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1 种群的特征(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6:4.1 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6:4.1 种群的特征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重点和难点1.种群的特征。

2.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一对一检查过关四、学习内容:(看书后填空)(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的总和,叫种群。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和。

五、互动探究探究并总结出种群特征间的关系六、练习检测1.某养牛场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个体接近相等,大部分人认为牛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但有人认为牛群还可发展,其根据是()A.死亡率降低B.出生率高C.牛群基数大D.雌牛比例大2.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出生率D.年龄组成3.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4.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群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5.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一块面积不大的某区域,第一次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较多,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还可用取样调查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6.在昆虫繁殖季节,使用特定的性引诱剂,可以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

其结果与不使用性引诱剂相比,将是()①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②改变子代的种群密度③改变子代的基因频率④改变子代种群的空间特征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1. [解析]看一个种群的发展趋势,主要看年龄结构,但当性别比例失调时,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4.1.1《种群的特征》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4.1.1《种群的特征》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4.1.1《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种群的概念,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三种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方面:尝试用数学方法对种群密度进行统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学习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展示为主,教师引导归纳为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观看课件的四幅图,寻找其共同点?生:都体现了生物不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而是组成一个集体。

师:俗语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每种生物都组成以集体,以集体的形式存在,我们通常把这一集体成为种群。

(提出问题)课件所列三种群体是否为种群,并归纳种群的条件?(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展示所得结论。

(总结归纳)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同一物种的所有成员称为生物种群。

2.种群应具备条件:“三个一”即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和一群个体,三者同时具备才能构成种群,缺一不可。

(提出问题)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假如你是一名渔民,那么你最想关注鱼群的哪些方面的问题?(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展示所得结论。

(总结归纳)3.种群的特征种群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体,但并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些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种群的特征主要是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比。

(提出问题)1.对比课件中三副鱼群图,你认为那个鱼群应该捕捞?判断依据是什么?2.如何调查种群密度?方法有哪些?(学生活动)认真研读课本探究活动,明确标志重捕法。

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学案:4.1 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学案:4.1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 1.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

2.围绕种群密度的变化,理解种群四个数量特征的内在联系。

3.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方式一蜜蜂没有冬眠的习性,作为个体,也无法维持必要的体温。

但是只要外界气温下降,蜂巢里的蜜蜂就会以蜂王为中心抱成“团”,不停歇地爬来爬去,形成一个由蜜蜂的血肉之躯构筑的球体。

外层与里层的蜜蜂会循环往复地互换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蜂团的温度。

蜜蜂正是依靠这种团队精神和消耗大量的蜂蜜来度过寒冷的冬天。

那么种群具有哪些个体没有的特征呢?怎样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呢?方式二分析以下各项是不是一个种群:(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的概念(1)概念三要素⎩⎪⎨⎪⎧①一定的自然区域②同种生物③全部个体(2)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 (1)种群密度①含义: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②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③表示方式:种群密度=个体数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①样方法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②标志重捕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捕→根据重捕到的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3.样方法(1)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植物,也可以用于昆虫卵的数量调查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3:4.1 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3:4.1 种群的特征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1、记住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2、学会使用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并且记住相关注意事项。

【预习导航】一、种群1、概念(回顾必修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_________生物的_________个体。

2、基本特征(通看课本标题):(1)种群密度;(2)_________和死亡率;(3)_________和迁出率;(4)__________和性别比例。

二、种群密度(阅读课本P60标题下第一段)1、概念:在单位________或单位_______中的个体数。

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2、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和。

三、出生率和死亡率(阅读课本P62相关标题内容)1、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四、迁入率和迁出率(阅读课本P62相关标题内容)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五、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阅读课本P63相关标题内容)1、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___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结合图4-3,回答如图A:种群中______个体很多,_______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称为_________;如图C:种群中______个体较少,而______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称为__________;如图B:为A B C_________型,其特点是_______。

2、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六、种群的空间特征(阅读课本P63相关标题内容,记住下列内容)种群的空间特征指分布方式: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重点讲解】二、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阅读课本P60方框内内容)样方法的做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_选取若干个_______,通过计数___________的个体数,求得__________,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________值。

版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 4.1 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版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 4.1 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高考新动向】种群的特征【考纲全景透析】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法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和跳蝻种类: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地动物。

(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对农林害虫的检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稳定型: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数量越来越少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热点难点全析】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内容: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相互关系图示如下:(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而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所以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样方法(1)调查对象: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2)样方选取:要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开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

(3)样方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样方要多一些。

(4)样方面积:与调查的植物有关,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16 m2。

(5)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图:2.标志重捕法(1)公式某一面积某种生物的数目= (2)公式成立条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15:4.1 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15: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列举种群的特征,说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尝试调查种群的密度。

