒业,拉开了外资进入中国白酒行业的序幕。

2006年底,全球最大的酒业集团-帝亚吉欧受让水井坊第一大股东四川全兴集团43%的股权,通过此后的股权转让,目前帝亚吉欧已获得四川全兴集团49%的股权。

这次收购是帝亚吉欧的战略性投资,虽然没有实现绝对的控股,但可以通过此次投资介入到整个水井坊的运营和管理中,并作为中国整体战略的一个补充。

在此后的两笔外资收购当中,中国白酒巨头剑南春则成为了主角。

2007年5月,隶属法国路易威登集团的酩悦轩尼诗酒业公司与剑南春达成协议,以近1亿元的价格控股后者旗下的文君酒厂;2008年3月,剑南春再次出手,与瑞典V%26S 合作天成祥,后者获得51%的股权。

两个产品在合作后,一改以前的品牌形象。

天成祥与文君酒的销售价格一下被提到了600元以上,价位直接与茅台、五粮液比肩。

轩尼诗和瑞典V%26S的合作模式采用的独立运营,运用外资的品牌操作模式打造本土的白酒品牌,并通过轩尼诗和瑞典V%26S在国内成熟的高端酒的销售网络彻底改造白酒的传统销售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