【学习过程】一、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密度= 。

2.调查方法: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

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的方法。

(1)样方法: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取样的关键: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取样法、取样法样方大小:一般以(填形状)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夹角顶点(数上不数下, 数左不数右)该样方内所调查植物数量为。

④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值。

种群密度=(N1+N2+N3+N4+…+N n)/样方数量·样方面积*样方法的适用范围:(2)标志重捕法:①步骤:例:课本P62边栏/P63练习1*②适用范围:③注意事项:a.标志方法必须不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和活动.b.标志不能过分醒目.c.标志物持续时间不得短于研究时间.d.被标志动物必须在种群中完全混匀.(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2.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3.意义: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四)年龄组成1.概念:指一个种群中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3.意义: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_ ___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五)性别比例(1)概念:指种群中的比例。

(2)类型:雌雄相当、雌多雄少(如)、雌少雄多(如)。

(3)意义:性别比例失衡会使下一代的下降,故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

2013届高考生物起点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

2013届高考生物起点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学案4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复习要求1.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分析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3.掌握“J”型曲线和“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及特征 4.列举“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基础自查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 。

(2)调查方法①样方法⎩⎪⎨⎪⎧适用于 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方法有 和 两种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想一想 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2.出生率和死亡率: 。

3.迁入率和迁出率: 。

4.年龄组成(1)概念: (2)类型①增长型: 。

②稳定型: 。

③衰退型: 。

想一想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1)方法:。

(2)意义: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 。

(2)数学公式:(3)特点:。

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2)概念:。

(3)K值:又称,在的情况下,。

(4)特点:。

课堂深化探究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分析种群数量特征模型、理解种群数量特征:(2)析图①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③ 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⑤预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是,其次是,由此推导预测出种群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

2.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解及分析(1)模式图①图解②析图特别提醒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预习与质疑(一)预习内容课本P60-63(二)预习目标1、能准确列举出种群的数量特征,会分析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2、知道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并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三)预习检测种群的概念:。

举例: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

种群的概念注意三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种生物。

1、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_特征。

②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法。

其中在样方法中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 法和_____ _____ 法。

取样的关键是,样方大小一般以为宜,如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以适当扩大。

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方法步骤1、随机取样2、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3、求解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①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②一段时间后重捕;③公式计算: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注意事项1、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样方大小适中(如乔木100m2,草本1m2)3、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

样方计数的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

1、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有伤害。

(2)出生率、死亡率①概念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__________ 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①概念: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高考新动向】种群的特征[来源:学*科*网]【考纲全景透析】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法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和跳蝻[来源:] 种类: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地动物。

(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对农林害虫的检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稳定型: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数量越来越少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热点难点全析】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内容: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相互关系图示如下:(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而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所以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1、样方法(1)调查对象: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2)样方选取:要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开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

(3)样方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样方要多一些。

(4)样方面积:与调查的植物有关,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16 m2。

(5)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图:2.标志重捕法(1)公式某一面积某种生物的数目= (2)公式成立条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

(3)标记要求①标记不能过于醒目;②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 ③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高考零距离】1、(2012·新课标)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可判断7-12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会影响到种群的密度【答案】D2、(2012·海南高考)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第一次捕获数目重捕数目重捕个体中具有标志的数目´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解析】本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A正确, B错误;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的种群密度,C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正确。

【答案】B3、(2012·四川高考)回答下列I、II小题。

I.(8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立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来源:Z|xx|](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 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解析】(1)根据题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豆。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2)对一个种群来说,种群密度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来决定的。

b 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3)曲线Ⅰ和曲线Ⅱ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相应的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猛禽的密度会更大。

通过合理植树,控制鼠害,这样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答案】(1)大豆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能量流动4、(2011·江苏高考)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解析】种群数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的,A项、B项正确。

开放条件下棉蚜种群数量在未达到K值时就开始衰退,C项错误。

开放和密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衰退时开始增强,D项错误。

【答案】AB5、(2011·浙江高考)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

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析】A项,存活曲线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B项,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都死亡,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图呈凸型;C项,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都死亡;D项,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答案】B6、(2010·福建高考)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O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图:(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

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在 (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判断寄生关系有两点,1、寄生虫必须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2、必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

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林都满足。

人教版必修三P62第一段的叙述“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

”样方法主要适用与活动能力弱的生物。

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停止了,说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K值。

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应在6月30日。

长期使用农药,不断挑选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1)寄生(2)样方 S 6—30(3)增大7、(2010·海南高考)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

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2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答案】A8、(2010·海南高考)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答案】C【考点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2012·海淀区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没有迁出和迁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②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③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④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⑤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解析】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当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增长;动物如果对捕捉器形成了条件反射,不利于再次捕获,故不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如果食物分布均匀,种内斗争会使种群均匀分布;个体没有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等属于种群的特征。

【答案】C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解析】A项杂草不属于种群的概念;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D两项的错因同A项。

【答案】B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在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